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谱电化学分析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45234阅读:6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谱电化学分析仪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谱电化学分析仪,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腔中设有分光室,且分光室的右端留有入射通孔,所述分光室的底部设有U型连通管,且U型连通管的两端分别与安装在壳体内腔中的吹风机的进风端和出风端连接,所述壳体的内腔右侧设有与入射通孔相配合的聚光镜,且壳体的外壁上通过限位装置卡接安装有夹持力臂。通过设有吹风机和U型连通管相互配合,可以对分光室内的温度进行升温或降温;通过安装有夹持力臂,可以直接将反应中的透明容器放置在凹槽内进行夹持,以免手持对检测结果造成误差;通过将限位装置设成卡接的结构,可以防止力臂在不使用时造成损坏。
【专利说明】
一种光谱电化学分析仪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化学分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光谱电化学分析仪。
【背景技术】
[0002]光谱电化学分析是利用电磁谱技术与电化学方法结合,进行原位或非原位测量的一种综合技术。电化学方法所获得的电流、电势、电容等数据都是宏观的平均值,对于复杂电极反应的机理只能做出推测。它与光谱法结合后,可获得关于中间体的确切的实时信息,特别是吸附物种的取向、排列、覆盖度等电极的表面状态信息,从而把电极界面结构和电化学动力学的研究推至新的高度。现已发展了透射式、反射式的多种光谱电化学方法,可以获取各光谱区的光谱信息,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电极过程动力学、电极表面、液-固、液-液界面电化学的一种有效手段。光谱电化学是光谱技术与电化学技术交叉结合,在一个电化学池内同时获得多种信息方法,对研究电化学现象阐明电化学反应机理,鉴定参与反应的中间体。该方法亦可用于环境有机废水生化处理过程中中间物的产物及最后归宿的研究及电化学电机过程的机理研究。
[0003]现有的光谱电化学分析仪对光的接受强度不高,容易影响数据分析的结果,同时普遍的分析仪不会对分光室内的温度进行稳定,在光分析时同样会由于温差的变化从而影响到光线的折射,进而影响分析结果。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谱电化学分析仪,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光谱电化学分析仪,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腔中设有分光室,且分光室的右端留有入射通孔,所述分光室的底部设有U型连通管,且U型连通管的两端分别与安装在壳体内腔中的吹风机的进风端和出风端连接,所述壳体的内腔右侧设有与入射通孔相配合的聚光镜,且壳体的外壁上通过限位装置卡接安装有夹持力臂,所述夹持力臂的右端内腔安装有红外线发射装置,且夹持力臂的左侧内腔留有的光通槽延伸至壳体的内腔,所述分光室的内腔端部安装有与入射通孔相对应的倾斜的光栅,且分光室的顶部留有与光栅相配合的出射通孔,所述入射通孔和出射通孔的中心处位于同一焦面曲线上,所述出射通孔处安装有光电倍增管,且光电倍增管通过电导体与安装在壳体内腔的转换放大装置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转换放大装置包括信号放大器和模数转换器,且信号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模数转换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模数转换器的输出端通过电导体与设置在壳体顶部的显示装置的信号接收端连接,且显示装置、信号放大器、吹风机、模数转换器和红外线发射装置均与外接电源电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限位装置包括限位装置壳体,所述限位装置壳体的内腔中活动安装有弹性件和锁舌,且限位装置壳体靠近锁舌的一端设有缩口,所述夹持力臂的侧壁设有与锁舌相互配合的卡槽。
[0007]优选的,所述光栅与水平面所成的角度为45度。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光谱电化学分析仪,通过设有吹风机和U型连通管相互配合,可以对分光室内的温度进行升温或降温;通过安装有夹持力臂,可以直接将反应中的透明容器放置在凹槽内进行夹持,以免手持对检测结果造成误差;通过将限位装置设成卡接的结构,可以防止力臂在不使用时造成损坏。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不意图;
[0010]图2为本实用新型限位装置的剖面图;
