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控制系统及其引导人员对环境状态进行请求响应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927863发布日期:2018-11-14 01:19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系统与方法,特别涉及环境控制系统及其引导人员对环境状态进行请求响应的方法。



背景技术:

于现有的大楼的环境控制系统(如整合式照明系统或中央空调系统)中,人员无法自行调整环境控制系统的控制参数(如照明装置的设定亮度或空调装置的设定温度),而仅可由管理员统一调控。

此外,由于不同人员对于相同环境状态的感受并不会完全相同,为了使环境状态尽可能符合大楼内所有人员的期待,管理员必须先收集所有人员的回馈意见,再对所收集的大量回馈意见进行人工分析以决定如何调整环境控制系统的控制参数。

一般而言,管理员是定期(如每周或每月)以纸本问卷或在线问卷的方式向所有人员征询回馈意见。然而,上述方式由于过程繁复,会降低人员进行请求响应的意愿。

再者,当人员满意或不满意当前的环境感受时,并无法实时进行响应,而必须等到下次进行问卷时才可进行响应。上述方式可能导致人员于进行问卷时已忘记当时的环境感受,而降低了所响应的环境感受的正确性。

有鉴于此,目前极需一种环境控制系统,可实时引导人员对当前的环境感受进行请求响应。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环境控制系统及其引导人员对环境状态进行请求响应的方法,可于人员进入环境时实时引导人员对当前的环境感受进行请求响应。

于一实施例中,一种环境控制系统,包括外部装置、与外部装置设置于相同环境的无线装置、经由第二网络连接外部装置及无线装置的控制主机及用以分别安装于各电子装置的计算机程序。外部装置用以依据控制参数调整环境状态。无线装置用以于无线的第一网络中广播触发消息。控制主机用以接收对应控制参数和/或环境状态的多条回馈数据,对多条回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以获得分析数据,并储存分析数据。计算机程序用以控制各电子装置于经由第一网络收到触发消息后输出回馈通知,并于接受回馈环境感受的回馈操作后产生对应的回馈数据,并经由第二网络对外传输回馈数据。

于一实施例中,一种引导人员对环境状态进行请求响应的方法,应用于环境控制系统,环境控制系统包括外部装置、与外部装置设置于相同环境的无线装置、控制主机及用以分别安装于各电子装置的计算机程序,引导人员对环境状态进行请求响应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外部装置依据控制参数调整环境状态;无线装置于第一网络中广播触发消息;该计算机程序控制各电子装置于经由第一网络收到触发消息后输出回馈通知;于接受回馈环境感受的回馈操作后产生对应控制参数的回馈数据,并传输回馈数据至控制主机;以及控制主机自各电子装置接收对应控制参数的多条回馈数据,对多条回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以获得分析数据,并储存分析数据。

本发明经由于人员进入环境时主动发出通知来协助人员实时进行回馈,可有效提升人员对环境状态进行请求响应的意愿及所为的请求响应的正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环境控制系统的架构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外部装置的架构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无线装置的架构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架构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计算机程序的架构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控制主机的架构图。

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环境控制系统的使用架设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引导人员对环境状态进行请求响应的方法的步骤图。

图9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引导人员对环境状态进行请求响应的方法的部分流程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引导人员对环境状态进行请求响应的方法的部分流程图。

图11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引导人员对环境状态进行请求响应的方法的部分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以更了解本发明的目的、方案及效果,但并非作为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限制。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境控制系统,所述环境控制系统主要用来执行一种引导人员对环境状态进行请求响应的方法(下面简称为引导方法),可调整环境状态,并于人员进入所在环境时主动发出通知来协助人员针对当前环境状态实时进行回馈,从而有效收集人员对于当前环境状态的感受,并有利于后续的统计分析。

值得一提的是,本发明所指人员是指能够感受到当前环境状态的一个或多个人员。

首先,请同时参阅图1至图4,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环境控制系统的架构图,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外部装置的架构图,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无线装置的架构图,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架构图。

本发明的环境控制系统(如空气清净系统、照明系统或空调系统)主要包括控制主机1、外部装置3、无线装置4及计算机程序200。

外部装置3(如风扇或灯具或其他可被控制的设备)设置于环境e中,用以调整所在环境e的环境状态(如温度或亮度)。具体而言,外部装置3可包括网络单元32、功能单元34及电连接上述单元的处理单元30。

