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气味产生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2006721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微型气味产生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味产生器,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移动装置的微型化气味产生器。

背景技术:
传统气味释放器除了体积庞大不易携带以外,所能释放的气味也仅限填充于其中的香水或是香精。随着电子产业蓬勃发展,各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已融入一般大众的生活之中,而目前的可携式电子装置通常是在视觉、听觉与触觉上尽力满足消费者需求,但嗅觉部分并未有深入研究。不过,随着工艺的发展,已逐渐有人提出将气味释放器微型化,应用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构想,如美国发明专利公开第US20040203412号,揭露一种可散发气味的通讯装置,将一香水容置区设置在通讯装置的一发热元件上,利用通讯装置工作时,该发热元件所发出的热量将一香水挥发而产生气味。而在美国专利公开第US20110217211号中,则揭露一种利用光触媒产生气味的结构,适用于可携式电子装置中,主要为将光触媒形成的微胶囊中包覆有气味物质,当其受到紫外光或其他特定波长的光源照射时,该微胶囊中的该气味物质可散出于外界,而产生一气味。然而,上述的现有技术中,利用加热的方式以释放香水的气味,容易因经常性的加热该香水,使该香水产生变质的问题,而以光触媒式触发微胶囊的方式释放气味,则会有需额外使用不同光源及不易控制该气味物质的释放量的问题,因此仍有改善的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气味释放装置具有加热香水易变质、需额外使用光源触发以及释放量不易控制的问题。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微型气味产生器,包含有一气味元件、多个呈颗粒状的第一材料以及一驱动单元。该气味元件包含有一壳体、一设于该壳体内的腔室、一穿设于该壳体上与该腔室连通的气孔以及一设于该腔室中的震动单元;该第一材料位于该腔室中,并具有一第一气味;该驱动单元与该震动单元连接。其中,该震动单元受该驱动单元的控制而产生一使该腔室内形成一扰动气流的震动,藉此使该第一材料通过该气孔离开该腔室而散发该第一气味。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另一种微型气味产生器,包含有多个气味元件、多个呈颗粒状的第一材料、多个呈颗粒状的第二材料以及一驱动单元。该气味元件呈阵列式排列,并分别包含有一壳体、一设于该壳体内的腔室、一穿设于该壳体上与该腔室连通的气孔以及一设于该腔室中的震动单元;该第一材料与该第二材料分别设于对应的该气味元件的该腔室中,该第一材料与该第二材料分别具有一第一气味以及一第二气味;该驱动单元与该震动单元连接。其中,该震动单元受该驱动单元的控制而产生一使该腔室内形成一扰动气流的震动,藉此使该第一材料与该第二材料通过该气孔离开该腔室而混合形成一混合气味。利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至少具有下列优点:一、本发明利用呈颗粒状的该第一材料以及该震动单元的设置,以产生扰动气流的方式释放该第一气味,具有不需经过加热、该第一材料不易变质、不需额外光源触发以及释放量容易控制的优点。二、本发明还利用该第一材料及该第二材料分别设置于阵列式的该气味元件之中,而具有释放相异的该第一材料及该第二材料,以达到调配该混合气味的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A,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B,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驱动单元的电性连接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A,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B,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驱动单元的电性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现就配合附图说明如下:请参阅图1A及图1B所示,图1A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B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驱动单元的电性连接示意图,本发明为一种微型气味产生器,包含有一气味元件10、多个呈颗粒状的第一材料20以及一驱动单元30。