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业智能监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19560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监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农业智能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农业中,农民靠种植经验对农作物进行浇水、施肥、打药等操作,但无法满足精准控制用量,使农作物产量和质量都得不到保证。

当前,农业智能化的应用,通过对作物的生长环境的各项参数进行监测,农业人员根据监测数据进行浇水、施肥等操作,使作物处于最佳条件下生长,达到增产、增强产物质量等目的。但这些操作一般通过人工操作,无法精准施肥和浇水,从而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农业智能监测系统,以精准施肥和灌溉,提高作物的生长环境。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农业智能监测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监测箱、物联网服务器、水泵、施肥控制器,所述监测箱内设有微处理器、无线通讯模块;所述数据采集模块连接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连接水泵上的电控开关、施肥控制器;所述微处理器还通过无线通讯模块连接物联网服务器,所述物联网服务器通过网络模块连接用户终端;所述数据采集模块为土壤养分传感器、土壤水分传感器、土壤pH值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施肥控制器上设有重量感应器。

进一步的,所述水泵上还设有水量传感器,所述水量传感器连接微处理器。

进一步的,所述网络模块为WIFI模块和GPRS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用户终端为手机端。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农业智能监测系统具有以下优势:通过测量土壤的水分、pH值、养分等参数,精准定量的施肥和浇水,使作物处于最佳生长环境;农业人员可通过手机端监测生长环境参数,及时控制施肥和浇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农业智能监测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监测箱、物联网服务器、水泵、施肥控制器,所述监测箱内设有微处理器、无线通讯模块;所述数据采集模块连接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连接水泵上的电控开关、施肥控制器;所述微处理器还通过无线通讯模块连接物联网服务器,所述物联网服务器通过网络模块连接用户终端;所述数据采集模块为土壤养分传感器、土壤水分传感器、土壤pH值传感器。

其中,所述施肥控制器上设有重量感应器。

其中,所述水泵上还设有水量传感器,所述水量传感器连接微处理器。

其中,所述网络模块为WIFI模块和GPRS模块。

其中,所述用户终端为手机端。

具体工作原理:设于数据采集模块内土壤养分传感器、土壤水分传感器、土壤pH值传感器监测土壤的养分浓度、水分、pH值,将监测数据传输给微处理器,微处理器处理得到的监测数据,并将数据通过无线通讯模块发送至物联网服务器。物联网服务器对接收的数据,进行统计和计算所需水量和施肥量。物联网服务器将计算信息发送给微处理器,微处理器控制水泵电控开关浇水,控制施肥控制器开始施肥。手机与物联网云服务器之间设有无线 wifi模块和GPRS模块兼有的网络模块,不论在何种网络状态中,用户都可以通过手机发送指令信息给微处理器,从而控制水泵和施肥控制器,进行浇水和施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