网络单元32用以连接网络,并经由网络对外进行数据传输,如自控制主机1接收控制参数(如风速等级或照明等级)。

于一实施例中,网络单元32可连接第二网络6,从而经由第二网络6与控制主机1直接进行数据传输。

于一实施例中,无线装置4可经由第二网络6连接控制主机1,并且,外部装置3的网络单元32可经由第三网络8连接无线装置4。由此,无线装置4可作为控制主机1与外部装置3之间的桥接装置来将控制主机1所发送的数据(如控制参数)转发至外部装置3,或将外部装置3所发送的数据转发至控制主机1。由此,外部装置3即便未连接第二网络6(如因特网),亦可经由无线装置4来与控制主机1进行数据传输。

处理单元30用以控制外部装置3,如依据控制参数控制功能单元34(如风扇的马达或灯具的电源开关)的运转状态(如风扇转速或照明强度)以调整所在环境e的环境状态(如温度或亮度)。

于一实施例中,外部装置3还包括电连接处理单元30的遥控单元36。遥控单元36是预先与外部的遥控器(图未标示)配对完成,并可自所述遥控器接收所述控制参数。

无线装置4与外部装置3设置于相同环境e中,用以于无线的第一网络5中持续地广播触发消息,所述触发消息是用以供电子装置2识别所在的环境e。具体而言,无线装置4可包括第一网络元件42、第二网络元件44、第三网络元件48及电连接上述元件的处理元件40。第一网络元件42用以连接第一网络5,第二网络元件44用以连接第二网络6,第三网络元件48用以连接第三网络8。处理元件40用以控制无线装置4。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触发消息可记录有环境相关信息(如无线装置4所在的环境e的编号或坐标)或无线装置4的标识符。所述无线装置4的标识符可为通用唯一标识符(UUID)、硬件地址(MAC address)、配对用的PIN码、服务设定标识符(SSID)或其他标识符。

以无线装置4是蓝牙信标(Beacon)装置为例,无线装置4可于第一网络5(如蓝牙网络)中基于蓝牙通讯标准持续广播触发消息(触发消息可包括无线装置4的UUID)。

以无线装置4是Wi-Fi路由器为例,无线装置4可建立第一网络5(如Wi-Fi网络),并于第一网络5中基于Wi-Fi通讯标准持续广播触发消息(触发消息可包括第一网络5的SSID)。

于一实施例中,无线装置4可进一步包括电连接处理元件40的感测元件46。感测元件46是环境传感器(如温度计、湿度计、照度计、焓值计或其他环境传感器),可感测环境e的当前的环境状态(如温度、湿度、亮度、焓值或其他感测数值)。并且,处理元件40可将所感测的环境状态数值化,并定期(如每天上午八点执行上传或每一小时执行上传)或不定期(如每感测100条执行上传或依据使用者操作执行上传)经由第二网络元件44将数值化的环境状态上传至控制主机1。

于一实施例中,感测元件46是人员侦测器(如摄影机、PIR传感器、超音波传感器、热影像仪或其他人员侦测器),可侦测人员是否进入或离开环境e,并于侦测到人员进入或离开环境e时发出/停止发出对应的触发消息。具体而言,感测元件46可于侦测到任一人员进入环境e时发出第一触发消息至处理元件40,以使处理元件40开始经由第一网络元件42广播所述触发消息。并且,感测元件46可于侦测到所有人员离开环境e时发出第二触发消息至处理元件40,以使处理元件40停止经由第一网络元件42广播所述触发消息。由此,无线装置4可于环境e无人时自动停止广播触发消息,从而有效节省电力消耗。

值得一提的是,外部装置3及无线装置4可分离设置,亦可共同设置于同一壳体中,不加以限定。并且,当外部装置3及无线装置4同设置于同一壳体中时无线装置4不需设置第三网络元件48(即外部装置3及无线装置4不须经由第三网络8亦可进行通讯)。

计算机程序200安装于各电子装置2的内存20中,并于被各电子装置2的处理器22执行后可与环境控制系统的其他装置进行互动以协助电子装置2的人员针对当前环境状态实时进行回馈。

