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计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78123发布日期:2022-07-16 02:58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一种计时器的制作方法
一种计时器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计时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计时器。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需要做到标准化,计时器被运用在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现有的计时器通常采用自定义调节计时时长,根据使用者所需的计时时长进行调节,并且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同一计时时长、多次使用的情况,其需要使用者在每次使用时都要对计时器进行计时时长调节,无法做到快速进入到常用计时时长的计时状态,便捷性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时器。
4.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计时器,包括壳体、装设于所述壳体内的主控板和重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壳体上端的控制面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周侧且与所述重力传感器配合以触发计时的限位部,所述重力传感器与所述主控板连接。
5.如上所述的一种计时器,所述限位部包括若干不同计时时长的计时工作面。
6.如上所述的一种计时器,该计时器具有侧放时触发的第一计时模式、以及竖放时触发的第二计时模式;该第一计时模式为固定时长的计时,该第二计时模式为自定义计时时长的计时。
7.如上所述的一种计时器,所述若干计时工作面上设有用于指示计时时长的标识。
8.如上所述的一种计时器,所述控制面板上设有响应计时状态的提示灯组。
9.如上所述的一种计时器,所述提示灯组包括与所述若干计时工作面数量相同的若干段提示灯;
10.该计时器在第一计时模式下,由与该朝上的计时工作面位置对应的提示灯进行响应;
11.该计时器在第二计时模式下,所述提示灯组整体响应。
12.如上所述的一种计时器,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与所述主控板连接的蜂鸣器。
13.如上所述的一种计时器,所述控制面板上设有显示屏、开关键、起止键、增量键以及减量键,所述开关键、起止键、增量键和减量键围绕于所述显示屏设置。
14.如上所述的一种计时器,所述控制面板上还设有电源接口,且所述壳体1内设有分别与所述电源接口47和主控板2连接的内置电池。
15.如上所述的一种计时器,所述壳体底部设有防滑部。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如下优点:
1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计时器,包括壳体、装设于所述壳体内的主控板和重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壳体上端的控制面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周侧且与所述重力传感器配合以触发计时的限位部,所述重力传感器与所述主控板连接,所述限位部用于对该计时器在侧放
时,对该计时器进行限位,防止该计时器滚动,并且该限位部与所述重力传感器配合,通过所述重力传感器检测该计时器朝上的面,当所述重力传感器检测到所述限位部朝上时,则进入所述限位部对应计时时长的计时状态,当所述重力传感器检测到所述控制面板朝上时,则进入自定义计时状态,其限位部为较常用的计时时长,在使用时,无需进行设置即可快速进入计时状态,在需要其它计时时长时,可进入自定义计时状态,便捷性更高,并且能够满足使用者不同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计时器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计时器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计时器的爆炸图。
2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计时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计时器的原理图。
24.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计时器的主控电路原理图。
25.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计时器的充电电路原理图。
26.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计时器的ldo稳压电路原理图。
27.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计时器的重力传感器电路原理图。
28.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计时器的蜂鸣器电路原理图。
29.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计时器的电池电路原理图。
30.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计时器的升压电路原理图。
31.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计时器的提示灯电路原理图。
