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适配器输出线电压降补偿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288907阅读:5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源适配器输出线电压降补偿电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压降补偿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源适配器输出线电压
降补偿电路。
技术背景 现在的电源适配器输出线一般都较长,当电源适配器的输出为低电压大电流时, 在电源适配器输出线上都会有一定的电压降,为了达到额定输出电压的调整范围,大部分 的电源适配器是使用直径较大的电源适配器输出线,以减少电压降,但是,直径较大的电源 适配器输出线,其售价较贵,导致电源适配器的生产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可减小电源适配器
输出线直径、降低电源适配器生产成本的电源适配器输出线电压降补偿电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它包括整流二极管Dl 、滤波电容Cl 、分压电阻Rl 、R2、可补偿输出电压的电压补偿 单元,所述整流二极管D1的正极与电源适配器的变压器的正极输出端连接,整流二极管D1 的负极与滤波电容C1的正极连接,滤波电容C1的正极与电源适配器输出线的正极输入端 连接,滤波电容Cl的负极与电源适配器的变压器的负极输出端连接,分压电阻R2的一端与 电源适配器的变压器的负极输出端连接,分压电阻R2的另一端与分压电阻R1的一端连接, 分压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源适配器输出线的正极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压补偿单元的正极 输入端与整流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电压补偿单元的负极输入端与电源适配器的变压器
的负极输出端连接,电压补偿单元的反馈信号输出端与电源适配器的控制电路的反馈端连 接,电压补偿单元的参考电压输入端与分压电阻R1、 R2之间的连接点连接,电压补偿单元 的负极输出端与电源适配器输出线的负极输入端连接。 所述电压补偿单元由补偿电阻R3、限流电阻R4、稳压芯片U1、光耦芯片U2组成,补 偿电阻R3的一端为电压补偿单元的负极输入端,补偿电阻R3的另一端与稳压芯片U1的第 2脚连接,稳压芯片Ul的第2脚为电压补偿单元的负极输出端,稳压芯片Ul的第1脚为电 压补偿单元的参考电压输入端,稳压芯片Ul的第3脚与光耦芯片U2的第2脚连接,光耦芯 片U2的第1脚与限流电阻R4的一端连接,限流电阻R4的另一端为电压补偿单元的正极输 入端,光耦芯片U2的第3、4脚为电压补偿单元的反馈信号输出端。 所述稳压芯片Ul的型号为TL431。 所述电压补偿单元由补偿电阻R3、限流电阻R4、 R5、稳压二极管ZD1、比较器U3、 光耦芯片U2组成,补偿电阻R3的一端为电压补偿单元的负极输入端,补偿电阻R3的另一 端与稳压二极管ZD1的正极连接,稳压二极管ZD1的正极为电压补偿单元的负极输出端,稳 压二极管ZD1的负极与比较器U3的第2脚连接,比较器U3第2脚与限流电阻R5的一端连 接,限流电阻R5的另一端为电压补偿单元的正极输入端,比较器U3的第1脚为电压补偿单元的参考电压输入端,比较器U3的第4脚与电压补偿单元的正极输入端连接,比较器U3的 第5脚与补偿单元的负极输出端连接,比较器U3的第3脚与光耦芯片U2的第2脚连接,光 耦芯片U2的第1脚与限流电阻R4的一端连接,限流电阻R4的另一端与电压补偿单元的正 极输入端连接,光耦芯片U2的第3、4脚为电压补偿单元的反馈信号输出端。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源适配器输出线电压降补偿电路包括整流二极管D1、滤波电 容C1、分压电阻R1、 R2、可补偿输出电压的电压补偿单元,在电源适配器使用输出低电压大 电流时,本实用新型的电压补偿单元可以对电源适配器的变压器的输出电压进行补偿,减 少电源适配器输出线的电压降对电源适配器输出电压的影响,使得电源适配器即使使用较 小直径的电源适配器输出线,仍然可以达到额定输出电压的调整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可 以减小电源适配器输出线的直径、降低电源适配器的生产成本。