具体而言,电子装置2可包括用以储存数据的内存20、用以输出/输入消息的人机接口24(如触控屏幕、喇叭、按键、指示灯或其他输出入元件)、用以连接第一网络5的第一网络模块26、用以连接第二网络6的第二网络模块28及用以控制电子装置2并电连接上述元件的处理器22。

于一实施例中,第一网络5可为Wi-Fi网络、蓝牙网络或ZigBee网络或其他具有小传输范围特性的个人无线局域网络(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WPAN),第一网络元件42与第一网络模块26为支持前述通讯标准的通讯模块。并且,第二网络6可为Wi-Fi网络、以太网络或因特网或其他具有高速传输特性的通讯网络,第二网络元件44、第二网络模块28、网络单元32及后述的传输装置104为支持前述通讯标准的通讯模块。并且,第三网络8可为Wi-Fi网络、蓝牙网络或ZigBee网络、以太网络或其他有线/无线网络,第三网络元件48与网络单元32为支持前述通讯标准的通讯模块。

于一实施例中,第二网络6的传输速度大于第一网络5的传输速度。更进一步地,第二网络6的通讯标准与第一网络5的通讯标准不兼容,即第一网络5与第二网络6是不同类型而无法互连的通讯网络。

值得一提的是,于前述实施例中,由于第一网络5及第二网络6为不同类型的通讯网络,电子装置2及无线装置4必须同时设置不同类型的两种网络模块(其一为第一网络元件42及第一网络模块26,另一为第二网络元件44与第二网络模块28)方可同时连接第一网络5及第二网络6,但不以此限定。

于另一实施例中,若第一网络5及第二网络6为相同类型的通讯网络(如皆为Wi-Fi网络)时,电子装置2及无线装置4可仅设置单一网络模块。(如仅设置第一网络元件42及第一网络模块26)。

于一实施例中,第一网络5、第二网络6及第三网络8为不同类型的通讯网络,无线装置4必须同时设置不同类型的三种网络模块(即第一网络元件42、第二网络元件44与第三网络元件48)方可同时连接第一网络5、第二网络6与第三网络8,但不以此限定。

于另一实施例中,第一网络5及第三网络8为相同类型的通讯网络或同一通讯网络(即电子装置2、外部装置3与无线装置4连接相同网络从而相互进行通讯)。并且,无线装置4仅需设置不同类型的两种网络模块(即第一网络元件42与第二网络元件44),而不需设置第三网络元件48。

于一实施例中,内存20为非瞬时储存媒体,计算机程序200包括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当处理器22执行前述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时,可进一步实现本发明的引导方法。

请同时参阅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计算机程序的架构图。具体而言,处理器22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程序200来与环境控制系统的其他装置进行互动,以执行本发明的引导方法中的各个功能,并且依据不同的功能,可将上述计算机程序200区分为下列几个功能模块:

1.引导模块700,用以侦测电子装置2是否自无线装置4收到触发消息,并于侦测电子装置2收到触发消息后控制电子装置2输出用以指示人员输入回馈操作的回馈通知。

2.输入模块702,用以控制电子装置2接受人员的回馈操作,并依据回馈操作产生对应的回馈数据。于一实施例中,输入模块702是经由绘制模块714所绘制的图形用户界面(GUI)来接受回馈操作。

3.回馈模块704,用以控制电子装置2上传所产生的回馈数据至控制主机1。

于一实施例中,回馈模块704控制电子装置2连接第二网络6,并经由第二网络6传输回馈数据至控制主机1。

于另一实施例中,回馈模块704控制电子装置2经由连接建立模块716所建立的无线连接传输回馈数据至无线装置4,以使无线装置4经由第二网络6将回馈数据转发至控制主机1。

4.请求模块706,用以控制电子装置2依据无线装置4的标识符产生参数取得请求和/或状态取得请求,并对外发送参数取得请求和/或状态取得请求,如发送参数取得请求至控制主机1、外部装置3或无线装置4,或发送状态取得请求至控制主机1或无线装置4。

5.提示模块708,用以于电子装置2收到触发消息后接收设置于同一环境e的外部装置3当前的控制参数和/或接收同一环境e的无线装置4所感测的环境状态,并显示于人机接口24。

