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厂气动阀的设备监督管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914916发布日期:2019-02-19 18:53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核电厂气动阀的设备监督管理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核电厂设备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核电厂气动阀的设备监督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核电厂设备种类复杂,但是有一些某一类专门设备数量较多,自然关键设备和缺陷的占比也比较多。对同型号或同类型设备(电机,泵,逆止阀,压力释放阀,电动阀,气动阀)进行设备监督、故障统计和趋势分析。通过有一定数量的某一类型的设备监督管理,运用包括修前/修改状态记录,纠正性维修历史,外部经验反馈和数据对比等此类设备的专门监督方法和行业经验反馈来使此类设备的设备管理、故障诊断水平进一步提高具有很大意义。

核电厂对于设备管理有一套专门方法,对于核电设备在电厂中按功能的重要性进行设备分级,实施有差别的管理。关键的设备花费较多的人力及物力进行相关管理。

随着气动阀诊断技术和声波检漏及红外技术的成熟,可以有效的监督阀门各结构、零部件的性能,且多数性能是无法通过定期解体发现的(如弹簧性能,填料摩擦力是否合理等),基于技术的成熟度,原有的核电设备定期解体的方式可以进行转变。为了更好的针对此类设备,进行更好的管理,运用设备基础数据、历史数据和新式监督管理手段提高该类设备管理水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对于设备设计选型、参数设定、历史缺陷、维修是否标准化、可以引入的最新监测手段、管理水平、设备状况等进行综合评价从而找出设备和管理存在的弱项,进而进行弱项改进,进而进一步提升设备状态和管理水平。并将核电厂设备维修方式从全部进行预防性维修向部分设备进行基于设备的状态进行维修的方向进行改进。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核电厂气动阀的设备监督管理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筛选进入专项管理范围的气动阀;

步骤二:收集专项范围内设备资料,包括气动阀的图纸、气动阀技术规格书、气动阀运行维修手册;

步骤三:完善专项工作笔记,将前两个步骤中的气动阀清单、设备资料以及在确定气动阀清单和收集设备资料中遇到的问题,形成工作总结和改进建议;

步骤四:对1类和2类气动阀进行设计基准审查和设定值审查及控制;

步骤五:根据步骤四中的设计基准审查和设定值审查结果重新进行定值和参数设定,使阀门能够满足事故工况和正常工况的要求;针对原有设计、制造、选型带来的不满足现场或事故工况的情况,进行针对性整改,对于不符合要求的设备或部件进行变更;

步骤六:编写预防性维修模板,根据气动阀的几大类结构,编制标准气动阀维修内容模板,后续用以修改预防性维修大纲作业内容;

步骤七:确定新的维修项目,新增根据最新科技成果而来的诊断及测试工作,引入状态维修,修改预防性维修大纲;该项工作引入阀门诊断测试、超声波阀门状态检测、红外阀门泄漏检查工艺,对于气动阀进行定期监测,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并作出设备状态趋势分析,根据上述新技术诊断测试的结果,经过分析论证,对于设备状态不存在问题的设备修改步骤六中的预防性维修模板,减少侵入性维修的频度;

步骤八:开展对于专项管理范围内气动阀的定期试验,例如气动阀的开关时间测定、抽气逆止阀定期试验动作试验,收集试验及检查数据;

步骤九:对于专项设备进行健康评价;对于设备状态、人员资质、管理方式、管理水平进行了综合性评价,所述的设备状态包括步骤七、步骤八中收集的数据以及设备日常使用过程中的缺陷记录;

步骤十:根据步骤九的结果中的弱项采取相应行动进行改进。

如上所述的步骤一,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1:针对气动阀管理专项,确定以下类阀门纳入气动阀专项管理:

一是设备分级为cc1气动阀和cc2的气动阀;所述的cc1气动阀是指当气动阀出现故障时,可能产生停机、停堆或10%以上功率降低的事件;所述的cc2气动阀是指当气动阀出现故障时,可能产生10%以内功率降低的事件;

