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手表指针的防滑防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67759发布日期:2018-06-23 00:51阅读:534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手表指针的防滑防抖装置的制作方法

实用新型涉及钟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手表指针的防滑防抖装置。



背景技术:

手表中指针是必不可少的部件之一,一般分为时针、分针、秒针,不管是机械手表还是石英电子手表,都是通过齿轮变速,单方向运转,从而控制指针只指示时间、日期等等。

目前,手表机芯中的时轮有用一个时轮簧,它的作用是防止时轮上下浮动。但是齿轮箱在快速顺时针和快速逆时针旋转时,指针容易滑动和抖针,这就导致指针指示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所要探讨的问题正是针对这一现状,提出手表齿轮箱的创新技术方案,以满足智能手表多功能化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智能手表指针的防滑防抖装置,能够有效的防止指针的滑动和抖动。

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手表指针的防滑防抖装置,所述装置设有一主夹板、主夹板上面设有中夹板,中夹板上面设有上夹板,主夹板与上夹板之间设有指针轴,指针轴一端与上夹板套接,另一端穿过中夹板、主夹板,指针轴外套接秒轮、分轮和时轮,其中时轮位于主夹板下方,分轮位于主夹板与中夹板之间,秒轮位于中夹板与上夹板之间,时轮的下方设有时轮簧,分轮的下方设有分轮簧,秒轮的上方设有秒轮簧。

所述秒轮下方设有垫片,垫片与中夹板之间预留有放置秒轮簧的间隙,秒轮簧设于垫片的下方,秒轮簧一端与秒轮的轴端连接,秒轮簧远离秒轮的一端抵住中夹板。

所述秒轮簧设置与秒轮上方,位于秒轮与上夹板之间,秒轮簧一端与秒轮的轴端连接,秒轮簧远离秒轮的一端抵住上夹板。

所述分轮与中夹板之间设有放置分轮簧的间隙,分轮簧一端与分轮的轴端连接,分轮簧远离分轮的一端抵住中夹板。

所述指针轴位于中夹板至主夹板处外设有中心管,中心管上端与中夹板连接,中心管下端穿过并伸出主夹板,中心管位于中夹板与主夹板处套接分轮,分轮通过分轮轴套与中心管套接,分轮轴套一端穿过并伸出主夹板,主夹板下方设有时轮,时轮通过时轮轴套与分轮轴套套接,时轮轴套与分轮轴套之间还设有套管,套管一端与主夹板连接。

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在时轮轴、分轮轴、秒轮轴上设计了防止滑针和抖针的轮簧,除了有固定齿轮浮动的作用以外,它必须要起到齿轮箱在快速顺时针和快速逆时针旋转时要确保指针不滑动和抖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轮簧安装位置一的示意图;

图3为轮簧安装位置二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实用新型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至图3,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手表指针的防滑防抖装置,所述装置设有一主夹板1、主夹板1上面设有中夹板2,中夹板2上面设有上夹板3,主夹板1与上夹板3之间设有指针轴4,指针轴4一端与上夹板3套接,另一端穿过中夹板2、主夹板1,指针轴4外套接秒轮7、分轮5和时轮6,其中时轮6位于主夹板1下方,分轮5位于主夹板1与中夹板2之间,秒轮7位于中夹板2与上夹板3之间,时轮6的下方设有时轮簧62,分轮5的下方设有分轮簧52,秒轮7的上方设有秒轮簧72。

所述秒轮7下方设有垫片71,垫片71与中夹板2之间预留有放置秒轮簧72的间隙,秒轮簧72设于垫片71的下方,秒轮簧一端与秒轮的轴端连接,秒轮簧72远离秒轮7的一端抵住中夹板2。

所述分轮5与中夹板2之间设有放置分轮簧52的间隙,分轮簧52一端与分轮5的轴端连接,分轮簧52远离分轮5的一端抵住中夹板2。

所述指针轴4位于中夹板2至主夹板1处外设有中心管41,中心管41上端与中夹板2连接,中心管41下端穿过并伸出主夹板1,中心管41位于中夹板2与主夹板1处套接分轮5,分轮5通过分轮轴套51与中心管41套接,分轮轴套51一端穿过并伸出主夹板1,主夹板1下方设有时轮6,时轮6通过时轮轴套61与分轮轴套51套接,时轮轴套61与分轮轴套51之间还设有套管8,套管8一端与主夹板1连接。

实施例二:请参阅图3,与实施例一不同在于,所述秒轮簧72设置与秒轮7上方,位于秒轮7与上夹板3之间,秒轮簧一端与秒轮的轴端连接,秒轮簧72远离秒轮7的一端抵住上夹板3。

同理,分轮簧52也可设置于分轮5与中夹板2之间。

在时轮轴、分轮轴、秒轮轴上还设计了防止滑针和抖针的弹片,除了有固定齿轮浮动的作用以外,它必须要起到齿轮箱在快速顺时针和快速逆时针旋转时要确保指针不滑动和抖针,在弹片设计时,对弹片的技术要求很严格,材质厚度要求在0.10~0.15mm,每一个弹片高度要根据时轮轴、分轮轴、秒轮轴部件的时间间隙高度而定,其误差要求在±0.05mm以内,弹性值也是有严格要求的。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