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波偏移速度建模方法

文档序号:9373799阅读:499来源:国知局
转换波偏移速度建模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地震勘探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换波偏移速度建模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多分量叠前偏移包括时间偏移与深度偏移,叠前深度偏移能够适应更为复杂的地 质情况,利用地层深度的唯一性特点对转换波在深度域进行成像,有利于提高成像的精度, 也有利于后续的多分量解释。但是,目前多分量叠前深度偏移只停留在模型数据的研究上, 未见到效果较好的工业应用成果。叠前时间偏移技术的发展历程不长,但是现在已发展到 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两种偏移方法。
[0003] 转换波各向同性偏移方法主要有:等效偏移距法,虚拟偏移距法,共炮点记录叠前 相移偏移等方法。转换波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主要有:精确旅行时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 移,各向异性双平方根方程叠前时间偏移,(Li Xiangyang) LXY改进双平方根方程叠前时间 偏移。其中,LXY改进双平方根方程叠前时间偏移在国际上应用较为广泛,但是该方法速度 分析较为复杂,需要将四个参数谱进行同时拾取,现有的商业化速度分析软件无法进行该 方面的操作。其它的一些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手段也因为操作的复杂性,或者是时距曲 线的精度较低,没能得到广泛的应用。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换波偏移速度建模方法,以解决各向异性偏移 成像建模困难的问题。
[0005]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转换波偏移速度建模方法,包括:抽取并 输出PP波的CIG道集;以第一偏移距段对PP波的CIG道集进行速度分析,得到第一偏移 速度;以第二偏移距段分析P波的偏移速度,得到第二偏移速度;以所述第一与第二偏移速 度,计算P波的各向异性参数;以第一纵横波偏移速度比将P波偏移速度转换至PS波时间, 且用各向同性双平方根时距偏移,以得到PS波的CIG道集;平移PS波的炮点与检波点至对 称位置,且以所述第一偏移距段分析PS波的CIG道集,以换算出第二纵横波速度比,并以第 二纵横波速度比将P波的偏移速度与各向异性参数转换至PS波时间;将S波的各向异性参 数置为〇,用PS波的时距曲线偏移得到PS波的CIG道集,将PS波CIG道集的时距曲线校正 成双曲时距曲线;以所述第一偏移距段对PS波的CIG道集进行速度分析,得到第三偏移速 度;以所述第二偏移距段对PS波的CIG道集进行速度分析,得到第四偏移速度;以所述第 三与第四偏移速度,计算S波的各向异性参数;以更新后的P波偏移速度、P波各向异性参 数、S波偏移速度、S波各向异性参数,对PP波与PS波的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建模。
[0006]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通过分别计算P波的各向异性参数及计算S波的各 向异性参数,并以更新后的P波偏移速度、P波各向异性参数、S波偏移速度、S波各向异性 参数,对PP波与PS波的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建模,使得本发明所获得的参数较为精确, 以解决各向异性偏移成像建模困难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07]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 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08]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震源点、接收点与成像点的关系的示意图;
[0009]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输出道偏移成像的示意图;
[0010]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炮检点平移的示意图;
[0011]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转换波偏移速度建模装置的方块图;
[0012]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转换波偏移速度建模装置的另一方块图;
[0013]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转换波偏移速度建模方法的流程图;
[0014]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转换波偏移速度建模方法的另一流程图;
[0015] 图8为PP波理论时距曲线与实际时距曲线对比图;
[0016] 图9为PP波理论时距曲线与实际时距曲线剩余时差对比图;
[0017] 图10为PS波理论时距曲线与实际时距曲线对比图;
[0018] 图11为PS波理论时距曲线与实际时距曲线剩余时差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本发明的主要思想在于,基于分别计算P波的各向异性参数及计算S波的各向异 性参数,并以更新后的P波偏移速度、P波各向异性参数、S波偏移速度、S波各向异性参数, 对PP波与PS波的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建模,使得本发明所获得的参数较为精确,以解决 各向异性偏移成像建模困难的问题。
[0020]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 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0021]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 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0022] 首先,针对P波,横向各向同性(VTI)介质中比较精确的时距曲线公式,如公式 (1. 1)所示为: 「nnWI
(I D
[0024] 其中,t是偏移距为X的反射P波的旅行时,t。是零偏移距的双程旅行时。V _是 P波的NMO速度;η是P波速度的各向异性参数,它描述了动校正速度V_与水平方向速度 Vh的关系,如公式(1.2)所示: 「00?51
(1.2)
[0026] 所以,对公式(1.2)进行计算,可以得到公式(1.3),如下所示:
[0027]
(1.3)
[0028]引入变量ζ = νηηιΛ/2来表示成像深度,则公式(I. 1)可以改写为公式(I. 4),如 下所示:
(1.4)
[0030] 对于PP波,如图1所示,假设偏移距X的一半为Χρ (即图1中炮点S与投影点C的 距离或者是投影点C与检波点R的距离),则入射角θ ρ与偏移距和成像深度的关系,如公 式(1. 5)所示:
[0031]
(1-5)
[0032] 则公式(1. 4)可以改写为公式(1. 6),如下所示:
[0033]
(IJ)
[0034] 对于单程的P波,引入一些新的变量:Vp= Vnmc],tp= t/2,t OP= t。/2和ηρ= η, 代入公式(I. 6)得到公式(I. 7),如下所示:
[0035]
(1.7)
[0036] 同样,单程S波旅行时ts的表达式具有类似的形式,如公式(1. 8)所示:
[0037]
(18)
[0038] 其中,tQS是零偏移距S波的单程旅行时,X 5是SS波的半偏移距(对于PS波来说, 是成像点在地表的投影与出射点之间的距离),%是S波的NMO速度,η 5是S波速度的各 向异性参数。S波的出射角0S具有关系式,如公式(1.9)所示: 「00391
侧 " . 八S
[0040] 结合公式(1.7)和(1.8),可以得到PS波的各向异性旅行时tPS的表达式,如公式 (1. 10)所示:
[0041 ] CN 105093310 A W 4/12 页
(I 10)
[0042] 另外,如图2所示,震源S激发的地震波在地下0点散射后传至地表检波器R点, 〇点在地表的投影为C点,其中下行波速度为V d,各向异性参数为Tl d,SC距离为xd;上行波 速度为Vu,各向异性参数为n u,CR距离为xu。成像点深度为Z,则地震波在SOR之间传播的 各向异性旅行时t的表达式,如公式(1. 11)所示:
[0043]
(Ul)
[0044] 上式中,下标"d"与"u"同为"P"时,可以认为是PP波的散射波旅行时方程;若下 标"d"与"u"分别"P"与"S"时,可以认为是PS波的散射波旅行时方程。成像角度无论波 场类型如何改变,都必须满足A
[0045] 在三维空间内存在一个半椭球面(其剖面如图2中的虚线半椭圆A01002B),震源 S激发的地震波传播至该半椭球面上任意一点再传回地表检波器R点的旅行时都为t。则 检波器R位置的地震道的t时刻的振幅可以"搬家"至该半椭球面上任意一点这样即可实 现输出道绕射积分叠加。
[0046] 由于虚线半椭圆A01002B上存在高角度绕射画弧,高角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