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表把的的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93666阅读:497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表把的的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表内部结构,尤其是一种手表把的的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公知的,手表最容易进水或者灰尘的部位就是手表把的。对此业内进行了研究,例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手表把的保护罩,专利号zl200620017859.4,其中记载:其安装于表壳上把的外侧,包括罩体及压紧装置。所述罩体中段靠内侧形成供容纳手表把的容纳槽,且所述把的外周缘自罩体的外表面凸出,所述压紧装置安装于罩体中段。

上述技术手段的不足在于,保护了把的,但是增加了手表表面的附属结构,影响外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不影响外观且能够对手表把的起到防水作用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手表把的的防水结构,包括手表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手表主体一侧插入有把的,所述手表主体插入把的的位置上且环绕把的设有把管。

具体的,所述手表主体一侧配合把管设置有通孔,所述把管为一管体,所述把管前部插入通孔,所述把管位于手表主体之外的部分设置外周设置有凸缘,所述凸缘卡住手表一侧外壁,所述把的包括转轴和齿盘,所述转轴末端连接有齿盘,所述转轴插入把管内,所述齿盘位于转轴末端周围的位置上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配合把管的凸缘设置,在把的完全插入状态下,把管的凸缘卡入齿盘的环形凹槽内,所述转轴前部内部中空,所述中空的转轴内壁上设置有內齿,所述转轴的外周套设有密封环。

具体的,所述齿盘外周设置有齿纹,便于拧动把的。

本实用新型的防水原理:

把的完全插入状态下:把的紧密的插入把管且把管的凸缘卡入把的的环形凹槽内,具有密闭效果。

把的拉出调表状态下:把的的环形凹槽与把管脱离,水沿着把管端口进入,但是把的转轴的密封环紧密接触把管内壁,避免水继续进入手表主体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把管和把的的环形凹槽配合,提高了把的在水中的防水能力,然后通过在把的的转轴上设置密封环,并且密封环紧密接触把管内壁,即使在水中拉出把的进行调表也不会进水,最后把管还设有凸缘,将水从把管外壁渗入的途径切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虚线方框为图2的位置示意);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虚线方框内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把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把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手表主体;2、把的;3、把管;21、环形凹槽;22、密封环;23、齿盘;24、转轴;25、內齿;31、凸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4所示,一种手表把的的防水结构,包括手表主体1,所述手表主体1一侧插入有把的2,所述手表主体1插入把的2的位置上且环绕把的2设有把管3。

具体的,所述手表主体1一侧配合把管3设置有通孔,所述把管3为一管体,所述把管3前部插入通孔,所述把管3位于手表主体1之外的部分设置外周设置有凸缘31,所述凸缘31卡住手表一侧外壁,所述把的2包括转轴24和齿盘23,所述转轴24末端连接有齿盘23,所述转轴24插入把管3内,所述齿盘23位于转轴24末端周围的位置上设置有环形凹槽21,所述环形凹槽21配合把管3的凸缘31设置,在把的2完全插入状态下,把管3的凸缘31卡入齿盘23的环形凹槽21内,所述转轴24前部内部中空,所述中空的转轴24内壁上设置有內齿25,所述转轴24的外周套设有密封环22。

具体的,所述齿盘23外周设置有齿纹,便于拧动把的2。

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最佳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