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S架构的铁路油库远程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95622发布日期:2018-11-02 20:56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基于C/S架构的铁路油库远程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视频监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C/S架构的铁路油库远程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各机务段(所)内铁路油库(多为4、5级)大多管理水平落后,使用过时的技术应用,采用人工检查油罐液位和人工安全防范管理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化油库设计要求,油库作为储存油品基地,具有易燃、易爆、易挥发及流动性等特性,稍有管理不善极易发生火灾、爆炸安全事故,给国家、人民生命财产及自然环境带来巨大的损失。在装卸油效率、设备先进性、人员管理、储油管理、安全管理、异常泄漏自动报警等方面亟待升级。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C/S架构的铁路油库远程管理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油库管理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方案:

一种基于C/S架构的铁路油库远程管理系统,包括:客户端和服务器,所述客户端网络连接于所述服务器;布设于油库环境中的多个子监管系统,各所述子监管系统分别网络连接于所述服务器;所述子监管系统包括:油库区域视频监控系统、可燃气体监测及报警系统、卸/发油流量控制系统、储罐液位监测系统、储罐温度控制系统、卸油线罐车管理系统、油库区人员管理系统、油库区域周界防范系统。

在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油库区域视频监控系统包括管理主机、数据交换机、高清数字枪机和带云台高清数字球机,所述高清数字枪机和带云台高清数字球机分别连接于所述数据交换机,所述数据交换机网络连接于所述管理主机,所述管理主机通过网络连接于服务器。

在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可燃气体监测及报警系统包括可燃气体浓度监测装置和烟火报警器,所述可燃气体浓度监测装置和烟火报警器分别数据连接于服务器。

在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卸/发油流量控制系统包括电磁流量计和管理主机,所述电磁流量计数据连接于所述管理主机,所述管理主机网络连接于服务器。

在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储罐液位监测系统包括雷达式液位计和管理主机,所述雷达式液位计数据连接于所述管理主机,所述管理主机网络连接于服务器。

在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卸油线罐车管理系统由车号主机、天线、车轮传感器等硬件组成,所述天线和车轮传感器布设于轨道上并分别连接于所述主机,所述主机通过网络连接于服务器。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远程视频监控和周界防范技术实现油库区域24小时监控;

2)通过气体浓度监测装置实时监测卸/发油泵房等区域的气体浓度;

3)通过人体静电消除装置消除人体静电带来的安全隐患;

4)通过电磁流量控制技术实现实时监测卸/发油情况;

5)通过雷达探测技术实现储油罐液位实时检测功能;

6)通过高精度的数模转换电路实现钢轨与鹤管的电位差实时监测功能

7)通过智能温度控制技术实现储油罐自动测温及喷淋降温功能;

8)通过RFID车号自动识别技术实现车号及位置管理;

9)通过智能识别技术实现油库区域人员管理;

10)通过C/S架构实现远程油库运行安全管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C/S架构的铁路油库远程管理系统的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油库区域视频监控系统的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可燃气体监测及报警系统的原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卸/发油流量控制系统的原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储罐液位监测系统的原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储罐温度控制系统的原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卸油线罐车管理系统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C/S架构的铁路油库远程管理系统的原理图。

如图所示,该基于C/S架构的铁路油库远程管理系统(下文简称系统)包括:客户端、服务器及多个布设于油库环境中的子监管系统,所述客户端网络连接于所述服务器;各所述子监管系统分别网络连接于所述服务器;所述子监管系统包括:油库区域视频监控系统、可燃气体监测及报警系统、卸/发油流量控制系统、储罐液位监测系统、储罐温度控制系统、卸油线罐车管理系统、油库区人员管理系统、油库区域周界防范系统。

上述统通过网络连接实现各子监管系统与服务器互通,各子监管系统相当于数据采集终端,因此可将系统整体分为多个数据采集系统(及服务端)与管理复示终端(即客户端),数据采集系统中的底层设备采集相关信息后生成XML文件并通过TCP网络传输给数据采集系统,数据采集系统解析XML信息,并将相关信息通过服务器传输至管理复示终端,实现数据在客户端上呈现。从而实现对油库运行和安全进行远程管理。

以下对各子监管系统进行详细说明

油库区域视频监控系统

油库区域视频监控系统采用远程故障预警与监测对油库的储罐区、卸/发油泵房、装/卸栈台等区域进行视频监控,并实时在远程管理主机(即客户端)上显示,实现对油库重点区域的有效监管,及时反应和处理异常,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具体的,见图2,油库区域视频监控系统由管理主机、数据交换机、高清数字枪机和带云台高清数字球机(摄像机及球机可根据实际要求调整)等硬件组成,主机安装在监控室,摄像机安装于油库围墙、泵房侧墙高位、装卸栈台高位等位置。

本系统主要通过部署的摄像机进行不间断录像,并将压缩处理后的视频数据传输到管理主机上进行显示,同时管理主机可以对摄像机进行变焦、变位等操作。

由于视频监控技术为现有成熟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上述说明完全能够清楚理解和充分实现本实施例中的油库区域视频监控系统,故这里对视频监控的细节内容不做赘述。

可燃气体监测及报警系统

在油库内易发生油气泄露聚集的区域安装可燃气体探测设备,实时监测可燃气体浓度,当可燃气体浓度超过其设定值时,监测设备自动发出报警信号,同时在易发生油气泄漏的区域安装烟火报警器,当发生火灾时,烟火报警器鸣叫并将报警信息发送至客户端平台报警,同时客户端平台还可以通过视频监控系统来找到火灾发生地点,在视频窗口查看现场,便于消防人员第一时间看到现场画面。

