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自由度座椅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97742发布日期:2019-01-05 00:00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自由度座椅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座椅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自由度座椅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多自由度座椅是上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多自由度运动平台。多自由度座椅是现代特种影院中关键设备之一,它是以滑动供电为动力,装备有二维码读取装置,能够判断实时位置,并通过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控制,完成每个位置对应动作的设备。自从2002年《蜘蛛侠》使用多自由度座椅以来,目前全国拥有50多家4D影院及主题公园使用该座椅。近年来自动化技术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国内特种影院和主题公园进入发展和普及阶段。然而,目前的特种影院和主题公园还是采用传统的座椅,而多自由度座椅存在系统成本高等问题,难以得到推广与普及。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自由度座椅控制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成本高,难以推广的问题,具有控制精准,安全系数高,使用方便等特点。

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多自由度座椅控制系统,包括5口交换机、控制器、第一组伺服和触摸屏,所述控制器一端连接第一组伺服,另一端与5口交换机连接,所述触摸屏与5口交换机相接;

所述第一组伺服包括第一放线伺服、第一放线张力伺服、第一牵引伺服、第一收线张力伺服、第一收线排线伺服和第一收线伺服;

所述触摸屏采用IT6100E,所述5口交换机采用NETGEAR GS105E,所述COU采用AM402-CPU1608TP,所述第一放线伺服、第一牵引伺服、第一收线排线伺服和第一收线伺服采用IS620NT3R5I,所述第一放线张力伺服和第一收线张力伺服采用IS620NS2R8I,所述电源模块采用AM600-PS2,CPU模块采用AM402-CPU1608TP,所述数字量输入模块采用AM600-1600END,所述数字量输出模块采用AM600-0016ETN,所述模拟量输入模块采用AM600-4AD;

所述5口交换机的COM1端口与控制器的网口端相接,所述5口交换机的COM3端与触摸屏相接;所述控制器的1端与第一放线伺服的CN3端相接;所述第一放线伺服的CN4端与第一放线张力伺服的CN3端相接,所述第一放线张力伺服的CN4端与第一牵引伺服的CN3端相接,所述第一牵引伺服的CN4端与第一收线张力伺服的CN3端相接,所述第一收线张力伺服的CN4端和第一收线排线伺服的CN3端相接,所述第一收线排线伺服的CN4端和第一收线伺服的CN3端相接;

该控制系统的总进线电源设置有L:1、L:2、L:3、N:4和PE:5,所述L:1通过主空开F1与L11相接,所述L:2通过主空开F1与L12相接,所述L:3通过主空开F1与L13相接,所述N:4通过主空开F1与N14相接,所述PE:5与PE直接相连;所述空开F10的1端与L11相接,且与1端相对的2端与变压器T1的1端相连,所述空开F10的3端与L12相接,且与3端相对的4端与变压器T1的2端相连,所述变压器的3端与F12的1端相接,且变压器的3端通过L1与空开F11的1端相连,变压器的4端与F12的3端相连,且变压器的4端通过N1与空开F11的3端相连,变压器的5端与PE相连;所述空开F12与1端相对的2端连接L100,与3端相对的4端连接N100,所述空开F10与1端相对的2端通过L2与电源V1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所述空开F10与3端相对的4端通过N2与电源V1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所述电源V1的V+端与触摸屏的24V端相接,电源V1的V-端与触摸屏的GND端相接,所述触摸屏的PE端与PE相接,所述空开F40上与1端相对的2端通过L3与三相插座的火线相接,与3端对应的4端通过N3与三相插座的零线相接,所述三相插座的地线与PE相接;

所述第一放线伺服包括电压转频器VF1和电机M1,所述电压转频器VF1的R:1端通过R1与空开F2的2端相接,且空开F2中与2端相对的1端直接与L11相接,所述电压转频器VF1的S:1端通过S1与空开F2的4端相接,且空开F2中与4端相对的3端直接与L12相接,所述电压转频器VF1的T:1端通过T1与空开F2的6端相接,且空开F2中与6端相对的5端与L13相接,所述电压转频器VF1的L1C:1端与R:1端相接,L2C:1端与S:1端相接,PE:1与PE相接,所述电压转频器VF1的U:1端与电机M1的U1端相接,V:1端与电机M1的V1端相接,W:1端与电机M1的W1端相接,PE:1端与电机M1的PE端相接;

所述第一放线张力伺服包括电压转频器VF2和电机M2,所述电压转频器VF2的R:2端通过R2与空开F3的2端相接,且空开F3中与2端相对的1端直接与L11相接,所述电压转频器VF2的S:2端通过S2与空开F3的4端相接,且空开F3中与4端相对的3端直接与L12相接,所述电压转频器VF2的T:2端通过T2与空开F3的6端相接,且空开F3中与6端相对的5端与L13相接,所述电压转频器VF2的L1C:2端与R:2端相接,L2C:2端与S:2端相接,PE:2与PE相接,所述电压转频器VF2的U:2端与电机M2的U2端相接,V:2端与电机M2的V2端相接,W:2端与电机M2的W2端相接,PE:2端与电机M2的PE端相接;

