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护理服务系统及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986730阅读:722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涉及智慧护理领域,尤其是一种护理服务系统及其方法,以及智能护理床与康复护理基地协同。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重,老年人的问题,已经是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养老及养老方式也已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就目前而言,养老方式大体上可分为“养老院式养老”和“居家养老”两种。“居家养老”方式近些年得到了老人、子女以及社会的普遍认可和关注。养老院方式的优点在于:养老院中有护理人员、医务人员、管理人员等,终日为老人提供服务,确保他/她们的生活起居、饮食提供、安全保障、医疗服务,并负责在必要时,及时联络老人的亲属,向其通报老人的状况。而居家养老的老人,则缺乏相应配套服务和体系的支撑。

目前尽管也有类似的应用系统可以选择,但其服务种类往往较为单一。例如目前老人用生理体征监测、紧急呼叫器、跌倒报警器、防走失定位服务等产品与服务,均是以技术/产品/服务供应方为中心并且相对独立的系统,其也只能提供单一的服务与功能。因此,整个领域缺少一种以满足老人(居家养老)总体需求为宗旨的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

再有一类综合服务系统,就是完全基于人员服务的大型呼叫中心式综合管理系统,其问题在于,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投入,随着人力资本的不断提升,此类系统的运营成本也会越来越高,已经不能适合类似养老这样的半公益性领域的实际情况。

另外当前的服务模式也是基于场所固定的,如要么选择入驻养老院或者居家,入驻养老院会接受到更丰富完善的服务但成本较高或者生活环境及质量无法满意,居家能满足用户对家的依赖,但接受到的服务品种相对少,缺乏系统的服务设计,服务质量和结果很难衡量评价,因此这种模式很难适应目前养老行业用户需求多样化、碎片化且兼顾人性化的综合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护理服务系统,其至少包括养护院服务,居家服务和日托服务中的至少两种,所述养护院服务,所述居家服务和日托服务中至少之一包括护理信息采集系统,用于采集护理信息,根据采集的所述护理信息进行评估并制定照护计划的信息评估系统,和根据所述信息评估系统的评估执行护理行为的护理行为实施系统,并且,所述信息评估系统根据评估建议用户在养护院服务和居家服务之间切换并对原先的照护计划进行调整。

其中,所述护理信息采集系统包括多个用于采集用户的生理体征的感应器,所述信息评估系统对所述感应器采集的生理体征数据进行评估,制定护理行为计划;由所述护理行为实施系统实施护理行为计划。

其中,所述用户生理体征包括睡眠质量,心率侦测,呼吸率侦测,血压侦测、血氧侦测、体温侦测,异常动作提醒中的至少之一。

其中,所述护理信息采集系统包括活动数据模块,其包括分散安装在用户活动环境中的活动传感器和活动数据接收模块,所述信息评估系统处理所述活动数据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所述活动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

其中,所述活动传感器安装在厨房,浴室,或卧室,用于采集下列活动之中的至少之一:厨房用水,整理家务,服药时间,理财购物,冰箱使用,洗浴次数,二便次数,洗漱时间,洗衣机使用,跌倒预警,爱照护眼,异常久坐,开关房门,整理家务,灯具使用,跌倒报警,衣橱使用,电话社交,观看电视,活动轨迹,上下床。

其中,居家服务包括智能护理床,其包括可调节床体,包括可形成床体的相互可以移动的至少两个部分,其通过分别与所述可调节床体的各个部分连接的调节系统来调节可调节床体的各个部分间的相互移动。

其中,所述感应器还包括分散安装在所述智能护理床表面上的多个能够感知重量的传感器。

其中,所述日托服务和护理院服务包括手动输入活动数据端口。

本发明还揭露了一种护理服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通过初始评估从养护院服务,居家服务和日托中选择其一;采集护理信息,包括通过感应器,能够感知重量的传感器或活动传感器对用户活动持续监测;根据采集到的护理信息进行评估,并制定照护计划;根据评估的结果建议用户在养护院服务,居家服务以及日托服务之间切换并对原先的照护计划进行调整。

