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极性模型的构建方法_2

文档序号:8471630阅读:来源:国知局
在待研宄的化学因子浓度差。其中,培养基为固体或半固体培养基。
[0043] 加入的培养基围绕培养槽设置,其中部分培养基含有待研宄的化学因子,部分培 养基为不含有化学因子的空白培养基。在一实施方式中,在围绕培养槽在极性控制区加入 培养基时,首先对皿体内部进行预平衡处理,然后在相应的极性控制区加入不含有化学因 子的空白培养基,待空白培养基固化或半固化后,再依次加入含有不同浓度的化学因子的 培养基,进行固化或半固化处理。如对于图2所示的划分4个极性控制区的皿体,在一实施 方式中,在加入培养基时,具体可以用以下步骤实现:
[0044] 步骤a,向皿体中加入由胎牛血清与hyclonel640培养基混合制成的含10%胎牛 血清的培养基,在37°C培养箱中放置15分钟,进行预平衡处理,然后去除该含10%胎牛血 清的培养基,洗净皿体;
[0045] 步骤b,将含有基质胶与上述10%胎牛血清的培养基的混合液体加入至极性控制 区112、114和116中,放入37°C培养箱中进行固化处理,其中,混合液中基质胶的体积比占 50%以上,培养槽中不加入该混合液;
[0046] 步骤c,对于实验组,在步骤b配置的混合液中加入待研宄的化学因子,如VEGF因 子等,然后将加入有化学因子的混合液加入极性控制区118中,放入37°C培养箱中进行固 化处理;对于对照组,直接向极性控制区118加入步骤b配置的混合液,然后在37°C培养箱 中进行固化处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培养槽中均不加入培养基。
[0047] 在设置对照组时,对照组的各个极性控制区的培养基中不含有化学因子,或者对 照组的多个极性控制区中至少存在一个与实验组同样位置的极性控制区中的培养基具有 不同浓度的化学因子。
[0048] 多个极性控制区可以加入一种或多种含有化学因子的培养基,对于加入一种含有 化学因子的培养基,可以只在一个极性控制区加入,该区与其他区的空白培养基之间即形 成化学因子浓度差,也可以在多个极性控制区分别加入,该化学因子的浓度相同或不同,从 而这些不同浓度的化学因子之间或与空白培养基之间即形成化学因子浓度差;对于加入 多种含有化学因子的培养基,多种含有化学因子的培养基可以分开加入在不同的极性控制 区,或者相互组合加入在同一极性控制区,以用于不同的实验目的,如研宄不同趋化因子的 趋化作用,多种趋化因子的协同趋化作用等。
[0049] 待相应的培养基固化后,如果超越相应的极性控制区的边界,可以使用枪头吸去 越界的培养基,保证相应的培养基加入在所需的位置。
[0050] 步骤二:向培养槽内加入细胞悬浮液,进行细胞培养,加入的细胞悬浮液的高度大 于培养槽的深度且小于培养槽的深度与培养基的厚度之和。
[0051] 如在一实施方式中,待上述培养基全部固化之后,消化SW480制成悬浮液,通过计 数选取含有实验需要的数目的细胞悬浮液加入在培养槽中,并使悬浮液的液面稍稍高于培 养槽的深度,以与培养基接触并且不会漫出培养基表面,然后放入培养箱中培养,培养时间 可根据实验需求而定。在培养过程中,如需要观察3D效果,可以将悬浮液的培养液换成上 述步骤b配置的混合液,再放入培养箱中培养,在培养过程中,该混合液发生固化,因为可 以观察3D培养效果。
[0052] 步骤三:细胞培养结束后,针对细胞中待研宄的目标物质对培养槽内的细胞使用 免疫荧光法染色,并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进行拍照观察,以研宄细胞中的目标物质对化 学因子的趋化性。
[0053] 在一实施方式中,对培养槽内的细胞使用免疫荧光法染色包括如下步骤:
[0054] 对细胞依次进行固定处理、透膜处理及封闭处理;
[0055] 加入与目标物质对应的抗体溶液进行孵育处理;
[0056] 加入与抗体对应的荧光染料标记的二抗进行标记处理;
[0057] 对标记处理后的样品使用染色液染色处理。
[0058] 在一实施方式中,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进行拍照观察包括在培养槽中选取圆形 的观察范围的步骤,选取的观察范围需排除因细胞与化学因子的距离而引起的实验误差。 如对于图2所示的4个极性控制区的皿体,圆形的观察范围140的边界与具有相应浓度的 化学因子的培养基(即加入在极性控制区118内的培养基)的内侧边缘相切,且与该培养 基两侧的极性控制区(即极性控制区112和116)在培养槽内的延伸边界相切。