所述第一牵引伺服包括电压转频器VF3和电机M3,所述电压转频器VF3的R:3端通过R3与空开F4的2端相接,且空开F4中与2端相对的1端直接与L11相接,所述电压转频器VF3的S:3端通过S3与空开F4的4端相接,且空开F4中与4端相对的3端直接与L12相接,所述电压转频器VF3的T:3端通过T3与空开F4的6端相接,且空开F4中与6端相对的5端与L13相接,所述电压转频器VF3的L1C:3端与R:3端相接,L2C:3端与S:3端相接,PE:3与PE相接,所述电压转频器VF3的U:3端与电机M3的U3端相接,V:3端与电机M3的V3端相接,W:3端与电机M3的W3端相接,PE:3端与电机M3的PE端相接;

所述第一收线张力伺服包括电压转频器VF4和电机M4,所述电压转频器VF4的R:4端通过R4与空开F5的2端相接,且空开F5中与2端相对的1端直接与L11相接,所述电压转频器VF4的S:4端通过S4与空开F5的4端相接,且空开F5中与4端相对的3端直接与L12相接,所述电压转频器VF4的T:4端通过T4与空开F5的6端相接,且空开F5中与6端相对的5端与L13相接,所述电压转频器VF4的L1C:4端与R:4端相接,L2C:4端与S:4端相接,PE:4与PE相接,所述电压转频器VF4的U:4端与电机M4的U4端相接,V:4端与电机M4的V4端相接,W:4端与电机M4的W4端相接,PE:4端与电机M4的PE端相接;

所述第一收线排线伺服包括电压转频器VF5和电机M5,所述电压转频器VF5的L1:5端通过L15与空开F6的2端相接,且空开F6中与2端相对的1端直接与L11相接,所述电压转频器VF5的L2:5端通过N15与空开F6的4端相接,且空开F6中与4端相对的3端直接与N13相接,所述电压转频器VF5的L1C:5端与L1:5端相接,L2C:5端与L2:5端相接,PE:5与PE相接,所述电压转频器VF5的U:5端与电机M5的U5端相接,V:5端与电机M5的V5端相接,W:5端与电机M5的W5端相接,PE:5端与电机M5的PE端相接;

所述第一收线伺服包括电压转频器VF6和电机M6,所述电压转频器VF6的L1:6端通过L1:6与空开F7的2端相接,且空开F7中与2端相对的1端直接与L11相接,所述电压转频器VF6的L2:6端通过L2:6与空开F7的4端相接,且空开F7中与4端相对的3端直接与N13相接,所述电压转频器VF6的L1C:6端与L1:6端相接,L2C:6端与L2:6端相接,PE:6与PE相接,所述电压转频器VF6的U:6端与电机M6的U6端相接,V:6端与电机M6的V6端相接,W:6端与电机M6的W6端相接,PE:6端与电机M6的PE端相接;

所述控制器包括电源模块、CPU模块、数字量输入模块、数字量输出模块和模拟量输入模块,所述电源模块的L端与L100相接,N端与N100相接,PE端与PE端相接,所述CPU模块的E0.6端通过手动开关S20与电源V1的V-端相接,E0.7端通过自动开关S21与电源V1的V-端相接,E1.0端通过第一放线伺服左限位开关SQ1与电源V1的V-端相接,E1.1端通过第一放线伺服右限位开关SQ2与电源V1的V-端相接,E1.2端通过第一放线张力伺服左限位开关SQ3与电源V1的V-端相接,E1.3端通过第一放线张力伺服右限位开关SQ4与电源V1的V-端相接,E1.4端通过第一牵引伺服左限位开关SQ5与电源V1的V-端相接,E1.5端通过第一牵引伺服右限位开关SQ6与电源V1的V-端相接,E1.6端通过第一收卷伺服左限位开关SQ7与电源V1的V-端相接,E1.7端通过第一收卷伺服右限位开关SQ8与电源V1的V-端相接;所述CPU模块的23端通过运行指示灯HL1与电源V1的V+端相接,24端通过运行指示灯HL2与电源V1的V+端相接,29端通过运行指示灯HL3与电源V1的V+端相接,30端通过运行指示灯HL4与电源V1的V+端相接,35端通过座椅外部彩灯HL5与电源V1的V+端相接,36端通过座椅外部彩灯HL6与电源V1的V+端相接,22端通过座椅外部彩灯HL7与电源V1的V+端相接,21端通过座椅外部彩灯HL8与电源V1的V+端相接,1端通过座椅外部彩灯HL9与电源V1的V+端相接,2端通过座椅外部彩灯HL10与电源V1的V+端相接;

