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元覆盖次数的计算方法及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416317阅读:663来源:国知局
一种面元覆盖次数的计算方法及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叠前偏移算法的面元 覆盖次数的计算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是基于地球物理学和石油地质学理论,采用专业的地球物理仪 器和装备在地球表面或者在空中、井中记录地下信息,并通过专业的数据处理和解释手段 获取地下地层的结构及物性参数,寻找隐藏在地层中的石油及天然气的勘探方法。
[0003] 地震采集观测系统的设计优劣对石油地球物理勘探中所采集的地震数据有着重 大的影响。地震采集观测系统是决定地震采集资料质量优劣的关键,也直接影响着后期室 内地震资料的处理及解释成果。而面元覆盖次数的分析结果是评价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 优劣的一项重要指标,是预判勘探区域地震采集资料信噪比的重要依据之一。面元覆盖次 数可直接用数值大小表示,也可以间接用方位角蜘蛛图、偏移距棒状图等表示。综合运用覆 盖次数的各种表达图形,能够得到体现覆盖次数的总体分布图、偏移距及方位角分布图。面 元覆盖次数数值、偏移距、方位角等属性的分布情况,直接影响着观测系统设计的成败和后 期地震采集资料的质量,因此选择一个既能够满足甲方勘探目标要求,又能够满足野外地 震采集资料质量要求的观测系统是尤为重要的。
[0004] 目前,现有技术中面元覆盖次数的计算方法主要是基于水平层状介质,根据所建 立的炮检点之间的对应关系(即关系片),计算勘探区域中某一对炮检点的中心点位置,将 计算所得到的中心点位置落在对应的某一面元内,作为该面元的一次覆盖。按照上述算法, 计算整个勘探区域中所有其他炮检对的中心点位置,将计算所得到的中心点位置的个数作 为整个勘探区域的面元覆盖次数。如图1和2所示,这两幅图分别示出了观测系统1和观 测系统2的常规覆盖次数图。其中,观测系统1为12线6炮300道正交、道距50米、炮距 50米、接收线距300米以及激发线距300米;观测系统2为16线3炮300道正交、道距50 米、炮距100米、接收线距300米以及激发线距300米。这两幅图中可以看出,观测系统1 和观测系统2在最小满覆盖区域的覆盖次数均为60左右,无法判断出这两个观测系统的属 性优劣。
[0005] 在实现本申请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0006] 现有技术中是基于水平层状介质来计算面元覆盖次数(即反射次数),但实际情 况地下地层是有起伏的,即存在倾斜面。因此,计算的某一个面元的覆盖次数有可能是来自 其它面元中心的反射,而不是来自真正倾斜面的反射,这不利于对观测系统偏移效果的有 效评估。

【发明内容】

[0007]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面元覆盖次数的计算方法及装置,以实现对观测 系统偏移效果的有效评估。
[0008]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9]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面元覆盖次数的计算方法,包括:
[0010] 将所获取的预设观测系统中每个炮检对所对应的反射能量进行叠前偏移计算;
[0011] 根据叠前偏移计算结果,计算每个面元的偏移覆盖次数。
[0012]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获取的预设观测系统中每个炮检对所对应的反射能量进 行叠前偏移计算包括:
[0013] 依次建立第一观测系统中每个炮检对所对应的反射能量进行叠前偏移计算的偏 移路径;
[0014] 按照所建立的偏移路径,依次利用叠前偏移算法对所述第一观测系统中每个炮检 对所对应的反射能量进行叠前偏移计算;
[0015] 按照对第一观测系统中每个炮检对所对应的反射能量进行叠前偏移计算的方法, 依次对剩余N-I个观测系统中每个炮检对所对应的反射能量进行叠前偏移计算,N为正整 数。
[0016]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获取的预设观测系统中每个炮检对所对应的反射能量进 行叠前偏移计算包括:
[0017] 建立第一观测系统中第一炮检对所对应的反射能量进行偏移计算的偏移路径;
[0018] 按照所建立的偏移路径,利用叠前偏移算法对所述第一炮检对所对应的反射能量 进行叠前偏移计算;
[0019] 按照对所述第一炮检对所对应的反射能量进行叠前偏移计算的方法,依次建立所 述第一观测系统中剩余M-ι个炮检对所对应的反射能量的偏移路径并进行叠前偏移计算, M为正整数;
