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083402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秤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一校正秤用的内置重块的电子秤。
通常,在已知的电子秤中,进行校正是在包括一负荷传感器的称量装置上加一与被测物体近似相等的已知质量重块,然后改变或调节校正系数,使所显示的测量值与所述重块的质量相符。这样的校正,最好要由用户不仅在装好秤时而且在需要时或定期地进行,以便补偿量程偏移或其它由于随时间的流逝而形成的秤的诸组件的变化引起的变化。
为了使上述校正操作方便进行,提出了一种电子秤,在它的机壳内装有一内置校正重块,以便能在不需要提供一单独的精密校正重块的情况下进行。为设置一内置校正重块,秤的机壳内要有一较大的空间,以容纳校正重块和一用于将重块加到称量装置上或从称量装置上移去重块的机构。但是,该机构结构复杂而昂贵,因而增加了秤的成本。一种较大称量能力的秤,需要一有较大体积的大校正重块,这样,事实上难以在机壳中提供一足够安装校正重块和相关机构的空间。
也提出了一种用一小质量校正重块校正一大称量能力的秤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必然会涉及到由于秤中的撞击或环境温度的影响引起的杠杆比的变化,因而损害了校正的精度。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秤,在它的机壳内具有一比现有技术的质量更大的校正重块而不必在机壳内有一较大的空间。
上述目的能按照本发明达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子秤,如

图1A和1B所示,它包括一机壳1,在机壳内装有称量装置但图中未画出,一只在其上放被称物体的盘2,一与盘和称量装置相连结的传感件3,一置于盘2和机壳1的上壁之间的空间S中的校正重块4,和一机构,它用于将校正重块4加于盘或一设于传感件3的上方端附近的重块接受器5中,以及用于从它们那里取走重块。
空间12S可以取代位于盘2与机壳1的上壁之间用于安设校正重块4的空间S,它是将机壳的上壁的一部分突起在盘下形成向上凸的凹部而形成的,用以在其中容纳校正重块,如图5所示。
如图3所示,盘2或由一单个构件组成,或包括一盘体2B和一盘盖2A。
在进行通常称量时,重块应不和称量装置的传感件和盘或任何与盘相连结的其它灵敏部分相接触,当进行校正时,应将校正重块放于称量装置上并使其不接触到秤的所有其它组件。最好是将校正重块直接放到传感件的中心上而不要有杠杆或类似构件作媒介。
校正重块可做成环状的,以便能放到盘2或盘与机壳上表面之间的空间中、邻近传感件上端的重块接受器5的上面,由此,能使用较大体积的校正重块而不会和机壳中的称量装置冲突也不会增大机壳的尺寸。
如图5所示,由于将校正重块放在机壳中因机壳上壁的一部分突起在盘下成为向上凸起的凹部而形成的空间12S之中,也使能使用一较大体积的校正重块。
在机壳1的上方壁的一部分突起在盘2下成为向上凸起的凹进部以在机壳中形成一附加空间后,在不用顾虑重块对其它各组件的冲突以及除突出部分外不必增大机壳的体积的情况下,就能在该空间中安排下一体积比其他方式为大的校正重块。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子秤,如图27A和27B所示,它包括一机壳1,容纳在机壳中的称量装置100,一安放被称物体的盘2,一置于盘下一空间内的校正重块4,以及多个与称量装置相连且突出机壳外的传感件3-3。
在称量物体的第一操作情况下,盘支撑在诸传感件的诸突出的顶端上,校正重块不与盘及诸传感件相接触,这样,就可称出放在盘上的物体。在校正秤的第二情况下,盘和校正重块支撑在诸传感件上,盘和校正重块中的一个被另一个所保持住,利用称量装置可称出盘和校正重块的总质量。
通过将盘随同校正重块一起从诸传感件抬起,然后移开,转动或倒转过来,最后用手再将它们放回到诸传感件上而将盘和校正重块从第一和第二情况之一改变到另一种情况。
图1A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中心垂直剖视图;
图1B是一类似于图1A的视图,表示该装置处于一不同的操作情况;
图2是一类似于图1A的视图,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一半;
图3是一类似于图2的视图,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
图4A是图3一部分的正视(垂直剖面)图;
图4B是图3另一部分的正视(垂直剖面)图;
图5是一类似于图1A的视图,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
图6是本发明装置的一组件的透视图;
图7是一类似于图1A的视图,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
图8是一类似于图2的视图,表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
图9是图8一部分的分解透视图;
图10是一类似于图2的视图,表示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
图11是图10一部分的分解透视图;
图12是一类似于图2的视图,表示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
图13是一类似于图2的视图,表示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
图14是一用于图13的装置中的叉形件的透视图;
图15是一类似于图2的视图,表示本发明的第十实施例;
图16是沿图15中“A-A”线的横向剖视图;
图17是一类似于图2的视图,表示本发明的第十一实施例;
图18是图17所示的校正重块的一部分的示意图;
图19是一类似于图1A的视图,表示本发明的第十二实施例,该图的左侧和右侧各一半分别表示该装置处于两不同的操作情况;
