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剩余静校正方法_2

文档序号:9665724阅读:来源:国知局
[0035]2)获取该炮点所对应的地震道集,将该炮点所对应的各个地震道数据进行叠加,然后将叠加后的地震道数据作为该炮点的超级模型道数据。
[0036]3)将该炮点的超级炮数据和超级模型道数据进行互相关,从而得到该炮点的剩余静校正量。
[0037]其中,步骤3)中所述的互相关也称为“互协方差”,一般用来表示两个信号之间相似性的一个度量。
[0038]在步骤3)中,通过将该炮点的超级炮数据和超级模型道数据进行互相关,可以直接得到该炮点的剩余静校正量。而常规的剩余静校正方法一般是将地震子波叠加形成模型道,然后将炮点的CMP道集(Common Middle Point,共中心点道集)和该CMP道集对应的模型道进行互相关,得到每道地震数据的时差,最后对每道地震数据集的时差进行分解,得到该炮点的剩余静校正量。因此,与常规的剩余静校正方法相比,在步骤3)中,通过将炮点的超级炮数据和超级模型道数据进行互相关,可以无需对每道地震数据集的时差进行分解,从而可以提高剩余静校正量的计算效率。
[0039]S105:获取每个检波点所对应地震道的超级道,并基于该检波点的超级道计算该检波点的剩余静校正量。
[0040]具体地,可以获取工区内的检波点。对于每个检波点,可以进行如下的处理,以计算该检波点的剩余静校正量,进而得到工区内每个检波点的剩余静校正量。所述处理具体包括:
[0041]4)获取该检波点所对应的超级道,将该检波点所对应的超级道数据进行叠加,然后将叠加后的超级道数据作为该检波点的超级检波点数据。
[0042]5)获取该检波点所对应的地震道集,将该检波点所对应的各个地震道数据进行叠加,然后将叠加后的地震道数据作为该检波点的超级模型道数据。
[0043]6)将该检波点的超级检波点数据和超级模型道数据进行互相关,从而得到该检波点的剩余静校正量。
[0044]本申请实施例的剩余静校正方法,通过超级道数据计算炮点和检波点的剩余静校正量,在减少剩余静校正计算所需时间的同时,可以提升地震资料的信噪比,从而增强剩余静校正的抗噪声性能,使剩余静校正的计算结果更加准确。
[0045]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的剩余静校正方法,综合了地表一致性剩余静校正方法和自动剩余静校正方法的优点,从而使得该剩余静校正方法具有自动剩余静校正的高抗噪性和地表一致性剩余静校正的高效性。
[0046]图2为工区剩余静校正前的叠加剖面,图3为该工区内应用常规剩余静校正方法校正后的叠加剖面,图4为该工区内应用本申请实施例的剩余静校正方法校正后的叠加剖面。通过图2、图3和图4的对比可以发现,本申请实施例的剩余静校正方法具有更好的校正效果。
[0047]虽然通过实施例描绘了本申请,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道,本申请有许多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希望所附的权利要求包括这些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
【主权项】
1.一种剩余静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地震数据,并对所述地震数据进行动校正处理; 对动校正处理后的地震数据进行叠加,生成叠加剖面,通过所述叠加剖面获取反射层位; 获取地震道的时间窗,将所述时间窗内反射层位的地震子波进行叠加,并将叠加后形成的地震道作为超级道; 获取每个炮点所对应地震道的超级道,并基于该炮点的超级道计算该炮点的剩余静校正量; 获取每个检波点所对应地震道的超级道,并基于该检波点的超级道计算该检波点的剩余静校正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每个炮点所对应地震道的超级道,并基于该炮点的超级道计算该炮点的剩余静校正量,具体包括: 获取每个炮点所对应的超级道,将该炮点所对应的超级道数据进行叠加,并将叠加后的超级道数据作为该炮点的超级炮数据;以及, 获取该炮点所对应的地震道集,将该炮点所对应的各个地震道数据进行叠加,并将叠加后的地震道数据作为该炮点的超级模型道数据;以及, 将该炮点的超级炮数据和超级模型道数据进行互相关,得到该炮点的剩余静校正量。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每个检波点所对应地震道的超级道,并基于该检波点的超级道计算该检波点的剩余静校正量,具体包括: 获取每个检波点所对应的超级道,将该检波点所对应的超级道数据进行叠加,并将叠加后的超级道数据作为该检波点的超级检波点数据;以及, 获取该检波点所对应的地震道集,将该检波点所对应的各个地震道数据进行叠加,并将叠加后的地震道数据作为该检波点的超级模型道数据;以及, 将该检波点的超级炮数据和超级模型道数据进行互相关,得到该检波点的剩余静校正量。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时间窗,具体包括: 获取待计算的目标地层,以及该目标地层所对应的反射波的旅行时间范围,根据该旅行时间范围在所述叠加剖面上划定时间窗。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叠加剖面获取反射层位,具体包括: 根据反射波的旅行时间和该反射波所形成的震幅层的震幅,从所述叠加剖面上获取反射层位。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地震数据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地震数据进行预处理,所述预处理包括能量均衡处理、地表一致性震幅补偿处理、地表一致性反褶积处理、滤波处理、震幅谱增益分析和速度分析; 相应地,所述对所述地震数据进行动校正处理,具体包括: 对预处理后的地震数据进行动校正处理。
【专利摘要】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剩余静校正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地震数据,并对所述地震数据进行动校正处理;对动校正处理后的地震数据进行叠加,生成叠加剖面,通过所述叠加剖面获取反射层位;获取地震道的时间窗,将所述时间窗内反射层位的地震子波进行叠加,并将叠加后形成的地震道作为超级道;获取每个炮点所对应地震道的超级道,并基于该炮点的超级道计算该炮点的剩余静校正量;获取每个检波点所对应地震道的超级道,并基于该检波点的超级道计算该检波点的剩余静校正量。本申请实施例的剩余静校正方法可以减少剩余静校正计算所需的时间,同时可以增强剩余静校正的抗噪声性能。
【IPC分类】G01V1/36
【公开号】CN105425300
【申请号】CN201510789396
【发明人】任晓乔, 周兴元, 钱忠平, 马光凯, 代丽华, 王芳
【申请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17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