[0020] 按照对所述第一观测系统中每个炮检对所对应的反射能量进行叠前偏移计算的 方法,依次对剩余N-I个观测系统中每个炮检对所对应的反射能量进行叠前偏移计算。
[0021]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偏移路径包括所构建的以预设点位为圆心,以偏移孔径为半 径的椭圆路径。
[0022]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获取的预设观测系统中每个炮检对所对应的反射能量进 行叠前偏移计算包括:
[0023] 将每个炮检对所对应的反射能量与每个面元所对应的权系数进行乘积运算,得到 所述反射能量分散到每个面元内的反射能量分量,所述权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0024]
[0025] 上式中,Weight为权系数;Θ为地层倾角;V为地震波传播速度;R为炮检对的旅 行路径。
[0026]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根据叠前偏移计算结果,计算每个面元的偏移覆盖次数包括 利用下述公式计算每个观测系统中每个面元的偏移覆盖次数:
[0027]
[0028] 上式中,E为单个面元的总偏移覆盖次数;K为比例因子,为正数;η为对某一面元 有贡献的炮检对数量为某一炮检对的偏移覆盖次数。
[0029]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将计算得到的偏移覆盖次数进行对比。
[0030]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面元覆盖次数的计算装置,包括:
[0031]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将所获取的预设观测系统中每个炮检对所对应的反射能量进 行叠前偏移计算;
[0032]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根据叠前偏移计算结果,计算每个面元的偏移覆盖次数。
[0033]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计算单元包括:
[0034] 第一建立子单元,用于依次建立第一观测系统中每个炮检对所对应的反射能量进 行叠前偏移计算的偏移路径;
[0035] 第一计算子单元,用于按照所建立的偏移路径,依次利用叠前偏移算法对所述第 一观测系统中每个炮检对所对应的反射能量进行叠前偏移计算;
[0036] 第二计算子单元,用于按照对第一观测系统中每个炮检对所对应的反射能量进行 叠前偏移计算的方法,依次对剩余N-I个观测系统中每个炮检对所对应的反射能量进行叠 前偏移计算,N为正整数。
[0037]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计算单元包括:
[0038] 第二建立子单元,用于建立第一观测系统中第一炮检对所对应的反射能量进行偏 移计算的偏移路径;
[0039] 第三计算子单元,用于按照所建立的偏移路径,利用叠前偏移算法对所述第一炮 检对所对应的反射能量进行叠前偏移计算;
[0040] 第四计算子单元,用于按照对所述第一炮检对所对应的反射能量进行叠前偏移计 算的方法,依次建立所述第一观测系统中剩余M-I个炮检对所对应的反射能量的偏移路径 并进行叠前偏移计算,M为正整数;
[0041] 第五计算子单元,用于按照对所述第一观测系统中每个炮检对所对应的反射能量 进行叠前偏移计算的方法,依次对剩余N-I个观测系统中每个炮检对所对应的反射能量进 行叠前偏移计算。
[0042]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对比单元,其用于将计算得到的偏移覆盖次数进 行对比。
[0043] 由以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所获取的预设观 测系统中每个炮检对所对应的反射能量进行叠前偏移计算;根据叠前偏移计算结果,计算 每个面元的偏移覆盖次数,这可以直接反应叠前偏移效果的好坏,实现对观测系统偏移效 果的有效评估。
【附图说明】
[0044]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 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 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45] 图1是观测系统1的常规覆盖次数图。
[0046] 图2是观测系统2的常规覆盖次数图。
[0047] 图3是本申请实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