图20是一类似于图19的视图,表示本发明的第十三实施例;
图21是一类似于图19的视图,表示本发明的第十四实施例;
图22是一类似于图2的视图,表示本发明的第十五实施例;
图23是一类似于图2的视图,表示本发明的第十六实施例;
图24是一用于本发明装置中的一构件的改变形式的局部透视图;
图25是一类似于图1A的视图,表示本发明的第十七实施例;
图26A是一沿图26B中“A-A”线剖开的、表示发明第十八实施例的垂直剖视图;
图26B是图26A的装置的顶视图;
图27A是本发明的第十九实施例的顶视图;
图27B是图27A的装置的垂直剖视图;
图28A是一类似于图27A的视图,表示该装置处于一不同的操作情况;
图28B是一图28A的装置的垂直剖视图;
图29是一用于图27A至28B所示的装置中的校正重块的改变形式;
图30A、30B、31A和31B分别为类似于图27A、27B、28A和28B的视图,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十实施例;
图32A、32B、33A和33B分别为类似于图27A、27B、28A和28B的视图,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十一实施例;
图34是一类似于图27A的视图,表示一校正重块的改变形式;
图35A是本发明的第二十二实施例的顶示图;
图35B和35C分别为沿图35A中的“B-B”线和“A-A”线剖开的剖视图;和图36是一类似于图35C的视图,表示该装置处于一不同的操作情况。
下面将参阅诸附图描述本发明的诸最佳实施例。
图1A和1B用中心垂直剖视图表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当处于第一位置时,它进行通常的称量,当处于一第二位置时,在称量装置上加上了校正重块。
图中有机壳1,在其中,有一熟知的称量装置,它包括一负载传感器(未画出),如一电磁力平衡机构以检测加于一与负载传感器相连接的传感件3上的负载。
传感件3是直立着的,其端部通过一在机壳的上壁上形成的开孔1a突出于机壳1之外。盘2支撑在传感件3的顶端,一杯状的重块接受器5固定于传感件3邻近传感件的顶端处。
盘2是一圆盘状件,它有一由向下弯折的它的圆周边形成的圆形裙部2a,和一在其下表面上形成的中心凸台2b,该凸台有一中心孔2c,传感件3的顶端就穿进此孔中。在盘2的下表面与机壳1的上壁之间,形成了一空间S,在其中,有一与传感件3的轴线同心安装的环状校正重块4。
在机壳内,有多根推杆,图1A和1B中表示出其中的两根6a和6b,可利用一熟知的简单的传动机构如一凸轮或一曲柄机构使它们上下移动。
如图1A所示,在最高位置时,推杆6a和6b紧顶住校正重块4的下表面,这样,重块被保持于重块挡环7和诸推杆之间。重块挡环7有一向下、向外张开的圆形表面7a,当诸推杆6a和6b向上推动重块4时,校正重块4的相对应的圆锥面4a与其紧贴,重块4的中心与传感件3的轴线相吻合。在这时,重块4不和盘2、传感件3和重块接受器5相接触,仅有与传感件3相连接的称量装置称量放在盘上的物体。
在当推杆6a和6b处于它们的最低位置的情况时,它们不和校正重块4接触(如图1B所示)。具体地说,当推杆6a和6b处于它们的最低位置时,它们的顶端低于重块接受器5的上端,这样,重块4就落在重块接受器5上。此时,重块4与重块挡环7相互脱离开,重块4的全部质量通过重块接受器和传感件3传递到称量装置上。
图2表示图1的实施例的改变形式,它带有一防尘装置。在图1,2和其它图中,相同的编号和符号表示相对应的(相同的)的各组件。
在图2的实施例中,重块限位环(挡环)7有一盖没校正重块4的倒置的茶盘形的罩子部分7a。该装置有助于防止校正重块4被环境大气中的灰尘和/或从盘上的样品上撒落或溢出的材料所沾污。
图2的防尘装置的改变形式表示在图3。由于事先考虑到了组装各组件时的加工的方便性问题,该实施例是非常实用的。在该实施例,盘2是一种包括有一盘体2B和一盖2A的两件型的盘。
在机壳1的上壁有一大开口1a,另一下方防尘盖10将此开口封闭,在此防尘盖的上方,还有一也起一重块限位器(挡环)的作用的上方防尘盖71,在上下防尘盖之间形成一空间,以容纳一校正重块4。图中表示出一推杆6a穿进一杆导向块60和下方防尘盖10,以使校正重块4上下移动。
在校正重块4的下表面上有一圆形槽4a,各推杆(图中只画出6a)的端部与该槽相接触,以确定重块4相对于传感件3轴线的位置。
为将上方防尘盖71固定于机壳1中,在开口1a的周边形成一向上直立的圆周壁1b,在其外侧面上有许多凸台,图3和4B中只表示出一个凸台11,而在上方盖71上有相应的数量的L形缺口,图4A中只表示出其中之一71a。将上方盖71置于直立的壁1b上,同时各凸台11与各缺口啮合,再相对于壁1b转动上方盖71,就能很快地将上方盖71装到壁1b上。下方盖10的结构也可类似于上方盖。
图5表示了一个实施例,其机壳1的上壁的结构既具有与图1中的重块限位器(挡环)7又有图2中的防尘盖7a相同的功能。位于盘2下方的机壳1的上壁部分12的形状,应使其向上突进盘的凹部中,从而形成一空间12S,在该空间中可放置一环状校正重块4。当推杆6a和6b向上运动时,它们将重块4推起与机壳上壁的突出部12的下表面相接触。换句话说,下表面17用作校正重块4的限位器(挡环)。当推杆6a和6b向下运动至它们的最低位置时,重块4就降下并如图1实施例,落在固定于传感件3上的顶端附近的重块接受器5上。由于推杆6a和6b的各顶端与重块4的下表面的槽或各孔4a和4b相啮合,使校正重块4相对于传感件3的轴线得以有效地定位。
在图5的实施例中,由于校正重块4置于在机壳内部空间的上部中、由机壳的上壁的突出部12形成的空间12S中,因此能使用一较大体积的校正重块而不用顾虑重块与称量装置和机壳中的其它各组件之间的相互冲突,以及增大除突出部12外的机壳的容积的问题。此外,由于机壳1自身用作为校正重块所需的一重块限位器(挡环)和一防尘罩,就可减少组件的数量。
在前面描述的诸实施例中,使用了3或3根以上的推杆,但也可以使用一如图6所示的叉形杠杆6c,此时只要用一根推杆6就足以使校正重块上下移动。
借助于盖71和校正重块4的下表面上的槽4a,只要用独根推杆6a就可使重块4上下推动。如独根推杆相对于重块的位置偏心得使重块难以平滑移动,那么,重块可做成半环形或切去一部分重块,以补偿推杆的偏心位置。