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电路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请参考图l,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一,其包括整流二极管D1、滤波电容C1、分压电阻R1、 R2、可补偿输出电压的电压补偿单元 l,所述整流二极管Dl的正极与电源适配器的变压器2的正极输出端连接,整流二极管D1 的负极与滤波电容C1的正极连接,滤波电容C1的正极与电源适配器输出线的正极输入端 (V0+)连接,滤波电容C1的负极与电源适配器的变压器的负极输出端连接,分压电阻R2的 一端与电源适配器的变压器的负极输出端连接,分压电阻R2的另一端与分压电阻R1的一 端连接,分压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源适配器输出线的正极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压补偿单元 1的正极输入端(IN+)与整流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电压补偿单元l的负极输入端(IN-)与 电源适配器的变压器2的负极输出端连接,电压补偿单元1的反馈信号输出端(FEEDBACK) 与电源适配器的控制电路的反馈端连接,电压补偿单元1的参考电压输入端(R_IN)与分压 电阻R1、R2之间的连接点连接,电压补偿单元1的负极输出端(0UT-)与电源适配器输出线 的负极输入端连接。 本实施例的电压补偿单元1由补偿电阻R3、限流电阻R4、稳压芯片U1、光耦芯片 U2组成,补偿电阻R3的一端为电压补偿单元1的负极输入端,补偿电阻R3的另一端与稳压 芯片U1的第2脚连接,稳压芯片U1的第2脚为电压补偿单元1的负极输出端,稳压芯片U1 的第1脚为电压补偿单元1的参考电压输入端,稳压芯片Ul的第3脚与光耦芯片U2的第 2脚连接,光耦芯片U2的第1脚与限流电阻R4的一端连接,限流电阻R4的另一端为电压 补偿单元1的正极输入端,光耦芯片U2的第3、4脚为电压补偿单元1的反馈信号输出端; 更具体地说,所述稳压芯片U1的型号为TL431。其工作原理是当电源适配器为空载时,补 偿电阻R3两端的电压为零,当电源适配器接负载工作时,随着流过补偿电阻R3的电流的增 大,电压补偿单元1的参考电压输入端的电压也逐渐增大,于是,由于输入稳压芯片Ul参考 电压的上升,使得稳压芯片U1的输出电压也会上升,从而使得电源适配器输出线的输入电压上升,对电源适配器输出线的电压降进行电压补偿,使得电源适配器即使使用较小直径 的电源适配器输出线,仍然可以达到额定输出电压的调整范围。 请参考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它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电压 补偿单元1由补偿电阻R3、限流电阻R4、R5、稳压二极管ZD1、比较器U3、光耦芯片U2组成, 补偿电阻R3的一端为电压补偿单元1的负极输入端,补偿电阻R3的另一端与稳压二极管 ZD1的正极连接,稳压二极管ZD1的正极为电压补偿单元1的负极输出端,稳压二极管ZD1 的负极与比较器U3的第2脚连接,比较器U3第2脚与限流电阻R5的一端连接,限流电阻 R5的另一端为电压补偿单元1的正极输入端,比较器U3的第1脚为电压补偿单元1的参 考电压输入端,比较器U3的第4脚与电压补偿单元1的正极输入端连接,比较器U3的第5 脚与补偿单元的负极输出端连接,比较器U3的第3脚与光耦芯片U2的第2脚连接,光耦芯 片U2的第1脚与限流电阻R4的一端连接,限流电阻R4的另一端与电压补偿单元1的正 极输入端连接,光耦芯片U2的第3、4脚为电压补偿单元1的反馈信号输出端;其工作原理 是当电源适配器为空载时,补偿电阻R3两端的电压为零,当电源适配器接负载工作时,随 着流过补偿电阻R3的电流的增大,电压补偿单元1的参考电压输入端的电压也逐渐增大, 同样,稳压二极管ZD1的负极的电压也逐渐增大,即比较器U3的第2脚的输入电压也逐渐 增大,于是,由于输入比较器U3的参考电压的上升,使得比较器U3的输出电压也会上升,从 而使得电源适配器输出线的输入电压上升,对电源适配器输出线的电压降进行电压补偿, 使得电源适配器即使使用较小直径的电源适配器输出线,仍然可以达到额定输出电压的调 整范围。其它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因此这里不再赘述。 