6.识别模块710,用以控制被安装的该电子装置2判断所收到的触发消息所夹带的标识符是否符合预设标识符,并于判断符合时触发引导模块700输出回馈通知。

7.推送模块712,当计算机程序200为背景执行(即人机接口24不会显示计算机程序200的执行画面)时推送模块712会被执行。推送模块712用以于电子装置2收到触发消息后控制电子装置2推送第一回馈通知,以指示人员操作电子装置2来使计算机程序200变更为于前端执行(即人机接口24显示计算机程序200的执行画面)。

于计算机程序200于前端执行后,引导模块700可继续控制电子装置2输出第二回馈通知,以指示人员输入回馈操作。

于一实施例中,识别模块710及推送模块712可经由电子装置2的操作系统(图未标示)来实现识别功能与推送功能。具体而言,识别模块710可对操作系统设定一个或多个默认标识符,推送模块712可对操作系统设定第一回馈通知的内容(如特定图像或文字)。由此,操作系统可控制电子装置2比对所收到的触发消息所夹带的标识符是否符合预设标识符,并于符合时自动推送第一回馈通知。

8.绘制模块714,当计算机程序200为前端执行时绘制模块714会被执行。绘制模块714用以控制电子装置2绘制图形用户界面,并经由人机接口24(如触控屏幕或屏幕与按键的组合)显示所绘制的图形用户界面。

9.连接建立模块716,用以控制电子装置2经由第一网络5与无线装置4建立无线连接。

由此,本发明可通过前述模块来执行本发明的引导方法中的各个功能,从而有效协助人员对当前的环境进行请求响应。

接下来同时参阅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控制主机的架构图。于本实施例中,控制主机1可包括接口服务器10及连接接口服务器10的数据库12。数据库12为独立服务器,可经由网络(如内部网络或因特网)连接接口服务器10,或经由电缆(如以太网电缆、光纤电缆、串行传输线、USB传输线或其他具有数据或信号传输能力的电缆)直接连接接口服务器10。并且,数据库12与接口服务器10可设置于相同或不同地点,不加以限定。

具体而言,管理员可经由接口服务器10来取得外部装置3和/或无线装置4的运作状态与当前设定,并可操作接口服务器10来变更外部装置3和/或无线装置4的设定。

于一实施例中,数据库12亦可直接设置于接口服务器10的记忆装置106中,即接口服务器10同时具有数据库服务器的功能。

接口服务器10用以经由第二网络6与其他连网装置(如电子装置2、外部装置3和/或无线装置4)进行数据传输。

于一实施例中,接口服务器10可包括输出装置102、传输装置104、存储装置106及电连接上述装置的控制装置100。输出装置102(如显示器、打印机、喇叭等其他可将数据转换为人类可理解形式的装置)用以输出数据。传输装置104用以连接第二网络6以与其他连网装置进行数据传输。存储装置106用以储存数据。控制装置100用以控制接口服务器1。

于本实施例中,接口服务器10还具有函式库转译功能。具体而言,程序函式库(library)的各个功能指令(method)通常用来实现低阶或简单的功能(如读取单条数据、写入单条数据、输出单条数据或绘制单一图形等等),当开发者欲开发用来实现高阶或复杂的功能的程序时,必须使用(call)大量前述功能指令,而大幅增加程序复杂度与开发难度。

为解决上述问题,于本实施例中,接口服务器10可被设定为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服务器,可解析并执行所收到的指令。具体而言,开发者可预先设定一个或多个API指令,各API指令是用来实现高阶或复杂的不同功能。接着,开发者决定可实现各高阶或复杂功能的多个功能指令,并将所决定的多个功能指令对应至各API指令,并记录前述API指令与功能指令间的对应关系。

由此,开发者于后续编写程序时,可直接使用简洁的API指令来实现高阶或复杂的功能,而不需使用大量且复杂的前述功能指令,从而大幅降低程序复杂度与开发难度。

以电子装置2发送回馈数据至接口服务器10为例,电子装置2仅需将一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储存指令加入至回馈数据中,即可令接口服务器10依据此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储存指令对回馈数据进行分析,并将分析后的回馈数据储存至数据库12的特定位置,而不需使用大量功能指令。

