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c型内胀式弹簧圈的电能表连接插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05555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使用c型内胀式弹簧圈的电能表连接插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低压配电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连接方便的使用C型内胀式弹簧圈的电能表连接插头。
【背景技术】
[0002]在电能计量箱、综合配电柜等低压成套领域相关设备中都需要安装大量的电能表,在电能表的生产制造及计量检测环节也需要对大量的电能表进行电气安装连接。
[0003]目前,最传统的做法是将与电能表连接的导线直接或通过铜棒间接插接电能表端钮座接线柱,再用螺钉压接方式确保电能表的电气连接,也有采用一拨片形式进行安装的,如申请号为201410088434.1中采用的插拔端子,但易造成电气连接不紧的情况发生,在多次使用以后拔片易从接线端子(钮座接线柱)处脱离。
[0004]由于在低压成套领域及电能表的生产制造、计量检测环节要求安装电能表的数量比较多,且安装环境一般也受到施工现场的限制,所以目前电能表的安装方式效率比较低下,由于实际情况中存在的该种问题,而且目前还没有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因此确有作出改进的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C型内胀式弹簧圈的电能表连接插头,使得能够快速安装大量电能表,以极大地提高电能表现场安装效率。
[000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使用C型内胀式弹簧圈的电能表连接插头,包括有:
[0008]插头,其上部为若干金属薄片,其下部为电气连接端;
[0009]C型内胀式弹簧圈,对应地设置于所述插头内,位于处于各所述金属薄片所在长度之内,且该C型内胀式弹簧圈的横截面呈C型。
[0010]上述的使用C型内胀式弹簧圈的电能表连接插头,所述金属薄片为2个及2个以上,每相邻的两所述金属薄片之间具有微距间隔。
[0011 ] 上述的使用C型内胀式弹簧圈的电能表连接插头,各所述金属薄片的上端均形成有一过渡面。
[0012]上述的使用C型内胀式弹簧圈的电能表连接插头,各所述金属薄片顶部的过渡面为圆弧面或者向管状结构的轴心线倾斜的切面。
[0013]上述的使用C型内胀式弹簧圈的电能表连接插头,所述插头由导电良好的金属管材加工而成,金属管材的上部加工成具有微距间隔的若干金属薄片,下部加工为呈U型结构的电气连接端。
[00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5](I)安装时使本实用新型的插头直接插接电能表的接线端子即可,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了现有的螺钉压接方式,极大地提高了现场安装效率,还可以提高生产制造以及计量检测环节的效率;
[0016](2)本实用新型的插头为由若干金属薄片组成的管状结构,安装到位后各金属薄片均与接线端子有接触,配合其内部设置的C型内胀式弹簧圈,使各插头接入接线端子后,C型内胀式弹簧圈受压迫变形而产生弹性势能,这种弹性势能使金属薄片与接线端子充分接触并实现电气连接,进一步保证了插头不会脱离电能表的接线端子,保证了安装质量;
[0017](3)该类型的C型内胀式弹簧圈加工更方便,可采用弹簧钢片加工制成,且能够大幅度降低其成本。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示意图;
[0019]图2是图1的B-B向剖示图;
[0020]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接入电能表接线端子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插头接入后的俯视图;
[0022]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C型内胀式弹簧圈的俯视图。
[0023]图中:
[0024]1-插头;101-金属薄片;102-顶部;103-过渡面;104-底部;
[0025]2-微距间隔;
[0026]3-电能表的接线端子;
[0027]4-C型内胀式弹簧圈;
[0028]5-电气连接端;
[0029]T-豁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书的整个范围,以及权利要求书的所有可获得的等同物。在本文中,本实用新型的这些实施方案可以被单独地或总地用术语“实用新型”来表示,这仅仅是为了方便,并且如果事实上公开了超过一个的实用新型,不是要自动地限制该应用的范围为任何单个实用新型或实用新型构思。
[0031]如图1至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简示图,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使用内胀式弹簧的电能表连接插头,其主要包括有插头I以及在该插头I内设置的C型内胀式弹簧圈4。
[0032]所述插头I的上端由若干金属薄片101组成,用于与电能表的接线端子连接,金属薄片为2个及2个以上,每相邻的两所述金属薄片之间具有微距间隔。下端为电气连接端5,用于压接或螺装电气连接的导线,使得电能表接线端子能与外部实现电气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插头I由导电良好的金属管材加工而成,金属管材的上端加工为具有微距间隔2的若干金属薄片101,下端则加工为呈U型结构的电气连接端5。