该气味元件10包含有一壳体11、一腔室12、一气孔13以及一震动单元14,该腔室12设于该壳体11内,该气孔13穿设于该壳体11上与该腔室12连通,该震动单元14设于腔室12中,在此实施例中,该壳体11进一步包含一上壳体111以及一与该上壳体111对应的下壳体112,该下壳体可为一硅芯片,该气孔13穿设于该上壳体111,该腔室12设于该上壳体111与该下壳体112之间,再者,该壳体11还可包含一绝缘层113,其设置于该下壳体112与该震动单元14之间,令该震动单元14与该下壳体112之间绝缘。要补充说明的是,上述该气味元件10的结构,可以一微机电工艺制作,而达到微型化的设计。该第一材料20位于该腔室12中,具有一第一气味,该第一材料20可直接为一固态的气味粒子,或者是一包覆一香精的微胶囊,该驱动单元30与该震动单元14连接,在此,该驱动单元30包含一控制电路,该驱动单元30设置于该壳体11外,连接于该下壳体112,并且可以用微机电工艺的方式,于该下壳体112形成一孔洞,并制作一内连接线31穿入该下壳体112,进而与该震动单元14达到电性连接,要说明的是,电性连接的种类并不以内连接线31的方式为限制,也可以一般金属布线达成电性连接。在第一实施例中,该震动单元14进一步包含一压电膜141、一第一电极142以及一第二电极143,该压电膜141由压电材料制成,该压电材料可为氮化铝、氧化锌、铌酸锂、钽酸锂、锆钛酸铅以及石英等,但不以此为限制,该第一电极142以及该第二电极143分别与该压电膜141连接,且再分别与该驱动单元30电性连接,在此,该第一电极142以及该第二电极143分别以金属材料制成,例如为铝、铜、钨、银以及金等材料,但不以此为限,该第一电极142与该第二电极143分别以层状形式设置于该压电膜141的上、下相反两侧,令该压电膜141夹置于该第一电极142与该第二电极143之间,另外,该第一电极142与该第二电极143也可以多指叉状的形式,交错排列而设置于该压电膜141的同一侧。在第一实施例中,当该微型气味产生器启动时,由该驱动单元30提供一交流电至该第一电极142以及该第二电极143,其中,使该第一电极142与该第二电极143之间产一变动电场,该压电膜141由于为压电材料所制成,受该变动电场的影响,而进行一本体周期性的伸展和压缩,进而产生一震动,该震动连动该腔室12内产生一扰动气流40,该扰动气流40即带动该第一材料20通过该气孔13,当该第一材料20为该固态的气味粒子时,该第一材料20将被排出该壳体11外,使得该第一气味散布于空气中,而当该第一材料20为该微胶囊包覆该香精的形式时,该第一材料20于排出该壳体11外的过程中,该微胶囊会因碰撞、摩擦或震动而产生破裂,进而由该香精释放该第一气味于空气中。另外,要补充说明的是,该驱动单元30还包含一计时器60,该驱动单元30依据该计时器60而控制该震动单元14的震动时间,据此,可控制该第一材料20的释放量以调控该第一气味于空气中的释放浓度。请参阅图2所示,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在此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相较之下,第二实施例的特征在于该震动单元15包含一第一导电层151、一第二导电层152以及一绝缘膜153,该绝缘膜153连接于该第一导电层151及该第二导电层152之间,该第一导电层151位于该绝缘膜153之上,并包含一与该绝缘膜153相隔一震动间距S1的震动部154,该第二导电层152位于该绝缘膜153与该绝缘层113之间,且该第一导电层151与该第二导电层152分别与该驱动单元30电性连接。在第二实施例中,当该微型气味产生器启动时,该驱动单元30提供该第一导电层151及该第二导电层152一变动电压,使该第一导电层151及该第二导电层152之间产生一静电电场,令该第一导电层151与该第二导电层152之间于该静电电场的作用下,产生周期性相吸的作用力,进而进行相对往返的移动,并带动该震动部154产生该震动,因此而产生该扰动气流40将该第一材料20排出该壳体11外,于空气中散布该第一气味。请参阅图3所示,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在此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相较之下,第三实施例的特征在于该震动单元16包含一螺旋线圈161(spiralcoil)、一铁磁层162以及一设置于该螺旋线圈161与该铁磁层162之间的震动膜层163,该震动膜层163与该铁磁层162之间相隔一震动间距S3,该螺旋线圈161设置于该震动膜层163之上,以一圆心为一起始端164,以水平方向由内朝外卷绕,并于最外侧形成一与驱动单元30电性连接的终点端165,且该起始端164亦延伸至与该驱动单元30电性连接,制作该铁磁层162的材料可为铁、镍、钴或其多元合金等磁性材料,但不在此限,该震动膜层163在此可为一绝缘材质,可阻隔该螺旋线圈161与该铁磁层162之间的电性导通。