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获得车轮可变前束曲线的方法

文档序号:9908258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一种获得车轮可变前束曲线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汽车底盘性能试验,具体涉及一种获得车轮可变前束曲线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前束曲线是指汽车的车轮轮心在上下跳动过程中,车轮前束角的变化曲线,该曲线表明了车轮轮心上下跳动行程与前束角之间的关系。前束曲线直接影响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和舒适性,同时前束曲线也影响车辆在弯道中的行驶特性,尤其影响车辆的不足转向度和横摆响应,使得驾驶员不能轻松驾驶车辆。一台普通样车的前束曲线是难以通过底盘相关零部件进行调整的,而在汽车底盘性能试验过程中,往往需要进行大量试验来获得较理想的前束曲线,以满足车辆的操纵稳定性要求。如图1所示,原转向节臂I与原转向拉杆2通过原螺3栓固定,相对位置不可调,在汽车的实际开发过程中,汽车的前束曲线只有通过改制多个系列的转向节样件来获得,样件所需数量多,同时,制作周期长,安装拆卸困难,可调整范围小,成本高。因此,急需探索一种能够解决以上缺陷的方法。CN105313960A公开的一种“用于车辆悬架的可调整前束曲线转向节和方法”,提供一种用于调整车辆车轮的前束曲线设定的可调整转向节/转向臂组件和方法;可调整转向节/转向臂组件包括转向节和转向臂,转向臂在枢轴处枢转地连接到转向节,转向节和转向臂中的一个具有形成在其中的槽道而另一个具有接合槽道的连接构件。转向臂经由连接构件沿槽道的可调整接合而相对于转向节可调整位置,以调整前束曲线设定。但没有完全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获得车轮可变前束曲线的方法,其能够节省试验时间;使用方便、容易安装或拆卸;同时,可调整范围较大、成本低;能够方便快捷的获得较理想的前束曲线。
[0004]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获得车轮可变前束曲线的方法,该方法使用的转向节样件包括转向节臂、转向拉杆、连接转向节臂和转向拉杆的螺栓,所述转向节臂上的螺栓孔为长圆形;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测量四轮定位基本静态参数:先将所述转向节臂与转向拉杆的连接位置调整至螺栓孔的上端,将转向节臂和转向拉杆锁止,再安装到整车上,然后进行四轮定位基本静态参数测量检查;
第二步,进行KC试验,获得第一前束曲线:基本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后,将整车进行KC试验,通过KC试验中的弹跳标准试验进行前束角变化测量,KC标准弹跳试验测量后,获得第一前束曲线;
第三步,进行KC试验,获得第二前束曲线:将转向节臂与转向拉杆的连接位置调整至螺栓孔的下端,将转向节臂和转向拉杆锁止,再安装到同一辆车上,然后进行四轮定位基本静态参数测量检查,基本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后,再次进行KC试验,通过KC试验中的弹跳标准试验进行前束角变化测量,KC标准弹跳试验测量后,获得第二前束曲线; 第四步,进行KC试验,获得第一前束曲线到第二前束曲线之间区域的任意前束曲线:转向节臂与转向拉杆的连接位置从螺栓孔的上端至下端连续可调,调整后锁止转向节臂和转向拉杆,再安装到同一辆车上,然后进行四轮定位基本静态参数测量检查,基本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后,再次进行KC试验,通过KC试验中的弹跳标准试验进行前束角变化测量,KC标准弹跳试验测量后,以获得从第一前束曲线到第二前束曲线之间区域的任意前束曲线;
第五步,确定较理想的前束曲线:根据车辆设定的操纵稳定性目标以及不足转向度和横摆响应目标范围,来确定前束曲线的范围,然后通过整车主观评价试验和客观测试试验确定较理想的前束曲线。
[0005]本发明有益的技术效果:
由于本发明将转向节臂上的螺栓孔设计成长圆形,能够通过调整转向节臂与转向拉杆的连接位置来获得可变前束曲线,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通过多个改制转向节臂样件来获得可变前束曲线的方法,这种方法省去了多个系列样件的改制,节省了试验时间;使用方便、容易安装和拆卸;同时,增大了可调范围、大大降低了成本;能够方便快捷的获得较理想的前束曲线。
【附图说明】
[0006]图1是原转向节臂和转向拉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是测量获得的前束曲线。
[0007]图中:1-原转向节臂,2-原转向拉杆,3-原螺栓;4-转向节臂,5-转向拉杆,6_螺栓,7-螺栓孔,8-第一前束曲线,9-第二前束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08]以下结合附图和优选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0009]参见图2或图3所示,一种获得车轮可变前束曲线的方法,该方法使用的转向节样件包括转向节臂4、转向拉杆5、连接转向节臂和转向拉杆的螺栓6,所述转向节臂4上的螺栓孔7为长圆形;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测量四轮定位基本静态参数:先将所述转向节臂4与转向拉杆5的连接位置调整至螺栓孔7的上端,将转向节臂4和转向拉杆5锁止,如图2所示,再安装到整车上,然后进行四轮定位基本静态参数测量检查;