为使接口服务器10可理解前述API指令并正确执行对应的功能,于本实施例中,控制装置100包括解析模块108及执行模块110。更进一步地,存储装置106储存有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当控制装置100执行前述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时可实现解析模块108及执行模块110。

解析模块108用以控制接口服务器10于收到各API指令时,依据前述API指令与功能指令间的对应关系对所收到的API指令进行解析,以获得对应此API指令的多个功能指令。

执行模块110用以控制接口服务器10执行前述多个功能指令。

举例来说,各回馈数据可包括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储存指令。于接口服务器10收到回馈数据后,解析模块108可依据前述对应关系解析回馈数据中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储存指令以获得函式库的多个储存功能指令。接着,执行模块110执行前述多个储存功能指令来对回馈数据进行分类,并依据分类结果将回馈数据分类储存于数据库12的对应的数据表。

于另一例子中,开发者可以于接口服务器10上执行另一计算机程序来呼叫应用程序编程接口统计指令。解析模块108可解析前述应用程序编程接口统计指令为函式库的多个统计功能指令。接着,执行模块110执行前述多个统计功能指令来对多条回馈数据进行分析,产生并储存一条分析数据。

接下来同时参阅图1及图7,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环境控制系统的使用架设示意图。于本实施例中,环境控制系统包括多个外部装置3A-3D及多个无线装置4A-4D。并且,外部装置3A及无线装置4A设置于环境e1,外部装置3B及无线装置4B设置于环境e2,外部装置3C及无线装置4C设置于环境e3,外部装置3D及无线装置4D设置于环境e4。

于本实施例中,多个电子装置2(如人员惯用的智能型手机、平板计算机或穿戴式装置)分别由不同人员所持有,并分别安装了计算机程序200。各无线装置4A-4D分别于所在环境e1-e4中建立各自的无线的第一网络5A-5D,并于所建立的第一网络5A-5D中广播各自的触发消息。由此,当人员携带电子装置2进入不同环境e1-e4时,同时也进入了不同的第一网络5A-5D的通讯范围,从而收到不同无线装置4A-4D所广播的触发消息。

举例来说,当人员携带执行计算机程序200的电子装置2进入环境e1时,由于电子装置2进入无线装置4A的第一网络5A的通讯范围中,电子装置2可自无线装置4A收到触发消息,并自动跳出回馈通知以提示人员针对所在的环境e1实时回馈环境感受。

相似地,当人员移动而携带执行计算机程序200的电子装置2进入环境e2-e4其中之一时,由于电子装置2进入无线装置4B-4D中之一的第一网络5B-5D的通讯范围中,电子装置2可自无线装置4B-4D中之一收到触发消息,并自动跳出回馈通知以提示人员针对所在的环境e2-e4中之一实时回馈环境感受。

由于人员可直接使用惯用的电子装置2来回馈环境感受,本发明可有效提升人员的回馈意愿。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无线通信存在溢波问题,电子装置2于同一环境e1-e4中可能同时收到多个无线装置4A-4D的触发消息,这可能导致人员针对错误的环境e1-e4回馈环境感受。为解决前述问题,各无线装置4A-4D可于所广播的触发消息中加入所在环境e1-e4的识别信息,或加入各无线装置4A-4D的标识符,或加入相同环境的外部装置3A-3D的标识符。由此,电子装置2可依据触发消息的前述信息来识别当前所在的环境e1-e4并提示人员,以避免人员针对错误的环境e1-e4进行回馈。

于一实施例中,各电子装置(如各环境e1-e4的导览机、各外部装置3A-3D的遥控器或各无线装置4A-4D的控制仪表板)固定设置于各环境e1-e4。举例来说,如图7所示,电子装置2A-2D可分别设置于环境e1-e4的入口处。并且,各无线装置4A-4D可经由感测元件46来感测各环境e1-e4的环境状态,并可经由感测元件46来侦测人员是否进入各环境e1-e4,并于侦测到人员进入各环境e1-e4时广播触发消息。

各电子装置2A-2D于收到前述广播消息时,可显示回馈通知,以提示人员针对当前所在的环境e1-e4回馈环境感受。

由此,人员于进入环境e1-e4后即可直接操作电子装置2A-2D来回馈环境感受,而不须另外携带电子装置。

接下来同时参阅图8,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引导人员对环境状态进行请求响应的方法的步骤图。本发明各实施例的引导方法可由图1至图7所示环境控制系统来加以实现。

