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封圈、手表壳体组件的密封方法及手表壳体组件与流程

文档序号:16992869发布日期:2019-03-02 01:06阅读:979来源:国知局
密封圈、手表壳体组件的密封方法及手表壳体组件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手表壳体组件用密封圈的结构改进及手表壳体组件的密封方法及采用此密封方法形成的手表壳体组件。



背景技术:

手表的前壳与前壳后侧的屏幕之间需要设置密封圈来密封防水,现有技术中,通常需要在前壳上开安装槽以便装配密封圈,由于密封圈需要一定的压缩后才能起到密封作用,所以前壳上的安装槽的槽深需要比密封圈的线径小或者与前壳配合的屏幕上需要做出凸台才能使密封圈压紧。

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手表前壳1和屏幕2之间的一种密封结构局部视图,在前壳1上开设安装槽3,密封圈4装配在安装槽3内,若要密封圈4实现密封,其线径d要大于安装槽3的深度h,则在前壳1和屏幕2紧固装配为一体时,密封圈4受到挤压变形进而实现密封;若密封圈4的线径d小于安装槽3的深度h时密封圈4同样有效密封,如图2所示为现有技术中手表前壳1和屏幕2之间的另一种密封结构局部视图,在前壳2上设有与安装槽3配合的凸起5,在前壳1和屏幕2装配为一体时,凸起5嵌入安装槽3内挤压密封圈4实现密封。

然而,对于目前手表上使用的密封圈,其线径d通常很小(即密封圈很细),通常只有0.2~0.8mm,而密封圈的半r径相对于其线径d又很大,如图3所示,则在装配过程中密封圈难以安装,极易变形掉落出前壳的安装槽或者与屏幕上的凸台与前壳的安装槽不易藕合,造成密封圈被挤压损坏、密封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密封圈、手表壳体组件的密封方法及手表壳体组件,密封圈结构简单,手表壳体组件密封时无需在前壳上开设安装槽,安装快捷,且提高了密封效果。

为达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目的,本发明所提出的密封圈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密封圈,包括密封部、具有黏粘性且可撕离的上贴附膜及下贴附膜,所述密封部位于所述上贴附膜和下贴附膜之间,并与所述上贴附膜及所述下贴附膜均粘接;所述密封部包括同心设置的密封圈本体、具有黏粘性的内弹性胶圈及外弹性胶圈,所述密封圈本体位于所述内弹性胶圈和所述外弹性胶圈之间,且所述密封圈本体与所述内弹性胶圈及所述外弹性胶圈均粘接。

所述内弹性胶圈、密封圈本体和外弹性胶圈的上表面持平,所述内弹性胶圈、密封圈本体和外弹性胶圈的下表面持平。

所述上贴附膜上设有定位结构。

所述上贴附膜和所述下贴附膜均为离型膜,所述上贴附膜和所述下贴附膜上均设有手撕位。

所述上贴附膜、所述下贴附膜和所述外弹性胶圈的圆周边缘上间隔设有多个避让豁口。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手表壳体组件的密封方法,采用上述的密封圈,包括如下步骤,

1)撕掉密封圈的下贴附膜露出密封圈的密封部,然后将密封圈倒置安装在一定位工装上,使密封圈的上贴覆膜朝下,密封部朝上;

2)把手表壳体组件的前壳安装到定位工装上并保压使密封圈的密封部与前壳贴合粘接,所述定位工装用于定位密封圈和前壳,使密封圈和前壳安装时保持同轴;

3)从定位工装上取出粘接为一体的密封圈和前壳,撕掉密封圈的上贴附膜,然后再安装上手表壳体组件的屏幕,使屏幕与密封部贴合粘接;

4)将前壳和屏幕固连为一体,使密封部处于压缩状态,即可实现手表壳体组件的密封。

所述定位工装包括用于定位所述密封圈的定位平面和位于所述定位平面外侧的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凹槽用于定位所述前壳;所述前壳上与所述密封圈的密封部贴合粘接的表面抵靠在所述定位平面上。