图7表示了一个实施例,其中的盘2上装有一重块接受器5,校正重块4装在由盘形成的空间S中,重块接受器5是一有一中心孔5a的茶盘形构件。盘2有一裙部2a,重块接受器5的相应的圆周部分5b装入到该裙部中,以在盘2下方形成一空间S,重块4置于该空间内。
在机壳1中有一中空圆柱状推动器6d,它可通过在机壳上壁形成的孔1a及重块接受器5上的中心孔5a而上、下移动。在作通常的称量的情况下,校正重块4仅由推动器6d支撑住。当秤上要加上校正重块4时,推动器6d下降至只有重块4落在重块接受器5上,如图2,3和5所示的一样,图7的结构的优点是可以防止校正重块4受沾污或被弄赃。
图8表示了一个实施例,其中用于使校正重块4上、下移动的机构有所简化了,而且设在机壳1之外面。具体说来,机壳1的上壁有一开孔1a,向上直立的圆周壁61与开孔1a同心。壁61的上表面61a呈波浪形(如图9所示),重块支撑环62可旋转地装在直立壁61上。环62在其下表面,并有一向下的开口槽62b,在该槽的底部有一与直立壁61的波浪形边表面61a互补的波浪形表面62c。支撑环62上设有一沿其径向向外伸出的手柄62a。当用手柄转动环62时,由于互补的波浪表表面61a与62a的相互啮合而使环62上升或下降。
校正重块4置在环62上,重块接受器5固定于盘2的凸台2b上。
在该实施例中,当重块支撑环62处于上升位置时,支撑在它上面的校正重块4与盘2、传感件3和重块接受器5不接触。当用手柄62a转动重块支撑环62使其下降时,重块4就下降而落在重块接受器5上。当重块支撑环62达到其最低位置时,只有重块4接触重块接受器5,这样,重块的全部质量就传到传感件3上。
在图10至18的各构件中,校正重块4自身被转动而上、下移动,由此,使重块施加于重块接收器上或从上面卸去重块。
在图10和11所示的实施例中,机壳1的上壁有一开孔1a和一与该开孔同心的向上直立的圆周状重块支撑壁63。直立壁63的上表面上有多个比方说三个波或峰63a,它们沿壁63的圆周相互间以等角度间隔开,在每个波的顶部有一缺口63b。校正重块4上有多个比方说三个从其圆周表面沿径向朝外伸出的销子41、42和43,使它们以下面所述的方式与各缺口63b啮合。销子41比其它两只销子42和43长,以作手柄之用。
在通常的称量情况下,重块4由重块支撑壁63支撑而销子41,42和43啮合于各缺口63b中(如图10所示)。当用销子41转动重块4时,重块逐渐下降而销子41,42和43在支撑壁63的弯曲的上表面上滑动,直到重块4落在固定于盘2的凸台2b上的重块接受器5上。在两波63a之间的谷地63c的深度应按这样的条件确定,即当重块4落在重块接受器5上时,销子41,42和43不接触到支撑壁63。
图12表示了图10和11所示的实施例的改变形式,其中在机壳1的顶壁的上表面上有一具有类似于波形上表面64a的直立向上的环形重块支撑壁64,校正重块4上有多个销子(只画出一只44),这些销子从重块的圆周表面沿径向朝外伸出。有一臂45从重块径向朝外伸出越过重块支撑壁64以用作一把手,该把手有一外部的自由端部分45a,它可以如图所示那样折起来,以便在不使用时将该把手置于盘2之下,这样安排的优点是把手45并不妨碍称量操作。当要进行称量时把手45的外侧端部45a能方便地伸出盘2。
图13表示了一种用于转动校正重块4的结构的改变形式。该实施例也在机壳1的上壁上有一向上直立的环形重块支撑壁64,在重块上也有多只销子(只画出了一只44),该支撑壁和销子的结构和图12所示的基本相同。该实施例包括一用于校正重块的防尘盖72,它是由一从盖72突出的把手72a转动的。盖72可旋转地支撑在一与重块支撑壁64连成一体的圆周盖支撑壁64A上。如图14所示,叉形构件72b固定于盖72的下表面。重块4上的销子44啮合于该叉形构件72b的开口中。当用手柄72a转动盖72时,叉形构件72b靠销子44转动重块4,从而使重块上移或下移。最好用三个叉形构件72b和三只销子44。
叉形构件72b的开口的宽度必须略大于销子44的外径,这样,当重块4放到重块接受器5上时,防尘盖72可以朝反方向略微转动,从而使叉形构件72b脱开销子44。
图15和16表示了一实施例,其中的校正重块4与防尘盖72的啮合以及使重块上下移动的机构均有所改变,增加了一用于半自动进行上述防尘盖72的略微的反向转动的机构。图15是一中心垂直剖视图,图16是一沿着图15中校正重块的上表面之上方的“A-A”线剖开的、表示图15之一部分的横向剖视图。
在该实施例中,校正重块4的圆周表面上设有多个比方说三个凹部(仅画出了其中的一个,即46),防尘盖72的下表面上设有多只比方说三只销子(仅画出了其中之一,即72c),这些销子分别与各凹部46啮合。盖72由一如图13的实施例中的直立向上的圆周盖支撑壁64A可旋转地支撑,并具有一沿其径向向外伸出的臂72a,用此臂可使盖72转动,销子72c接触凹部46的内部横向表面(如图16中用双点划线圆圈所示)。
依靠一固定于环形重块4的内圆周上的波形构件47和一与波形构件47共同协作的向上直立的环形重块支撑壁64,可使对重块4的转动转变为它的向上或下移动。具体说来,重块支撑壁64是绕着机壳顶壁上的开孔1a形成的具有一波浪形上表面64a,当它转动时,与构件47的和其相对应的波浪形表面共同作用,使校正重块4上升或下降。当校正重块4下降时,波浪形构件47和重块4落在固定于盘2的中心凸台2b的重块接受器5上。
用于前面所述的略微使防尘盖72反向转动的机构在图中用编号8表示,它包括一圆筒81,一在圆筒内往复运动的活塞83和一置于活塞83与圆筒81的端壁之间的压缩螺旋弹簧82,当防尘盖72的把手72a转动时,活塞83的外端应与把手的一侧相接触。相对于把手72a的机构8的设置应使当用把手72a转动校正重块4而将其放于重块接受器5上时,把手72a将活塞83推入到圆筒81中,压缩弹簧82,防尘盖72上的销子72c与重块4中的凹部46的一横侧面相接触(如图16中用双点划线所示)。
在将把手72a释放的情况下,压缩弹簧82的弹性使活塞83从圆筒中伸出以推回把手72a,从而沿反方向使盖72略有转动,这样,盖72上的销子72c与重块4相脱离。采用这样的结构,电秤的操作者用把手72a推动活塞83使其转动及将重块4放于重块接受器5上,然后再放开把手,盖72就自动沿反方向转动一小角度,仅使重块4留于重块接受器5上,这样,重块4的质量就传到了秤的传感件3上。
