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自适应场景切换的舞台音响模拟替换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68406阅读:45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舞台灯光智能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自适应场景切换的舞台音响模拟替换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娱乐的迅速发展,音响作为声音输出设备已在舞台表演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是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提高,舞台音响设备已不仅仅满足于声音输出,而是需要依据舞台场景的切换进行专业的设置,需要根据舞台场景的变化适时调整舞台音响,以此来呈现良好的舞台效果。因此,急需对舞台音响控制系统进行改装,能够根据实时采集的场景参数适时的调整音响设备的音量来适应场景的切换。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特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用于自适应场景切换的舞台音响模拟替换系统,采用“模拟替换”的方式使得音响设备能够自适应于舞台场景的切换,可操作性强。

本发明针对上述技术缺陷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自适应场景切换的舞台音响模拟替换系统,包括场景切换模块、随机数生成模块、控制模块、音响设备模块和电力监控模块,其中:

所述场景切换模块的现场设备为场景产生器,用于将设定的场景参数发送至控制模块;

所述随机数生成模块被配置成接收场景产生器传输的场景参数,并且基于场景参数自动生成第一随机数发送至控制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接收并识别随机数,进行随机数的分析与管理并生成相应的操作指令;

所述音响设备模块的现场设备包括第一音响设备和第二音响设备,所述第一音响设备为具有正常状态的舞台音响,所述第二音响设备的电元件被配置成消耗电力且不能发音;

所述电力监控模块被配置成监控所述第二音响设备的电元件的电力消耗。

进一步地,所述随机数生成模块还被配置成接收所述第一音响设备的状态信号,并且基于所述状态信号生成第二随机数并发送至控制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模块依据第一随机数和第二随机数的分析结果控制第二音响设备对第一音响设备执行模拟或替换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随机数和第二随机数相同时,所述第一音响设备的工作状态为开启,所述第二音响设备模拟第一音响设备的工作状态;所述第一随机数和第二随机数不同时,所述第一音响设备的工作状态为关闭,所述第二音响设备替换第一音响设备的工作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电力监控模块配置有报警单元,用于当第二音响设备的电元件不能消耗电力时发出预警信号。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在舞台音响设备的控制系统中增设第二音响设备,通过“模拟替换”第一音响设备的方式来自适应于场景的切换,达到适时切换舞台音响效果的作用,实现舞台音响的智能控制与管理,可操作性强,而且实现了对电力消耗的监控、设置与资源的合理分配。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所述一种用于自适应场景切换的舞台音响模拟替换系统的结构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用于自适应场景切换的舞台音响模拟替换系统,包括场景切换模块、随机数生成模块、控制模块、音响设备模块和电力监控模块,其中场景切换模块的现场设备为场景产生器,用于将设定的场景参数发送至控制模块;随机数生成模块被配置成接收场景产生器传输的场景参数,并且基于场景参数自动生成第一随机数发送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用于接收并识别随机数,进行随机数的分析与管理并生成相应的操作指令;音响设备模块的现场设备包括第一音响设备和第二音响设备,第一音响设备为具有正常状态的舞台音响,第二音响设备的电元件被配置成消耗电力且不能发音;电力监控模块被配置成监控第二音响设备的电元件的电力消耗。

在本实施例中,随机数生成模块还被配置成接收第一音响设备的状态信号,并且基于状态信号生成第二随机数并发送至控制模块,用于采集第一音响设备的工作状态并将其作为对比数据,以供后续的关于第二音响设备的模拟替换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模块依据第一随机数和第二随机数的分析结果控制第二音响设备对第一音响设备执行模拟或替换操作,具体来说,第一随机数和第二随机数相同时,第一音响设备的工作状态为开启,第二音响设备模拟第一音响设备的工作状态;第一随机数和第二随机数不同时,第一音响设备的工作状态为关闭,第二音响设备替换第一音响设备的工作状态,通过“模拟替换”的方式来自适应于舞台场景的切换。

在本实施例中,电力监控模块配置有报警单元,用于当第二音响设备的电元件不能消耗电力时发出预警信号,能够全程监控电元件的电力消耗的情况,避免在第二音响设备模拟替换第一音响设备的过程中出现误差,最大程度的降低风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在舞台音响设备的控制系统中增设第二音响设备,通过“模拟替换”的方式来自适应于场景的切换,达到适时切换舞台音响效果的作用,实现舞台音响的智能控制与管理,可操作性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