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模块组集中控制下的洗煤设备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02408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Plc模块组集中控制下的洗煤设备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PLC模块组集中控制下的洗煤设备系统包括人机接口设备,人机接口设备连接工控机,工控机连接PLC模块组,PLC模块组连接本地I/O主站,本地I/O主站分别连接本地现场输入设备、本地现场输出设备和远程I/O分站,远程I/O分站分别连接远程现场输入设备和远程现场输出设备。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实现多种洗煤设备集中管理,使设备管理更加简单方便,提高了工业自动化的控制管理水平,做到了集中管理,分散控制,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专利说明】PLC模块组集中控制下的洗煤设备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煤矿设备集中控制系统【技术领域】,涉及PLC模块组集中控制下的 洗煤设备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对洗煤设备的控制系统为用一个PLC可编程序控制器的I/O接口分别连接 各洗煤负载设备,实现对洗煤负载设备的控制。现有主要有六类的PLC连接洗煤负载设备, 其中:第一类负载的控制功能:电机只有启停,由集中控制和就地控制两种方式,有过载保 护,短路保护和硬停止功能。第二类负载的控制功能;电机只有启停,有集中控制和就地控 制两种方式,有过载保护,短路保护和硬停止功能。控制功能跟第一类负载类似。第H类负 载的控制功能:电机有启停,集控和就地两种控制方式,物料堆积保护装置,打滑保护,过载 保护,短路保护,启动报警装置。第四类负载的控制功能;密度传感器和液位传感器。通过 传感器将信号传入PLC的输入模块后,经PLC处理再经输出模块输出,由变频器来实现其控 制功能。第五类负载的控制功能:液位传感器。通过传感器将信号传入PLC的输入模块后, 经PLC处理再经输出模块输出,由变频器来实现其控制功能。第六类负载的控制功能;物位 传感器。通过传感器将信号传入PLC的输入模块后,经PLC处理再经输出模块输出。目前 现有的单PLC模块控制下的洗煤设备数量小,自动化程度较低,因此不利于大型洗煤项目 的开展。现有的PLC模块结构有W下几种,根据物理结构,可W将可编程序控制器分为整体 式和模块式。整体式每一 I/O点的平均价格比模块式的便宜。模块式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功 能扩展方便灵活,I/O点数的多少、输入点数与输出点数的比例、I/O模块的种类和块数等 的选择,比整体式PLC灵活得多。模块式PLC还备有多种特殊I/O模块供用户选用,维修时 更换模块等也很方便。小型控制系统一般使用整体式可编程序控制器,较复杂的、要求较高 的系统一般采用模块式化C。PLC的安装方式分为集中式、远程I/O式、和多台PLC联网的 分布式。集中式系统反应快、成本低,多用于小型系统。大型系统经常采用远程I/O式,远 程I/O可W分散装在控制现场,I/O连线较短,但需要远程I/O驱动单元。多台PLC联网的 分布式适用于多台设备分别独立控制,需附加通信模块。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PLC模块组集中控制下的洗煤设备系统,现有的洗煤 设备系统,每一个设备都需要连接一个PLC小系统,从而使得现有洗煤设备系统结构复杂 的问题。
[0004]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人机接口设备,人机接口设备连接工控机, 工控机连接PLC模块组,PLC模块组连接本地I/O主站,本地I/O主站分别连接本地现场输 入设备、本地现场输出设备和远程I/O分站,远程I/O分站分别连接远程现场输入设备和远 程现场输出设备。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PLC模块组采用C200肥型号机。
[0006]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采用了 PLC模块组连接多个洗煤设备,使整个洗 煤设备系统结构简单。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 图1是本实用新型PLC模块组集中控制下的洗煤设备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08] 图中,1.人机接口设备,2.工控机,3. PLC模块组,4.本地I/O主站,5.本地现场输 入设备,6.本地现场输出设备,7.远程I/O分站,8.远程现场输入设备,9.远程现场输出设 备。

【具体实施方式】
[0009]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0010] 本实用新型如图1所示包括人机接口设备1,人机接口设备1连接工控机2,工控 机2连接PLC模块组3, PLC模块组3连接本地I/O主站4,本地I/O主站4分别连接本地 现场输入设备5、本地现场输出设备6和远程I/O分站7,远程I/O分站7分别连接远程现 场输入设备8和远程现场输出设备9。PLC模块组3采用C200肥型号机。
