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远程操控汽车的智能手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28486发布日期:2022-09-14 15:41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远程操控汽车的智能手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智能手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远程操控汽车的智能手表。


背景技术:

2.智能手表是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符合手表基本技术要求的手表,智能手表除指示时间之外,还应具有提醒、导航、校准、监测、交互等其中一种或者多种功能;显示方式包括指针、数字、图像等。
3.现有技术中,如中国专利号为:cn113951616a的“一种智能手表”,该智能手表包括表盘、表带、生耳以及热电偶组件,表盘内设有控制器,表带与生耳连接,并通过生耳连接于表盘,热电偶组件用于将温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热电偶组件设于表带,热电偶组件具有热端和两个冷端,热端显露于表带与佩戴者皮肤接触的一侧表面,两个冷端分别与生耳连接,两个冷端分别通过生耳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本技术提供的智能手表能够实现秒级测温,测温速度快。
4.但现有技术中,在对汽车进行远程操控时,由于汽车遥控器的控制范围有限,从而远程控制多为采用手机上的app进行控制,但是无法使用智能手表对汽车进行操控,且手机的来回拿取较为不便,无法较为方便地对汽车进行远程控制。
5.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可远程操控汽车的智能手表,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远程操控汽车的智能手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在对汽车进行远程操控时,由于汽车遥控器的控制范围有限,从而远程控制多为采用手机上的app进行控制,但是无法使用智能手表对汽车进行操控,且手机的来回拿取较为不便,无法较为方便地对汽车进行远程控制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远程操控汽车的智能手表,包括智能手表本体结构,所述智能手表本体结构包括表体防护卡套,所述表体防护卡套的内部开设有表盘卡槽,所述表盘卡槽的内部卡接设置有智能表盘,所述智能表盘的内部设置有远程控制结构,所述远程控制结构包括安装底板,所述安装底板卡接设置在智能表盘的下端,所述安装底板的上端设置有控制芯片与蜂鸣器,所述智能表盘两侧的中部及两侧均开设有内嵌安装槽,所述内嵌安装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信号传输天线,所述智能表盘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触控屏与指纹识别器,所述智能表盘的一侧设置有控制按钮,所述控制芯片的内部包括信号接收模块、信息处理模块以及信号传输模块,所述指纹识别器、限位卡槽以及控制按钮的输入端均与信号接收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信号接收模块的输出端与信息处理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信息处理模块的输出端与信号传输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触控屏、蜂鸣器、信号传输天线的输入端均与信号传输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8.优选的,所述安装底板上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接外环,所述卡接外环的内部开设有滑动内槽,所述滑动内槽的内部滑动卡接有挤压限位滑杆,所述挤压限位滑杆一侧的上端为倾斜式设计,所述挤压限位滑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拉杆,所述连接拉杆的一端穿过卡接外环固定连接有拉扯球,所述挤压限位滑杆的一侧与滑动内槽的内部之间固定连接有挤压弹簧。
9.优选的,所述挤压限位滑杆的下端一侧固定连接有一号膨胀气囊垫,所述一号膨胀气囊垫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内杆,所述卡接外环的一侧下端固定连接有二号膨胀气囊垫。
10.优选的,所述挤压限位滑杆的倾斜侧开设有转载斜槽,所述转载斜槽内部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转动连接杆,两个所述转动连接杆之间传动连接有滑动缓冲环。