所述密封圈的上贴附膜上设有定位结构,所述定位平面上设有与所述上贴附膜上的定位结构相配合的定位结构。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采用上述手表壳体组件的密封方法形成的手表壳体组件,包括前壳、位于前壳后侧的屏幕和密封部,所述前壳和所述屏幕固连为一体,所述密封部位于所述前壳和屏幕之间并处于压缩态,所述内弹性胶圈的前侧面和所述外弹性胶圈的前侧面均与所述前壳粘接,所述内弹性胶圈的后侧面和所述外弹性胶圈的后侧面均与所述屏幕粘接。

所述前壳和所述屏幕上设有相配合的定位结构,使所述前壳和所述屏幕同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1、本发明密封圈,其密封部的密封圈本体位于内弹性胶圈和外弹性胶圈之间,则内弹性胶圈和外弹性胶圈之间的空间构成密封圈本体的安装槽,从而在与密封圈本体配合的手表前壳上无需开设安装槽;

2、内、外弹性胶圈具有黏粘性,密封圈本体与内、外弹性胶圈粘接为一体形成整体密封部,则与手表前壳配合时,只需撕掉上、下贴附膜,将密封部与结构件粘接即可完成安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线径小,且线径与半径比值很小的密封圈难以安装,极易变形掉落出手表前壳上的安装槽的问题;

3、密封圈本体和内、外弹性胶圈粘接为一体形成整体密封部,起到双重密封作用,密封性能更加优良;

4、本发明密封圈结构简单可靠,成本低廉,使用方便,且用途广泛,手表壳体组件密封工艺简单,具备量产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两个结构件之间密封结构第一种形式局部剖视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两个结构件之间密封结构第二种形式局部剖视图;

图3为现有技术手表上使用的密封圈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密封圈的正视图;

图5为本发明密封圈的分解结构图;

图6为图4的a-a向视图;

图7为图6中的b部结构放大图;

图8为本发明密封圈处于压紧状态时所对应的图6中b部结构放大图;

图9为本发明手表壳体组件的密封方法中所使用的定位工装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手表壳体组件的密封方法中密封圈在定位工装上安装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手表壳体组件的密封方法中前壳在定位工装上安装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2为采用本发明手表壳体组件的密封方法所形成的手表壳体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手表壳体组件前壳、屏幕和密封部的配合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4至图7,本实施例一种密封圈100,包括密封部110、具有黏粘性且可撕离的上贴附膜120及下贴附膜130,密封部110位于上贴附膜120和下贴附膜130之间,并与上贴附膜120及下贴附膜130均通过上贴附膜120及下贴附膜130的黏粘性粘接为一体;密封部110包括同心设置的密封圈本体111、具有黏粘性的内弹性胶圈112及外弹性胶圈113,密封圈本体111位于内弹性胶圈112和外弹性胶圈113之间,且密封圈本体111与内弹性胶圈112及外弹性胶圈113均粘接。

具体地,本实施例一种密封圈100,其密封部110的密封圈本体111位于内弹性胶圈112和外弹性胶圈113之间,由内弹性胶圈112和外弹性胶圈113之间的空间114构成密封圈本体111的安装槽,则密封圈100自带安装槽,从而在与密封圈配合的结构件(比如手表壳体组件的前壳)上无需开设安装槽;且密封圈本体111与内弹性胶圈112和外弹性胶圈113粘接为一体形成整体密封部110,则安装在待密封组件(比如手表壳体组件)上时,只需撕掉上、下贴附膜120、130,将密封部110与待密封组件粘接即可完成安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线径小,且线径与半径比值也很小的密封圈难以安装,极易变形掉落出安装槽的问题;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内弹性胶圈112、密封圈本体111和外弹性胶圈113的上表面持平,且内弹性胶圈112、密封圈本体111和外弹性胶圈113的下表面持平,即密封圈本体111的线径d与内弹性胶圈112和外弹性胶圈113之间空间114构成的安装槽深度h相等,从而便于密封圈安装时,内弹性胶圈112、密封圈本体111和外弹性胶圈113均能与待密封组件(比如手表壳体组件)配合面有效贴合,提高与待密封组件(比如手表壳体组件)的粘接可靠性和密封可靠性。当本实施例密封圈100处于挤压状态时,内弹性胶圈112、密封圈本体111和外弹性胶圈113均能产生弹性变形,从而起到双层密封效果,如图8所示。