[0059] 在一实施方式中,研宄细胞中的目标物质对化学因子的趋化性包括统计目标物质 发生极化的细胞数目占观察视野内总的细胞数目的百分比。在统计百分比数据时,是以相 应细胞的细胞核中心点为圆心,细胞最长轴作为直径画圆,得到的圆形区域即代表该细胞, 然后根据圆形区域代表的细胞中目标物质的朝向性判断是否为目标物质发生极化的细胞。 在一实施方式中,根据圆形区域代表的细胞中目标物质的朝向性判断是否为目标物质发生 极化的细胞具体是:若朝向含有化学因子的极性控制区的目标物质的表达量大于其它方向 上的表达量,并且在该圆形区域内,目标物质的表达量至少有二分之一位于朝向含有该化 学因子的极性控制区的圆心角为120°的扇形区域中,则判断为目标物质发生极化的细胞。 如对于图2所示的4个极性控制区的皿体,若只在其中一极性控制区加入化学因子,如只在 极性控制区118加入化学因子,在得到圆形区域代表的细胞之后,可以将该圆形区域均分 成3等份,每部分圆心角为120度,在拍照时,可以将极性控制区118置于正上方,因而,若 朝向极性控制区118的目标物质的表达量大于其它方向的量,且目标物质的表达量至少有 二分之一集中圆形区域的在朝向极性控制区118的等份中,则为目标物质发生极化的细胞 (即目的细胞),然后统计目的细胞占视野内总细胞数据的比例。
[0060] 上述细胞极性模型的构建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0061] 1.使用激光共聚焦培养皿作为细胞趋化性的研宄装置,通过将培养槽周围的区域 分成多个极性控制区,并在极性控制区加入培养基,使至少有两个极性控制区内的培养基 存在待研宄的化学因子浓度差,从而在细胞培养后,可以准确的给出化学因子的方向,从而 能够更清楚的了解化学因子对目标物质极性方向的影响。
[0062] 2.方便操作,实验者可根据实验要求制成2D或者3D形式进行实时观察。
[0063] 3.在趋化性研宄过程中,显微镜示踪并非必须的,因此可以节约资源。
[0064] 4.采用激光共聚焦培养皿,培养槽的底部为盖玻片,可用于要求放大倍数高、培养 皿底面透光性能好的显微实验,如激光共聚焦显微实验、荧光显微实验和相差显微实验等, 同时盖玻片上述设有的小孔也能减少实验过程中抗体等试剂的使用量,节约资源,降低实 验成本。
[0065] 以下为实施例部分,本实施例主要以图2所示的划分方法予以具体说明
[0066] 1.构建实验装置
[0067] 激光共聚焦培养皿选用NEXT的激光共聚焦培养皿(货号:-35-15-S),其底部采用 Fisherbrand公司的进口盖玻片,厚度0. 19-0. 22mm盖玻片具有小孔,可以减少实验过程中 抗体等试剂的使用量。使用mark笔、直尺、量角器、圆规等器具将激光共聚焦培养皿平均分 成4等分,如图2所示,分别为极性控制区112、114、116和118,其中,极性控制区118用于 加入含有待研宄的化学因子的培养基,极性控制区112、114和116用于加入空白培养基,即 形成化学因子的浓度梯度培养槽102加入细胞悬浮液。观察范围140与极性控制区118的 内侧以及区划控制112及116在培养槽102内的延伸边界相切,以排除由于细胞与待测因 子距离而引起的实验误差。
[0068] 2.在极性控制区加入相应的培养基
[0069] 2. 1.在激光共聚焦培养皿中加入由BI公司购买的胎牛血清与hyclonel640培基 制成的含10%胎牛血清的培养基,在培养箱中放置15分钟达到预平衡,而后洗净培养皿。
[0070] 2. 2.用含有基质胶与含10%胎牛血清的培养基混合而成的液体(其中基质胶体 积比在50%以上)加入至极性控制区112、114和116,培养槽102勿加,放入培养箱内至少 30分钟使基质胶凝固。
[0071] 2. 3.实验组:在步骤2. 2的基础上,向2. 2中所配的液体加入由PEPROTECH公司 所购的VEGF因子配成100ng/ml的最终浓度的液体,加入极性控制区118,培养槽102勿加, 放入培养箱内至少30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