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氦检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346741发布日期:2024-03-18 18:22阅读:12来源:国知局
电池氦检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电池检测,具体涉及一种电池氦检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1、在电池生产工艺中,对电池进行密封性检测是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目前,一般采用氦检法对体积较大的电池的密封性进行检测,即在电池密封前在电池内部充入氦气,然后在负压环境中检测电池泄漏的氦气浓度,以此判断电池的密封性。

2、目前用于电池氦检的电池氦检检测线整体检测节拍较慢,若加快整个电池氦检检测线的检测节拍容易导致工位堵料。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氦检系统及方法,旨在解决加快整个电池氦检检测线的检测节拍易导致工位堵料的问题。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氦检系统,所述电池氦检系统包括:第一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控制器通信连接的至少一条电池氦检检测线,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电池氦检检测线进行氦检;所述电池氦检检测线包括:第一传送装置、缓存机构、腔体入料机构和氦检腔体;

3、所述缓存机构至少包括:沿所述第一传送装置的移动方向设置的第一缓存机构和第二缓存机构;所述氦检腔体至少包括:沿所述第一传送装置的移动方向设置的第一氦检腔体和第二氦检腔体;所述第一缓存机构和所述第一氦检腔体相对设置,所述第二缓存机构和所述第二氦检腔体相对设置;所述腔体入料机构包括第一腔体入料机构和第二腔体入料机构;

4、所述第一传送装置,用于向下游传送电池;

5、所述第一缓存机构和所述第二缓存机构,用于拦截所述电池,并将多个所述电池缓存在所述第一传送装置上;

6、所述第一腔体入料机构,用于在所述第一控制器检测到所述第一氦检腔体处于空闲状态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缓存机构缓存的多个所述电池送入所述第一氦检腔体内;

7、所述第二腔体入料机构,用于在所述第一控制器检测到所述第二氦检腔体处于空闲状态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二缓存机构缓存的多个所述电池送入所述第二氦检腔体内;

8、所述第一氦检腔体和所述第二氦检腔体,用于对多个所述电池进行氦检,以确定多个所述电池是否包括不合格电池。

9、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电池氦检系统包括第一控制器、与第一控制器通信连接的至少一条电池氦检检测线,第一控制器控制电池氦检检测线进行氦检,电池氦检检测线中第一缓存机构和第二缓存机构在第一传送装置上形成缓存区域缓存多个电池,第一缓存机构与第一氦检腔体相对设置,第二缓存机构与第二氦检腔体相对设置,本实施例中同时设置第一氦检腔体和第二氦检腔体进行氦检,可同时对更多数目的电池进行氦检,加快检测效率,可缓解加快检测节拍后来不及对电池氦检导致的电池堆积问题;且第一缓存机构和第二缓存机构可将多个电池缓存在第一传送装置,如此,在加快整个电池氦检检测线的检测节拍的情况下,第一缓存机构和第二缓存机构可缓解加快检测节拍后第一传送装置上电池无序堆积的情况,避免电池无序堆积导致第一氦检腔体或第二氦检腔体所在工位堵料的情况出现,且利用已有的第一传送装置来作为缓存区域,无需设置独立的缓存机架,成本较低。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缓存机构包括第一阻挡气缸和第二阻挡气缸,所述第一传送装置上位于所述第一阻挡气缸和所述第二阻挡气缸之间的区域正对所述第一氦检腔体的入口;

11、和/或,

12、所述第二缓存机构包括第三阻挡气缸和第四阻挡气缸,所述第一传送装置上位于所述第三阻挡气缸和所述第四阻挡气缸之间的区域正对所述第二氦检腔体的入口。

13、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传送装置上位于第一阻挡气缸和第二阻挡气缸之间的区域正对第一氦检腔体的入口,因此,第一阻挡气缸和第二阻挡气缸将电池缓存在第一传送装置上与第一氦检腔体的入口正对的区域,第一阻挡气缸和第二阻挡气缸置于阻挡位且位于电池两侧,第一阻挡气缸和第二阻挡气缸能够起到定位作用,避免第一腔体入料机构在推动电池进入第一氦检腔体的情况下,电池发生偏移,可提高电池氦检检测线的可靠性。

14、基于相同的理由,第三阻挡气缸和第四阻挡气缸也能够起到定位作用,避免第二腔体入料机构在推动电池进入第二氦检腔体的情况下,电池发生偏移,可提高电池氦检检测线的可靠性。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氦检腔体或所述第二氦检腔体包括:顶升气缸、真空检测腔、位于所述真空检测腔的氦检机构;进入所述第一氦检腔体或所述第二氦检腔体的多个所述电池位于所述顶升气缸上,所述顶升气缸用于上升并带动多个所述电池进入所述真空检测腔;所述氦检机构,用于在所述真空检测腔内对多个所述电池进行氦检;所述顶升气缸,还用于复位并带动氦检完成后的多个所述电池复位。

