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特高压直流避雷器状态检测数据为构架的大数据平台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10015621阅读:来源:国知局
所述移动终端3以及上述储存器41,所述后台处理器40的输入端还连接有一加密单元42,所述储存器41的输出端连接有一终端显示器43。所述数据接收装置的使能端连接于所述数据发送装置的输出端,所述中央监控装置的使能端连接于所述数据接收装置的输出端,所述中央监控装置的输出端连接与所述移动终端3的使能端。通过上述设置,维修人员可以及时通过所述中央监控装置以短信息或者其他的形式获知直流避雷器泄露电流的相关信息,从而既避免维护人员在恶劣天气频繁巡查避雷器故障点,降低维修人员触电的风险,减少恢复线路供电所需的时间。
[0043]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构建成一个汇集各地特高压直流避雷器状态各种监测数据的大数据平台,其大体包括通过网络联接的云服务器(即为所述中央监控装置)、云客户端(即为所述移动终端3)和至少一个测量终端(即为设置于各电网中各特高压直流避雷器上的检测装置I或者其他直流避雷器状态信息的检测仪器和设备,这些检测仪器和设备的功能包括有可以实现测量避雷设备或电信、电气及电子机台等设备的接地电阻值、漏电流及谐波、静电等的变化)。在该系统正常运行时,测量终端通过网络联接将测量数据传输至云服务器,云客户端从云服务器上获取所需测量数据,用户通过云客户端对测量数据进行查询、显示、输出、利用、评估等操作,实现了传统测量技术无法完成的对位于不同现场的相关联对象的协调或关联测量,从而缩短了测量时间,实现对多个测量终端同时进行实时监控和对被测对象的远程测量,同时有利于科学分析和研究雷击现象。
[0044]参照图1。所述检测装置I包括数据采集单元10、数据处理单元11、保护电路单元12、电源单元13以及一采集保护模块14。
[0045]所述电源单元13的电能输出端分成四路,分别电连接于保护电路单元12的电能输入端、采集保护模块14的电能输入端、数据采集单元10的电能输入端以及数据处理单元11的电能输入端。在工作时,避雷器电流的输出端分成两路,一路连接于所述数据采集单元10的使能端,另一路连接于所述采集保护模块14的使能端,所述采集保护模块14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保护电路单元12的使能端,所述数据处理单元11的使能端设有两路,一路连接所述数据采集单元10的输出端,另一路连接所述保护电路单元12的输出端,当避雷器电流小于或等于I毫安时,采集保护模块14不动作,而数据采集单元10启动并对电流进行信号采集和数据处理后经由数据处理单元11输出;当避雷器电流大于I毫安时,数据采集单元10不动,而采集保护模块14启动,所述检测装置I对输入呈现高阻态,此时不进行信号采集和数据处理,并经由数据处理单元11输出。
[0046]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所述数据采集单元10包括电流传感器7、功率放大器8、电路米集模块9。
[0047]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所述电流传感器7包括一环形壳体70、一呈C形布置的磁芯71以及一精密磁电传感器72,所述环形壳体70内设置有一容置空间700,所述磁芯71上分别绕设有一第一线圈绕组710以及一第二线圈绕组711,并且该磁芯71安装于所述容置空间700内,所述精密磁电传感器72也装设于所述容置空间700内并且其两端与所述磁芯71的两端邻接,所述第一线圈绕组710的输入端与避雷器漏电流电连接,所述第二线圈绕组711的输入端与所述功率放大器8的一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功率放大器8的另一输出端与所述电路采集模块9电连接,所述第二线圈绕组711所产生的磁通密度方向与所述第一线圈绕组710的磁通密度方向相反。