当然,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 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权利要求一种电源适配器输出线电压降补偿电路,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整流二极管D1、滤波电容C1、分压电阻R1、R2、可补偿输出电压的电压补偿单元,所述整流二极管D1的正极与电源适配器的变压器的正极输出端连接,整流二极管D1的负极与滤波电容C1的正极连接,滤波电容C1的正极与电源适配器输出线的正极输入端连接,滤波电容C1的负极与电源适配器的变压器的负极输出端连接,分压电阻R2的一端与电源适配器的变压器的负极输出端连接,分压电阻R2的另一端与分压电阻R1的一端连接,分压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源适配器输出线的正极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压补偿单元的正极输入端与整流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电压补偿单元的负极输入端与电源适配器的变压器的负极输出端连接,电压补偿单元的反馈信号输出端与电源适配器的控制电路的反馈端连接,电压补偿单元的参考电压输入端与分压电阻R1、R2之间的连接点连接,电压补偿单元的负极输出端与电源适配器输出线的负极输入端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适配器输出线电压降补偿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 补偿单元由补偿电阻R3、限流电阻R4、稳压芯片Ul、光耦芯片U2组成,补偿电阻R3的一端 为电压补偿单元的负极输入端,补偿电阻R3的另一端与稳压芯片Ul的第2脚连接,稳压芯 片Ul的第2脚为电压补偿单元的负极输出端,稳压芯片Ul的第1脚为电压补偿单元的参 考电压输入端,稳压芯片Ul的第3脚与光耦芯片U2的第2脚连接,光耦芯片U2的第1脚 与限流电阻R4的一端连接,限流电阻R4的另一端为电压补偿单元的正极输入端,光耦芯片 U2的第3、4脚为电压补偿单元的反馈信号输出端。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适配器输出线电压降补偿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 芯片U1的型号为TL431。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适配器输出线电压降补偿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 补偿单元由补偿电阻R3、限流电阻R4、R5、稳压二极管ZD1、比较器U3、光耦芯片U2组成,补 偿电阻R3的一端为电压补偿单元的负极输入端,补偿电阻R3的另一端与稳压二极管ZD1 的正极连接,稳压二极管ZD1的正极为电压补偿单元的负极输出端,稳压二极管ZD1的负极 与比较器U3的第2脚连接,比较器U3第2脚与限流电阻R5的一端连接,限流电阻R5的 另一端为电压补偿单元的正极输入端,比较器U3的第1脚为电压补偿单元的参考电压输入 端,比较器U3的第4脚与电压补偿单元的正极输入端连接,比较器U3的第5脚与补偿单元 的负极输出端连接,比较器U3的第3脚与光耦芯片U2的第2脚连接,光耦芯片U2的第1 脚与限流电阻R4的一端连接,限流电阻R4的另一端与电压补偿单元的正极输入端连接,光 耦芯片U2的第3、4脚为电压补偿单元的反馈信号输出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压降补偿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源适配器输出线电压降补偿电路,其包括整流二极管D1、滤波电容C1、分压电阻R1、R2、可补偿输出电压的电压补偿单元,所述电压补偿单元的正极输入端与整流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电压补偿单元的负极输入端与电源适配器的变压器的负极输出端连接,电压补偿单元的反馈信号输出端与电源适配器的控制电路的反馈端连接,电压补偿单元的参考电压输入端与分压电阻R1、R2之间的连接点连接,电压补偿单元的负极输出端与电源适配器输出线的负极输入端连接;本实用新型可以减小电源适配器输出线的直径、降低电源适配器的生产成本。
文档编号G05F1/12GK201503559SQ200920237068
公开日2010年6月9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30日
发明者李小飞, 李正中 申请人:东莞市大忠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