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缆表面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89201发布日期:2024-03-22 10:42阅读: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缆表面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光缆检测,具体涉及一种光缆表面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1、光缆主要是由光导纤维和塑料保护套管及塑料外皮等构成,光缆护套挤出时,由于缆芯大小不均,或者是缆芯放线架异常、挤出不稳定等原因,容易造成光缆表面鼓包,影响外观,若不能及时检测到鼓包情况,则会在后续的光缆生产过程中挤压光缆,增加光纤的衰减,导致产品质量降低,严重影响光缆的使用。

2、现有针对光缆表面鼓包情况检测主要通过光源检测和机械式检测。其中,光源检测一般通过光线检测光缆的表面或通过视觉检测,光缆内光纤轴数越多,检测覆盖范围越大,成本越高。同时光源检测受周围环境影响较大,误报率较高,检测结构准确度不高。机械式检测一般与光电开关或其他电子检测结构配合实现检测功能,每次更换光缆规格都需要同步更换相应模具,更换次数频繁且繁琐,无法适用于不同规格光缆的表面鼓包检测。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缆表面检测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光缆表面检测装置,包括机座,所述机座的顶部沿光缆传输方向依次设置有一级检测机构和二级检测机构,

4、所述一级检测机构包括有一级检测基座和一级检测模具,所述一级检测基座在朝向所述二级检测机构的侧面上凹设有一模具放置槽并在所述模具放置槽的槽底中心位置处沿光缆传输方向贯穿开设有第一光缆传输通孔,所述一级检测模具置于所述模具放置槽内且其中心位置处开设有一与所述第一光缆传输通孔同轴设置的光缆检测通孔,

5、所述二级检测机构包括有二级检测基座和多个检测部件,所述二级检测基座沿光缆传输方向贯穿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光缆传输通孔同轴设置的第二光缆传输通孔,所述二级检测基座的内部设有与所述第二光缆传输通孔连通的光缆检测腔室,多个所述检测部件均匀分布设置在所述二级检测基座上且其一端与所述二级检测基座固定连接,另一端伸入所述光缆检测腔室内并通过弹性伸缩部件连接有一检测抵靠件,多个所述检测抵靠件沿光缆传输方向在所述二级检测基座上的垂直投影围绕光缆圆周一圈设置。

6、作为优选的,所述一级检测模具为多瓣结构且至少由两个检测模具单体拼合构成,每个所述检测模具单体与所述模具放置槽的槽底之间通过强力磁铁吸附连接以使所述一级检测模具置于所述模具放置槽内。

7、作为优选的,所述一级检测基座朝向所述二级检测机构的侧面上还凹设有一检测模具承接槽,所述模具放置槽凹设在所述检测模具承接槽的槽底中心位置处,所述检测模具承接槽的顶面覆盖设有槽顶盖板,所述槽顶盖板的中心位置开设有一盖板通孔,所述盖板通孔与所述第一光缆传输通孔同轴设置且规格相同。

8、作为优选的,所述一级检测基座的顶部还设有一检测模具传感器,所述检测模具传感器的一端伸入所述检测模具承接槽内。

9、作为优选的,多个所述检测部件以径向对称的方式构成多对检测部件单元并沿光缆传输方向相错分布设置在所述二级检测基座上,或多个检测部件沿光缆传输方向相错分布设置在所述二级检测基座上。

10、作为优选的,所述检测部件为位移传感器,所述二级检测基座上开设有多个与所述光缆检测腔室连通的固定通孔,每个所述固定通孔均通过一螺套固定连接有所述位移传感器,所述位移传感器未与所述固定通孔的一端伸入所述光缆检测腔室内,所述弹性伸缩部件包括有伸缩杆和弹簧,所述伸缩杆的一端与所述位移传感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检测抵靠件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在靠近所述检测抵靠件的杆体上径向延伸设有一抵靠平台,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伸缩杆上且其两端分别与所述位移传感器和所述抵靠平台固定连接或抵靠接触。

11、作为优选的,所述检测抵靠件为动态检测轮,所述动态检测轮的圆周表面沿其径向内凹设有与光缆表面接触的弧形抵靠面,所述动态检测轮转动设置在一轮架上并通过所述轮架与所述伸缩杆固定连接,多个所述动态检测轮相互靠近的端部沿所述光缆传输方向在所述二级检测基座上的垂直投影围绕光缆圆周一圈设置。

12、作为优选的,所述一级检测机构和所述二级检测机构之间以及所述二级检测机构在沿光缆传输方向的后端处还设有光缆稳定装置,所述光缆稳定装置包括有稳定基座、导向轮和压轮,所述稳定基座垂直设置在所述机座的顶部,所述稳定基座上转动设有所述导向轮和所述压轮,所述导向轮和所述压轮上下抵靠设置且两者之间具有光缆传输间隙,所述光缆传输间隙与所述第一光缆传输通孔和所述第二光缆传输通孔等高同轴设置。