所述数字量输入模块的0端通过E2.0和启动按钮S1与电源V1的V-端相接,1端通过E2.1和停止按钮S2与电源V1的V-端相接,2端通过E2.2和急停按钮S3与电源V1的V-端相接,3端通过E2.3和放卷脚踏按钮S4与电源V1的V-端相接,4端通过E2.4和加固脚踏按钮与电源V1的V-端相接,5端通过E2.5和放线左偏传感器B1与电源V1的V-端相接,6端通过E2.6和放线右偏传感器B2与电源V1的V-端相接,7端通过E2.7和放卷反点按钮S6与电源V1的V-端相接,SS端与电源V1的V+端相接;所述数字量输入模块的1.5端通过E3.0和放卷正点按钮S7与电源V1的V-端相接,1.1端通过E3.1和放卷顶针开关S8与电源V1的V-端相接,1.2端通过E3.2和收卷顶针开关S9与电源V1的V-端相接,1.3端通过E3.3和放排外移开关S10与电源V1的V-端相接,1.4端通过E3.4和放排内移开关S11与电源V1的V-端相接,1.5端通过E3.5和收排外移开关S12与电源V1的V-端相接,1.6端通过E3.6和收排内移开关S13与电源V1的V-端相接,1.7端通过E3.7和继电器24与电源V1的V-端相接;

所述数字量输出模块的1.0端通过Q1.0和继电器KA100与电源V1的V+端相接,1.1端通过Q1.1和继电器KA101与电源V1的V+端相接,1.2端通过Q1.2和继电器KA102与电源V1的V+端相接,1.3端通过Q1.3和继电器KA103与电源V1的V+端相接,1.4端通过Q1.4和继电器KA104与电源V1的V+端相接,1.5端通过Q1.5和继电器KA105与电源V1的V+端相接,所述数字量输出模块的24V端与电源V1的V+端相接,COM端与电源V1的V-端相接;

所述模拟量输入模块的24V端与电源V1的V+相接,COM端与电源V1的V-端相接,PE端与PE相接,所述模拟量输入模块CH0区域的PG端接地,V+端与外部10V电源的V+端相接,VI-端与电源V1的V-端相接,所述模拟量输入模块CH1区域的PG端接地,V+端与外部10V电源的V+端相接,VI-端与电源V1的V-端相接,所述模拟量输入模块CH2区域的PG端接地,V+端与外部10V电源的V+端相接,VI-端与电源V1的V-端相接,所述模拟量输入模块CH3区域的PG端接地,V+端与外部10V电源的V+端相接,VI-端与电源V1的V-端相接。

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成本高,难以推广的问题,具有控制精准,安全系数高,使用方便等特点。

2.本实用新型将多自由度座椅的动作进行简单化,分别成单动作控制,能够提升控制效率,同时也能够提高控制安全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显示屏的连接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放线伺服、第一放线张力伺服、第一牵引伺服、第一收线张力伺服的连接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收线排线伺服和第一收线伺服的连接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CPU的连接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数字量输入模块的连接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数字量输出模块的连接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模拟量输入模块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至图9,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不对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做任何限定。

如图1至图9所示,一种多自由度座椅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包括5口交换机、控制器、第一组伺服和触摸屏,所述控制器一端连接第一组伺服,另一端与5口交换机连接,所述触摸屏与5口交换机相接;

所述第一组伺服包括第一放线伺服、第一放线张力伺服、第一牵引伺服、第一收线张力伺服、第一收线排线伺服和第一收线伺服;

所述触摸屏采用IT6100E,所述5口交换机采用NETGEAR GS105E,所述COU采用AM402-CPU1608TP,所述第一放线伺服、第一牵引伺服、第一收线排线伺服和第一收线伺服采用IS620NT3R5I,所述第一放线张力伺服和第一收线张力伺服采用IS620NS2R8I,所述电源模块采用AM600-PS2,CPU模块采用AM402-CPU1608TP,所述数字量输入模块采用AM600-1600END,所述数字量输出模块采用AM600-0016ETN,所述模拟量输入模块采用AM600-4AD;

所述5口交换机的COM1端口与控制器的网口端相接,所述5口交换机的COM3端与触摸屏相接;所述控制器的1端与第一放线伺服的CN3端相接;所述第一放线伺服的CN4端与第一放线张力伺服的CN3端相接,所述第一放线张力伺服的CN4端与第一牵引伺服的CN3端相接,所述第一牵引伺服的CN4端与第一收线张力伺服的CN3端相接,所述第一收线张力伺服的CN4端和第一收线排线伺服的CN3端相接,所述第一收线排线伺服的CN4端和第一收线伺服的CN3端相接;