图17和18表示了一实施例,其中机壳1有一突出部12,如图5实施例一样,该突出部在盘2的下方凹部中形成了一空间12S以容纳校正重块4,以及其中重块4被转动以使其向上或下移动,从而使重块施加于秤的称量装置上或从上面卸下重块。
该实施例包括一具有一用于转动重块的舌部9a的可旋转构件9,一位于机壳的突出部12的空间12S中的重块4,在它上面有一凹部4b,用于与舌部9a啮合。在机壳的突出部12中,有一具有一波浪形上表面66a的环形重块支撑构件66。在重块4上靠近其圆周处的下表面上,有一环形(圆周)槽48,在重块4的圆周部分的下表面沿径向朝环形槽48的外侧部分是波浪形的,即49。该波浪形下表面49可在与其相对的、重块支撑构件66的波浪形上表面66a上移动,这样,当重块4转动时,就根据两个波浪形表面49和66a之间的相位关系而上升或下降。
图19和20用中心垂直剖视表示了两个实施例,其中,安排重块接受构件5时要使其能向上或下移动,以将一校正重块4放到秤的称量装置上或从其上面取下校正重块。每个图的左半部分表示处于通常称量情况下的各组件,而右半部分表示加了校正重块的传感件。
在图19的实施例中,盘2有一外部有螺纹(外螺纹)21的中心凸台2b,重块接受器5有一有内螺纹51的中心通孔和一在盘2和重块4下沿径向朝外延伸的臂52。螺纹21和51互相啮合。当靠把手52使重块接受器5相对于盘2转动时,接受器5相对于盘2向上或下移动。
在该实施例中,在机壳1的顶壁的上表面上形成了一向上直立的圆周壁1b,它与在机壳上形成的一开孔1a同心,以用作一重块支撑。当重块接受器5处于最低位置时,校正重块4落在重块支撑1b上而不接触到重块接受器5或秤的任何其它组件。为了在称量装置上加上校正重块,要将重块接受器5上升到使重块被提起而不再与重块支撑1b接触,夹在重块接受器5与盘2的下表面之间,这样,重块4与盘2合在一起后的全部质量施加于称量装置的传感件3上。
在图20的实施例中,盘2有一有内螺纹22的裙部2a,重块接受器5是一具有外螺纹53的向上直立的环形壁5a的圆板。螺纹22和53相互啮合,使重块接受器5可相对于盘2向上和下移动。在该实施例中,重块支撑1b包括一具有一通孔的凸台形构件,该构件包围了机壳1的上壁的孔1a。如图19的实施例,当重块接收器5处于其最低位置时,校正重块4落在重块支撑1b上。当重块接受器5转动时,重块4被抬起而与重块支撑1b脱离,被夹于盘2与重块接受器5之间以使其与盘2联合起来。
在图19和20的实施例中,将重块放到秤的称量装置上和将重块卸离称量装置用的机构已经大为简化,并可设在机壳外,各组件的数量也减少了。该机构制造或装配方便且不易搞乱。当重块接受器5处于其抬起位置时,重块4被紧锁在盘2与重块接受器5之间,当电子秤在运输过程中,该机构可用作锁定装置以锁住重块。在图20的实施例中,重块受器5也用作一防尘盖。
在图19和20的两实施例中,由于螺纹21,51和22,53制造成复螺纹或细螺旋状纹,增大了单位旋转角度的向上或向下位移量,从而提高了操作效率。
在图21至25所示的各实施例中,盘2相对于传感件3向上或下移动,使重块4加到传感件3上或从传感件3上卸掉重块4。
在图21的实施例中,在称量装置的传感件3的顶端上装有一盘支撑31,它的外面有外螺纹31a。盘2包括一盖2A和一具有内螺纹23的中心凸台2b的盘体2B。盘支撑31啮合于凸台2b,这样,通过支撑31的媒介使传感件3支撑起盘2。用这种结构,使盘2与支撑31相对转动后,能使盘相对于传感件3上升或下降。重块接受器5固定于盘2的凸台2b的外部圆周表面上。
在该实施例中,在机壳1顶壁的上表面设有一重块支撑1b,其形状是与顶壁上形成的一开孔同心的向上直立的圆周壁。在重块支撑1b的上表面上设有多个比方说三个突出部(图中只画出了其中两个,即P),这样,当盘2相对于传感件3下降时,校正重块4就落在诸突出部P上。当盘2相对于传感件3上升时,重块4就落在重块接受器5上,这样,在传感件上就加上重块4。如将两个突出部P作电气连接,就能电气测量出重块的加载和卸载。
图22表示了一实施例,其中的图21的结构部分作了防尘改进,盘上下移动的机构也更适合于实际使用。
在该实施例中,机壳1的顶壁设有一直径大于在图21所示的实旋例中的相应的孔1a的直径的开孔1a,围绕着该开孔1a形成有一向上直立的圆周壁1c,以用来支撑一防尘盖72。有多个重块支撑构件(图中只画出了其中之一,即1d)固定于壁1c的内圆周表面,并沿径向向开孔1a内伸出。校正重块4在防尘盖72之下,使在通常称量情况下,它由诸支撑构件1d支撑。
盘2有一中心凸台2b,在其中装入了一内部有螺纹32a的中空圆筒形支撑构件32,在该支撑构件32的外部圆周表面上固定了一环状重块接受器5。传感件3的顶端部上有外螺纹3a,它拧到有内螺纹的盘支撑构件32中,这样,盘2就由传感件3支撑住。
当盘2转动时,盘支撑构件32相对于传感件3向上或下移动,从而使盘2和重块支撑构件5向上或下移动,当它们向上移动时,校正重块4就落在重块接受器5上。
传感件3的顶端部上固定一限位(挡)环3b,以限制盘支撑构件32的向上移动,从而防止盘2落出传感件3。
图23表示一实施例,它的结构和图22的实施例一样具有防尘作用。但是,在图23中,重块接受器5的形状与结构可用作一防尘盖。
具体说来,和图21的实施例中的一样,盘2的盘体2B有一带有内螺纹23的中心凸台2b,传感件3的上端部具有外螺纹3a,这与图22中的实施例相同。螺纹3a和23相互啮合,这样,当盘2转动时,相对于传感件3向上或下移动。和图7的实施例一样,重块接受器是一茶盘状构件,它有一中心开孔5a,盘2的盘体2B有一裙部2a,在该裙部装进了重块接受器5的向上直立的圆周部分5b,以在盘2下形成一空间S,在该空间中封装入一校正重块4。在该实施例中,在通常的称量情况下,支撑校正重块用的重块支撑是一向上直立的圆周壁1e,它围绕机壳1的顶壁的上表面上的一开孔1a四周。
在图21所示的使盘2相对于盘支撑31上下移动的机构中,图22所示的使盘支撑32相对于传感件3上下移动的机构中,以及图23所示的使盘2相对于传感件3上下移动的机构中,螺纹可以是复螺纹,或用螺旋状纹代替。在一改变形式中,两个构件32(或2b)之一和3可以设有一L形导向槽G(如图24所示),其他构件设一与该槽啮合的突出部,这样,当盘2或盘支撑32被抬起后稍加转动时,在槽G中滑动的突出部进入槽G的水平部位,从而将盘2或支撑32保持于上升位置。
在本发明的又一改变形式中,采用了顶销型线性棘轮机构,这样,使盘抬到一预定位置并锁定于该位置,当盘从锁定位置再上抬一些后再放开,就可以降下。
