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报警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132178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地震报警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震警报器,特别是地震警报器的底座。
目前常用的简易地震警报器有倒立式和落球式。这些警报器结构简单,适于民用。但是存在灵敏度低或对放置平台水平要求高的缺点,尤其是倒立式地震警报器,其灵敏度一般是由底座的支承点范围决定的,所以底座的支承结构是决定灵敏度的关键部件。CN91220025.1专利公开的一种“塔式地震警报器”,采用万向节结构支撑塔体,由顶珠螺栓和钢球分别支撑着三层万向节环,并相互错开90°,使塔体可向任一方向灵活地倾倒,提高了地震警报器的灵敏度。但是该万向节支撑范围一旦固定该地震警报器的灵敏度即一定,无法调正,使警报器适用的震动范围及放置平台的条件仍受到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灵敏度调整机构的倒立式地震警报器,使支撑点范围可以调整,从而扩大对震动感应灵敏度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包括警报器外壳,信号发生器及底座。底座是装在外壳底孔内的灵敏度调整机构。调整机构由支脚构件和调整环组成,支脚构件是一盘形构件,固定在机壳底孔中,沿其盘面至少均匀固定有三个摆动臂,摆动臂的非固定端带有圆柱支脚并可相对摆动臂的固定端做摆动位移,调整环为一回转件,端面开有若干自圆心向圆周方向伸展的腰形孔,支脚构件上的圆柱支脚插入腰形孔中。当调正环向左转动时,支脚顺着调整正环的腰形孔向外移动,使支点之间距离加大,适应于感应较强震动。反之,调整环向右旋转时,支脚构件的支脚向内移动,支点间距离减小,较小的震动即可使警报器倾倒。
上述的支脚构件采用整体式塑料制件,以便于加工生产。摆动臂是一弹性连接片,利用塑料的弹性使摆动臂的非固定端带动支脚相对固定端在一定范围做摆动位移。
本实用新型的信号发生器由常用的串有蜂鸣器、信号灯或电铃的控制电路及水银开关组成,装在机壳内,当警报器倾倒时,水银开关接通电路,警报器报警。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由于调整机构的支脚间距离可调,使同一警报器对地震的感应灵敏度可高可低,当支点距离缩小时,警报器的灵敏度提高,可感应到较小的震动,反之扩大支点距离时,感应灵敏度降低,受到较大震动方可报警。此外,根据放置平台水平度的不同,可以调节最佳支点距离,使警报器的灵敏度适当。对平台要求不高。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详细公开。


图1是本实用新型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调整机构的组合立体图。
图3是支脚构件的主视图。
图4是图3的俯视图。
图5是调整环的立体结构图。
图6是支脚构件的立体结构图。
图7是支脚调正到最大间距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支脚调正到最小间距时的立体示意图。
如图所示,本警报器包括外壳1,信号发生器2,水银开关3及装在外壳底孔中的灵敏度调整机构,调整机构由支脚构件8及调整环7组成,支脚构件采用整体式塑料制件(见图3、图4、图6),固定在机壳底孔中,其外周伸出5个弹性连接片9做为摆动臂,连接片的非固定端各带有一圆柱形支脚6,利用连接片的弹性形变,连接片的非固定端连同支脚可相对固定端产生摆动位移。调整环7为一盘状回转件(见图5),也是塑料制件,在调整环盘面上均布五个自圆心向外周伸展的腰形孔10,支脚构件上的支脚分别插入腰形孔中,调整环相对支脚构件可左右转动。当调整环向左旋转时,五个支脚同时顺着调整环的腰形孔向外移动,使支点间距加大,移动到腰形孔顶端时,支点距离最大(见图7),对震动的感应灵敏度降低。当调整环向右旋转时,支脚顺腰孔向圆心移动,支点间距减小,图8是支点间距最小时的情形,警报器灵敏度最高。
本警报器的信号发生器2装在机壳内,是串接有蜂鸣器4及信号灯5的普通电路,该电路由水银开关3空制。警报器使用时倒立放置,由支脚支撑,当警报器倾倒时,水银开关接通电路,蜂鸣器及信号灯同时报警。
权利要求1.一种地震警报器,包括外壳(1),信号发生器(2)及装在外壳底孔中的底座,其特征在于底座是一个灵敏度调整机构,该机构由与外壳底孔固定的支脚构件(8)及调整环(7)组成,支脚构件是一盘形构件,在其外周盘面上至少均匀固定三个摆动臂(9),摆动臂的非固定端各带有一圆柱支脚(6),并可相对摆动臂固定端做摆动位移,调整环(7)为一回转件,端面开有自圆心向圆周方向伸展的腰形孔(10),圆柱支脚分别插入对应的腰形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震警报器,其特征在于,支脚构件是一整体式塑料制件,摆动臂是弹性连接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震警报器,其特征在于,支脚构件上均布伸出五个弹性连接片,调整环上相应开有五个腰形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震警报器。在警报器外壳底孔中装有灵敏度调整机构,调整机构由支脚构件和调整环组成,支脚构件上均布着若干带有支脚的摆动臂,摆动臂上的支脚分别插入调整环的腰形孔中,调整环转动时,支脚同时顺着腰形孔向圆心或圆周方向移动,使支脚间距扩大或缩小,从而使警报器的灵敏度得到调整。
文档编号G01V1/18GK2250530SQ9620785
公开日1997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1996年4月16日 优先权日1996年4月16日
发明者李光辉 申请人:李光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