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拖拉机后置式三点悬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48675发布日期:2018-08-10 20:45阅读:603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用机械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是,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拖拉机后置式三点悬挂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进行农作物种植时,需要使用农用机具以节省人力。常用的农用机具有牵引式、半悬挂式和悬挂式,在我国使用最为广泛的主要是牵引式和悬挂式两种。牵引式机具的结构复杂,重量大,机动性差,多用于与大功率的拖拉机匹配,与拖拉机单点挂接,运输时,全部重量由牵引机具承受;悬挂式机具适用于壤土、沙壤土地区熟地旱田耕作,其结构简单,重量轻,机动性好,耕作适应范围较大,作业质量好,地表平整,碎土覆性能好,墒沟小,多与中小功率的拖拉机匹配,与拖拉机三点挂接,节省了人力、时间,提高了耕作效率,是农民必备之良材。

悬挂式机具通过与拖拉机的三点悬挂机械(悬挂系统)连接,靠拖拉机的液压提升机构升降,运输时,全部重量由拖拉机承受。现有的悬挂式在使用前必须调整好悬挂参数,以使其适应土地形貌,进而达到最好的效果,然而对于地表不平整、多沟壑的土地则无法进行有效工作,亦或即使地表平整在更换不同地势土地时,仍需调整悬挂的参数,操作复杂,浪费人力且工作效率低。现有技术研究中,有些人员采用分别控制三点悬挂机械提升杆的高度进而控制不同提升杆距离地面的高度,常常会导致有些提升杆之间发生扭曲而降低工作效率,为避免扭曲通常会在设计调整机构,在调整提升杆的高度的同时调整长度,致使整体结构复杂,调节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开发了一种拖拉机后置式三点悬挂装置,所述连接板能够绕其轴向旋转,同步调节左下拉杆和右下拉杆距离地面高度,使机具处于最优状态,操作简单,工作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拖拉机后置式三点悬挂装置,包括:

桥箱连接板,用于与拖拉机后桥箱连接;

连接板,其竖直与桥箱连接板的后侧面平行放置且中心设置有通孔;

第一轴承,其外轴套穿过所述通孔并与所述通孔固定连接,内轴套套设在所述拖拉机后桥箱伸出的输出轴上;

蜗轮,其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下方中部且与连接板固定连接,用于驱动旋转板旋转;

蜗杆,其与所述蜗轮啮合,用于驱动所述蜗轮旋转;

电机,其与所述蜗杆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蜗杆旋转。。

优选的是,还包括:

支撑板,其设置在所述蜗杆两侧且与所述桥箱连接板固定连接;

第二轴承,其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蜗杆两端穿过所述第二轴承;

蜗轮支块,其一侧与所述蜗轮固定连接,另一侧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是,还包括:

联轴器,所述电机通过联轴器与所述握杆连接;

圆螺母,其设置在所述第一轴承的外轴套和内轴套之间的所述第一轴承一侧,用于固定所述第一轴承;

毡圈,其设置在所述第一轴承的外轴套和内轴套之间的所述第一轴承另一侧,用于密封所述第一轴承。

优选的是,还包括:

上拉杆,其一端与所述连接板上方中部铰接,所述上拉杆可在垂直所述连接板的竖直直平面内旋转;

左下拉杆,其一端与所述连接板下方左侧铰接,其可在垂直所述连接板的竖直直平面内旋转;

右下拉杆,其一端与所述连接板下方右侧铰接,其可在垂直所述连接板的竖直直平面内旋转。

优选的是,还包括:

第一提升杆,其一端与所述左下拉杆的中部铰接并能够带动所述左下拉杆旋转;

第二提升杆,其一端与所述右下拉杆的中部铰接并能够带动所述右下拉杆旋转;

第一提升臂,其呈中部上凸的弧形,其一端与所述第一提升杆另一端铰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板上方左侧铰接;

第二提升臂,其呈中部上凸的弧形,其一端与所述第二提升杆另一端铰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板上方右侧铰接。

优选的是,还包括:

第一支撑杆,其一端与所述第一提升臂中部铰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板下方左侧铰接;

第二支撑杆,其一端与所述第二提升臂中部铰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板下方右侧铰接。

油缸,其分别轴向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内,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沿其轴向运动。

优选的是,还包括:

倾角传感器,其设置在所述桥箱连接板上,用于检测地面坡度;

振动传感器,其设置在所述桥箱连接板上,用于检测拖拉机的振幅和振动频率;