图25表示的一实施例中,使盘2相对于传感件3向上和向下移动是由带有一可移动的盘支撑轴33的传感件3实现的。具体地说,构件3包括一偏心凸轮9,它支撑着轴33,当凸轮旋转时能使轴33和位于轴顶上的盘2上下移动。盘2有一中心凸台2b,重块接受器5固定在该凸台上并位于机壳1之外,校正重块4置于一位于盘2与机壳1的上壁之间的空间S中。
该实施例的这种机构稍为复杂些。利用一开关电气传动凸轮9,能提高施加和卸下校正重块的操作效率。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盘2是圆形的,但也可是矩形或任何其它形状的。如用一矩形盘,最好用一矩形校正重块,以便最好地利用盘与机壳上壁之间的空间。
在大型电子秤中,利用多个传感件支撑盘,能将校正重块置于盘和机壳上壁之间,而重块不做成环状的。图26A和26B举例表示了这种结构排列,图26A是沿图26B中“A-A”线剖开的垂直剖视图。
在该实施例中,与称量部分100相连接的传感件3有四个置于正方形四角的支撑30a,30b,30c和30d。诸支撑伸出机壳1的上壁以将盘2支撑于它们的顶部。矩形校正重块4置于由四个支撑30a-30d形成的正方形的内部并在盘2与机壳1的上壁之间。四根推杆60a,6 0b,60c和60d组合一起使校正重块4上下移动。四个支撑30a-30d分别设有重块接受器50a,50b,50c和50d。当诸推杆60a-60d处于它们的最低位置时,重块4就落在诸重块接受器50a-50d上,这样,重块的全部质量就传递到称量部100上。在通常的称量情况下,诸推杆60a-60d升到它们的最高位置,使重块4仅由诸推杆支撑而不接触到该机构的任何其它组件。
图27至34表示了那些实施例,其中不使用将校正重块4加到秤的称量装置上和从上面卸去校正重块的专门装置。
在图27A和27B中,秤的机壳1中封装了一称量部分100,它和多个比如说四个传感件31,32,33和34相连,使称量部分能称出加在诸传感件上的负载。诸传感件向上直立伸过在机壳顶壁上形成的孔1h1,1h2,1h3和1h4。放置被称物体的盘2支撑于传感件31-34的各顶端部上。盘2是矩形的,其周边向下弯折以形成一裙部2a,在盘的内部或下表面内形成有多个比如说四个小凹坑2P1,2P2,2P3和2P4,传感件31-34的顶点啮合于这些凹坑中,以正确确定盘2相对于各传感件的位置。盘2有一对固定于裙部2a的下边缘的横杆2A1和2A2。
呈矩形板状的校正重块4置于一盘2的裙部2a内的空间S中且位于横杆2A1和2A2之上,并由四个重块支撑1W1,1W2,1W3和1W4所支撑,这样,重块就不接触到盘或两横杆。重块4上设有孔4a1,4a2,4a3,和4a4,传感件31-34穿过这些孔,使重块也不接触到各传感件。
在重块4的下表面上有四个确定重块4相对于重块支撑1W1-1W4的位置用的凹坑4P1-4P4,如图27A和27B所示,另有一对凹坑4P5和4P6邻近重块的左侧端或位于左侧一对凹坑4P3和4P4的左侧。附加对凹坑4P5和4P6及右侧对凹坑4p1和4p2的位置与四个传感件31至34的位置相吻合,使重块能向右移动并由四个传感件支撑,这些件的顶端分别啮合于重块上的凹坑4P1,4P2,4P5和4P6(如图28A和28B所示)。
在图27A和27B所示的情况下,校正重块4不和盘2和传感件31至34接触,这样,在盘上的物体的质量由称量部分100测得。
现在描述校正方法。在图27A和27B所示的情况下,操作者将盘2抬起,此时,横杆2A1和2A2接触重块4的下表面,使盘及重块一起被抬起。当盘及重块上升到超过传感件31至34的各顶端部的位高时,如图28A及28B所示,盘2连同放在盘内的重块4就移向右方,重块连同盘置于传感件31至34上,各件的顶端部分别啮合于凹坑4P1,4P2,4P5和4P6中。在此情况下,重块4不和重块支撑1W1至1W4相接触,这样,通过传感件31至34,盘2和重块4的总质量施加于称量部分100上。然后,以熟知的方式校正电秤。
托住重块用的横杆2A1和2A2可以省去。在那种情况下,当操作者抬起盘2时,必须在重块下方用手指握住盘和重块,以防其落下。
如图29所示,校正重块4有四个对应于四个传感件31至34的缺口4S1至4S4,以取代孔4a1至4a4。
在盘和重块的下表面上固定了诸帽形构件,以取代盘中的凹坑2P1至2P4以及重块上的凹坑4P1至4P6,而发挥同样作用。
图30A和30B表示了本发明的一不同的实施例,其中传感件31至34排列在一矩形的四个角上,使当盘2随同校正重块4从传感件31至34的顶部上抬起并转动90°时,在重块上的通孔4a1至4a4与传感件31至34不吻合。在此情况下,当圆盘随同重块被放下到诸传感件上时,重块就被诸传感件推到紧贴于盘的下表面,这样,盘和重块的全部质量通过传感件31至34施加到称量部分100上,如图31B所示。
在此实施例中,为将重块加在传感件上,盘所需转动的角度是90°,但也可以是别的角度,如30°,45°等等。此时传感件31-34安排在一正方形的四个角上。
图32A,32B,33A,33B和图27A至28B的构造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不是用图27A-28B中的通孔4a1-4a4而是用4个角被切去的校正重块4以允许传感件31至34通过重块。在图32A及32B所示的情况下,重块4由重块支撑1W1-1W4所支撑而与传感件31-34脱离接触。为将重块加到传感件上,盘2和重块4被从图32A和32B所示的位置抬起,倒转过来,置于传感件31-34上,使倒转的盘连同其上的重块落在传感件31-34上,使盘和重块的总质量通过传感件加到称量部分100之上。
图34表示校正重块的改变形式,它可用来代替图32A、32B、33A和33B所示的重块。重块4既无孔、凹坑,又无凹部。
图35A、35B、35C和36表示了图27A、27B、28A和28B所示的实施例的改变形式。图35A的右半部是不带盘2的情况。在该实施例中,校正重块4上有两对缺口4S1,4S2和4S3,4S4,它们与四个传感件31至34相对应。在盘2的内表面上有两对与四个传感件31至34相对应的帽状构件2C1,2C2和2C3,2C4以及沿盘2的宽度方向偏离于诸帽状构件的两对销子2S1,2S2和2S3,2S4。每对销子2S1与2S2(2S3与2S4)之间的距离等于相应一对传感件31与32(33与34)之间的距离。盘2有一裙部2a,它的相对两侧的下边部分向里弯折以形成相对的一对搁条2i。
