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表保护壳和手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969830发布日期:2024-05-13 12:17阅读:41来源:国知局
手表保护壳和手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手表配件,特别是涉及一种手表保护壳和手表。


背景技术:

1、为了提高智能手表的外形美观性和安全保护性,通常会使用保护壳对智能手表包裹装配。传统的保护壳在外侧开设有安装槽,用于在显示屏一侧安装玻璃面板,玻璃面板通常是采用粘胶按压的方式安装在该安装槽上,如此一来,玻璃面板四周必须丝印黑边盖胶,就会导致手表屏幕的视窗减小,此外,在沾胶按压方式下,胶的厚度和压力的大小都可能影响玻璃面板与屏幕的贴合度,贴合度不精确容易导致智能手表触摸不灵敏,而要达到精确的贴合度所需的设备工艺成本比较高。为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避免通过沾胶按压方式安装玻璃面板的智能手表保护壳及智能手表,以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一种手表保护壳和手表,以解决传统粘胶会使玻璃面板出现黑边,并且粘胶影响贴合精度导致成本较高的问题。

2、一种手表保护壳,包括:

3、壳体,具有正面和背面,在沿所述正面至所述背面的方向上,所述壳体在所述正面依次设有透光视窗和透光口,所述透光口的内壁形成卡接槽;

4、透光面板,其边缘安装于所述卡接槽内。

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光视窗为封闭式结构,所述透光视窗设置于所述正面且封闭所述透光口,所述透光视窗为透光材质制成。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光视窗为开口状结构,所述透光视窗贯穿所述正面并与所述透光口连通,在沿所述正面至所述背面的方向上,所述透光口的内壁依次设置有凸边和卡扣边,所述凸边和所述卡扣边之间的间隔形成所述卡接槽。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边沿所述透光口的内壁周向首尾相连,所述凸边围合形成所述透光视窗。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扣边设置有引导面,在沿所述背面至所述正面的方向上,所述引导面由所述卡扣边背向所述凸边的一侧向面向所述凸边的一侧斜向延伸,在所述引导面延伸过程中,所述引导面至所述透光口中心的距离逐渐减小,所述透光面板能够沿所述引导面滑入所述卡接槽。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扣边面向所述凸边的一侧设置有卡接面,所述卡接面垂直于所述正面至所述背面的方向,当所述透光面板沿所述引导面滑入所述卡接槽后,所述卡接面与所述凸边夹持固定所述透光面板。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扣边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卡扣边沿所述透光口的内壁周向间隔设置。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扣边的宽度小于所述凸边的宽度,所述卡扣边的宽度与所述凸边的宽度皆为由所述透光口的侧壁向所述透光口的中心方向延伸的距离。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和第二壳,所述正面位于所述第一壳,所述背面位于所述第二壳,在沿所述正面至所述背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壳与所述第二壳可拆卸连接,以使手表能够固定安装至所述第一壳和所述第二壳之间,所述第一壳设置有所述透光视窗,所述第二壳在所述背面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用于避让手表背部的凸起。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与所述第二壳的其中一者设置有卡钩,另一者设置有卡边,所述卡钩能够滑过所述卡边并与所述卡边卡接,以使所述第一壳与所述第二壳相互扣合。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手表保护壳还包括防水圈,所述防水圈粘接于所述透光面板背向所述透光视窗的一侧表面,所述防水圈位于所述卡接槽之外;

15、所述防水圈包括轴线相同的第一圈体和第二圈体,所述第一圈体和所述第二圈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圈体与所述透光面板连接,所述第二圈体能够抵接外部手表,所述第一圈体和所述第二圈体之间的夹角小于90度,当透光面板和外部手表挤压所述第一圈体和所述第二圈体时,所述第一圈体和所述第二圈体发生形变并且两者之间的夹角减小,以使所述第二圈体对外部手表的抵接力增大,且所述第二圈体与所述手表的接触面积增大。

16、一种手表,包括:

17、手表主体、与手表主体连接的表带以及上述的手表保护壳。

18、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19、本发明实施例的手表保护壳和手表,手表包括手表保护壳、手表主体以及表带,手表主体设置于手表保护壳内,手表保护壳包括壳体和透光面板,壳体具有相对正面和背面,在沿正面至背面的方向上,壳体在正面依次设有透光视窗和透光口,透光口的内壁内凹形成卡接槽,透光面板的边缘能够安装于卡接槽内,使透光面板能够快速安装在壳体上,不仅解决了传统的粘胶会使透光面板出现黑边的问题,还降低了透光面板安装时的工艺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手表保护壳,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表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视窗为封闭式结构,所述透光视窗设置于所述正面且封闭所述透光口,所述透光视窗为透光材质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表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视窗为开口状结构,所述透光视窗贯穿所述正面并与所述透光口连通,在沿所述正面至所述背面的方向上,所述透光口的内壁依次设置有凸边和卡扣边,所述凸边和所述卡扣边之间的间隔形成所述卡接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表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边沿所述透光口的内壁周向首尾相连,所述凸边围合形成所述透光视窗。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表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边设置有引导面,在沿所述背面至所述正面的方向上,所述引导面由所述卡扣边背向所述凸边的一侧向面向所述凸边的一侧斜向延伸,在所述引导面延伸过程中,所述引导面至所述透光口中心的距离逐渐减小,所述透光面板能够沿所述引导面滑入所述卡接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表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边面向所述凸边的一侧设置有卡接面,所述卡接面垂直于所述正面至所述背面的方向,当所述透光面板沿所述引导面滑入所述卡接槽后,所述卡接面与所述凸边夹持固定所述透光面板。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表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边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卡扣边沿所述透光口的内壁周向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表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边的宽度小于所述凸边的宽度,所述卡扣边的宽度与所述凸边的宽度皆为由所述透光口的侧壁向所述透光口的中心方向延伸的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表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和第二壳,所述正面位于所述第一壳,所述背面位于所述第二壳,在沿所述正面至所述背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壳与所述第二壳可拆卸连接,以使手表能够固定安装至所述第一壳和所述第二壳之间,所述第一壳设置有所述透光视窗,所述第二壳在所述背面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用于避让手表背部的凸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手表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与所述第二壳的其中一者设置有卡钩,另一者设置有卡边,所述卡钩能够滑过所述卡边并与所述卡边卡接,以使所述第一壳与所述第二壳相互扣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的手表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手表保护壳还包括防水圈,所述防水圈粘接于所述透光面板背向所述透光视窗的一侧表面,所述防水圈位于所述卡接槽之外;

12.一种手表,其特征在于,包括手表主体、与手表主体连接的表带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手表保护壳。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表保护壳和手表,手表包括手表保护壳、手表主体和表带,手表主体设置于手表保护壳内,手表保护壳保护壳体和透光面板,壳体设置相对的正面和背面,壳体在正面至背面上依次设置有透光视窗和透光口,透光口的内壁内凹形成卡接槽,透光面板的边缘能够安装于卡接槽内,使透光面板快速安装至壳体上,不仅解决了传统的粘胶会使透光面板出现黑边的问题,而且还降低了透光面板在安装时的工艺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黄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贝烊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5/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