二是由于使用率高必须纳入气动阀设备专项管理的阀门;

步骤1.2:根据设备的风险重要性,对气动阀设备进行分类管理,其中1类气动阀作为最高级别的气动阀,需要进行设计基准审查和性能试验;2类气动阀需要进行定值审查和性能试验;3类气动阀执行预防性维修;4类阀门不需要设计基准审查、性能测试和预防性维修;所述的分类管理方法如图1所示,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2.1:判断气动阀是否与核安全相关,如果是,则执行第1.2.2步;如果否,则执行第1.2.4步;

步骤1.2.2:判断气动阀是否能动,如果是,则执行第1.2.3步;如果否,则执行第1.2.5步;所述的判断原则为气动阀是否有外部驱动,如果有外部驱动则为能动,否则为非能动;

步骤1.2.3:判断气动阀是否高风险,如果是,则确定该气动阀为1类气动阀;如果否,则确定该气动阀为2类气动阀;所述的判断原则为气动阀故障后果是否不可接受,例如放射性物质非可控释放,或造成核电机组存在安全风险;

步骤1.2.4:判断气动阀是否为高安全重要性,如果是,则跳转:1.2.2步;如果否,则执行第1.2.5步;判断原则是气动阀故障后果是否会对安全生产造成威胁;

步骤1.2.5:判断气动阀是否为cc1、cc2设备或影响维修规则的设备,如果是则确定该气动阀为3类气动阀;如果否,则确定该气动阀为4类气动阀;

步骤1.2.6:经过相关分析分别确定1/2/3/4类气动阀清单,进入气动阀专项管理范围。

如上所述的步骤四,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4.1:对1类气动阀进行设定值控制和设计基准审查;所述的设定值控制是指气动阀自身的设定参数如气压、弹簧力、摩擦力参数进行控制和调整,使得气动阀本身能够满足事故工况和正常运行工况的要求;设计基准审查是指对于气动阀的设计选型进行论证,论证其是否满足事故工况的要求;

步骤4.2:对2类气动阀进行设定值控制和设定值审查;所述的设定值审查是指对于气动阀自身的设定参数如气压、弹簧力、摩擦力参数的设定值是否合适进行审查;

步骤4.3:对3类气动阀和4类气动阀不进行上述审查及控制。

如上所述的步骤六,预防性维修模板的内容包括:定期巡检要求、定期维护要求、定期诊断测试要求、定期解体检查要求、定期部件更换要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根据气动阀专项的管理,增加了气动阀的诊断测试,对于阀门的状态有了科学的掌握,气动阀在线诊断可以有效的监督阀门各结构、零部件的性能,且多数性能是无法通过定期解体发现的(如弹簧性能,填料摩擦力是否合理等),原有分块管理方式,一台阀门分为机械和仪控专业各自管辖,如有了故障,专业之间容易造成扯皮等问题。通过新的诊断和测试可以给出准确的缺陷定位和阀门状态趋势分析,阀门的性能主要通过阀门诊断来判断,大大减少了阀门解体频度,节约了大量物资及人力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核电厂气动阀的设备监督管理方法的步骤一的基本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描述。

一种核电厂气动阀的设备监督管理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筛选进入专项管理范围的气动阀;

步骤1.1:针对气动阀管理专项,确定以下类阀门纳入气动阀专项管理:

一是设备分级为cc1气动阀和cc2的气动阀;所述的cc1气动阀是指当气动阀出现故障时,可能产生停机、停堆或10%以上功率降低的事件;所述的cc2气动阀是指当气动阀出现故障时,可能产生10%以内功率降低的事件。

二是由于使用率高必须纳入气动阀设备专项管理的阀门。

步骤1.2:根据设备的风险重要性,对气动阀设备进行分类管理,其中1类气动阀作为最高级别的气动阀,需要进行设计基准审查和性能试验。2类气动阀需要进行定值审查和性能试验。3类气动阀执行预防性维修。4类阀门不需要设计基准审查、性能测试和预防性维修。所述的分类管理方法如图1所示,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2.1:判断气动阀是否与核安全相关,如果是,则执行第1.2.2步;如果否,则执行第1.2.4步;

