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戴式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42914发布日期:2019-08-27 21:24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穿戴式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穿戴式设备领域,尤其涉及穿戴式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穿戴式设备逐渐流行起来,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等方面带来了许多便利,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正是其中一种比较流行的穿戴式设备。目前的穿戴式设备的表带大都是采用搭扣式设计,用户将穿戴式设备从手腕上取下来后,放置占用空间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穿戴式设备,旨在解决当前穿戴式设备从手腕上取下之后放置占用空间较大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穿戴式设备,所述穿戴式设备包括壳体、柔性屏和表带,所述柔性屏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侧,所述壳体上开设有容纳所述表带的空腔,所述表带与所述空腔内侧的引导件连接,所述引导件引导所述表带往返运动以伸出或收入所述空腔。

可选地,所述引导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空腔内侧的第一导轨以及设置于所述表带长度方向边沿的第二导轨,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卡持适配,所述第一导轨引导所述第二导轨往返运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轨上间隔设置多个弹性卡座,所述第二导轨长度方向接近所述空腔的一端设置卡扣,所述卡扣与所述弹性卡座卡持适配。

可选地,所述引导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空腔的转轴,以及与所述转轴连接的弹性件;所述转轴轴向的两端与所述空腔两侧壁连接,所述转轴与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表带长度方向接近所述空腔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轴上套设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与所述转轴相连,所述扭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空腔相连。

可选地,所述穿戴式设备包括设置于所述空腔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转轴和所述穿戴式设备的电池电路连接,所述驱动电机控制所述转轴转动。

可选地,所述表带包括左右两条子表带,所述子表带分别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左右两边。

可选地,所述空腔设置于所述柔性屏的背侧。

可选地,所述外壳外侧包括太阳能面板层,所述太阳能面板层与所述穿戴式设备的电池电路连接。

可选地,所述表带长度方向远离所述空腔的一端设置有扣合装置,所述表带伸出所述空腔通过所述扣合装置与所述外壳围合形成环状结构。

可选地,所述扣合装置包括磁贴或连接扣。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穿戴式设备,所述穿戴式设备包括壳体、柔性屏和表带,所述柔性屏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侧,所述壳体上开设有容纳所述表带的空腔,所述表带与所述空腔内侧的引导件连接,所述引导件引导所述表带往返运动以伸出或收入所述空腔。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穿戴式设备的外壳开设空腔,用于收纳穿戴式设备的表带,使得穿戴式设备取下时表带收入空腔,穿戴式设备占用空间小且方便放置,与此同时,从手腕上取下的穿戴式设备的表带收入空腔中,使得穿戴式设备大部分是屏幕且平整,没有多余部件在屏幕之外,穿戴式设备取下之后更像手机,更加符合用户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穿戴式设备的表带伸出空腔的弯曲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穿戴式设备的表带收入空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穿戴式设备的引导件的结构细化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穿戴式设备的表带、空腔和引导件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本发明穿戴式设备的表带剖面示意图。

附图编号说明: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5所示,图1为本发明穿戴式设备的表带伸出空腔的弯曲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穿戴式设备的表带收入空腔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穿戴式设备的引导件的结构细化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穿戴式设备的表带、空腔和引导件位置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本发明穿戴式设备的表带剖面示意图。

参照图1,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穿戴式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穿戴式设备包括壳体10、柔性屏20和表带30,所述柔性屏20设置在所述壳体10的外侧,所述壳体10上开设有容纳所述表带的空腔40,所述表带30与所述空腔40内侧的引导件50连接,所述引导件50引导所述表带30往返运动以伸出或收入所述空腔40。

柔性屏20又叫flexibledisplay或者oled(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柔性屏20可以检测接收用户的触摸操作,并响应用户触摸操作触发的操作指令;柔性屏20的形状可以是矩形,柔性屏20的宽度尺寸与壳体10的宽度尺寸相同,柔性屏20的长度尺寸小于壳体10的长度尺寸,例如,柔性屏20尺寸为18mm*40mm,壳体尺寸为18mm*100mm,使得柔性屏20设置在所述壳体10的外侧。