16、本实施例中给出了一种第一氦检腔体或第二氦检腔体的具体结构样式。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送装置靠近所述第一氦检腔体和/或所述第二氦检腔体的一侧设有可升降挡板,所述可升降挡板正对所述第一氦检腔体和/或所述第二氦检腔体的入口;在所述可升降挡板下降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氦检腔体和/或所述第二氦检腔体的入口与所述第一传送装置连通。

18、本实施例中在第一传送装置靠近第一氦检腔体和/或第二氦检腔体一侧设有正对第一氦检腔体和/或第二氦检腔体的入口的可升降挡板,既方便电池进入第一氦检腔体和/或第二氦检腔体内,又能够避免传送过程中电池发生偏移。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氦检检测线还包括:除尘机构和阻挡机构,沿所述第一传送装置的移动方向上,所述除尘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缓存机构的上游,所述阻挡机构设置于所述除尘机构的上游;

20、所述第一传送装置穿过所述除尘机构,所述除尘机构用于对所述第一传送装置上经过所述除尘机构的电池进行除尘;

21、所述阻挡机构用于在所述第一缓存机构和所述第二缓存机构缓存到多个所述电池的情况下,置于阻挡位拦截所述电池进入所述除尘机构。

22、本实施例中由于在第一缓存机构和第二缓存机构缓存到多个电池的情况下,氦检腔体均处于占用状态且缓存机构已经存满,将阻挡机构置于阻挡位,可避免更多的电池进入除尘机构后无法进入缓存机构,而导致除尘机构工位堵料的情况出现。

2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氦检检测线还包括:腔体出料机构和第二传送装置,所述第一氦检腔体和/或所述第二氦检腔体的出口与所述第二传送装置连通,所述腔体出料机构包括第一腔体出料机构和第二腔体出料机构;

24、所述第一腔体出料机构,用于在所述第一氦检腔体和/或所述第二氦检腔体检测完成后,将检测后的多个电池传送至所述第二传送装置上;所述第二腔体出料机构,用于在所述第二氦检腔体检测完成后,将检测后的多个电池传送至所述第二传送装置上。

25、本实施例中复测腔体用于对多个电池进行复检,以确定多个电池中每个电池属于合格电池或不合格电池。

2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氦检检测线还包括:第一分选机构和第三传送装置,所述第三传送装置与所述第二传送装置连通;所述第一分选机构用于在多个所述电池包括不合格电池的情况下,将多个所述电池从所述第二传送装置传送至所述第三传送装置上。

27、本实施例中第一分选机构将检测后全部合格的电池和检测后不全部合格的电池进行分流,检测后全部合格的电池随着第二传送装置移动;检测后不全部合格的电池分流到第三传送装置上,随着第三传送装置移动。

2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氦检检测线还包括:复测腔体和复测腔体入料机构,所述复测腔体的入口与所述第三传送装置连通;所述复测腔体入料机构用于将所述第三传送装置上的多个所述电池送入所述复测腔体;所述复测腔体用于对多个所述电池进行复检,以确定多个所述电池中每个所述电池属于合格电池或不合格电池。

2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氦检检测线还包括:复测腔体出料机构、第二分选机构和第四传送装置,所述复测腔体的出口与所述第三传送装置连通,所述第四传送装置与所述第三传送装置连通;所述复测腔体出料机构用于将复检完成后的多个所述电池送至所述第三传送装置;所述第二分选机构用于在所述第一控制器检测到所述电池属于不合格电池的情况下,将所述不合格电池从所述第三传送装置送至所述第四传送装置。

30、本实施例中第二分选机构用于在电池属于不合格电池的情况下,将电池从第三传送装置送至第四传送装置,从而将合格电池和不合格电池进行分流。

3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分选机构包括:沿所述第三传送装置移动方向设置的前拦截器和后拦截器,以及位于所述前拦截器和所述后拦截器之间的分选器;所述前拦截器和所述后拦截器配合动作将复检后的每个电池依次限制在所述前拦截器和所述后拦截器之间;所述分选器用于在所述第一控制器检测到所述电池属于不合格电池的情况下,将所述不合格电池送至所述第四传送装置;在所述第一控制器检测到所述电池属于合格电池的情况下,所述后拦截器置于放行位,由所述第三传送装置将所述合格电池传送至所述第二传送装置上。

32、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分选机构能够将堆积的多个电池中的每个电池根据检测结果传送到不同的传送装置上,实现堆积的多个电池的分流。

3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氦检检测线还包括:复测阻挡器;所述复测阻挡器,用于将待复检的多个所述电池缓存在所述第三传送装置上;所述复测腔体入料机构,用于在所述复测阻挡器缓存到待复检的多个所述电池后,将待复检的多个所述电池从所述第三传送装置送至所述复测腔体内。

34、本实施例中在复测阻挡器缓存到待复检的多个电池后,复测腔体入料机构将待复检的多个电池从第三传送装置送至复测腔体内,实现了同时对多个电池进行复检。

3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氦检系统还包括:多个所述第一控制器、多个所述电池氦检检测线,一个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控制一个所述电池氦检检测线进行氦检;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二控制器与多个所述电池氦检检测线通信连接,用于为多个所述电池氦检检测线分配电池。

