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候控制系统通信接口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20364发布日期:2018-06-06 00:19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气候控制系统通信接口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众所周知,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0﹪,国土面积位居世界第四。然而可用耕地面积却很少,而且人均占有耕地面积还达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33﹪。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人口还将继续增长,但耕地面积却在不断减少。因此,如何有效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来解决这一矛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另外,我国处于北半球,大多数区域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而且夏、冬季常吹相反方向的季风,使得冬季干旱、寒冷,夏季又炎热、潮湿,一年中气候差异比较大。通常,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很难满足农作物生长发育的要求。而且我国南北方的气候差异较大,北方冬季较低的气温使得农业生产、生活劳动不能正常进行,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为了创造适于生物生长的气候条件,人们经过多年的摸索与研究,建造各种各样的温室来获得人工气象环境,以满足作物生长对环境因子的要求。温室环境能够部分或全部克服外界气候状况的制约,从而可以缩短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将农作物的产量提高,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为了使温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C02浓度等环境因子满足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要求,必须对温室内的各种环境因子进行有效的控制。由于普通温室环境设施比较简陋、自动化程度较低、环境调控能力不够高,因此在信号的传输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干扰,难以满足对控制精度的要求。

因此,鉴于上述方案于实际制作及实施使用上的缺失之处,而加以修正、改良,同时本着求好的精神及理念,并由专业的知识、经验的辅助,以及在多方巧思、试验后,方创设出本实用新型,特再提供一种气候控制系统通信接口电路,能够有效解决核心模块与各个采集模块之间的隔离,减少了单个模块故障对整个总线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气候控制系统通信接口电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普通温室环境设施比较简陋、自动化程度较低、环境调控能力不够高,因此在信号的传输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干扰,难以满足对控制精度的要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气候控制系统通信接口电路,包括第一光耦、第二光耦以及第三光耦,第一光耦的第一端通过第二十八电阻连接电源电压,第一光耦的第二端连接485TX,第二光耦的第一端通过第二十五电阻连接电源电压,第二光耦的第二端连接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一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二十六电阻连接输入信号,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第三光耦的第三端通过第二十二电阻连接电源电压,第三光耦的第四端接地,第三光耦的第三端连接485RX,第三光耦的第一端通过第二十三电阻连接电源电压,第三光耦的第二端连接收发器,第二光耦的第三端连接收发器,第一光耦的第三端连接收发器,收发器的GND引脚接地,收发器的VCC引脚连接电源电压,收发器的VCC引脚通过第十电容接地,收发器的A引脚作为485A输出端,收发器的B引脚作为485B输出端,485A输出端和485B输出端之间设置有串联第十五二极管和第十六二极管,且第十五二极管的负极连接485A输出端,第十六二极管的负极连接485B输出端,485A输出端和485B输出端之间连接有第二十一电阻。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三极管为NPN三极管。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于,第一光耦、第二光耦和第三光耦为TLP521。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收发器为SP3485。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三光耦的第二端连接收发器的I N1引脚,第二光耦的第三端连接收发器的DE引脚,第一光耦的第三引脚连接收发器DP引脚。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RS-485总线,依次向各个采集控制模块发送命令,采集控制模块收到命令后会向核心模块返回数据。RS-485总线采用二线差分电平发送与接收信号,没有公共地线。总线上差分电压大于0.2V时,表示逻辑0,差分电压小于-0.2V时表示逻辑1,在三根数据信号线(接受信号端、发送信号端、使能端)与接口芯片SP3485之间采用了光耦隔离,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整个通讯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同时有效地解决了核心模块与各个采集模块之间的隔离,减少了单个模块故障对整个总线的影响。在SP3485信号输出端485A和485B之间跨接120欧姆电阻,以减少由于总线不匹配而引起的反射、吸收噪声。RS-485接口采用差分方式传输信号,其收发器共模电压范围为-7V~+12V,当网络线路中共模电压超出此范围时就会影响通信的稳定可靠,甚至损坏接口。因此在485A输出端和485B输出端之间跨接两个TVS稳压二极管,以限制其共模电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气候控制系统通信接口电路,包括第一光耦U8、第二光耦U9以及第三光耦U10,第一光耦U8的第一端通过第二十八电阻R28连接电源电压,第一光耦U8的第二端连接485TX,第二光耦U9的第一端通过第二十五电阻R25连接电源电压,第二光耦U9的第二端连接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一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二十六电阻R26连接输入信号,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第三光耦U10的第三端通过第二十二电阻R22连接电源电压,第三光耦U10的第四端接地,第三光耦U10的第三端连接485RX,第三光耦U10的第一端通过第二十三电阻R23连接电源电压,第三光耦U10的第二端连接收发器,第二光耦U9的第三端连接收发器,第一光耦U8的第三端连接收发器,收发器的GND引脚接地,收发器的VCC引脚连接电源电压,收发器的VCC引脚通过第十电容C10接地,收发器的A引脚作为485A输出端,收发器的B引脚作为485B输出端,485A输出端和485B输出端之间设置有串联第十五二极管D15和第十六二极管D16,且第十五二极管D15的负极连接485A输出端,第十六二极管D16的负极连接485B输出端,485A输出端和485B输出端之间连接有第二十一电阻R21。第一三极管为NPN三极管。第一光耦U8、第二光耦U9和第三光耦U10为TLP521。收发器为SP3485。第三光耦U10的第二端连接收发器的I N1引脚,第二光耦U9的第三端连接收发器的DE引脚,第一光耦U8的第三引脚连接收发器DP引脚。

该气候控制系统通信接口电路的工作原理是:通过RS-485总线,依次向各个采集控制模块发送命令,采集控制模块收到命令后会向核心模块返回数据。RS-485总线采用二线差分电平发送与接收信号,没有公共地线。总线上差分电压大于0.2V时,表示逻辑0,差分电压小于-0.2V时表示逻辑1,在三根数据信号线(接受信号端、发送信号端、使能端)与接口芯片SP3485之间采用了光耦隔离,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整个通讯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同时有效地解决了核心模块与各个采集模块之间的隔离,减少了单个模块故障对整个总线的影响。在SP3485信号输出端485A和485B之间跨接120欧姆电阻,以减少由于总线不匹配而引起的反射、吸收噪声。RS-485接口采用差分方式传输信号,其收发器共模电压范围为-7V~+12V,当网络线路中共模电压超出此范围时就会影响通信的稳定可靠,甚至损坏接口。因此在485A输出端和485B输出端之间跨接两个TVS稳压二极管,以限制其共模电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