在第三实施例中,当该微型气味产生器启动时,该驱动单元30提供该螺旋线圈161一变动电流,该变动电流使该螺旋线圈161于一轴向产生一变动磁场,与下方的该铁磁层162产生周期性的吸引力与排斥力,而令该震动膜层163受该吸引力与排斥力的影响,因而进行一本体周期性往复式的震动,该震动连动该腔室12内产生该扰动气流40,将该第一材料20排出该壳体11外,于空气中散布该第一气味。请参阅图4所示,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在此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相较之下,第四实施例的特征在于该震动单元17包含一电磁线圈171、一受磁膜172以及一介于该电磁线圈171与该受磁膜172之间的绝缘膜层174,该电磁线圈171与该驱动单元30电性连接,该受磁膜172则设置于该电磁线圈171之上,并包含一与该绝缘膜层174相隔一震动间距S2的震动部173,制作该受磁膜172的材料可为铁、镍、钴或其多元合金等磁性材料,但不在此限。在第四实施例中,当该微型气味产生器启动时,该驱动单元30提供该电磁线圈171一变动电流,该变动电流使该电磁线圈171于一轴向产生一变动磁场,而该受磁膜172受该变动磁场的吸引与排斥,进行一周期性的往返移动,进而于该震动部173产生该震动,该震动连动该腔室12内产生该扰动气流40,将该第一材料20排出该壳体11外,于空气中散布该第一气味,另外,要补充说明的是,在此实施例中,还可设置一由该电磁线圈171环绕的芯体,而由该电磁线圈171磁化该芯体,以产生该变动磁场。请参阅图5A及图5B所示,图5A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B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驱动单元的电性连接示意图,在此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相较之下,第五实施例的特征在于该微型气味产生器包含有多个该气味元件10,且该气味元件10呈阵列式的排列,令该气味元件10以密集且容易编程管理的方式聚集,再者,每个气味元件10的该腔室12中,分别设有呈颗粒状且具相异气味的多个材料,例如在此实施例中,一气味元件10的腔室12中设有多个呈颗粒状的该第一材料20,另一气味元件10的腔室12中则设有多个呈颗粒状的第二材料50,该第一材料20与该第二材料50分别具有相异的该第一气味与一第二气味,以此类推,还可有多个呈颗粒状并具第三气味的第三材料、多个呈颗粒状的并具第四气味的第四材料等,设于不同的该气味元件10之中。另外,在第五实施例中,该驱动单元30可进一步与一气味编程单元80电性连接,该气味编程单元80内建有各种气味数据的驱动编程,该气味编程单元80可依据该气味数据,令该驱动单元30驱动各个该气味元件10的该震动单元14启动,而释放出不同的多个材料用以产生一混合气味以符合该气味数据所设定的气味,再者,该气味编程单元80还可进一步与一气味辨识器70电性连接,据此,该气味辨识器70可进行辨识一气味,经过分析后产生关联于该气味的一气味信息并传送至该气味编程单元80进行储存,接着,当要以该微型气味产生器产生该气味时,该气味编程单元80将以该气味辨识器70所分析传送的该气味信息进行编程,令该驱动单元30驱动该震动单元14产生震动,释放对应产生该气味所需具备的材料,例如释放该第一材料20及该第二材料50,由该第一气味及该第二气味混成的该混合气味即为该气味,因而重现该气味。另外,要补充说明的是,上述该电性连接泛指通过电流的直接连接、网络的信号连接或是无线信号连接所达成的通讯状态。综上所述,由于本发明利用该第一材料以及该震动单元的设置,以产生扰动气流的方式释放该第一气味,具有不需经过加热、该第一材料不易变质、不需额外光源触发以及释放量容易控制的优点,再者,本发明还利用将具有不同气味的不同颗粒分别设置于阵列式排列的该气味元件之中,可经由该气味编程单元依据内建的气味数据,驱动该震动单元释放对应该气味数据所需备具的材料,产生一设定气味,或由该气味辨识器分析一气味后产生气味数据,经由该气味编程单元重新编程后,驱动该震动单元释放对应产生该气味所需具备的材料,而调配一混合气味以达到重现该气味的功效,据此,在应用上,将本发明搭配该气味辨识器设置于一移动装置中,例如智能型手机,即可随时随地的进行各种气味的辨识以及重现,更可通过因特网或是无线通讯的传输,达到于甲地辨识气味,而于乙地重现气味的功效,再者,例如还可设置于时下流行的三维眼镜中,令使用者于欣赏三维影像的同时,还可闻到关联于三维影像所显示环境的相关气味,达到于视觉、嗅觉身历其境的效果。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