其中,所述感应器用于采集用户的生理体征,所述活动传感器安装在厨房,浴室,或卧室,用于采集下列活动之中的至少之一:厨房用水,整理家务,服药时间,理财购物,冰箱使用,洗浴次数,二便次数,洗漱时间,洗衣机使用,跌倒预警,爱照护眼,异常久坐,开关房门,整理家务,灯具使用,跌倒报警,衣橱使用,电话社交,观看电视,活动轨迹,上下床。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数据驱动,所有状态、过程及结果可测量;

2、满足多样化及个性化需求匹配(包括服务内容及可动态切换的服务场所);

3、不同场所的服务一致性(同样的智能护理床、同样的照护计划,接受相同培训体系培训的服务人员)带来的用户满意度;

4、以照护结果为导向的照护计划使得用户的总体照护成本更低(居家养老享受到与基地同样优质的服务,但总体成本更低。

附图说明

图1说明了本发明的护理服务系统中居家和养护院随意切换。

图2是本发明护理服务护理系统框图。

图3是本发明智能护理床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护理服务护理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确切地理解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主题,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在以下对这些具体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中,本说明书对一些公知的功能或构造不做详细描述以避免不必要的细节而影响到本发明的披露。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智能护理床与社区康复和护理基地协同的服务模式,包括智能护理床、基于日常活动损伤的传感器集群、基于数据驱动的照护评估和照护计划可以在家庭和社区基地之间实现及时动态切换的服务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揭露了一种护理服务系统,其中,护理服务可以用于养老护理,健康护理,幼儿护理等多种护理状况。所述护理服务系统包括养护院服务,居家服务和日托服务,所述养护院服务,所述居家服务和所述日托服务中至少之一包括护理信息采集系统110,用于采集护理信息,根据采集的所述护理信息进行评估并制定照护计划的信息评估系统120,和根据所述信息评估系统的评估执行护理行为的护理行为实施系统130,并且,所述信息评估系统120根据评估结果建议用户在养护院服务和居家服务之间切换并对原先的照护计划进行调整。

其中所述护理信息采集系统包括:多个用于采集用户的生理体征的感应器12,所述信息评估系统120对所述感应器采集的生理体征数据进行评估,制定护理行为计划;由所述护理行为实施系统130实施护理行为计划。

所述用户生理体征包括睡眠质量,心率侦测,呼吸率侦测,血压侦测、血氧侦测、体温侦测,异常动作提醒。所述护理信息采集系统还包括活动数据模块20包括分散安装在用户活动环境中的活动传感器14和活动数据接收模块15。所述活动传感器14安装在厨房,浴室,或卧室,用于采集下列活动之中的至少之一:厨房用水,整理家务,服药时间,理财购物,冰箱使用,洗浴次数,二便次数,洗漱时间,洗衣机使用,跌倒预警,爱照护眼,异常久坐,开关房门,整理家务,灯具使用,跌倒报警,衣橱使用,电话社交,观看电视,活动轨迹,上下床。

如图3所示,所述的居家服务包括智能护理床10。本发明的智能护理床10,包括可调节床体11,包括可形成床体的相互可以移动的至少两个部分,其通过分别与所述可调节床体的各个部分连接的调节系统来调节可调节床体的各个部分间的相互移动。床体上11设置多个感应器12,用于采集用户生理特征数据。可调节床体11是指床体由多个可相互移动的部分组成,如图1中显示,包括位于前部的第一部分111,中间的第二部分112,和位于后部的第三部分113。第一部分可以抬高,与第二部分形成角度a,a为80度左右的角度,方便用户坐起,第三部分可以抬高,与第二部分形成角度b,b为30度左右的角度,方便用户将脚抬高。智能护理床还包括调节系统分别与可调节床体11可以相互移动的各个部分连接,用于控制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可以将可调节床体调节到各种用户希望的状态,如床第一部分立起作为靠背。多个感应器12设置在床的各个部分,用于感知用户的生活状态,生理体征如心率、呼吸率采集、睡眠质量监控、血压侦测、血氧侦测、体温侦测,异常动作提醒,并发送相关数据至数据处理中心。智能护理床10还包括呼叫系统用于用户直接发送需求信息或报警信号。具体地,本发明的感应器12还包括分散安装可调节床体表面的多个能够感知重量的传感器13,通过感知身体的重量变化,得知用户动态变化,从而得出用户睡眠质量是否正常的结论,结论可以通过比较用户年龄人群的重量变化的平均值,或与用户历史状态的比较得出比较结论。

