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恒温马桶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36866发布日期:2018-07-13 19:32阅读:44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马桶座圈,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温度控制功能的智能马桶圈。



背景技术:

马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产品,现有的马桶盖材料多使用陶瓷等,用户在使用时,尤其在冬季气温较低时,会因冰凉而感觉不适,特别是老人或者儿童等抵抗力较弱的人群,使用会造成多种不便。因此,在市场上出现了多种具有温度调节或者加热功能的智能化的马桶座圈。

但是,这类马桶座圈往往通过温度探测器等方式,实现对坐垫温度的控制,这类控制电路结构往往较为复杂,这就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使得座圈价格昂贵,影响了这类智能马桶座圈的市场推广度。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现有产品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成本构造低廉的具有温度控制功能的马桶圈,该马桶圈包括:控制器,以及分别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红外探测器、压力探测器、恒温电路;

所述恒温电路由双运放、与所述双运放的后级运放连接的负反馈电路、若干个电阻组成;所述双运放由前级运放、后级运放构成;

所述双运放的前级运放的输出端串接电阻R19后,与后级运放的同向输入端相连,后级运放的同向输入端通过电阻R21接地;前级运放的同向输入端串接一桥式电路,所述桥式电路由电阻R16、R17、可变电阻R22及热敏电阻MF1组成;所述前级运放的反向输入端串接电阻R18、电容C1后接地,前级运放的反向输入端串接电阻R23后与前级运放输出端连接;

后级运放输出端通过电阻R20串接后与三极管基极连接,三极管射极与后级运放反向输入端相连,并通过电阻R30串联接地,三极管集电极与若干个加热电阻串联后与外部电压源连接;

其中,R17与R16阻值相等。

优选地,所述控制器可以采用例如ARM7处理器等。

优选地,所述桥式电路中,R16与热敏电阻串接,其中间点与前级运放的同向输入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双运放采用ne5532双运算放大器。

优选地,所述压力探测器设置于马桶圈的坐垫下方;所述红外探测器设置于所述马桶圈的后部侧壁。

优选地,所述若干个加热电阻设置于所述马桶圈的坐垫下方。

优选地,热敏电阻MF1为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结构简单,且温度控制电路不采用复杂的探测器结构,而仅通过调节可变电阻,即可以实现整体温度变化控制在3-4°的范围之内,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马桶圈控制电路;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恒温控制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该马桶圈包括:控制器,以及分别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红外探测器、压力探测器、恒温电路;其中控制器可以采用例如ARM7处理器来实现,此处不以此为限。

结合图2所示,所述恒温电路由双运放、与所述双运放的后级运放连接的负反馈电路、三极管、若干个加热电阻R24至R29组成;所述运放采用ne5532双运算放大器,前级运放为U2A,后级运放U2B,

双运放的前级运放的输出端串接电阻R19后,与后级运放的同向输入端相连,后级运放的同向输入端通过电阻R21接地;前级运放的同向输入端串接一桥式电路,该桥式电路由电阻R16、R17、可变电阻R22及热敏电阻MF1组成,前级运放的反向输入端串接电阻R18、电容C1后接地,前级运放的反向输入端串接电阻R23后与前级运放输出端连接;

后级运放输出端通过电阻R20串接后与三极管基极连接,三极管射极与后级运放反向输入端相连,并通过电阻R30串联接地,三极管集电极与若干个加热电阻串联后与外部电压源连接。

桥式电路中,R16与热敏电阻串接,其中间点与前级运放的同向输入端连接。R17=R16。桥式电路R17、R16连接中间点外接5V电压源。

通过调节可变电阻R22,实现设定温度的调节。

在该电路中,其中参数的具体计算如下:

V1=V2

热敏电阻MF1为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

在使用过程当中,当热敏电阻MF1变大时V1、V2、V3、V4均变大,此时后级的运放同向输入端和反向输入端形成压差,再通过后级负反馈放大电路,三极管VT3的基极电压大于射极电压,三极管导通加热电阻组R24至R29导通并开始加热,保持预设的恒定温度,并且后级运放和三极管构成的电路,抑制了输出电流的增大,起到了稳定输出电流的作用。

当温度低于例如预设的38°时,由于热敏电阻阻值变大,使得V1大于V0,依据负反馈电路虚短、虚断的特点,R18上有电流,在经过负反馈电路放大后,后级运放U2B同向输入端和反向输入端形成压差,输出电压放大,三极管导通,此时有电流流过加热电阻,并通过三极管、运放U2B、加热电阻R24至R29,使得温度恒定保持在38°左右。

在又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R16=R17=R18=R19=10KΩ,C1为100nF,R20=R21=1KΩ,R23为220KΩ,R30为4.7Ω,加热电阻可以选用6组电阻加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结构简单,且温度控制电路不采用复杂的探测器结构,而仅通过调节可变电阻,即可以实现整体温度变化控制在3-4°的范围之内,成本低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