步骤1.2.2:判断气动阀是否能动,如果是,则执行第1.2.3步;如果否,则执行第1.2.5步;所述的判断原则为气动阀是否有外部驱动,如果有外部驱动则为能动,否则为非能动;

步骤1.2.3:判断气动阀是否高风险,如果是,则确定该气动阀为1类气动阀;如果否,则确定该气动阀为2类气动阀;所述的判断原则为气动阀故障后果是否不可接受,例如放射性物质非可控释放,或造成核电机组存在安全风险;

步骤1.2.4:判断气动阀是否为高安全重要性,如果是,则跳转:1.2.2步;如果否,则执行第1.2.5步;判断原则是气动阀故障后果是否会对安全生产造成威胁;

步骤1.2.5:判断气动阀是否为cc1、cc2设备或影响维修规则的设备,如果是则确定该气动阀为3类气动阀;如果否,则确定该气动阀为4类气动阀;

步骤1.2.6:经过相关分析分别确定1/2/3/4类气动阀清单,进入气动阀专项管理范围。

步骤二:收集专项范围内设备资料,包括气动阀的图纸、气动阀技术规格书、气动阀运行维修手册等。

步骤三:完善专项工作笔记,将前两个步骤中的气动阀清单、设备资料以及在确定气动阀清单和收集设备资料中遇到的问题,形成工作总结和改进建议。

步骤四:对1类和2类气动阀进行设计基准审查和设定值审查及控制。

步骤4.1:对1类气动阀进行设定值控制和设计基准审查;所述的设定值控制是指气动阀自身的设定参数如气压、弹簧力、摩擦力等参数进行控制和调整,使得气动阀本身能够满足事故工况和正常运行工况的要求;设计基准审查是指对于气动阀的设计选型进行论证,论证其是否满足事故工况的要求;

步骤4.2:对2类气动阀进行设定值控制和设定值审查;所述的设定值审查是指对于气动阀自身的设定参数如气压、弹簧力、摩擦力等参数的设定值是否合适进行审查;

步骤4.3:对3类气动阀和4类气动阀不进行上述审查及控制。

步骤五:根据步骤四中的设计基准审查和设定值审查结果重新进行定值和参数设定,使阀门能够满足事故工况和正常工况的要求;针对原有设计、制造、选型带来的不满足现场或事故工况的情况,进行针对性整改,对于不符合要求的设备或部件进行变更。

步骤六:编写预防性维修模板,根据气动阀的几大类结构,编制标准气动阀维修内容模板,后续用以修改预防性维修大纲作业内容。预防性维修模板的内容包括:定期巡检要求、定期维护要求、定期诊断测试要求、定期解体检查要求、定期部件更换要求。该部分工作可以规范原有预防性维修大纲工作内容和工作项目个人色彩较浓的情况,对于工作项目和内容均进行标准化处理。

步骤七:确定新的维修项目,新增一些根据最新科技成果而来的诊断及测试工作,引入状态维修,修改预防性维修大纲。该项工作引入阀门诊断测试、超声波阀门状态检测、红外阀门泄漏检查等新技术及工艺,对于气动阀进行定期监测,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并作出设备状态趋势分析,根据上述新技术诊断测试的结果,经过分析论证,对于设备状态不存在问题的设备修改步骤六中的预防性维修模板,减少侵入性维修的频度,节省一定人力及备件成本。

步骤八:开展对于专项管理范围内气动阀的定期试验,例如气动阀的开关时间测定、抽气逆止阀定期试验等动作试验等,收集试验及检查数据。

步骤九:对于专项设备进行健康评价。该项工作创新性的对于设备状态、人员资质、管理方式、管理水平进行了综合性评价,所述的设备状态包括步骤七、步骤八中收集的数据以及设备日常使用过程中的缺陷记录。

步骤十:根据步骤九的结果中的弱项采取相应行动进行改进。

上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法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本发明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可以采用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