防冰温度传感器和航空飞行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076541发布日期:2024-02-20 21:30阅读:20来源:国知局
防冰温度传感器和航空飞行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传感器,特别涉及一种防冰温度传感器和航空飞行器。


背景技术:

1、随着航空航天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与航空航天相关的各种产品层出不穷、日新月异。

2、航空飞行器上,通常设置有发动机和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发动机的气流温度,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发动机的气流温度过高,控制器可发出控制信号,控制报警器报警;由于航空飞行器高空飞行,设置在航空飞行器上的温度传感器,通常需要面对较为严苛的低温环境,当温度传感器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下工作时,容易结冰,从而导致温度传感器失效,因此,在现有技术中,研发了防冰温度传感器。

3、例如专利文件cn201811491990.8公开了一种防冰温度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在该现有技术中,防冰温度传感器包括主体,主体上形成有迎风面和背风面,主体内还形成有内流道,测温组件设置在内流道内,迎风面上设置有进气孔,背风面设置有出气孔;在防冰温度传感器低温条件使用的过程中,气流内的水汽大部分与迎风面粘连,容易导致设置在迎风面的进气孔结冰堵塞,和/或,水汽通过进气孔进入到内流道内,导致内流道结冰堵塞,和/或,水汽沾到内流道内的测温组件上,导致测温组件结冰失效,和/或,水汽由内流道进入到出气孔,使得出气孔结冰堵塞。

4、为此,现有技术在温度传感器主体表面布置防冰装置,即电加热丝,电加热丝通电生热,使得温度传感器主体温度升高,来防止温度传感器结冰,进而防止上述进气孔、内流道、出气孔结冰堵塞,以及测温组件结冰失效。

5、但是这种防冰温度传感器结构存在一定的缺陷:电加热丝加热温度传感器的主体,容易导致温度传感器主体与发动机的气流之间进行热交换,使得发动机的气流温度升高,温度升高后的发动机的气流,进入温度传感器主体的内流道内,并被测温组件检测温度,这将导致测温组件测量的温度结果,高于与主体热交换之前的气流的温度数值,即现有技术的防冰温度传感器,容易导致测量温度结果不准确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中,防冰温度传感器,容易导致测量温度结果不准确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冰温度传感器。

2、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防冰温度传感器,

4、包括迎风部和背风部,迎风部的任一个表面与背风部的任一个表面均不共面,迎风部和背风部相互扣合并限制形成容纳通道,容纳通道为直线通道;

5、背风部设置有进气孔和出气孔,进气孔、出气孔分别与容纳通道相通;

6、还包括热敏感元件,热敏感元件设置在容纳通道内。

7、进一步的,还包括座体和端盖,容纳通道的一端开口被座体遮蔽,容纳通道的另一端开口被端盖遮蔽;

8、热敏感元件的一端与座体相连。

9、进一步的,端盖上具有开孔,开孔与容纳通道相通。

10、进一步的,座体上设置安装孔,安装孔与容纳通道相通,安装孔内设置有隔热导套,热敏感元件的一端伸入至隔热导套内,并与隔热导套过盈配合连接,隔热导套与安装孔的孔壁连接。

11、进一步的,出气孔距离座体的距离被配置为第一预设距离。

12、进一步的,背风部包括第一背风板和第二背风板,第一背风板的板面和第二背风板的板面之间存在夹角,并且,第一背风板和第二背风板相互衔接;

13、进气孔设置在第一背风板和/或第二背风板上;

14、出气孔设置在第一背风板和第二背风板的衔接处。

15、进一步的,迎风部包括第一迎风板和第二迎风板,第一迎风板的板面和第二迎风板的板面之间存在夹角,并且,第一迎风板和第二迎风板相互衔接;

16、容纳通道由第一迎风板、第二迎风板、第一背风板、第二背风板共同围合限制形成。

17、进一步的,隔热导套与安装孔的孔壁通过焊接相连。

18、进一步的,进气孔、出气孔的个数分别为多个。

19、还提出一种航空飞行器,其包括上述的防冰温度传感器。

20、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21、1、本实用新型避免了使用防冰装置,即电加热丝,仅通过改变进气孔所在位置,将进气孔设置在背风部上,来避免进气孔、容纳通道、出气孔处结冰堵塞,以及热敏感元件结冰失效,即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即保留了防冰的功能,又省略了电加热丝的使用,换个角度说,使用本实施例的防冰温度传感器测量发动机的气流的温度过程中,气流的温度不受到防冰温度传感器的影响;因此,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由于电加热丝加热,导致发动机的气流温度升高,进而导致防冰温度传感器测量气流温度的结果不准确的技术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防冰温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冰温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座体(7)和端盖(8),容纳通道(5)的一端开口被座体(7)遮蔽,容纳通道(5)的另一端开口被端盖(8)遮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冰温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端盖(8)上具有开孔(9),开孔(9)与容纳通道(5)相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防冰温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座体(7)上设置安装孔(10),安装孔(10)与容纳通道(5)相通;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防冰温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出气孔(4)距离座体(7)的距离被配置为第一预设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冰温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背风部(2)包括第一背风板(12)和第二背风板(13),第一背风板(12)的板面和第二背风板(13)的板面之间存在夹角,并且,第一背风板(12)和第二背风板(13)相互衔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冰温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迎风部(1)包括第一迎风板(14)和第二迎风板(15),第一迎风板(14)的板面和第二迎风板(15)的板面之间存在夹角,并且,第一迎风板(14)和第二迎风板(15)相互衔接;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冰温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隔热导套(11)与安装孔(10)的孔壁通过焊接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冰温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进气孔(3)、出气孔(4)的个数分别为多个。

10.一种航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防冰温度传感器。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传感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冰温度传感器和航空飞行器。一种防冰温度传感器,包括迎风部和背风部,迎风部的任一个表面与背风部的任一个表面均不共面,迎风部和背风部相互扣合并限制形成容纳通道,容纳通道为直线通道;背风部设置有进气孔和出气孔,进气孔、出气孔分别与容纳通道相通;还包括热敏感元件,热敏感元件设置在容纳通道内。本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防冰温度传感器测量气流温度的结果不准确的技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柏佳,刘马泽,夏伶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长风航空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28
技术公布日:2024/2/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