本实施例的引导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0:外部装置3依据控制参数调整环境状态。具体而言,外部装置3可经由第二网络6自控制主机1接收控制参数,或经由遥控单元36自遥控器接收控制参数,或经由第三网络8连接至无线装置4,再经由无线装置4通过第二网络6连接控制主机1接收控制参数。

步骤S102:无线装置4建立第一网络5,并于第一网络5中持续或间续地广播触发消息。

步骤S104:各电子装置2于经由引导模块700通过第一网络模块26及第一网络5收到触发消息后经由人机接口24输出回馈通知。

步骤S106:各电子装置2经由输入模块702通过人机接口24接受人员对环境状态进行请求响应的回馈操作,并依据所接受的回馈操作产生对应外部装置3当前使用的控制参数的回馈数据。

步骤S108:各电子装置2经由回馈模块704通过第二网络模块28及第二网络6上传回馈数据至控制主机1。

步骤S110:控制主机1自各电子装置2接收并储存对应控制参数的多条回馈数据。接着,于分析条件(如管理者手动控制、特定时间经过或所接收的回馈数据达到特定条数等等)满足时,控制主机1可对所收到的多条回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以获得分析数据,并储存分析数据。

前述统计分析处理为大数据(big data)分析的常见技术,于此不再赘述。

于一实施例中,前述回馈操作是多个感受选项(如“太冷”、“舒适”及“太热”)中之一,前述分析数据可为各感受选项的过去的比例或数量等统计结果,或是未来的比例或数量等预测结果。

本发明经由于人员进入环境时主动发出通知来协助人员实时进行回馈,可有效提升人员对环境状态进行请求响应的意愿及所为的请求响应的正确性。

于另一实施例中,引导方法可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2:控制主机1可经由输出装置102输出分析数据,以提供管理员作为手动调整外部装置3的控制参数的参考。

由此,管理员可直接查看分析后的分析数据,而不须人工分析大量回馈数据。

步骤S114:控制主机1依据分析数据决定新的控制参数。

步骤S116:控制主机1经由传输装置104及第二网络6传输新的控制参数至外部装置3。

于一实施例中,控制主机1经由传输装置104及第二网络6直接传输新的控制参数至外部装置3(步骤S1160)。

于一实施例中,控制主机1经由传输装置104及第二网络6传输新的控制参数至无线装置4(步骤S1162),再由无线装置4通过第三网络8将所收到的控制参数转发至外部装置3(步骤S1164)。

步骤S118:外部装置3于收到新的控制参数后,依据新的控制参数调整环境e的环境状态。

由此,本发明可依据大量回馈数据的分析结果来适当地调整外部装置3的控制参数,进而使环境e的环境状态更贴近多数人员的期待。

相比于直接依据单一人员的单一回馈数据来调整控制参数的设定方式,本发明依据大数据分析的结果来调整控制参数,可大幅降低少数极端人员(如偏好低温环境或高温环境的人员)的极端环境感受对控制参数所造成的影响,从而使外部装置3依据所决定的控制参数所创造的环境状态更符合多数人员期待。

接下来同时参阅图8及图9,图9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引导人员对环境状态进行请求响应的方法的部分流程图。于本实施例中,触发消息中记录有发出此触发消息的无线装置4的标识符。

电子装置2于收到触发消息(步骤S102)后可执行步骤S20:电子装置2取得同一环境e的外部装置3当前的控制参数并显示所取得的控制参数;和/或步骤S22:电子装置2取得同一环境e的无线装置4所感测的环境状态并显示所取得的环境状态。

具体而言,于步骤S20中,电子装置2先与储存有外部装置3当前的控制参数的装置(如控制主机1、外部装置3或无线装置4)建立网络连接(步骤S200)。

于一实施例中,电子装置2经由第二网络模块28及第二网络6与控制主机1建立第二网络连接。

于一实施例中,第一网络5与第三网络8为不同通讯网络,电子装置2先经由第一网络模块26与无线装置4建立第一网络连接,再经由无线装置4及第三网络8与外部装置3建立第三网络连接。由此,电子装置2可经由第一网络连接与第三网络连接与外部装置3连接。