11.优选的,所述转载斜槽的内部两侧之间转动连接有缓冲支撑辊,所述缓冲支撑辊的外环面与滑动缓冲环内环面的一侧接触,所述滑动缓冲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摩擦端杆。
12.优选的,所述安装底板上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供电电池,所述供电电池的输出端与控制芯片、触控屏、指纹识别器、信号传输天线、蜂鸣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安装底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充电触点,所述充电触点的输出端与供电电池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13.优选的,所述智能表盘下端的四个角部与安装底板的四个角部均开设有连接螺孔,所述连接螺孔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所述连接螺孔的下端卡接设置有封装橡胶片,所述内嵌安装槽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护外板,所述防护外板与信号传输天线之间固定连接有缓冲气囊垫。
14.优选的,所述智能表盘两侧的中部下方固定连接有卡接凸块,所述卡接凸块为v型排布,所述表盘卡槽两侧的中部下方开设有限位卡槽,所述限位卡槽与卡接凸块卡接,所述智能表盘上端的外缘处开设有端卡槽,所述端卡槽与表盘卡槽的上端卡接。
15.优选的,所述表体防护卡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按钮防护套,所述表体防护卡套的两侧中部下方均固定连接有侧缓冲块,两个所述侧缓冲块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一号表带与二号表带,所述侧缓冲块为中空式设计,所述表盘卡槽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缓冲挤压环。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控制芯片与触控屏、指纹识别器的设置,通过指纹识别器,进行身份识别,通过操控触控屏,打开操控汽车的app,再通过控制触控屏,将信息传递至信号接收模块,通过信号接收模块将信息传递至信息处理模块,再传输至信号传输模块,信号传输模块控制信号传输天线发出指令控制汽车车机进行控制,同时可将控制按钮的指令进行调节,控制按压控制按钮时,发出固定指令,从而能够快速控制车辆发出信息,以便于远程操控汽车,使得汽车操控更加方便,同时蜂鸣器的设置,可在指令完成时,发出声音,进行提示,以便于使用;2、通过挤压限位滑杆的设置,采用挤压固定的方式,在将控制芯片进行安装时,可直接将控制芯片挤压卡接在挤压限位滑杆与安装底板之间,从而通过挤压限位滑杆将控制芯片固定,从而便于将控制芯片进行更换与维修;3、通过支撑内杆与二号膨胀气囊垫的设置,可在发生碰撞时,将控制芯片的上下端进行缓冲,降低控制芯片的损伤,同时能够在控制芯片长时间工作时,通过热量的增加,
会使得二号膨胀气囊垫与支撑内杆内的空气受热膨胀,从而增加对控制芯片的挤压力,使得连接更加稳定,防止控制芯片出现移位;4、通过滑动缓冲环的设置,可在将控制芯片按压进挤压限位滑杆与安装底板之间时,将控制芯片侧边与滑动缓冲环之间的摩擦通过转动进行转化,从而降低控制芯片侧面的摩擦,增加使用寿命,通过缓冲支撑辊的设置,用于对滑动缓冲环进行支撑,防止在将控制芯片安装时,将滑动缓冲环挤压出现形变,使得滑动缓冲环容易损坏,通过摩擦端杆的设置,用于增加控制芯片与滑动缓冲环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使得滑动缓冲环的转动更加顺畅。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一种可远程操控汽车的智能手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一种可远程操控汽车的智能手表中表体防护卡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一种可远程操控汽车的智能手表中表体防护卡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一种可远程操控汽车的智能手表中触控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一种可远程操控汽车的智能手表中智能表盘的倾斜仰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一种可远程操控汽车的智能手表中智能表盘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一种可远程操控汽车的智能手表中卡接外环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一种可远程操控汽车的智能手表图7中a区域放大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一种可远程操控汽车的智能手表的系统图。