当用手将盘2从图35A,35B和35C所示的位置抬起一点时,校正重块4落在搁条2i上而随盘一起被抬起。然后盘2与重块4一起移向左侧(如图35C所示),再下降,这样,如图36所示,盘上的销子2S1-2S4被支撑于传感件31-34上。此时,校正重块4也被施加于称量装置100上。
每个传感件的顶端附近可装上一固定环,以防止校正重块和盘脱出。
图中所示的诸实施例有四个传感件。但传感件的数量并不限于四个,使用三个或四个以上传感件也是可以的。
按照本发明,由于校正重块是设置于盘与机壳顶壁之间,不必在机壳中提供一校正重块所需的特定的空间,而能安装一大体积因而质量较大的内置校正重块。这种结构使整个秤的体积较紧凑,与带一内置校正重块的现有技术的秤相比,它的校正精度提高了,在现有技术秤中,进行校正所用的校正重块的质量不得不比被称物体的质量要小。
当采用本发明的结构时,机壳的顶壁的一部分伸进盘的下凹部,以在机壳内部的下方形成一安装校正重块的附加空间,这样就不必顾虑校正重块干扰在机壳内的秤的其它组件,盘下的空间得以最好利用,否则它是弃而不用的。
当采用本发明的结构时,用诸螺钉使盘或重块接受构件向上和向下移动从而使校正重块加到传感件上和从上面卸下校正重块,不仅校正重块而且加载和卸载机构均能设置在机壳之外,这样,使带有一内置校正重块的本发明的秤的尺寸与不带内置校正重块的秤的尺寸基本相同。
当采用本发明的结构时,用手将盘随同校正重块一起抬起,以供在第一种和第二种情况,即通常称量情况和校正情况中任一种情况下使用,这样使能很快而简单地且不用一种为此目的的特定机构就能将校正重块4用手工加到秤的称量装置上和从上面将校正重块卸下,在机壳中也不必有一包含该种机构的空间,而能在一大小与无内置校正重块的秤的机壳尺寸基本相同的紧凑的机壳中组装一有内置校正重块的秤。本发明的秤的结构和制作比较简单,因此机械故障少,同时制造成本也大为降低。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子秤包括a)-包括一顶壁的机壳;b)装在所述机壳内的称量装置;c)-可在其上放被称物体的盘;d)-传感件,其一端与所述称量装置相连接并伸出所述机壳的所述顶壁,另一端连接并支撑所述盘;e)-设置在所述盘下的校正重块;和f)用于可选择地将所述校正重块加到所述传感件上和将所述校正重块从所述传感件上取走的操作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秤,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重块呈环状并与所述传感件的轴线同心设置;所述传感件有一校正重块接受构件;以及所述操作装置包括多根可选择地在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之间同时移动的推杆,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诸推杆支撑所述校正重块以便防止所述重块加载到所述称量装置上,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诸推杆允许所述校正重块落在所述接受构件上,使所述重块附加加载到所述称量装置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秤,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重块呈环状且与所述传感件的轴线同心设置;所述盘有一校正重块接受构件;以及所述操作装置包括一可选择地在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单个构件,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单个构件支撑所述校正重块以使防止所述重块加载到所述称量装置上,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单个构件允许所述校正重块落在所述接受构件上使所述重块附加加载到所述称量装置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秤,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重块呈环状并与所述传感件的轴线同心设置;以及所述操作装置包括一杠杆和一用来使所述杠杆可选择地在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单根推杆,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杠杆支撑所述校正重块以便防止所述重块加载到所述称量装置上,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杠杆允许所述校正重块落在所述接受构件上使所述重块附加加载到所述称量装置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秤,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止所述校正重块和所述机壳的内部进入灰尘和脏物的装置。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秤,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顶壁的形状设计得能在所述机壳内形成一可容纳所述校正重块的附加空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秤,其特征在于,所述盘有一校正重块接受构件;所述校正重块呈环形且与所述传感件的轴同心设置,以及所述操作装置包括a)-其上支承所述校正重块可与之一起旋转的环形构件,所述环形构件有一环形槽,其底面是波浪形的,以及b)-在所述机壳顶壁上形成且与所述传感件轴线同心的直立圆周壁,所述盘置在它上面由其支撑,所述圆周壁的直径基本上与所述环形构件的相等,并有一与所述槽的所述波浪形底面互补的波浪形上表面;所述圆周壁啮合于所述环形构件的所述槽中,使所述环形构件随同所述参考(校正)重块