护理信息采集系统110采集智能护理床10上感应器提供的信息。智能护理床10可以设置在养护院的服务机构内如图1中的长者照护之家或居家服务中如图1所示的家庭e养院,使用户不论在哪里都可以享受同样优质的服务。智能护理床能够解决用户基本核心诉求如自主上下床、调节姿态、自主康复、紧急救助等问题。同时智能护理床具有生理体征如心率、呼吸率采集、睡眠质量监控、异常动作提醒、人体压力分布等功能满足对用户日常作息及生理数据持续测量及跟踪功能。

具体地,护理信息采集系统110采集面向日常活动的数据,包括损伤侦测的传感集群对于用户的行为实施立体测量,通过护理床内置的智能数据网关功能,可以和场所内布置的各类传感器进行通讯并采集处理各类日常活动数据。涵盖基础类吃喝拉撒,工具类如做饭、洗衣、洗浴等,社交类如外出活动、亲朋好友电话交流等,从而为用户的行为建立起一套可测量反馈的系统并加以云端存储、挖掘,从而触发自动评估及照护计划的制定,远程无缝感知日常活动的损伤趋势。具体可以包括,厨房用水,整理家务,服药时间,理财购物,冰箱使用;洗浴频次,二便次数,洗漱时间,洗衣机使用;跌倒预警,爱照护眼,异常久坐,开光房门,灯具使用,衣橱使用,电话社交,光看电视,活动轨迹(扶手),上下床(智能床),睡眠质量,心率侦测,呼吸率侦测,血压侦测等。

具体地,如图2和3所示,本发明的智能护理床上设置有活动数据模块20,包括分散安装在日常活动环境中的活动(日常活动)传感器14,活动数据接收模块15,用于接收上述活动传感器14的数据。作为一个具体的简单例子,活动传感器14可以安装在水表上,用于感知用户的水的使用量,活动数据接收模块15接收水的使用量的数据,信息评估系统120用于比较水的使用量的历史数据等信息,可以判断出用户是否正常活动。如活动传感器14可以安装在柜门上,用于感知用户整理物品的频次。如活动传感器14可以安装在药品盒上,用于感知用户是否正常用药。如活动传感器14可以安装在身体上,用于感知用户是否摔倒。如活动传感器14可以安装在冰箱门上,电视机上,洗浴器上,马桶冲水按钮上,洗衣机上,座椅上,电话上,家用行走扶手上,本发明的智能床上,用于感知用户的相应行为是否正常。如感知到用户摔倒后,其它活动传感器14均没有活动,信息评估系统120分析后,可以判断用户摔伤严重,没有起来,发出报警,需要立即派救护人员到用户家中进行紧急处置,挽救用户的生命。如果摔伤感应到后,信息评估系统120分析后,用户的其它检测器有检测到用户有打开冰箱门或使用洗衣机,说明用户在摔伤后可以正常活动,则无大碍。

如前所述,本发明护理信息采集系统110包括多个感应器12,用于采集用户的生理体征;活动数据模块20包括分散安装在用户活动环境中的活动传感器14和活动数据接收模块15;信息评估系统120接收所述多个感应器和所述活动传感器的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如前所述,所述感应器12还包括分散安装用户床上的多个能够感知重量的传感器13。

通过采集上述用户多个相关信息,对这些相关信息的评估,从而实施护理行为。

具体实施过程包括:

(1)照护评估:首次照护评估包括用户的基本信息、运动功能、认知功能、日常活动、情绪、社会沟通能力、居室安全等。作为一个例子,如日常活动包括各种日常活动数据,如睡眠时间,时长,二便次数,使用冰箱,洗衣机的次数等,给客户的日常活动定一个基本基线。