18.图中:1、智能手表本体结构;11、表体防护卡套;12、侧缓冲块;13、一号表带;14、二号表带;15、按钮防护套;16、触控屏;17、指纹识别器;18、限位卡槽;19、表盘卡槽;110、缓冲挤压环;111、控制按钮;112、端卡槽;113、智能表盘;2、远程控制结构;21、防护外板;22、卡接凸块;23、安装底板;24、封装橡胶片;25、充电触点;26、内嵌安装槽;27、缓冲气囊垫;28、信号传输天线;29、紧固螺栓;210、供电电池;211、连接螺孔;212、卡接外环;213、控制芯片;214、蜂鸣器;215、滑动内槽;216、挤压弹簧;217、挤压限位滑杆;218、转载斜槽;219、一号膨胀气囊垫;220、支撑内杆;221、二号膨胀气囊垫;222、连接拉杆;223、拉扯球;224、滑动缓冲环;225、转动连接杆;226、缓冲支撑辊;227、摩擦端杆;228、信号接收模块;229、信息处理模块;230、信号传输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条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0.请参阅图1-9,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远程操控汽车的智能手表,包括
智能手表本体结构1,智能手表本体结构1包括表体防护卡套11,表体防护卡套11的内部开设有表盘卡槽19,表盘卡槽19的内部卡接设置有智能表盘113,智能表盘113的内部设置有远程控制结构2,远程控制结构2包括安装底板23,安装底板23卡接设置在智能表盘113的下端,安装底板23的上端设置有控制芯片213与蜂鸣器214,智能表盘113两侧的中部及两侧均开设有内嵌安装槽26,内嵌安装槽26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信号传输天线28,智能表盘11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触控屏16与指纹识别器17,智能表盘113的一侧设置有控制按钮111,控制芯片213的内部包括信号接收模块228、信息处理模块229以及信号传输模块230,指纹识别器17、限位卡槽18以及控制按钮111的输入端均与信号接收模块228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信号接收模块228的输出端与信息处理模块229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信息处理模块229的输出端与信号传输模块230的输入端电性连接,触控屏16、蜂鸣器214、信号传输天线28的输入端均与信号传输模块230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信号传输天线28的输出端与汽车车机的输入端信号连接。
21.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通过控制芯片213与触控屏16、指纹识别器17的设置,通过指纹识别器17,进行身份识别,通过操控触控屏16,打开操控汽车的app,再通过控制触控屏16,将信息传递至信号接收模块228,通过信号接收模块228将信息传递至信息处理模块229,再传输至信号传输模块230,信号传输模块230控制信号传输天线28发出指令控制汽车车机进行控制,同时可将控制按钮111的指令进行调节,控制按压控制按钮111时,发出固定指令,从而能够快速控制车辆发出信息,以便于远程操控汽车,使得汽车操控更加方便,同时蜂鸣器214的设置,可在指令完成时,发出声音,进行提示,以便于使用。
22.同时根据图6-图7所示,安装底板23上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接外环212,卡接外环212的内部开设有滑动内槽215,滑动内槽215的内部滑动卡接有挤压限位滑杆217,挤压限位滑杆217一侧的上端为倾斜式设计,挤压限位滑杆21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拉杆222,连接拉杆222的一端穿过卡接外环212固定连接有拉扯球223,挤压限位滑杆217的一侧与滑动内槽215的内部之间固定连接有挤压弹簧216,通过挤压限位滑杆217的设置,采用挤压固定的方式,在将控制芯片213进行安装时,可直接将控制芯片213挤压卡接在挤压限位滑杆217与安装底板23之间,从而通过挤压限位滑杆217将控制芯片213固定,从而便于将控制芯片213进行更换与维修。
23.同时根据图7所示,挤压限位滑杆217的下端一侧固定连接有一号膨胀气囊垫219,一号膨胀气囊垫219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内杆220,卡接外环212的一侧下端固定连接有二号膨胀气囊垫221,通过支撑内杆220与二号膨胀气囊垫221的设置,可在发生碰撞时,将控制芯片213的上下端进行缓冲,降低控制芯片213的损伤,同时能够在控制芯片213长时间工作时,通过热量的增加,会使得二号膨胀气囊垫221与支撑内杆220内的空气受热膨胀,从而增加对控制芯片213的挤压力,使得连接更加稳定,防止控制芯片213出现移位。