13、作为优选的,所述机座的内部设有控制器,所述机座的顶部还设有一显示屏,所述控制器与所述一级检测机构、所述二级检测机构、所述光缆稳定装置和所述显示屏控制连接。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光缆表面检测装置,通过一级检测机构以对光缆表面进行粗检,用于过滤光缆表面较大的鼓包,避免对后续设备造成损坏,再通过二级检测机构中多个动态检测轮相错设置与光缆表面紧密贴合进行精检,光缆表面的鼓包缺陷会促使对应位置的动态检测轮发生移动以使位移传感器接收位到移变化量供控制器生成光缆表面曲线,从而可自动判断光缆表面缺陷。对于常规型号的光缆,二级检测机构与光缆表面的贴合紧密度较高,检测覆盖率较广,可减少检测盲区。



技术特征:

1.一种光缆表面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座,所述机座的顶部沿光缆传输方向依次设置有一级检测机构和二级检测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缆表面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检测模具为多瓣结构且至少由两个检测模具单体拼合构成,每个所述检测模具单体与所述模具放置槽的槽底之间通过强力磁铁吸附连接以使所述一级检测模具置于所述模具放置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光缆表面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检测基座朝向所述二级检测机构的侧面上还凹设有一检测模具承接槽,所述模具放置槽凹设在所述检测模具承接槽的槽底中心位置处,所述检测模具承接槽的顶面覆盖设有槽顶盖板,所述槽顶盖板的中心位置开设有一盖板通孔,所述盖板通孔与所述第一光缆传输通孔同轴设置且规格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光缆表面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检测基座的顶部还设有一检测模具传感器,所述检测模具传感器的一端伸入所述检测模具承接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缆表面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检测部件以径向对称的方式构成多对检测部件单元并沿光缆传输方向相错分布设置在所述二级检测基座上,或多个检测部件沿光缆传输方向相错分布设置在所述二级检测基座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光缆表面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部件为位移传感器,所述二级检测基座上开设有多个与所述光缆检测腔室连通的固定通孔,每个所述固定通孔均通过一螺套固定连接有所述位移传感器,所述位移传感器未与所述固定通孔的一端伸入所述光缆检测腔室内,所述弹性伸缩部件包括有伸缩杆和弹簧,所述伸缩杆的一端与所述位移传感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检测抵靠件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在靠近所述检测抵靠件的杆体上径向延伸设有一抵靠平台,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伸缩杆上且其两端分别与所述位移传感器和所述抵靠平台固定连接或抵靠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光缆表面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抵靠件为动态检测轮,所述动态检测轮的圆周表面沿其径向内凹设有与光缆表面接触的弧形抵靠面,所述动态检测轮转动设置在一轮架上并通过所述轮架与所述伸缩杆固定连接,多个所述动态检测轮相互靠近的端部沿所述光缆传输方向在所述二级检测基座上的垂直投影围绕光缆圆周一圈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缆表面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检测机构和所述二级检测机构之间以及所述二级检测机构在沿光缆传输方向的后端处还设有光缆稳定装置,所述光缆稳定装置包括有稳定基座、导向轮和压轮,所述稳定基座垂直设置在所述机座的顶部,所述稳定基座上转动设有所述导向轮和所述压轮,所述导向轮和所述压轮上下抵靠设置且两者之间具有光缆传输间隙,所述光缆传输间隙与所述第一光缆传输通孔和所述第二光缆传输通孔等高同轴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光缆表面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的内部设有控制器,所述机座的顶部还设有一显示屏,所述控制器与所述一级检测机构、所述二级检测机构、所述光缆稳定装置和所述显示屏控制连接。


技术总结
一种光缆表面检测装置,包括机座并在顶部设有一级检测机构和二级检测机构,一级检测机构包括一级检测基座和一级检测模具,一级检测基座上凹设有模具放置槽并在槽底中心贯穿开设有第一光缆传输通孔,一级检测模具置于模具放置槽内且中心处开设有光缆检测通孔,二级检测机构包括二级检测基座和多个检测部件,二级检测基座开设有第二光缆传输通孔,多个检测部件均匀分布设置在二级检测基座上且一端与二级检测基座固定连接,另一端伸入二级检测基座内并通过弹性伸缩部件连接有检测抵靠件。本技术中一级检测机构对光缆表面进行粗检,用于过滤光缆表面较大的鼓包,二级检测机构中多个动态检测轮相错设置与光缆表面紧密贴合进行精检,检测覆盖率广。

技术研发人员:娄启洋,宋福祥,刘亮,张少田,赵现伟,刘显华,姚方明,陈晨,任锦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沈阳亨通光通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14
技术公布日:2024/3/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