[0048]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所述精密磁电传感器72包括一呈弧形布置的软磁片720连接于该软磁片720上的数据接点721,所述功率放大器8包括一与所述数据接点721输出端电连接的运算放大器80、一第一三极管81、一第二三极管82以及一输入电源83,所述第一三极管81的集电极电连接于所述输入电源83的正接口 830,所述第二三极管82的集电极连接于所述输入电源83的负接口 831,所述功率放大器8的输出端分成两路,一路连接于所述第一三极管81的基极,另一路连接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一三极管81的放大级分成两路,一路连接于所述第二线圈绕组711的输入端,另一路连接于所述第二三极管82的放大级,所述电路采集模块9包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线圈绕组711输出端的测量电阻Rl以及用于测量该测量电阻内电流数值的电流表A,所述测量电阻Rl的另一端接地。当避雷器漏电电流的直流信号经过第一线圈绕组710后在磁芯71中产生的磁场被聚集到精密磁电传感器上,精密磁电传感器产生的电压信号经功率放大器导通作用使得第二线圈绕组上产生反向补偿电流,补偿电流产生的磁通与避雷器漏电电流所产生的磁通方向相反,当二者实现磁平衡后,磁芯磁通为零,第二线圈绕组上补偿电流再经过电路采集模块的测试后,即得出避雷器泄露电流的直流信号值,因而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是采用非接触式对避雷器漏电流进行采集,从而可以保证采集单元能够在复杂电磁场中进行有效和稳定地运行,不仅耐压能力得到很大地提升,而且能够在过电压下具有较强自恢复和自适应能力。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可以对微安数量级的微弱电路信号进行在线采集,并且可通过中央监控装置随时监控直流避雷器中漏电流、谐波以及静电等的变化,可以有效防止避雷设备电信或电气及电子机台等设备因接地电阻值过高,影响雷击的接地效果,有效地杜绝造成建筑物及人畜的损坏及伤亡,并且有利于延长避雷器的使用寿命。本实施例还利用软磁片为核心敏感元件用于隔离检测电流的模块化产品,它的工作原理是采用磁平衡式原理,即当电流流过一根长的直导线时,在导线周围产生磁场,磁场的大小与流过导线的电流大小成正比,这一磁场可以通过软磁材料来聚集,然后用软磁片进行检测,由于磁场的变化与软磁片的输出电压信号有良好的线形关系,因此可利用软磁片测得的输出信号,直接反应出导线中的电流大小,并且软磁片的优势在于它的强抗干扰能力,低温飘和高灵敏度,特别是在电流为-1A至IA电流的范围内,软磁片在磁通密度方面呈现出很好的对称性和灵敏度。
[0049]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所述环形壳体70包括一屏蔽壳体701以及设置于该屏蔽壳体701外侧的绝缘壳体702,所述磁芯71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弧形芯块714以及一固定管715,两弧形芯块714各以一端相互抵接,并且在该抵接位置的两侧通过所述固定管715套上,所述弧形芯块714为纳米非晶材料制成的弧形芯块714,所述固定管715为纳米非晶材料固定管715。电流传感器由纳米非晶材料、软磁片、纳米非晶材料固定管和屏蔽外壳构成。为了方便安装,我们将纳米非晶材料做成HALF结构。在纳米非晶材料安装完毕之后使用固定管固定,以保证传感器在工作时该材料能够较好的对接。本实用新型在选择磁性材料时,充分考虑到了大电流冲击的问题。所以我们选择纳米非晶和非晶软磁作为电流传感器的磁芯材料。非晶软磁和纳米非晶材料具有很好的恢复能力,在承受瞬间的大电流冲击之后,可以很好的恢复。
[0050]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所述软磁片720的两端各抵接于一所述弧形芯块714的一端,所述软磁片720所占据的体积为所述容置空间700体积的四分之一,所述固定管715所占据的体积为所述容置空间700体积的四分之一,位于所述固定管715 —侧的弧形芯块714中未套上固定管715的部分所占据的体积为所述容置空间700体积的四分之一,位于所述固定管715另一侧的弧形芯块714中未套上固定管715的部分所占据的体积为所述容置空间700体积的四分之一,所述第二线圈绕组711包括上第二线圈绕部以及下第二线圈绕部,所述上第二线圈绕部绕设于位于所述固定管715 —侧的弧形芯块714中未套上固定管715的部分,所述下第二线圈绕部绕设于位于所述固定管715另一侧的弧形芯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