24.同时根据图7所示,挤压限位滑杆217的倾斜侧开设有转载斜槽218,转载斜槽218内部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转动连接杆225,两个转动连接杆225之间传动连接有滑动缓冲环224,通过滑动缓冲环224的设置,可在将控制芯片213按压进挤压限位滑杆217与安装底板23之间时,将控制芯片213侧边与滑动缓冲环224之间的摩擦通过转动进行转化,从而降低控制芯片213侧面的摩擦,增加使用寿命。
25.同时根据图8所示,转载斜槽218的内部两侧之间转动连接有缓冲支撑辊226,缓冲
支撑辊226的外环面与滑动缓冲环224内环面的一侧接触,滑动缓冲环22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摩擦端杆227,通过缓冲支撑辊226的设置,用于对滑动缓冲环224进行支撑,防止在将控制芯片213安装时,将滑动缓冲环224挤压出现形变,使得滑动缓冲环224容易损坏,通过摩擦端杆227的设置,用于增加控制芯片213与滑动缓冲环224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使得滑动缓冲环224的转动更加顺畅。
26.同时根据图1-图9所示,安装底板23上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供电电池210,供电电池210的输出端与控制芯片213、触控屏16、指纹识别器17、信号传输天线28、蜂鸣器214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安装底板2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充电触点25,充电触点25的输出端与供电电池210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供电电池210用于为控制芯片213、信号传输天线28、蜂鸣器214、触控屏16以及指纹识别器17供电,充电触点25用于为供电电池210充电。
27.同时根据图5-图6所示,智能表盘113下端的四个角部与安装底板23的四个角部均开设有连接螺孔211,连接螺孔211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29,连接螺孔211的下端卡接设置有封装橡胶片24,内嵌安装槽2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护外板21,防护外板21与信号传输天线28之间固定连接有缓冲气囊垫27,紧固螺栓29用于将安装底板23与智能表盘113之间固定,封装橡胶片24用于将供电电池210封堵,防止灰尘与水分等进入紧固螺栓29与连接螺孔211之间,以防止紧固螺栓29被腐蚀,导致紧固螺栓29难以被拆卸,使得安装底板23拆卸困难,通过缓冲气囊垫27与防护外板21的设置,对信号传输天线28进行双重保护,从而防止发生磕碰时,将信号传输天线28磕碰损坏。
28.同时根据图3-图6所示,智能表盘113两侧的中部下方固定连接有卡接凸块22,卡接凸块22为v型排布,表盘卡槽19两侧的中部下方开设有限位卡槽18,限位卡槽18与卡接凸块22卡接,智能表盘113上端的外缘处开设有端卡槽112,端卡槽112与表盘卡槽19的上端卡接,通过卡接凸块22与限位卡槽18的设置,用于增加表体防护卡套11与智能表盘113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29.同时根据图3-图6所示,表体防护卡套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按钮防护套15,表体防护卡套11的两侧中部下方均固定连接有侧缓冲块12,两个侧缓冲块12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一号表带13与二号表带14,侧缓冲块12为中空式设计,表盘卡槽19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缓冲挤压环110,通过侧缓冲块12的设置,表体防护卡套11可一定区间内晃动,从而增加佩戴舒适性,通过缓冲挤压环110的设置,可在充电时,对充电坐进行挤压,从而增加连接稳定性,防止与充电坐脱离连接,从而增加本发明的使用稳定性。
30.工作原理:在远程操控汽车时,将触控屏16打开,并通过指纹识别器17认证身份,随后通过触控屏16或者指纹识别器17发出需要操控的信号,信号从信号接收模块228经过信息处理模块229,从信号传输模块230发出至信号传输天线28与蜂鸣器214,通过信号传输天线28将信号传送至汽车车机,对汽车进行操控,通过蜂鸣器214发出声音,提示信息发送成功,在将控制芯片213拆卸时,拉动拉扯球223,使得挤压限位滑杆217滑进滑动内槽215,随后将控制芯片213取出即可,在安装时,将控制芯片213对着挤压限位滑杆217挤压,通过摩擦,使得滑动缓冲环224转动,通过缓冲支撑辊226对滑动缓冲环224支撑,随后控制芯片213进入支撑内杆220与二号膨胀气囊垫221之间,通过支撑内杆220与二号膨胀气囊垫221对控制芯片213进行挤压固定,在正常使用时,将智能表盘113卡接进表盘卡槽19内,使得限位卡槽18与卡接凸块22卡接。
31.本技术方案中,信号传输天线28、控制芯片213、指纹识别器17、触控屏16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过多阐述。
32.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