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圆周壁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秤,其特征在于,所述盘有一校正重块接受构件;所述校正重块呈环状且与所述传感件轴线同心设置;以及所述操作装置包括a)-在所述机壳顶壁上形成的且与所述传感件和所述环形校正重块的轴线同心的直立圆周壁,它有一由多个等距间隔的波所形成的波浪形的圆周上表面;和b)多只销子,从所述校正重块沿径向向外伸出且可滑动地被支撑于所述波浪形圆周上表面,使所述校正重块可旋转地被支撑于所述直立圆周壁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秤,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件有一校正重块接受构件;所述校正重块呈环形且与所述传感件的轴同心设置;以及所述操作装置包括a)-在所述机壳顶壁上形成的且与所述传感件和所述环形校正重块的轴线同心的直立圆周壁,它有一第一圆周上表面部分和一其高度小于所述第一上表面部分的高度的第二波浪形圆周上表面部分;b)多只销子,从所述校正重块沿径向向外伸出且被可滑动支撑于所述第二波浪形圆周上表面部分,使所述参考(校正)重块可旋转地被支撑于所述直立圆周壁上;c)-伸展于所述校正重块上的防尘盖,并可旋转地被支撑于所述第一圆周上表面部分;d)-固定于所述防尘盖的叉形构件,有一其中啮合所述销子之一的缺口,所述缺口的宽度大于啮合于缺口中的所述销子的直径;和c)-从所述防尘盖沿径向向外延伸的手柄;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秤,其特征在于,所述盘有一校正重块接受构件;所述校正重块呈环形且与所述传感件的轴线同心设置;以及所述操作装置包括a)-在所述机壳顶壁上形成的且与所述传感件和所述校正重块的轴线同心的第一直立圆周壁,它有一波纹(浪形)圆周上表面;b)-固定于所述校正重块的构件,它有一朝下的、与所述波浪形圆周上表面互补的波浪形表面;c)-在所述机壳顶壁上形成的且与所述第一直立圆周壁同心的第二直立圆周壁,它有一比所述校正重块的直径大的直径和一比所述第一直立圆周壁的高度大的高度;d)-伸展于所述校正重块上方的防尘盖,它被可旋转地支撑于所述第二直立圆周壁上;e)-在所述校正重块的圆周表面上形成的凹部;f)-固定于所述防尘盖且啮合于所述凹部中的一销子,所述销子的直径小于所述凹部的宽度;和g)-从所述防尘盖沿径向向外伸出的手柄。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秤,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邻近所述手柄处设置的弹性装置,这样,当用手转动所述手柄使所述防尘盖在所述第二直立圆周壁上转动从而依靠所述销子与所述凹部的啮合而转动所述校正重块时,所述手柄作用于所述弹性装置上,使当放开所述手柄时,所述弹性装置推回所述把手,以使所述防尘盖相对于所述校正重块沿反向略微转动。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秤,其特征在于,所述盘有具有一中心孔的中心凸台,在所述中心孔中置有所述传感件的顶端;所述校正重块呈环形且与所述传感件同心设置;以及所述操作装置包括a)-在所述凸台的外圆周表面上形成的外螺纹;b)-在所述机壳顶壁上形成且与所述传感件和所述校正重块同心的直立圆周壁;c)-重块接受构件,它有一与所述外螺纹啮合的内螺纹,和一在所述盘和所述校正重块下方沿它们径向向外伸展的臂;d)当所述重块接受构件相对于所述盘转动时,靠所述重块接受构件使所述校正重块可选择地在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校正重块落在所述直立圆周壁上且不接触到所述校正重块接受构件和所述盘,在所述第二位置由所述校正重块接受构件抬起所述校正重块使其脱离与所述直立圆周壁的接触,以便将其附加加载于所述传感件上。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秤,其特征在于,所述盘有一圆周裙部;所述校正重块呈环形且与所述传感件同心设置;以及所述操作装置包括a)-在所述裙部的内圆周表面上形成的内螺纹;b)-在所述机壳顶壁上形成的且与所述传感件和所述校正重块同心设置的直立圆周壁;和c)-环形重块接受构件有一直立圆周壁,所述圆周壁有一与所述盘的所述裙部的所述内螺纹啮合的外螺纹,以形成一可容纳所述校正重块的空间;d)当所述重块接受构件相对于所述盘转动时,靠所述重块接受构件使所述校正重块可选择地在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校正重块落在所述直立圆周壁上且不接触到所述校正重块接受构件和所述盘,在所述第二位置由所述校正重块接受构件抬起校正重块使其与所述直立圆周壁脱离接触,以便将其附加加载于所述传感件上。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秤,其特征在于,所述盘有一具有一轴向孔的中心凸台;所述校正重块呈环形且与所述传感件同心设置;以及所述操作装置包括a)-在所述凸台的所述轴向孔的内表面上形成的内螺纹;b)-固定于所述传感件顶端的盘支撑构件,它有一与所述内螺纹啮合的外螺纹;c)-在所述机壳顶壁上形成的且与所述传感件和所述校正重块同心设置的直立圆周壁;d)-固定于所述盘的重块接受构件;e)当所述盘相对于所述盘支撑构件转动时,所述盘可选择地在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校正重块落在所述直立圆周壁上且使其不接触到所述校正重块接受构件和所述盘,在所述第二位置由所述校正重块接受构件抬起所述校正重块且使其与所述直立圆周壁脱离接触,以便使其附加加载到所述传感件上。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秤,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重块接受构件包括一复盖所述盘的下侧的环形构件,以形成一可置所述校正重块的空间。