32.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计时器的lcd背光灯电路原理图。
33.图1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计时器的按键电路原理图。
34.图16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计时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5.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36.如图1-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一种计时器,包括壳体1、装设于所述壳体1内的主控板2和重力传感器3、设置于所述壳体1上端的控制面板4、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1周侧且与所述重力传感器3配合以触发计时的限位部,所述重力传感器3与所述主控板2连接,其中,所述主控板2的电路如图6所示,所述限位部用于对该计时器在侧放时,对该计时器进行限位,防止该计时器滚动,并且该限位部与所述重力传感器3配合,通过所述重力传感器3检测该计时器朝上的面,当所述重力传感器3检测到所述限位部朝上时,则进入所述限位部对
应计时时长的计时状态,当所述重力传感器3检测到所述控制面板4朝上时,则进入自定义计时状态,其限位部为较常用的计时时长,在使用时,无需进行设置即可快速进入计时状态,在需要其它计时时长时,可进入自定义计时状态,便捷性更高,并且能够满足使用者不同的使用需求。
37.所述限位部包括若干不同计时时长的计时工作面11,该计时器具有侧放时触发的第一计时模式、以及竖放时触发的第二计时模式;该第一计时模式为固定时长的计时,该第二计时模式为自定义计时时长的计时,在第一计时模式时,该计时器进入所述重力传感器3所检测到朝上的计时工作面11所对应计时时长的计时状态,在第二计时模式时,该计时器进入可由所述控制面板4调节的自定义计时的计时状态,在第二计时模式时,若所述控制面板4在10秒内无操作则自动进行休眠模式,10分钟无操作则在休眠状态下自动关机,并且在休眠状态下只要产品发生角度改变则自动激活,按照其摆放朝上的部分进入对应的计时状态。
38.实施例2:
39.如图16所示,所述若干计时工作面11上设有用于指示计时时长的标识,于本实施例而言,所述标识为与计时时长对应的数值丝印,其能便于使用者判断所述朝上的计时工作面。
40.所述控制面板4上设有响应计时状态的提示灯组,所述提示灯组包括与所述若干计时工作面11数量相同的若干段提示灯41;该计时器在第一计时模式下,由与该朝上的计时工作面11位置对应的提示灯41进行响应;该计时器在第二计时模式下,所述提示灯组整体响应,所述重力传感器3检测到朝上的计时工作面11,则进入该计时工作面11的计时状态,并且延迟3秒开始计时,在延迟3秒期间,所述提示灯组进行灯效闪烁,计时开始时,则只有该计时工作面11所对应的提示灯41亮,在计时结束前3秒,所述提示灯组再次闪烁,使得使用者能够快速得知计时的状态。
41.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与所述主控板2连接的蜂鸣器5,该蜂鸣器5在开始计时时使用短音报响,在计时结束时使用长音报响,其能够提示使用者实时的计时状态。
42.所述控制面板4上设有显示屏42、开关键43、起止键44、增量键45以及减量键46,所述开关键43、起止键44、增量键45和减量键46围绕于所述显示屏42设置,所述增量键45和减量键46在工作状态时,单击调节蜂鸣器5的音量,所述增量键45和减量键46在非工作状态时,单击则调节计时时长,当该计时器进行工作状态时,所述显示屏42所显示的计时时间与所述重力传感器3所检测的朝上的计时工作面11的时间保持一致,当该计时器进入非工作状态时,则显示自定义计时时长。
43.所述控制面板4上还设有充电接口47,且所述壳体1内设有分别与所述电源接口47和主控板2连接的内置电池,该充电接口47为type-c接口,该计时器能够采用内置电池进行供电,或通过外接电源线进行充电。
44.所述壳体1底部设有防滑部12,该计时器在放置时能够较好的放置于平面上,避免滑落。
45.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但不限于以下有益效果:
4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计时器,包括壳体1、装设于所述壳体1内的主控板2和重力传感器3、设置于所述壳体1上端的控制面板4、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1周侧且与所述重力传感器3
配合以触发计时的限位部,所述重力传感器3与所述主控板2连接,其中,所述主控板2的电路如图6所示,所述限位部用于对该计时器在侧放时,对该计时器进行限位,防止该计时器滚动,并且该限位部与所述重力传感器3配合,通过所述重力传感器3检测该计时器朝上的面,当所述重力传感器3检测到所述限位部朝上时,则进入所述限位部对应计时时长的计时状态,当所述重力传感器3检测到所述控制面板4朝上时,则进入自定义计时状态,其限位部为较常用的计时时长,在使用时,无需进行设置即可快速进入计时状态,在需要其它计时时长时,可进入自定义计时状态,便捷性更高,并且能够满足使用者不同的使用需求。
47.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技术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此外,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48.如上所述是结合具体内容提供的一种或多种实施方式,并不认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凡与本技术的方法、结构等近似、雷同,或是对于本技术构思前提下做出若干技术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