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工程自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95322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系统,特别是指一种污水工程自控系统。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为使污水达到排水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现有的污水处理系统还处于起步阶段,污水处理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依赖人工操作与监控,普遍存在管理难、运行不便等亟需解决的问题,对开展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作造成不利影响。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地区,人口密度低且污水处理站分布广,缺乏相应的专人去看管和维护,常常发生设备故障而无法及时得到解决,导致污水未经处理而直接排放,污染环境和水源。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污水工程自控系统。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污水工程自控系统,包括

污水处理设备,用于对污水处理站的污水进行净化处理;

PLC控制箱,该PLC控制箱用于控制污水处理设备的运行和监控污水处理设备的状态,并将所控制及监控之信号通过网络进行反馈;

数据服务器,通过网络与PLC控制箱通信互联,用于接收与处理所述PLC控制箱反馈之信号;

监控计算机,与所述数据服务器电性连接,用于动态显示及存储所述数据服务器接收的污水处理设备之运行与状态信号。

进一步,所述污水处理设备为污水提升泵,该污水提升泵采用浮球液位控制开关。

其中,所述PLC控制箱包括可编程控制器和无线远传装置,该可编程控制器用于控制污水处理设备的运行和监控污水处理设备的状态,该无线远传装置用于将可编程控制器所控制及监控之信号通过网络进行反馈给数据服务器。

进一步,所述污水工程自控系统还包括为所述数据服务器及监控计算机不间断供电的UPS。

进一步,所述污水工程自控系统还包括用于对污水处理站的污水和/或污水处理设备进行检测的污水传感器,该污水传感器与所述PLC控制箱电性连接。

此外,所述监控计算机还设置有短信故障报警模块,用于将故障报警信息通过短信发送给污水处理站的管理人员。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污水工程自控系统对农村污水站进行管理及远程监控,实现无人值守。同时,系统应根据现场情况对中心控制室上传实时数据,并把故障报警等信息发至指定手机,方便管理人员把控和管理。采用广域网远程监控系统替代传统的人工看守,可以大大降低项目运行成本,不仅破解了分散型农村污水项目建设运营的难题,同时也构筑了农村污水处理行业有效监控,带动海绵城市建设,提升农村生活环境,使得废水得到收集和对地表水进行补充。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污水工程自控系统的原理框架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污水工程自控系统,包括

污水处理设备10,用于对污水处理站的污水进行净化处理,适用于新型复合生物滤池与高负荷人工湿地;

PLC控制箱20,该PLC控制箱20用于控制污水处理设备10的运行和监控污水处理设备10的状态,并将所控制及监控之信号通过网络进行反馈;

其中,该PLC控制箱20包括可编程控制器201和无线远传装置202,该可编程控制器201用于控制污水处理设备10的运行和监控污水处理设备10的状态,该无线远传装置202用于将可编程控制器所控制及监控之信号通过网络进行反馈给数据服务器30。

数据服务器30,通过网络与PLC控制箱20通信互联,用于接收与处理所述PLC控制箱20反馈之信号;

监控计算机40,与所述数据服务器30电性连接,用于动态显示及存储所述数据服务器30接收的污水处理设备10之运行与状态信号,监控计算机40的数量可因需设计为多个。此外,所述监控计算机40还设置有短信故障报警模块,用于将故障报警信息通过短信发送给污水处理站的管理人员。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细化,所述污水处理设备10为污水提升泵,污水提升泵具有两台,一用(潜污泵)一备(备用泵),该污水提升泵采用浮球液位控制开关,自动开停泵,当潜污泵出现故障时,在切断电源后将泵提出水面进行检修,同时启动备用泵以维持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使用。当然,污水提升泵仅仅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实施例,并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唯一限定;其他常规已知的,比如回流泵、螺杆泵、药剂泵等同样适用于本实用新型。

为了防止意外断电的影响,本实用新型污水工程自控系统还包括为所述数据服务器30及监控计算机40不间断供电的UPS,有效保障中心控制室的持续运行。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污水工程自控系统还包括用于对污水处理站的污水和/或污水处理设备10进行检测的污水传感器50,该污水传感器与所述PLC控制箱20电性连接。其中,该污水传感器包括但不限于温度传感器、PH值传感器、DO溶解氧传感器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