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秤,其特征在于,所述盘有一具有一轴向孔的中心凸台;所述校正重块呈环形,它置于一在所述机壳顶壁上形成的且与所述传感件同心的开孔中;以及所述操作装置包括a)-在所述传感件顶端部上形成的外螺纹;b)-置于所述凸台的所述轴向孔中的盘支撑构件,它有一与所述外螺纹啮合的内螺纹;c)多个设在所述机壳顶壁上的所述开孔的圆周上的校正重块支撑舌形物;和d)-固定于所述凸台的重块接受构件;e)当所述盘相对于所述传感件转动时,所述盘可选择地在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校正重块落在所述校正重块支撑舌形物上且使其不接触到所述盘和所述校正重块接受构件,在所述第二位置由所述校正重块接受构件抬起所述校正重块且使其与所述校正重块支撑舌形物脱离接触,以便使其附加加载到所述传感件上;所述电子秤还包括f)-围绕于在所述机壳顶壁上形成的所述开孔的直立圆周壁;和g)-被支撑于所述直立圆周壁上以盖住所述校正重块的防尘盖。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秤,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装置包括a)-在所述机壳顶壁上形成的且与所述传感件和所述校正重块同心的直立圆周壁;b)-固定于所述传感件的重块接受构件;和c)使所述传感件随同装于所述传感件上的所述盘可选择地在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装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校正重块落在所述直立圆周壁上且使其不接触到所述校正重块接受构件,在所述第二位置由所述校正重块接受构件抬起所述校正重块并使其与所述直立圆周壁脱离接触,以便使其附加加载到所述传感件上。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秤,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重块呈矩形;所述传感件有四个置于矩形的四角的支撑且每个有一校正重块接受凸缘;以及所述操作装置包括多根同时可在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推杆,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诸推杆抬起所述校正重块使其与所述诸凸缘脱离接触,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诸推杆使所述校正重块落在所述校正重块接受凸缘上,以便使其附加加载在所述传感件上。
19.一种电子秤包括a)-包括一顶壁的机壳;b)装在所述机壳中的称量装置,它有多个伸出所述顶壁的传感件,所述诸件有它们各自的伸出所述机壳外的自由端;c)-在其上放被称物体的盘,它有一顶板及一在所述顶板下使形成一空间的裙部;d)-在所述空间中设置的校正重块;和e)多个设置在所述机壳的所述顶壁外表面上的支撑;f)在第一种使用情况下,所述盘置于所述诸传感件的所述诸自由端上,所述校正重块被保持于在所述盘下的所述空间中且使其不接触到所述盘和所述诸传感件;在第二种使用情况下,所述盘与所述校正重块中的一个支撑另一个并被支撑于所述诸传感件的所述诸自由端上,使所述盘和所述校正重块可选择地用手置于所述第一情况和第二情况中任一情况下。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子秤,其特征在于,所述盘和所述校正重块的所述调定操作是用手沿着所述盘的长度方向将所述盘和所述校正重块从它们的先前位置移至所述第一情况和第二情况中之一来完成的。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子秤,其特征在于,所述盘和所述校正重块的所述调定操作是用手沿着所述盘的宽度方向将所述盘和所述校正重块从它们的先前位置移至所述第一情况和第二情况中之一来完成的。
22.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子秤,其特征在于,所述盘和所述校正重块的所述调定操作是用手将所述盘和所述校正重块从它们的先前位置转动一预定角度至所述第一情况和第二情况之一来完成的。
23.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子秤,其特征在于,所述盘和所述校正重块的所述调定操作是用手转动所述盘和所述校正重块使它们倒过来而完成的。
2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秤,其特征在于,所述盘包括一顶板和一使在所述顶板下形成一凹部的裙部;所述机壳的顶壁的一部分突进所述凹部中以在所述机壳中提供一附加空间;所述校正重块呈环状且在所述附加空间中与所述传感件同心设置;以及所述操作装置包括a)-在所述校正重块的下表面的圆周部分上形成的波浪形(表面);b)-在所述校正重块的圆周表面上形成的凹部;c)-环形校正重块支撑构件,其直径与所述校正重块的直径基本相等,其上方圆周表面部分呈与所述校正重块上的波浪形(表面)互补的波浪形,所述支撑构件置于所述附加空间中,使所述校正重块可在所述环形支撑构件上滑动;和d)-可绕所述传感件转动的杠杆,它有一与所述凹部啮合的舌形物。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秤,它包括一机壳,装在机壳中的称量装置,一放被称物体且在它的顶板的下面有一空间的盘,一传感件,其一端连接称量装置且伸出机壳顶壁,其另一端在机壳外连接并支撑着盘,一设置于盘下的空间中的校正重块,以及将校正重块加于传感件上和从传感件上取走校正重块用的操作装置。操作装置有多种结构。
文档编号G01G23/01GK1038881SQ8910436
公开日1990年1月17日 申请日期1989年6月24日 优先权日1988年6月29日
发明者河本晟, 西尾章 申请人: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