于一实施例中,无线装置4负责将控制参数自控制主机1转发至外部装置3(即无线装置4可储存控制参数),电子装置2可经由第一网络模块26及第一网络5与无线装置4建立第一网络连接。

接着,电子装置2经由请求模块706自所收到的触发消息中取出标识符,依据所取出的标识符产生参数取得请求,并经由所建立的网络连接发送所产生的参数取得请求至控制主机1、外部装置3或无线装置4(步骤S202)。

接着,控制主机1、外部装置3或无线装置4可依据所收到的参数取得请求中的标识符取得对应的外部装置3当前的控制参数,并经由所建立的网络连接回传所取得的控制参数至电子装置2(步骤S204)。

最后,电子装置2经由提示模块708通过所建立的网络连接自控制主机1、外部主机3或无线装置4接收当前的控制参数,并显示控制参数(步骤S206)。

由此,人员可实时于电子装置2查看相同环境的外部装置当前的控制参数,从而作为回馈环境感受的参考。

此外,于步骤S22中,无线装置4是经由感测元件46持续感测环境e的环境状态,并定期或不定期经由第二网络6上传所感测的环境状态至控制主机1(步骤S220)。

并且,电子装置2可与储存有环境e的环境状态的装置(如控制主机1或无线装置4)建立网络连接(步骤S222)。

接着,电子装置2经由请求模块706自所收到的触发消息中取出标识符,依据所取出的标识符产生状态取得请求,并经由所建立的网络连接发送所产生的状态取得请求至控制主机1或无线装置4(步骤S224)。

接着,控制主机1或无线装置4可依据所收到的状态取得请求中的标识符取得对应的无线装置4所感测的环境状态,并经由所建立的网络连接回传所取得的环境状态至电子装置2(步骤S226)。

最后,电子装置2经由提示模块708通过所建立的网络连接自控制主机1或无线装置4接收环境状态,并显示环境状态(步骤S228)。

由此,人员可实时于电子装置2查看环境e的环境状态,从而作为回馈环境感受的参考。

值得一提的是,虽于本实施例中步骤S20与步骤S22皆会被执行,但不以此限定。于其他实施例中,亦可仅执行步骤S20,或者仅执行步骤S22。

接下来同时参阅图8及图10,图10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引导人员对环境状态进行请求响应的方法的部分流程图。于本实施例中,触发消息中记录有发出此触发消息的无线装置4的标识符。相比于图8所示的实施例,本实施例的引导方法的步骤S104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00:电子装置2于收到触发消息后,经由识别模块710判断触发消息所夹带的无线装置4的标识符是否符合任一预设标识符。

若电子装置2判断标识符符合任一预设标识符,则判定人员有权进行回馈,并执行步骤S302。否则,判定人员无权进行回馈,并结束引导方法。

举例来说,请参阅图7,若大楼中同时包括多个环境e1-e4。并且,人员仅有权限进入部分环境(以环境e1-e3为例)或仅有权限对部分环境的环境状态进行回馈,则本发明将设置于环境e1-e3的无线装置4A-4D的标识符作为预设标识符,并于计算机程序200中进行对应设定。由此,当人员误入无权限的环境e4时,并无法对环境e4的环境状态进行回馈。经由上述方式,本发明可有效避免无权限的人员恶意或错误地回馈错误的环境感受,而降低了分析数据的正确性。

再请参阅图10,接着执行步骤S302:电子装置2判断计算机程序200是于背景执行还是于前端执行。

若电子装置2判断计算机程序200是于背景执行,则执行步骤S304。否则,电子装置2执行步骤S306。

步骤S304:电子装置2经由推送模块712及人机接口24推送回馈通知(第一回馈通知),以指示人员操作电子装置2来使计算机程序200变更为前端执行。接着,电子装置2再次执行步骤S302以再次判断计算机程序200是否变更为前端执行。

值得一提的是,若电子装置2再次判断计算机程序200仍为背景执行时,可不再次执行(或每经过特定时间执行)步骤S304而直接重复执行步骤S300以持续判断,以避免重复推送第一回馈通知而造成人员反感。

电子装置2于判断计算机程序200是前端执行时执行步骤S306:电子装置2经由绘制模块714绘制图形用户界面,并经由人机接口24显示所绘制的图形用户界面,并经由图形用户界面显示另一回馈通知(第二回馈通知),以指示人员输入回馈操作。