具体的,见图3,该可燃气体监测及报警系统主要由可燃气体浓度监测装置及烟火报警器组成。其中,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卸/发油流量控制系统

卸/发油流量控制系统的作用是通过采用防爆电磁流量计及远程控制装置,实现对油品卸发量进行计量,精确测量出库、入库的油品量以及控制卸、发过程油品流速。

具体的,见图4,卸/发油流量控制系统主要由电磁流量计(数量根据现场情况确定)及管理主机两部分组成。

储罐液位监测系统

储罐液位监测系统作用是通过采用雷达式液位测量技术,实现对储罐液位进行监测及预警。

具体的,见图5,该储罐液位监测系统主要由雷达式液位计及管理主机组成。

该储罐液位监测系统中的设备特点是:雷达液位计天线发射较窄的微波脉冲,经天线向下传输。微波接触到被测介质表面后被反射回来再次被天线系统接受和处理,传输信号经电子信息处理单元自动转换成物位信号(因为微波传输速度极快,电磁信号到达目标并经反射返回接收器这一过程几乎是瞬间完成的)。

储罐温度控制系统

由于夏季昼夜温差较大,储罐小呼吸损耗增大,通过安装温度控制系统减小储罐罐体昼夜温差,减少油罐小呼吸损耗。

具体的,见图6,该储罐温度控制系统主要包含安装在储罐罐体的温度传感器、自动喷淋系统等组成,自动喷淋系统是油罐上装设的一种水冷却降温设施,由过滤装置、喷淋水管、喷嘴、电动控制阀以及控制PLC等各部分组成。

该储罐温度控制系统的设备特点是: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温度超过系统设置的温度极限时,系统主机自动打开水管电动阀门,对储罐进行喷淋冷却降温处理,冷却水由罐顶经罐壁流下,带走油罐所吸收的太阳辐射热,降低油罐气体空间温度,使昼夜油面温度变化幅度减小,大大减少油罐小呼吸损耗。

卸油线罐车管理系统

卸油线罐车管理系统采用铁路车号自动识别系统确定油罐车出入卸油线信息,便于机务段(所)对油罐车的有效管理,核算占用卸油线费用,提升管理效益。

具体的,见图7,卸油线罐车管理系统由车号主机、天线、车轮传感器等硬件组成,安装于卸油线入口处。

更具体的,该系统可分为轨上设备与轨边设备。轨上设备包括:车轮传感器,用于车辆检测;射频天线,用于车号读取。轨边设备为室外机柜,室外机柜内部安装有:防雷模块,用于电源、磁钢信号和射频信号防雷保护;AEI主机,用于磁钢信号与射频信号处理;通信模块,用于与服务器通信。铁路车号自动识别系统主要由地面部分与车载部分组成。

车号识别系统为现有技术,这里不做赘述。

油库区人员管理系统

油库区人员管理系统可实现对库区出入人员进行无遗漏全面记录,确保油库安全。对于油库管理人员,进行出入指纹识别的常态化管理机制,上下班考勤管理,保证油库管理的可靠性。对于油库外来人员的管理,采用出入登记、证件拍照等方式,进行全面有效的管理。

具体的,油库区人员管理系统可以采用指纹机,该指纹机通过网络连接于管理主机,然后再通过网络连接于服务器。

油库区域周界防范模块

油库区域周界防范模块,采用远程故障预警与监测系统,采集油库区围墙周界人员入侵信息,发现异常实时在监控室主机上报警,同时放大对应的视频画面,便于机务段(所)对油库周界的有效监管,及时反应和处理异常状况,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油库区域周界防范模块由管理主机、周界防范主机、人体红外光谱传感器等硬件组成,均安装在油库区围墙顶部。本模块通过系统算法,当周界传感器感应到异物入侵或火灾,则自动调动智能摄像头到对应区域;使得周界,视频联动一体化;

本子监管系统主要通过传感器对人体热释红外光谱变化的探测,输出变化的开关量信号,由周界防范主机采集并传输到管理主机上进行处理和显示。

在具体实施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系统除了在客户端通过网络访问服务器来进行监管外,系统中还设置有信息共享接口。

具体的,根据现有油库的行政管理系统,本系统中的客户端可以划分为局/段视频监控平台、消防中心远程监视平台和机务整备系统平台。

其中,在局/段视频监控平台中,系统均采用网络摄像机,通过网络通道分配的IP地址,可以直接接入局综合视频监控平台以及机务段视频监控系统联网,能够从路局和段远程点播监测任意油库实时视频图像。

其中,在消防中心远程监视平台中,本系统所有在线检测与视频监控同步上传到消防监控中心;可远程查看视频,火灾,周界,油气浓度,液位高度,液罐温度,门禁进出等情况;实现远程信息查看与控制,全面实时掌握油库运行情况。

其中,在机务整备系统中,本系统预留机务整备系统接口,对油罐车车号,停留时间等信息,通过报文传递给机务整备管理系统。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远程视频监控和周界防范技术实现油库区域24小时监控;

2)通过气体浓度监测装置实时监测卸/发油泵房等区域的气体浓度;

3)通过人体静电消除装置消除人体静电带来的安全隐患;

4)通过电磁流量控制技术实现实时监测卸/发油情况;

5)通过雷达探测技术实现储油罐液位实时检测功能;

6)通过高精度的数模转换电路实现钢轨与鹤管的电位差实时监测功能

7)通过智能温度控制技术实现储油罐自动测温及喷淋降温功能;

8)通过RFID车号自动识别技术实现车号及位置管理;

9)通过智能识别技术实现油库区域人员管理;

10)通过C/S架构实现远程油库运行安全管理。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