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控制的电子灭蟑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266648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全自动控制的电子灭蟑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灭蟑器,尤其涉及ー种全自动控制的电子灭蟑器。
背景技术
蟑螂是家庭厨房里常见的害虫,由于蟑螂繁殖力很强,人们虽然运用各种药物灭蟑螂,但不容易灭绝;而且使用药物还会对家庭的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危害人体以及家禽的健康。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ー种全自动控制的电子灭蟑 器。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包括主电路、继电器、电源电路、定时电路和光控电路,所述主电路的电源输入端和所述电源电路的输入端均与交流电源连接,所述定时电路的电源输入端和所述光控电路的电源输入端均与所述电源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定时电路的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光控电路的时间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光控电路的控制输出端与所述继电器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继电器的第一常开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交流电源的火线连接,所述继电器的第二常开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交流电源的中性线连接,所述继电器的第一常开开关的第二端和所述继电器的第二常开开关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主电路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主电路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ニ极管、第二ニ极管、第三ニ极管、第四ニ极管、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同时与所述继电器的第一常开开关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一ニ极管的负极和所述第四ニ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ニ极管的正极同时与所述继电器的第二常开开关的第二端、所述第二ニ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二ニ极管的正极和所述第三ニ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三ニ极管的正极同时与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电极连接,所述第四ニ极管的负极同时与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电极连接。所述定时电路包括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容、第十二极管、第十一ニ极管和控制芯片,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同时与所述电源电路的正极电源输出端和所述控制芯片的正极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一ニ极管的正极和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一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十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十二极管的正极同时与所述第十一ニ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二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芯片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光控电路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芯片的负极电源输入端同时与所述电源电路的负极电源输出端和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光控电路包括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光电三极管、第十二ニ极管、红色发光二极管和绿色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同时与所述电源电路的正极电源输出端和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定时电路的信号输出端、所述光电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继电器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二ニ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红色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红色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绿色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绿色发光二极管的负极同时与所述第十二ニ极管的正极、所述继电器的第二端、所述光电三极管的发射极和所述电源电路的负极电源输出端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定时电路和光控电路共同控制主电路中的两个电极在需要的时候自动放电,从而实现灭蟑,使用方法简单、效果好。本实用新型最大的特点是不需用药物、全自动进行控制、使用方便、无需更换、可长期使用、耗电量低。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ー步说明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主电路、继电器、电源电路、定时电路和光控电路;主电路包括第一电容Cl、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ニ极管VD1、第二ニ极管VD2、第三ニ极管VD3、第四ニ极管VD4、第一电极A和第二电极B,第一电容Cl的第一端同时与继电器K的第一常开开关K-I的第二端和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容Cl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一ニ极管VDl的负极和第四ニ极管VD4的正极连接,第一ニ极管VDl的正极同时与继电器K的第二常开开关K-2的第二端、第二ニ极管VD2的负极、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和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二ニ极管VD2的正极和第三ニ极管VD3的负极连接,第三ニ极管VD3的正极同时与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和第一电阻Rl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l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和第一电极A连接,第四ニ极管VD4的负极同时与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和第二电极B连接。如附图所示定时电路包括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容C7、第十二极管VD10、第十一ニ极管VDll和控制芯片1C,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同时与电源电路的正极电源输出端和控制芯片IC的正极电源输入端连接,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同时与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第十一ニ极管VDll的正极和控制芯片IC的第一信号输入端连接,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与第十二极管VDlO的负极连接,第十二极管VDlO的正极同时与第^ ニ极管VDll的负极、第七电容C7的第一端和控制芯片IC的第二信号输入端连接,控制芯片IC的信号输出端与光电三极管VT的集电极连接,控制芯片IC的负极电源输入端同时与电源电路的负极电源输出端和第七电容C7的第二端连接。如附图所示光控电路包括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光电三极管VT、第十二ニ极管VD12、红色发光二极管LEDl和绿色发光二极管LED2,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同时与电源电路的正极电源输出端和第八电阻R8的第一端连接,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同时与控制芯片IC的信号输出端、光电三极管VT的集电极、继电器K的第一端、第十二ニ极管VD12的负极、第九电阻R9的第一端和红色发光二极管LEDl的负极连接,红色发光二极管LEDl的正极与第八电阻R8的第二端连接,第九电阻R9的第二端与绿色发光二极管LED2的正极连接,绿色发光二极管LED2的负极同时与第十二ニ极管VD12的正极、继电器K的第二端、光电三极管VT的发射极和电源电路的负极电源输出端连接。