(2)照护计划制定:根据照护评估结果,基于照护结果并结合用户的需求,制定初步的照护计划,照护计划内包括各种基本服务的内容及频次,以及基于用户可选择的照护场所可切换的多种叠加服务,如主要选择居家服务,就包含智能护理床的配置安装及日常活动传感器集群套件的部署安装,还包含定期或不定期切换到社区基地的服务方式及内容,还可以选择定期或不定期的社区基地日托服务从而形成居家、社区日托及照护基地三位一体融合切换的服务解决用户多场景多元化需求;如选择机构养老模式,由于机构内标配了智能护理床及智能化侦测系统,用户可以按计划入住即可享受基于照护计划的服务,并可以根据安排选择定期或不定期回家享受家庭的各种温馨关怀。

(3)照护计划实施:制定的照护计划自动进入照护平台系统并以工单的形式推送给护理员的智能终端,工单实施的全流程都具备智能化身份识别、服务时长识别及服务结果评价以确保服务质量,在此环节,所有居家和机构社区基地的用户都享受到同等质量的照护服务。操作方式上采用了通过由社区基地向所辐射的居家区域投递服务的方式完成居家服务的实施,每个护理员配备智能终端,可以接收智能化照护平台发送的工单信息,护理人员按系统提示前往相应用户实施服务。居家用户在此环节会享受到智能护理床及智能化传感集群的上门安装部署,实现自主功能,也可以发送紧急救助请求,由专业护理人员响应请求并实施服务。居家用户可以在此环节选择切换到机构享受集中式照料及康复服务,也可以选择社区日托场所享受居家温馨+日托集中式活动的混合体验,降低了综合照护成本。

(4)照护结果评价及再评估:通过基于日常活动损伤传感集群数据以及智能护理床产生的生理及睡眠数据,定期或不定期的对于照护结果实施评价及再评估,可以对照护计划实施调整以便最佳贴合用户的需求,做到精准匹配,持续改进。如服务内容或频次的增减,服务场所切换的策略等。

居家及社区基地之间需切换的典型案例如:医院术后康复人员,由于出院后需要密集照护力量和康复,用户可以选择先入住社区基地享受专业的护理及康复服务,在一段时间后用户的身体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为了降低用户支付的综合成本,可以切换到居家模式,一方面用户可以继续享受到专利智能护理床提供的自主服务,也可以享受到专业的定向护理服务内容如助浴、早晚间护理、送餐等,同时还能享受到家的感觉及降低的照护费用(如不需继续支付床位基本费),从而满足了用户特定场景下的照护服务产品的供给。

基于数据驱动的照护评估及个性化照护计划,实现家庭和社区照护基地之间的及时动态切换,从而让用户既能体验到居家养老(原居养老)的温馨也能享受机构全天候专业周到的服务设施及大家庭生活。照护评估依据日常活动损伤数据及科学评估量表实施,照护计划依据评估结果及用户自身需求精准制定并定期依据结果动态跟踪调节。

如图4所示,本发明还揭露了一种护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通过初始评估从养护院服务,居家服务和日托中选择其一;s2采集护理信息,包括通过感应器,能够感知重量的传感器或活动传感器对用户活动持续监测;s3根据采集到的护理信息进行评估;s4根据评估的结果建议用户在养护院服务,居家服务以及日托服务之间切换。

采集护理信息包括日常活动损失持续监测,具体如前所述,具体实现可以基于日常活动行为分析的远程监护算法,基于机器学习的情绪损伤分析和算法,超低功耗控制,感知单元的冲撞算法。

根据采集到的护理信息进行评估包括照护需求评估,具体实现可以基于视觉传感器的快速评估算法。

本发明的护理方法还包括照护计划制定的步骤,具体实现可以基于评估结果的照护计划算法,帕金森,中风,痴呆和失禁老人的照护计划算法,基于大数据应用的照护计算算法。

本发明的护理方法还包括根据评估结果实施护理行为步骤,包括照护计划实施,具体实现可以使用超低功耗2.4g/13.56m双频rfid标签技术,基于rf指纹技术的rtls、基于人员生物特征识别的计算机视觉或虹膜技术。

本发明的护理方法还包括照护计划评价的步骤,具体实现可以基于日常活动提高的评价算法。

虽然结合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对本发明可以做出许多修改和变型。因此,要认识到,权利要求书的意图在于覆盖在本发明真正构思和范围内的所有这些修改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