[0011]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的A处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中:1、壳体,2、显示装置,3、吹风机,4、光栅,5、U型连通管,6、分光室,7、出射通孔,8、光电倍增管,9、转换放大装置,10、限位装置,101、限位装置壳体,102、弹性件,103、锁舌,11、光通槽,12、夹持力臂,13、红外线发射装置,14、聚光镜,15、入射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4]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光谱电化学分析仪,包括壳体I,所述壳体I的内腔中设有分光室6,且分光室6的右端留有入射通孔15,所述分光室6的底部设有U型连通管5,且U型连通管5的两端分别与安装在壳体I内腔中的吹风机3的进风端和出风端连接,通过设有吹风机3和U型连通管5相互配合,可以对分光室6内的温度进行升温或降温,所述壳体I的内腔右侧设有与入射通孔15相配合的聚光镜14,且壳体I的外壁上通过限位装置10卡接安装有夹持力臂12,所述夹持力臂12的右端内腔安装有红外线发射装置13,且夹持力臂12的左侧内腔留有的光通槽11延伸至壳体I的内腔,通过安装有夹持力臂12,可以直接将反应中的透明容器放置在凹槽内进行夹持,以免手持对检测结果造成误差,所述分光室6的内腔端部安装有与入射通孔15相对应的倾斜的光栅4,且分光室6的顶部留有与光栅4相配合的出射通孔7,所述入射通孔15和出射通孔7的中心处位于同一焦面曲线上,所述出射通孔7处安装有光电倍增管8,且光电倍增管8通过电导体与安装在壳体I内腔的转换放大装置9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转换放大装置9包括信号放大器和模数转换器,且信号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模数转换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模数转换器的输出端通过电导体与设置在壳体I顶部的显示装置2的信号接收端连接,且显示装置2、信号放大器、吹风机
3、模数转换器和红外线发射装置13均与外接电源电连接。
[0015]为了防止夹持力臂12在不使用时发生折断,所述限位装置10包括限位装置壳体101,所述限位装置壳体101的内腔中活动安装有弹性件102和锁舌103,且限位装置壳体101靠近锁舌103的一端设有缩口,所述夹持力臂12的侧壁设有与锁舌103相互配合的卡槽。
[0016]为了使光折射的效果更好、更容易清晰的显示出检测结果,所述光栅4与水平面所成的角度为45度。
[001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该光谱电化学分析仪,将夹持力臂12通过限位装置10将夹持力臂12卡接在壳体I上,通过红外线发射装置13发射红外线,将透过的光通过聚光镜14进行聚光,再通过入射通孔15将光线引入分光室6内,被引入的光线经光栅4将不同波长的光分辨出,再将反射后的光线通过出射通孔7将其射出,射出的光线照射到光电倍增管8,将光伏信号放大再通过转换放大装置9对光信号进行转换,最后将光信号分析结果以电信号的形式传输给显示装置2的信号输入端,通过模数转换再将其结果显示出来,同时在分光的过程中,吹风机3和U型连通管5相互配合,可以保持分光室6内的温度,以免对其造成误差。
[0018]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主权项】
1.一种光谱电化学分析仪,包括壳体(I),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I)的内腔中设有分光室(6),且分光室(6)的右端留有入射通孔(15),所述分光室(6)的底部设有U型连通管(5),且U型连通管(5)的两端分别与安装在壳体(I)内腔中的吹风机(3)的进风端和出风端连接,所述壳体(I)的内腔右侧设有与入射通孔(15)相配合的聚光镜(14),且壳体(I)的外壁上通过限位装置(10)卡接安装有夹持力臂(12),所述夹持力臂(12)的右端内腔安装有红外线发射装置(13),且夹持力臂(12)的左侧内腔留有的光通槽(11)延伸至壳体(I)的内腔,所述分光室(6)的内腔端部安装有与入射通孔(15)相对应的倾斜的光栅(4),且分光室(6)的顶部留有与光栅(4)相配合的出射通孔(7),所述入射通孔(15)和出射通孔(7)的中心处位于同一焦面曲线上,所述出射通孔(7)处安装有光电倍增管(8),且光电倍增管(8)通过电导体与安装在壳体(I)内腔的转换放大装置(9)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转换放大装置(9)包括信号放大器和模数转换器,且信号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模数转换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模数转换器的输出端通过电导体与设置在壳体(I)顶部的显示装置(2)的信号接收端连接,且显示装置(2)、信号放大器、吹风机(3)、模数转换器和红外线发射装置(13)均与外接电源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谱电化学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10)包括限位装置壳体(101),所述限位装置壳体(101)的内腔中活动安装有弹性件(102)和锁舌(103),且限位装置壳体(101)靠近锁舌(103)的一端设有缩口,所述夹持力臂(12)的侧壁设有与锁舌(103)相互配合的卡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谱电化学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栅(4)与水平面所成的角度为45度。
【文档编号】G01N27/26GK205426765SQ201620105076
【公开日】2016年8月3日
【申请日】2016年2月1日
【发明人】刘云霞
【申请人】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