如附图所示主电路中,当第二电极B端为交流电正弦波正半周、第一电极A端为交流电正弦波负半周时,交流电通过第一ニ极管VDl对第一电容Cl充电。当第一电极A为交流电正弦波正半周,第二电极B为交流电正弦波负半周时,交流电通过第四ニ极管VD4再加上第一电容Cl上的电压对第四电容C4充电,使得第四电容C4上的电压为二倍交流峰值。同理,第三电容C3上的电压为负的二倍交流峰值。因此,在第一电极A和第二电极B两端可得到第三电容C3和第四电容C4的叠加电压,即4倍的交流峰值,则可产生大于1000V 的直流高压,可瞬间灭杀蟑螂。所以,利用220V的电源通过升压整流电路可将电压提高到直流1200V左右。当继电器K释放时,第一电阻Rl和第二电阻R2为电压板上提供泄放电流回路。 如附图所示本电子灭蟑电路由第一ニ极管至第四ニ极管VD5-VD8组成桥式整流电路U。接通220V交流电,由第五电容C5降压后输入整流电路U的交流电源端,整流电路U输出的直流电压经第六电容C6、第四电阻R4、稳压ニ极管VD9组成的滤波、稳压电路后输出,为控制芯片IC的正极电源输入端和负极电源输入端之间提供10-12V的直流稳压电源。由控制芯片1C、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十二极管VD10、第i^一ニ极管VDll和第七电容电容C7组成的定时电路。通电时,直流电源通过第五电阻R5,第十一ニ极管VDll对第七电容C7充电,当第七电容C7两端电压达到2/3电源电压时,控制芯片IC被复位,控制芯片IC的第一信号输出端输出低电位,红色发光二极管LEDl燃亮,继电器K不动作,继电器的第一常开触点K-I和第二常开触点K-2断开,无高压输出。此时,第七电容C7中的电荷通过第十二极管VD10、第六电阻R6,经控制芯片IC的第一信号输入端的内部放电管泄放,使第七电容C7两端电压下降,当第七电容C7两端电压下降到1/3电源电压时,控制芯片IC处于置位状态,控制芯片的第一信号输出端输出高电位,绿色发光二极管LED2燃亮(红色发光二极管LEDl熄灭),继电器K通电吸合,继电器的第一常开触点K-I和第二常开触点K-2闭合,主电路工作。这时,如有蟑螂爬上电极板,即被杀死。当第七电容C7放电到一定的电压时,电源电压又开始对第七电容C7充电,重复上述过程。 如附图所示调整第五电阻R5和第六电阻R6,则可分别调整充放电时间。每隔10-15分钟,第一电极A和第二电极B两端便可通电一次,毎次通电时间3秒左右。因而,保证ー批批地杀死蟑螂。当控制芯片IC的第二信号输出端不接外加电压时,通常接入第八电容CS至地,以防止外界的信号干扰。 光线亮时,蟑螂很少出来活动,光电三极管VT呈低阻,控制芯片IC的第二信号输入端为低电位,控制芯片IC强行复位,控制芯片IC第一信号输出端输出低电位,继电器K失电释放,此时电极A和电极B之间无高压电输出。光线暗时,光电三极管VT呈高电阻,经与第七电阻R7分压,控制芯片IC的第二信号输入端为高电位,定时电路正常工作,此时电极A和电极B之间有高压电输出。
权利要求1.一种全自动控制的电子灭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电路、继电器、电源电路、定时电路和光控电路,所述主电路的电源输入端和所述电源电路的输入端均与交流电源连接,所述定时电路的电源输入端和所述光控电路的电源输入端均与所述电源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定时电路的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光控电路的时间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光控电路的控制输出端与所述继电器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继电器的第一常开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交流电源的火线连接,所述继电器的第二常开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交流电源的中性线连接,所述继电器的第一常开开关的第二端和所述继电器的第二常开开关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主电路的电源输入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全自动控制的电子灭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电路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同时与所述继电器的第一常开开关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同时与所述继电器的第二常开开关的第二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同时与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电极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负极同时与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电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全自动控制的电子灭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时电路包括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容、第十二极管、第十一二极管和控制芯片,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同时与所述电源电路的正极电源输出端和所述控制芯片的正极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一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一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十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十二极管的正极同时与所述第十一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二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芯片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光控电路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芯片的负极电源输入端同时与所述电源电路的负极电源输出端和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二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全自动控制的电子灭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控电路包括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光电三极管、第十二二极管、红色发光二极管和绿色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同时与所述电源电路的正极电源输出端和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定时电路的信号输出端、所述光电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继电器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二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红色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红色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绿色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绿色发光二极管的负极同时与所述第十二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继电器的第二端、所述光电三极管的发射极和所述电源电路的负极电源输出端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自动控制的电子灭蟑器,包括主电路、继电器、电源电路、定时电路和光控电路,所述主电路的电源输入端和所述电源电路的输入端均与交流电源连接,所述定时电路的电源输入端和所述光控电路的电源输入端均与所述电源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定时电路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光控电路的时间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光控电路的控制输出端与所述继电器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定时电路和光控电路共同控制主电路中的两个电极在需要的时候自动放电,从而实现灭蟑,使用方法简单、效果好。本实用新型最大的特点是不需用药物、全自动进行控制、使用方便、无需更换、可长期使用、耗电量低。
文档编号G05B19/04GK202535960SQ20122007100
公开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29日
发明者胡江, 胡蔚, 鲍平军 申请人:成都智利达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