[0033]可根据具体情形设置所述插头I的金属薄片101的数目,所述C型内胀式弹簧圈4设置于所述插头I的上部,该C型内胀式弹簧圈4具有一定长度H,设有豁口,其横截面呈C型,如图5所示,为该C型内胀式弹簧圈4的俯视图,并结合图4所示,在图4平面图内的最内侧(具有填充层处)为C型内胀式弹簧圈4,其长度根据不同表头的类型进行相应设置,使其位置处于所述金属薄片101所在的长度范围之内,优选为靠近所述金属薄片101的顶部102内壁中,又如图2及图3中所示,其设置于插头I的靠下位置处,在插接时可压缩所述C型内胀式弹簧圈4,使C型内胀式弹簧圈4的豁口 T减小,并使之具有一定的弹性势能,以对各所述金属薄片101产生一种外的挤压趋势。
[0034]每两个相邻的金属薄片101之间具有微距间隔2,在使由金属薄片形成的插头I插接至接线端子时,各金属薄片101可沿管状结构的径向向内收缩,同时在插接过程中,两相邻金属薄片101间的微距间隔2逐渐减小,即插头I的各金属薄片101在插接过程中会有微量形变以适应地接入电能表的接线端子。
[0035]在插接过程中,所述插头I内的C型内胀式弹簧圈4被压缩并蓄有压缩的弹性势能,各所述插头I全部接入电能表的接线端子后,C型内胀式弹簧圈4具有的弹性势能又使得各插头I的各金属薄片101向外扩张,使各金属薄片101与电能表的接线端子紧配合。
[0036]具体使用时,所述插头I的各金属薄片101的顶部102均形成有一过渡面103,各所述金属薄片101的过渡面103可为圆弧面或者向管状结构的轴心线倾斜的切面,安装过程仅需将各插头直接插接电能表的接线端子即可,安装后由插头内的各C型内胀式弹簧圈4向外扩张使各插头I的各金属薄片101与接线端子(钮座接线柱)之间紧配合,亦可使插头I的外径略大于电能表接线端子的内径,配合过渡面103,在方便使插头I插接入电能表接线端子的同时,更可实现与接线端子之间的紧配合。
[0037]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创造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定。为了清楚地说明各部件的组合关系,上面对各种说明性的部件及其连接关系围绕其功能进行了一般地描述,至于这种部件的组合是实现哪种功能,取决于特定的应用和对整个装置所施加的设计约束条件。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引伸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中。
【主权项】
1.一种使用C型内胀式弹簧圈的电能表连接插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插头,其上部为若干金属薄片,其下部为电气连接端; C型内胀式弹簧圈,对应地设置于所述插头内,位于处于各所述金属薄片所在长度之内,且该C型内胀式弹簧圈的横截面呈C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C型内胀式弹簧圈的电能表连接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薄片为2个及2个以上,每相邻的两所述金属薄片之间具有微距间隔。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使用C型内胀式弹簧圈的电能表连接插头,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金属薄片的上端均形成有一过渡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使用C型内胀式弹簧圈的电能表连接插头,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金属薄片顶部的过渡面为圆弧面或者向管状结构的轴心线倾斜的切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C型内胀式弹簧圈的电能表连接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由导电良好的金属管材加工而成,金属管材的上部加工成具有微距间隔的若干金属薄片,下部加工为呈U型结构的电气连接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使用C型内胀式弹簧圈的电能表连接插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插头,其上部为若干金属薄片,其下部为电气连接端;C型内胀式弹簧圈,对应地设置于所述插头内,位于处于各所述金属薄片所在长度之内,且该C型内胀式弹簧圈的横截面呈C型。安装时使本实用新型的插头直接插接电能表的接线端子即可,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了现有的螺钉压接方式,极大地提高了现场安装效率,还可以提高生产制造以及计量检测环节的效率。
【IPC分类】G01R11-04
【公开号】CN204514979
【申请号】CN201520076969
【发明人】王建平, 徐贤相, 曹勇平, 姚云委
【申请人】浙江共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7月29日
【申请日】2015年2月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