[0011] 该控制系统可分为直接控制级、生产管理级与过程管理级H级。直接控制级是本 地I/O主站4及远程I/O分站7,过程管理级为PLC模块组3,生产管理级为工控机2。工 控机2、PLC模块组3、本地I/O主站4及远程I/O分站7均由RS485总线通过接口模块相 连。其控制核也是PLC模块组3。现场设备通过本地I/O主站4及远程I/O分站7由化C 模块组3内部的程序进行控制,现场设备的运行工况可由工控机2监控;C200肥是OMRON公 司C系列H型机中的一种,为PLC模块的组合式结构,由基板及PLC模块组成。C200肥为 总线组合式结构,基板为其总线,所有的PLC模块都装在基板上。基板的右端为CPU模块或 扩展机的电源模块或远程从站模块。运行过程中,首先通过人机接口设备1发出指令给工 控机2,工控机2将指令接受传给PLC模块组3, PLC模块组3处理指令后形成控制信息发 送给本地I/O主站4,本地I/O主站4将控制信息处理后,对本地现场输入设备5和本地现 场输出设备6进行控制,或者经过本地I/O主站4将控制信息发送给远程I/O分站7,然后 远程I/O分站7将控制信息处理后,对远程现场输入设备8和远程现场输出设备9进行控 巧||。本控制系统中大多数设备都是小容量H相交流电动机,该种设备控制较为简单,若不考 虑设备启动及停车连锁关系,则输入元件只需要启动按钮,停止按钮两个,输出元件只是一 个接触器的线圈;该种设备不必要设置过多保护,本系统中仅设短路保护和过载保护。考虑 到PLC -个I/O点的造价为几十到几百块钱,为了减少I/O点用量,短路保护用的烙断器和 过载保护用的热继电器常闭触点接在PLC输出回路。另外,本系统中大多数设备都有连锁 关系,若采用软件连锁,可W减少PLC输入点用量;但是,若采用该种做法,考虑到系统中干 扰信号较多,则连锁关系不太可靠,具体说就是,当PLC的输出继电器接通时,即使实际的 输出设备没有接通运行,则软连锁也会起作用,从而造成设备误动作,所W本系统中设备的 连锁方法是既有软连锁,又有硬连锁。
[0012] 本实用新型集成多种洗煤设备,减少因不能及时处理故障而造成的损失,使设备 管理更加简单方便,提高了工业自动化的控制管理水平,做到了集中管理,分散控制,大大 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0013]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PLC模块组集中控制下的洗煤设备系统控制洗煤设备的方法 是:
[0014] 人机接口设备1发送指令给工控机2,工控机2将指令传给PLC模块组3, PLC模 块组3处理工控机2发送过来的指令后形成控制信息发送给本地I/O主站4或通过本地1/ 0主站4发送给远程I/O分站7,本地I/O主站4执行控制信息控制本地现场输入设备5和 本地现场输出设备6按照逆煤流或逆巧石流的方向将设备依次开启,或顺煤流或顺巧石流 的方向将设备依次停车,远程I/O分站7执行控制信息控制远程现场输入设备8和远程现 场输出设备9按照逆煤流或逆巧石流的方向将设备依次开启,或顺煤流或顺巧石流的方向 将设备依次停车。
[0015] 本实用新型中,选煤厂设备的开启顺序应按逆煤流或逆巧石流的方向进行,停车 顺序应按顺煤流或顺巧石流的方向进行,且具有闭锁关系,即起停车不按顺序则不能进行。 自动开车时,具有延时功能,可W躲过设备拖动电机启动时的尖峰电流,减小对电网的冲 击;正常停车时,也具有足够长时间的延时,保证排尽生产设备上剩余的物料,为下一次设 备的轻载启动做好准备。选煤厂集控系统的设计原则是在集中控制方式时,设备按逆煤流 方向成组或逐台顺序起车,按顺煤流方向成组或逐台按时序停车。自动开车时设置的延时 时间应能够躲过启动设备的尖峰电流,停车延时应保证排尽生产设备上的剩余物料。在启 动和正常运行中,各设备之间设有电气连锁,使凡因存料可能造成设备故障或造成跑水、 跑料使车间环境恶化的设备具有跳转功能;在非常情况下,控制室能实现紧急停车,在任何 控制时,现场设备均能就地停车。在集中控制方式时参加集控的各设备不能就地开车,在集 中控制时,起车前,由控制室向现场发送起车预告信号,经延时,系统中的各设备按闭锁关 系和时序的要求自动起车,在向现场发送预告信号和系统起车过程中,现场和控制室均能 撤消预告信号,终止起车过程,并发出声光报警。当设备故障时,一般事故只作语音报警,对 影响设备运行和现场司机人身安全的事故同时作用于停车。
[0016] 实施例1,本实用新型中PLC模块I/O分配表如下表:
[0017] 表1第一类负载输入/输出I/O分配表
[0018]

【权利要求】
I. PLC模块组集中控制下的洗煤设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人机接口设备(I),人机 接口设备(1)连接工控机(2),工控机(2)连接PLC模块组(3),PLC模块组(3)连接本地 I/O主站(4),本地I/O主站(4)分别连接本地现场输入设备(5)、本地现场输出设备(6)和 远程I/O分站(7),远程I/O分站(7)分别连接远程现场输入设备(8)和远程现场输出设备 (9),所述PLC模块组(3)采用C200HE型号机。
【文档编号】G05B19/418GK204129500SQ201320853389
【公开日】2015年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4日
【发明者】张传伟, 高亮, 周学刚, 张庆, 张立平 申请人:西安科技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