本实施例中,内弹性胶圈112和外弹性胶圈113均为泡棉胶圈,泡棉胶圈本身具有弹性且具有黏粘性,且具有一定的强度;当然,也可选用其他有弹性及黏粘性的胶圈,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密封圈100与结构件(比如手表壳体组件的前壳)最终应为同轴结构,在密封圈100与结构件安装配合时要确保二者同轴,而本实施例密封圈100最终是与结构件粘接挤压实现密封,则密封圈100若在安装时与结构件不同轴,则很难再分离二者重新进行同轴配合,为避免出现在安装时密封圈100与结构件不同轴,本实施例中在密封圈100的上贴附膜120上设有定位结构121,用于与结构件配合时对密封圈100定位,使其尽可能与结构件同轴。

本实施例中上贴附膜120和下贴附膜130均为离型膜,上贴附膜120和下贴附膜130上均设有手撕位s。离型膜与泡棉材质的内弹性胶圈112和外弹性胶圈113接触时有轻微粘性,便于取下。

若与密封圈100配合的结构件上具有凸出结构,为对凸出结构进行避让,在上贴附膜120、下贴附膜130和外弹性胶圈113的圆周边缘上间隔设有多个避让豁口q。

本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手表壳体组件的密封方法,采用本实施例所述的密封圈,密封圈的结构参见本发明密封圈的实施例及附图4至图8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手表壳体组件的密封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撕掉密封圈100的下贴附膜130露出密封圈100的密封部110,然后将密封圈100倒置安装在一定位工装200上,使密封圈100的上贴覆膜120所在侧朝下,密封部110朝上,如图10所示;

2)把前壳300安装到定位工装200上并保压使密封部100与前壳300贴合粘接,定位工装200用于定位密封圈100和前壳300,使密封圈100和前壳300安装时保持同轴,前壳300安装到定位工装200上后如图11所示;

3)从定位工装200上取出粘接为一体的密封圈100和前壳300,撕掉密封圈100的上贴附膜120,仅剩下密封部110与前壳300粘接为一体,然后再安装上屏幕400,使屏幕400与密封部110贴合粘接,密封圈100、前壳300和屏幕400安装后的整体结构图如图12所示;

4)将前壳300和屏幕400通过支架采用螺钉固连为一体,使密封部110处于压缩状态,即可实现前壳300和屏幕400之间的防水密封,此处前壳300和屏幕400的固定连接同现有技术,图中未示出。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定位工装200的结构如图9所示,其包括用于定位密封圈100的定位平面210和位于定位平面210外侧的定位凹槽220,定位凹槽220用于定位前壳300,其轮廓形状与前壳300的侧部形状相适配;前壳300上与密封部110贴合粘接的表面抵靠在定位平面210上,进而实现与密封部110的粘接。

具体地,对于密封圈100在定位平面210上的定位,如图9和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采用在密封圈100的上贴覆膜120上设置定位结构121,比如两个定位孔,相应地在定位平面210上设有与定位结构121相配合的定位结构211,比如两个定位柱,结构简单,便于定位。两个定位柱的粗细可不同,以实现防呆定位。

本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手表壳体组件,采用本实施例所述的密封方法形成,如图12所示,包括前壳300、位于前壳300后侧的屏幕400和密封部110,前壳300和屏幕400固连为一体,密封部110位于前壳300和屏幕400之间并处于压缩态,密封部110的内弹性胶圈112的前侧面和外弹性胶圈113的前侧面均与前壳300粘接,内弹性胶圈112的后侧面和外弹性胶圈113的后侧面均与屏幕400粘接。由密封圈本体111和内、外弹性胶圈112、113粘接为一体形成整体密封部110,在前壳300和屏幕400配合紧固时,内弹性胶圈112、密封圈本体111和外弹性胶圈113均能产生弹性变形,从而起到双层密封效果,如图13所示,且前壳300上无需开设安装槽,结构和密封工艺简单,易于实施。

为保证屏幕400安装时与前壳300同轴,前壳300和屏幕400上也设有相配合的定位结构,该定位结构可采用现有技术手表上的定位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