相比于图8所示的实施例,本实施例的引导方法的步骤S106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08:电子装置2经由图形用户界面接受人员的回馈操作。

于一实施例中,电子装置2经由图形用户界面呈现表示环境感受的多个感受选项(如“过亮”、“良好”、“过暗”),前述回馈操作是选择多个感受选项中之一。

步骤S310:电子装置2依据所接受的回馈操作产生对应的回馈数据。

于一实施例中,前述回馈数据用以指示人员所选择的感受选项。

相比于图8所示的实施例,本实施例的引导方法的步骤S108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12:电子装置2经由连接建立模块716及第一网络模块26来通过第一网络5与发出触发消息的无线装置4建立无线连接。

于另一实施例中,电子装置2经由第二网络6直接与控制主机1建立网络连接。

步骤S314:电子装置2经由所建立的无线连接传输所产生的回馈数据至无线装置4。接着,无线装置4经由第二网络6将所收到的回馈数据转发至控制主机1。

换句话说,回馈数据是沿电子装置2、第一网络5、无线装置4及第二网络6的路径被传输至控制主机1。本发明经由无线装置4来将回馈数据转发至控制主机1,可使电子装置2于不具连接第二网络6的能力的情况下,将回馈数据上传至控制主机1。并且,由于电子装置2不需与控制主机1另外建立网络连接,本发明可有效减少控制主机1的连接数,进而降低控制主机1的负载。

于另一实施例中,电子装置2经由于第二网络6中所建立的网络连接直接传输回馈数据至控制主机1。

本发明经由直接与控制主机1进行数据传输,可有效避免转发所造成的传输延迟或数据漏失,从而提升传输速度与传输成功率。

接下来同时参阅图1至图6、图8及图11,图11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引导人员对环境状态进行请求响应的方法的部分流程图。于本实施例中,控制主机1包括接口服务器10及数据库12,回馈数据包括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储存指令。

相比于图8所示的实施例,本实施例的引导方法的步骤S110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0:接口服务器10取得API指令,并对所取得的API指令进行解析处理以获得对应的函式库的多个功能指令。

步骤S42:接口服务器10执行所获得的多个功能指令来实现对应的功能。

举例来说,当接口服务器10收到任一回馈数据时,接口服务器10可取出各回馈数据所夹带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储存指令,并依据预先设定的API指令与功能指令间的对应关系解析所取出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储存指令以获得函式库的多个储存功能指令。接着,接口服务器10执行所获得的多个储存功能指令以将回馈数据储存至数据库12。

于另一例子中,当接口服务器10收到应用程序编程接口统计指令时,接口服务器10可解析应用程序编程接口统计指令以获得函式库的多个统计功能指令。接着,接口服务器10执行所获得的多个统计功能指令来对数据库12中的多条回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以获得分析数据,并储存分析数据于数据库12。

本发明经由提供API指令转换功能,可供开发者于编写程序时直接使用简洁的API指令来实现高阶或复杂的功能,从而大幅降低程序复杂度与开发难度。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符号说明

1…控制主机

10…接口服务器

100…控制装置

102…输出装置

104…传输装置

106…存储装置

108…解析模块

110…执行模块

12…数据库

2、2A-2D…电子装置

20…内存

200…计算机程序

22…处理器

24…人机接口

26…第一网络模块

28…第二网络模块

3、3A-3D…外部装置

30…处理单元

32…网络单元

34…功能单元

36…遥控单元

4、4A-4D…无线装置

40…处理元件

42…第一网络元件

44…第二网络元件

46…感测元件

48…第三网络元件

5、5A-5D…第一网络

6…第二网络

700…引导模块

702…输入模块

704…回馈模块

706…请求模块

708…提示模块

710…识别模块

712…推送模块

714…绘制模块

716…连接建立模块

8…第三网络

e、e1-e4…环境

S100-S110…引导步骤

S112-S118…输出及调整步骤

S1160-S1164…输出步骤

S20、S200-S206…取得控制参数步骤

S22、S220-S228…取得环境状态步骤

S300-S306…通知步骤

S308-S310…回馈步骤

S312-S314…传输步骤

S40-S42…统计分析步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