角度传感器,其设置在连接板上,用于检测连接板的旋转角度;

控制器,其与所述倾角传感器、振动传感器、角度传感器和电机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倾角传感器、振动传感器和角度传感器的检测数据并控制电机工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拖拉机后置式三点悬挂装置,所述连接板能够绕其轴向旋转,同步调节左下拉杆和右下拉杆距离地面高度,避免左下拉杆和右下拉杆分别调节造成的扭曲现象,结构简单,能够使机具处于最优状态,操作方便,工作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拖拉机后置式三点悬挂装置的右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拖拉机后置式三点悬挂装置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拖拉机后置式三点悬挂装置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拖拉机后置式三点悬挂装置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拖拉机后置式三点悬挂装置控制系统的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本实用新型可以有许多不同的形式实施,而不应该理解为限于再次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将是彻底和完整的。在附图中,为了清晰起见,会夸大结构和区域的尺寸和相对尺寸。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拖拉机后置式三点悬挂装置,包括:桥箱连接板100,用于与拖拉机后桥箱200连接;连接板120,其竖直与桥箱连接板100的后侧面平行放置且中心设置有通孔;第一轴承130,其外轴套131穿过所述通孔并与所述通孔固定连接,内轴套132套设在所述拖拉机后桥箱200伸出的输出轴110上,所述内轴套132和外轴套131之间设置有圆锥滚子轴承即第一轴承130,以便于旋转板120的旋转,所述圆锥滚子轴承130一侧设置有毡圈133,用于密封第一轴承130,另一侧设置有圆螺母134,用于固定第一轴承130;动力机构140,其与所述连接板120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连接板绕输出轴旋转。本实施例中,所述动力机构140包括:蜗轮141,其设置在所述连接板120下方中部且与连接板120固定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连接板120旋转,本实施例中,所述蜗轮141和连接板120之间设置有蜗轮支架1411并通过螺栓将蜗轮141、蜗轮支架1411和连接板120固定连接;蜗杆142,其与所述蜗轮141啮合,用于驱动所述蜗轮141旋转,联轴器143,其与所述蜗杆142连接;电机144,其与所述联轴器143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蜗杆143旋转。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支撑板,145,其设置在所述蜗杆143两侧且与所述桥箱连接板100固定连接;第二轴承146,其设置在所述支撑板145上,所述蜗杆142两端穿过所述第二轴承146,用于支撑所述蜗杆14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还包括:上拉杆150,其一端与所述连接板120上方中部铰接,所述上拉杆150可在垂直所述连接板120的竖直直平面内旋转;左下拉杆160,其一端与所述连接板120下方左侧铰接,其可在垂直所述连接板120的竖直直平面内旋转;右下拉杆170,其一端与所述连接板120下方右侧铰接,其可在垂直所述连接板120的竖直直平面内旋转。第一提升杆161,其一端与所述左下拉杆160的中部铰接并能够带动所述左下拉杆160旋转;第二提升杆171,其一端与所述右下拉杆170的中部铰接并能够带动所述右下拉杆170旋转;第一提升臂162,其呈中部上凸的弧形,其一端与所述第一提升杆160另一端铰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板120上方左侧铰接;第二提升臂172,其呈中部上凸的弧形,其一端与所述第二提升杆170另一端铰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板120上方右侧铰接。第一支撑杆163,其一端与所述第一提升臂162中部铰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板120下方左侧铰接;第二支撑杆173,其一端与所述第二提升臂172中部铰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板120下方右侧铰接。油缸(图中未示出),其分别轴向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杆163和第二支撑杆173内,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支撑杆163和第二支撑杆173沿其轴向运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还包括:倾角传感器181,其设置在所述桥箱连接板100上,用于检测地面坡度;振动传感器182,其设置在所述桥箱连接板100上,用于检测拖拉机的振幅和振动频率;角度传感器183,其设置在连接板120上,用于检测连接板120的旋转角度;控制器180,其与所述倾角传感器181、振动传感器182、角度传感器183和动力机构140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倾角传感器181、振动传感器182和角度传感器183的检测数据并控制动力机构工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拖拉机后置式三点悬挂装置,所述连接板能够绕其轴向旋转,同步调节左下拉杆和右下拉杆距离地面高度,避免左下拉杆和右下拉杆分别调节造成的扭曲现象,结构简单,能够使机具处于最优状态,操作方便,工作效率高。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