壳体10上开设有容纳表带30的空腔40,空腔40的宽度尺寸与表带30的宽度尺寸相近,使得表带30可以收入空腔40中,空腔40的高度尺寸和长度尺寸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设置,例如,空腔40的长度尺寸可以小于或者等于柔性屏20的长度尺寸,使得空腔40设置在所述柔性屏20的背侧;此外,空腔40的长度尺寸还可以大于柔性屏20的长度尺寸,使得空腔40超出柔性屏20的背侧设置在壳体10上。

空腔40的内侧设置有引导件50,引导件50可以是弹簧、导轨和/或转轴等,引导件50用于引导表带30往返运动以伸出或收入所述空腔40。例如,引导件50为弹簧时,弹簧的一端与空腔40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表带30长度方向接近空腔40的一端连接,表带30长度方向远离所述空腔40的一端设置有扣合装置60(扣合装置包括磁贴或连接扣),参照图1,图1中用户手动拉表带30,导致弹簧发生形变,使得表带30伸出空腔40,表带30伸出所述空腔40通过扣合装置60与所述外壳10围合形成环状结构进行佩戴;参照图2,图2中用户拆开取下表带时,弹簧恢复形变引导所述表带30收入所述空腔40。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穿戴式设备的壳体10设置空腔40,使得穿戴式设备的表带30往返运动以伸出或收入所述空腔40,使得穿戴式设备取下时表带30收入空腔40,穿戴式设备占用空间小且方便放置,与此同时,将穿戴式设备的表带30收入空腔40中,使得从手腕上取下的穿戴式设备大部分是屏幕且平整,没有多余部件在屏幕之外,穿戴式设备取下之后更像手机,更加符合用户的使用需求。

进一步地,参照图3,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提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的引导件50包括设置于所述空腔40内侧的第一导轨51以及设置于所述表带30长度方向边沿的第二导轨52,所述第一导轨51和所述第二导轨52卡持适配,所述第一导轨51引导所述第二导轨52往返运动。

本实施例中的引导件50可以是导轨,即,在穿戴式设备引导件50包括设置于空腔40内侧的第一导轨51,以及设置于所述表带30长度方向边沿的第二导轨52,所述第一导轨51和所述第二导轨52卡持适配,所述第一导轨51引导所述第二导轨52往返运动,使得表带30往返运动以伸出或收入所述空腔40。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导轨51的截面形状与第二导轨52的截面形状适配,例如,第一导轨51的截面形状为“工”形,则第二导轨51的截面形状也为“工”形;第一导轨51的截面形状为“凹”形,则第二导轨51的截面形状为“凸”形;本实施例中第一导轨51的材料与第二导轨52的材料不作具体限定,即,第一导轨51的材料与第二导轨52的材料可以相同或者不同,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导轨51设置在壳体10的空腔40中,因此第一导轨51既可以是刚性材料,又可以是柔性材料,例如,第一导轨51的为合金导轨,第二导轨52设置在穿戴式设备的表带30上,第二导轨52可以随表带30进行弯折,因此,第二导轨52的材料为柔性材料,例如,第二导轨52为塑料导轨。本实施例中由于表带30可以进行伸展弯曲,引导件50采用导轨可以使得表带30更加便捷地收入或者伸出空腔40。

进一步地,参照图3,在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基础上提出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第一导轨51上间隔设置多个弹性卡座511,所述第二导轨52长度方向接近所述空腔40的一端设置卡扣521,所述卡扣521与所述弹性卡座511卡持适配。

本实施例中,穿戴式设备空腔40的横截面与表带30的横截面尺寸相同,为了防止表带30滑落,在第一导轨51远离空腔40的一端设置一个弹性卡座511,在第二导轨52长度方向接近空腔40的一端设置卡扣521,卡扣521与弹性卡座511适配,卡扣521进入弹性卡座511,固定表带30的位置,在表带30受力时,卡扣521弹出弹性卡座511,表带30的位置相对移动。