第二步,进行KC试验,获得第一前束曲线:基本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后,将整车进行KC试验(K为Kinematics的缩写,翻译为“动力学”,研究的是悬架和转向系统的几何空间位置运动特性,不考虑质量或力的影响;C为Compliance的缩写,翻译为“柔顺性”,指的是由于力的作用而引起的变形,如弹簧、稳定杆、衬套和部件的受力变形;KC试验指的是对底盘悬架系统及转向系统的运动学和柔顺性学性能进行的测试),通过KC试验中的弹跳标准试验进行前束角变化测量,KC标准弹跳试验测量后,获得第一前束曲线8,如图4所示(图中,横坐标表示车轮轮心上下跳动行程,向上跳动行程为正值,向下跳动行程为负值;纵坐标表示车轮前束角);
第三步,进行KC试验,获得第二前束曲线:将转向节臂4与转向拉杆5的连接位置调整至螺栓孔7的下端,将转向节臂4和转向拉杆5锁止,如图3所示,再安装到同一辆车上,然后进行四轮定位基本静态参数测量检查,基本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后,再次进行KC试验,通过KC试验中的弹跳标准试验进行前束角变化测量,KC标准弹跳试验测量后,获得第二前束曲线9,如图4所示;
第四步,进行KC试验,获得第一前束曲线8到第二前束曲线9之间区域的任意前束曲线:转向节臂4与转向拉杆5的连接位置从螺栓孔7的上端至下端连续可调,调整后锁止转向节臂4和转向拉杆5,再安装到同一辆车上,然后进行四轮定位基本静态参数测量检查,基本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后,再次进行KC试验,通过KC试验中的弹跳标准试验进行前束角变化测量,KC标准弹跳试验测量后,以获得从第一前束曲线8到第二前束曲线9之间区域的任意前束曲线;
第五步,确定较理想的前束曲线:根据车辆设定的操纵稳定性目标以及不足转向度和横摆响应目标范围,来确定前束曲线的范围,然后通过整车主观评价试验和客观测试试验确定较理想的前束曲线。
[0010]本发明由于将转向节臂上的螺栓孔设计成长圆形,能够通过调整转向节臂与转向拉杆的连接位置来获得可变前束曲线,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通过多个改制转向节臂样件来获得可变前束曲线的方法,这种方法省去了多个系列样件的改制,节省了试验时间;使用方便、容易安装和拆卸;同时,增大了可调范围、大大降低了成本;能够方便快捷的获得较理想的前束曲线。
【主权项】
1.一种获得车轮可变前束曲线的方法,该方法使用的转向节样件包括转向节臂(4)、转向拉杆(5 )、连接转向节臂和转向拉杆的螺栓(6 ),所述转向节臂(4)上的螺栓孔(7 )为长圆形;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测量四轮定位基本静态参数:先将所述转向节臂(4)与转向拉杆(5)的连接位置调整至螺栓孔(7)的上端,将转向节臂(4)和转向拉杆(5)锁止,再安装到整车上,然后进行四轮定位基本静态参数测量检查; 第二步,进行KC试验,获得第一前束曲线:基本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后,将整车进行KC试验,通过KC试验中的弹跳标准试验进行前束角变化测量,KC标准弹跳试验测量后,获得第一前束曲线(8); 第三步,进行KC试验,获得第二前束曲线:将转向节臂(4)与转向拉杆(5)的连接位置调整至螺栓孔(7)的下端,将转向节臂(4)和转向拉杆(5)锁止,再安装到同一辆车上,然后进行四轮定位基本静态参数测量检查,基本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后,再次进行KC试验,通过KC试验中的弹跳标准试验进行前束角变化测量,KC标准弹跳试验测量后,获得第二前束曲线(9); 第四步,进行KC试验,获得第一前束曲线(8)到第二前束曲线(9)之间区域的任意前束曲线:转向节臂(4)与转向拉杆(5)的连接位置从螺栓孔(7)的上端至下端连续可调,调整后锁止转向节臂(4)和转向拉杆(5),再安装到同一辆车上,然后进行四轮定位基本静态参数测量检查,基本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后,再次进行KC试验,通过KC试验中的弹跳标准试验进行前束角变化测量,KC标准弹跳试验测量后,以获得从第一前束曲线(8)到第二前束曲线(9)之间区域的任意前束曲线; 第五步,确定较理想的前束曲线:根据车辆设定的操纵稳定性目标以及不足转向度和横摆响应目标范围,来确定前束曲线的范围,然后通过整车主观评价试验和客观测试试验确定较理想的前束曲线。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获得车轮可变前束曲线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测量四轮定位基本静态参数;第二步,进行KC试验,获得第一前束曲线;第三步,进行KC试验,获得第二前束曲线;第四步,进行KC试验,获得第一前束曲线到第二前束曲线之间区域的任意前束曲线;第五步,确定较理想的前束曲线。其能够节省试验时间;使用方便、容易安装或拆卸;同时,可调整范围较大、成本低;能够方便快捷的获得较理想的前束曲线。
【IPC分类】G01M17/013
【公开号】CN105675313
【申请号】CN201610228301
【发明人】马立发, 尹刚, 李敏
【申请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6月15日
【申请日】2016年4月1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