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输入输出网络解耦控制系统时延补偿与IMC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61344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两输入输出网络解耦控制系统时延补偿与IMC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对于闭环控制回路1:

(1).当传感器S1节点被周期为h1的采样信号触发时,将采用方式A进行工作;

(2).当控制解耦器CD1节点被反馈信号y1b(s)触发时,将采用方式B进行工作;

(3).当执行器A1节点被信号u1a(s)或者被交叉解耦网络通路单元输出信号yp12(s)触发时,将采用方式C进行工作;

对于闭环控制回路2:

(5).当传感器S2节点被周期为h2的采样信号触发时,将采用方式D进行工作;

(6).当控制解耦器CD2节点被反馈信号y2b(s)触发时,将采用方式E进行工作;

(7).当执行器A2节点被信号u2a(s)或者被交叉解耦网络通路单元输出信号yp21(s)触发时,将采用方式F进行工作;

方式A的步骤包括:

A1:传感器S1节点工作于时间驱动方式,其触发信号为周期h1的采样信号;

A2:传感器S1节点被触发后,对被控对象G11(s)的输出信号y11(s)和被控对象交叉通道传递函数G12(s)的输出信号y12(s),以及执行器A1节点的输出信号y11mb(s)进行采样,并计算出闭环控制回路1的系统输出信号y1(s)和反馈信号y1b(s),且y1(s)=y11(s)+y12(s)和y1b(s)=y1(s)-y11mb(s);

A3:传感器S1节点将反馈信号y1b(s),通过闭环控制回路1的反馈网络通路向控制解耦器CD1节点传输,反馈信号y1b(s)将经历网络传输时延τ2后,才能到达控制解耦器CD1节点;

方式B的步骤包括:

B1:控制解耦器CD1节点工作于事件驱动方式,被反馈信号y1b(s)所触发;

B2:在控制解耦器CD1中,将闭环控制回路1的系统给定信号x1(s)减去反馈信号y1b(s),得到误差信号e1(s),即e1(s)=x1(s)-y1b(s);对e1(s)实施内模控制算法C1IMC(s),得到输出IMC信号u1a(s);并将其输出IMC信号u1a(s)作用于交叉解耦通道传递函数P21(s)得到其输出信号yp21(s);将信号yp21(s)通过交叉解耦网络通路单元向执行器A2节点传输,信号yp21(s)将经历网络传输时延τ21后,才能到达执行器A2节点;

B3:将IMC信号u1a(s)通过闭环控制回路1的前向网络通路单元向执行器A1节点传输,信号u1a(s)将经历网络传输时延τ1后,才能到执行器A1节点;

方式C的步骤包括:

C1:执行器A1节点工作于事件驱动方式,被信号u1a(s)或者被交叉解耦网络通路单元输出信号yp12(s)所触发;

C2:执行器A1节点被触发后,将来自交叉解耦网络通路单元的输出信号yp12(s),与信号u1a(s)相加,得到信号u1b(s),即u1b(s)=yp12(s)+u1a(s);

C3:将信号u1b(s)作用于被控对象预估模型G11m(s),得到其输出值y11mb(s);

C4:将信号u1b(s)作用于被控对象G11(s)得到其输出值y11(s);将信号u1b(s)作用于被控对象交叉通道传递函数G21(s)得到其输出值y21(s);从而实现对被控对象G11(s)和G21(s)的解耦与控制,同时实现对网络时延τ1和τ2的补偿与IMC;

方式D的步骤包括:

D1:传感器S2节点工作于时间驱动方式,其触发信号为周期h2的采样信号;

D2:传感器S2节点被触发后,对被控对象G22(s)的输出信号y22(s)和被控对象交叉通道传递函数G21(s)的输出信号y21(s),以及执行器A2节点的输出信号y22mb(s)进行采样,并计算出闭环控制回路2的系统输出信号y2(s)和反馈信号y2b(s),且y2(s)=y22(s)+y21(s)和y2b(s)=y2(s)-y22mb(s);

D3:传感器S2节点将反馈信号y2b(s),通过闭环控制回路2的反馈网络通路向控制解耦器CD2节点传输,反馈信号y2b(s)将经历网络传输时延τ4后,才能到达控制解耦器CD2节点;

方式E的步骤包括:

E1:控制解耦器CD2节点工作于事件驱动方式,被反馈信号y2b(s)所触发;

E2:在控制解耦器CD2中,将闭环控制回路2的系统给定信号x2(s),减去反馈信号y2b(s),得到偏差信号e2(s),即e2(s)=x2(s)-y2b(s);对e2(s)实施内模控制算法C2IMC(s),得到IMC信号u2a(s);

E3:将IMC信号u2a(s)作用于交叉解耦通道传递函数P12(s)得到其输出信号yp12(s);将信号yp12(s)通过交叉解耦网络通路单元向执行器A1节点传输,信号yp12(s)将经历网络传输时延τ12后,才能到达执行器A1节点;

E4:将IMC信号u2a(s)通过闭环控制回路2的前向网络通路单元向执行器A2节点传输,信号u2a(s)将经历网络传输时延τ3后,才能到执行器A2节点;

方式F的步骤包括:

F1:执行器A2节点工作于事件驱动方式,被信号u2a(s)或者被交叉解耦网络通路单元输出信号yp21(s)所触发;

F2:将来自交叉解耦网络通路单元的输出信号yp21(s)与信号u2a(s)相加,得到信号u2b(s),即u2b(s)=yp21(s)+u2a(s);

F3:将信号u2b(s)作用于被控对象预估模型G22m(s),得到其输出值y22mb(s);

F4:将信号u2b(s)作用于被控对象G22(s)得到其输出值y22(s);将信号u2b(s)作用于被控对象交叉通道传递函数G12(s)得到其输出值y12(s);从而实现对被控对象G22(s)和G12(s)的解耦与控制,同时实现对网络时延τ3和τ4的补偿与IMC。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TITO-NDCS结构上,实现系统不包含控制回路1和控制回路2中所有网络时延的预估补偿模型,从而免除对节点之间网络时延τ1和τ2,以及τ3和τ4的测量、估计或辨识,免除对节点时钟信号同步的要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TITO-NDCS结构上实现,对网络时延补偿方法的实施,与具体网络通信协议的选择无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内模控制器C1IMC(s)和C2IMC(s)的可调参数均只有一个参数,其参数的调节与选择简单,且物理意义明确;采用IMC不仅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跟踪性能与抗干扰性能,而且还可实现对网络时延的补偿与控制。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