本实施例中,为了有效确定表带30的伸出或者收入空腔40的位置,在第一导轨51上间隔设置多个弹性卡座511,即,多个弹性卡座511可以实现部分收纳,以按照用户需求调整表带30的长度,本实施例中弹性卡座511的数量不作具体限定,例如,在第一导轨51上每间隔3mm设置一个弹性卡座511。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导轨51上间隔设置多个弹性卡座511,第二导轨52长度方向接近空腔40的一端设置卡扣521,实现表带30伸出或收入所述空腔40的长度控制。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提出了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

参照图4,图4为本发明穿戴式设备的表带、空腔和引导件位置结构示意图,图4中为穿戴式设备壳体透视图,本实施例在中的引导件50包括设置于空腔40的转轴53,以及与转轴53连接的弹性件54;所述转轴53轴向的两端与所述空腔40两侧壁连接,所述转轴53与所述弹性件54的一端连接,所述弹性件54的另一端与所述表带30长度方向接近所述空腔40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轴53上套设有扭簧55,所述扭簧55的一端与所述转轴53相连,所述扭簧55的另一端与所述空腔40相连。

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表带30的长度与所述空腔40的长度不相同,可能会出现:表带30的长度大于所述空腔40的长度,使得所述表带30不可以完全收入所述空腔40;或者表带30的长度小于所述空腔40的长度,使得所述表带30完全收入所述空腔40,导致用户不可以拉扯表带30,用户不方便进行操作的情况发生,因此,本实施例中引导件50包括设置于空腔40的转轴53,以及与所述转轴53连接的弹性件54;所述转轴53轴向的两端与所述空腔40两侧壁连接,使得所述转轴53的设置方向与所述表带30的宽度方向平行。

转轴53与所述弹性件54(弹性件54是能够发生形变的金属条)的一端连接,所述弹性件54的另一端与所述表带30长度方向接近所述空腔40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轴53上套设有扭簧55,所述扭簧55的一端与所述转轴53相连,所述扭簧55的另一端与所述空腔40相连。所述转轴53带动所述表带30转动时使所述扭簧55产生扭力,所述扭簧55的扭力使所述转轴30和所述表带30复位;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转轴53、弹性件54和扭簧55,实现更好地控制表带30往返运动以伸出或收入空腔40。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基础上提出了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

参照图4,本发明第五实施例与第四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第四实施例中用户拉扯带动转轴53带动所述表带30转动,使所述扭簧55产生扭力,所述扭簧55的扭力使所述转轴30和所述表带30复位;而本实施例中,则在穿戴式设备中增加驱动电机56,以实现穿戴式设备自动控制,具体地:

所述穿戴式设备包括设置于所述空腔40的驱动电机56,所述驱动电机56与所述转轴53和所述穿戴式设备的电池电路连接,所述驱动电机56控制所述转轴53转动。

本实施例中穿戴式设备包括设置于空腔40的驱动电机56,驱动电机56与穿戴式设备的电池电路连接,驱动电机56可以控制转轴53往返转动,实现穿戴式设备表带30的自动控制收缩,即,用户在柔性屏20上触发针对表带30的控制指令,柔性屏20将控制指令发送至穿戴式设备的处理器,处理器接收控制指令,并按照控制指令设置对应的转动圈数,处理器控制驱动电机56带动转轴53转动,实现表带30的自动控制;本实施例中对穿戴式设备的表带30进行收缩控制时,不需要用户手动用力进行,用在穿戴式设备上触发控制指令,就可以实现穿戴式设备表带30自动控制。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提出了发明的第六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的表带30包括左右两条子表带,所述子表带分别固定在所述壳体10的左右两边。本实施例中,由于表带30的长度不确定,为了实现更加方便的收纳使用,因此将表带30设置左右两条子表带,所述子表带分别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左右两边,在进行对表带30控制时,一方面可以保证表带30完全收纳,另外一方面可以使得表带30对称设置方便用户使用。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提出了发明的第六实施例。

参照图5,本实施例中的穿戴式设备外壳10和/或表带30的外侧设置有太阳能面板层70,所述太阳能面板层70与所述穿戴式设备的电池电路连接。本实施例中外壳外侧设置太阳能面板层70,用户在户外佩戴该穿戴式设备,在太阳的照射下,对太阳能面板层70进行充电,并将电能保存到电池有效延长穿戴式设备的待机及使用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