36、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氦检系统方法,包括:将电池放置在第一传送装置上,所述第一传送装置带动所述电池向下游移动;

37、第一缓存机构拦截所述电池,并将多个所述电池缓存在所述第一传送装置上;

38、第一控制器检测到所述第一氦检腔体处于空闲状态的情况下,控制第一腔体入料机构将所述第一缓存机构缓存的多个电池送入所述第一氦检腔体内进行氦检,以确定多个所述电池是否包括不合格电池;

39、第一控制器检测到所述第一氦检腔体处于占用状态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二缓存机构缓存电池;

40、第一控制器检测到所述第二氦检腔体处于空闲状态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二缓存机构缓存的多个电池送入所述第二氦检腔体内进行氦检,以确定多个所述电池是否包括不合格电池。

41、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同时设置第一氦检腔体和第二氦检腔体进行氦检,可同时对更多数目的电池进行氦检,加快检测效率,可缓解加快检测节拍后来不及对电池氦检导致的电池堆积问题;且第一缓存机构和第二缓存机构可将多个电池缓存在第一传送装置,如此,在加快整个电池氦检检测线的检测节拍的情况下,第一缓存机构和第二缓存机构可缓解加快检测节拍后第一传送装置上电池无序堆积的情况,避免电池无序堆积导致第一氦检腔体或第二氦检腔体所在工位堵料的情况出现,且利用已有的第一传送装置来作为缓存区域,无需设置独立的缓存机架,成本较低。

42、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缓存机构拦截所述电池,并将多个所述电池缓存在所述第一传送装置上之前,还包括: 除尘机构对被所述第一传送装置带动向下游移动的电池进行除尘。

43、本实施例中除尘机构先对电池进行除尘操作后,再进行氦检。

4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器检测到所述第一氦检腔体处于空闲状态的情况下,控制第一腔体入料机构将所述第一缓存机构缓存的多个电池送入所述第一氦检腔体内进行氦检,以确定多个所述电池是否包括不合格电池之后,还包括:

45、在所述第一氦检腔体检测完成后,第一腔体出料机构将检测后的多个电池传送至与所述第一氦检腔体的出口连通的第二传送装置上;

46、在多个所述电池包括不合格电池的情况下,第一分选机构将多个所述电池传送至与所述第二传送装置连通的第三传送装置上。

47、和/或

48、所述第一控制器检测到所述第二氦检腔体处于空闲状态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二缓存机构缓存的多个电池送入所述第二氦检腔体内进行氦检,以确定多个所述电池是否包括不合格电池之后,还包括:

49、在所述第二氦检腔体检测完成后,第二腔体出料机构将检测后的多个电池传送至与所述第二氦检腔体的出口连通的第二传送装置上;

50、在多个所述电池包括不合格电池的情况下,第一分选机构将多个所述电池传送至与所述第二传送装置连通的第三传送装置上。

5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氦检腔体对多个所述电池进行氦检,以确定多个所述电池是否包括不合格电池之后,还包括:在所述氦检腔体检测完成后,将检测后的多个电池传送至与所述氦检腔体的出口连通的第二传送装置上;在多个所述电池包括不合格电池的情况下,第一分选机构将多个所述电池传送至与所述第二传送装置连通的所述第三传送装置上。

52、本实施例中第一分选机构将检测后全部合格的电池和检测后不全部合格的电池进行分流,检测后全部合格的电池随着第二传送装置移动;检测后不全部合格的电池分流到第三传送装置上,随着第三传送装置移动。

5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在多个所述电池包括不合格电池的情况下,第一分选机构将多个所述电池传送至与所述第二传送装置连通的第三传送装置上之后,还包括:复测腔体入料机构将所述第三传送装置上的多个所述电池送入复测腔体;所述复测腔体对多个所述电池进行复检,以确定多个所述电池中每个所述电池属于合格电池或不合格电池。

54、本实施例中复测腔体对多个电池进行复检,以确定多个电池中每个电池属于合格电池或不合格电池。

55、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复测腔体对多个所述电池进行复检,以确定多个所述电池中每个所述电池属于合格电池或不合格电池之后,还包括:在所述复测腔体对多个所述电池复检完成后,复测腔体出料机构将复检完成后的多个所述电池送至第三传送装置;在所述电池属于不合格电池的情况下,第二分选机构将所述电池从所述第三传送装置送至所述第四传送装置,所述第三传送装置上的合格电池由所述第三传送装置传送到所述第二传送装置。

56、本实施例中复测完成后,在电池属于不合格电池的情况下,第二分选机构将电池从第三传送装置送至第四传送装置,从而将合格电池和不合格电池进行分流。

57、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复测腔体入料机构将所述第三传送装置上的多个所述电池送入复测腔体之前,还包括:复测阻挡器将待复检的多个所述电池缓存在所述第三传送装置上。

58、本实施例中在复测阻挡器可将待复检的多个电池缓存在第三传送装置上,第三传送装置上形成缓存电池的缓存区域,在加快整个电池氦检检测线节拍的情况下,不易造成复测腔体工位堵料。

59、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