该控制系统的总进线电源设置有L:1、L:2、L:3、N:4和PE:5,所述L:1通过主空开F1与L11相接,所述L:2通过主空开F1与L12相接,所述L:3通过主空开F1与L13相接,所述N:4通过主空开F1与N14相接,所述PE:5与PE直接相连;所述空开F10的1端与L11相接,且与1端相对的2端与变压器T1的1端相连,所述空开F10的3端与L12相接,且与3端相对的4端与变压器T1的2端相连,所述变压器的3端与F12的1端相接,且变压器的3端通过L1与空开F11的1端相连,变压器的4端与F12的3端相连,且变压器的4端通过N1与空开F11的3端相连,变压器的5端与PE相连;所述空开F12与1端相对的2端连接L100,与3端相对的4端连接N100,所述空开F10与1端相对的2端通过L2与电源V1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所述空开F10与3端相对的4端通过N2与电源V1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所述电源V1的V+端与触摸屏的24V端相接,电源V1的V-端与触摸屏的GND端相接,所述触摸屏的PE端与PE相接,所述空开F40上与1端相对的2端通过L3与三相插座的火线相接,与3端对应的4端通过N3与三相插座的零线相接,所述三相插座的地线与PE相接;

所述第一放线伺服包括电压转频器VF1和电机M1,所述电压转频器VF1的R:1端通过R1与空开F2的2端相接,且空开F2中与2端相对的1端直接与L11相接,所述电压转频器VF1的S:1端通过S1与空开F2的4端相接,且空开F2中与4端相对的3端直接与L12相接,所述电压转频器VF1的T:1端通过T1与空开F2的6端相接,且空开F2中与6端相对的5端与L13相接,所述电压转频器VF1的L1C:1端与R:1端相接,L2C:1端与S:1端相接,PE:1与PE相接,所述电压转频器VF1的U:1端与电机M1的U1端相接,V:1端与电机M1的V1端相接,W:1端与电机M1的W1端相接,PE:1端与电机M1的PE端相接;

所述第一放线张力伺服包括电压转频器VF2和电机M2,所述电压转频器VF2的R:2端通过R2与空开F3的2端相接,且空开F3中与2端相对的1端直接与L11相接,所述电压转频器VF2的S:2端通过S2与空开F3的4端相接,且空开F3中与4端相对的3端直接与L12相接,所述电压转频器VF2的T:2端通过T2与空开F3的6端相接,且空开F3中与6端相对的5端与L13相接,所述电压转频器VF2的L1C:2端与R:2端相接,L2C:2端与S:2端相接,PE:2与PE相接,所述电压转频器VF2的U:2端与电机M2的U2端相接,V:2端与电机M2的V2端相接,W:2端与电机M2的W2端相接,PE:2端与电机M2的PE端相接;

所述第一牵引伺服包括电压转频器VF3和电机M3,所述电压转频器VF3的R:3端通过R3与空开F4的2端相接,且空开F4中与2端相对的1端直接与L11相接,所述电压转频器VF3的S:3端通过S3与空开F4的4端相接,且空开F4中与4端相对的3端直接与L12相接,所述电压转频器VF3的T:3端通过T3与空开F4的6端相接,且空开F4中与6端相对的5端与L13相接,所述电压转频器VF3的L1C:3端与R:3端相接,L2C:3端与S:3端相接,PE:3与PE相接,所述电压转频器VF3的U:3端与电机M3的U3端相接,V:3端与电机M3的V3端相接,W:3端与电机M3的W3端相接,PE:3端与电机M3的PE端相接;

所述第一收线张力伺服包括电压转频器VF4和电机M4,所述电压转频器VF4的R:4端通过R4与空开F5的2端相接,且空开F5中与2端相对的1端直接与L11相接,所述电压转频器VF4的S:4端通过S4与空开F5的4端相接,且空开F5中与4端相对的3端直接与L12相接,所述电压转频器VF4的T:4端通过T4与空开F5的6端相接,且空开F5中与6端相对的5端与L13相接,所述电压转频器VF4的L1C:4端与R:4端相接,L2C:4端与S:4端相接,PE:4与PE相接,所述电压转频器VF4的U:4端与电机M4的U4端相接,V:4端与电机M4的V4端相接,W:4端与电机M4的W4端相接,PE:4端与电机M4的PE端相接;

所述第一收线排线伺服包括电压转频器VF5和电机M5,所述电压转频器VF5的L1:5端通过L15与空开F6的2端相接,且空开F6中与2端相对的1端直接与L11相接,所述电压转频器VF5的L2:5端通过N15与空开F6的4端相接,且空开F6中与4端相对的3端直接与N13相接,所述电压转频器VF5的L1C:5端与L1:5端相接,L2C:5端与L2:5端相接,PE:5与PE相接,所述电压转频器VF5的U:5端与电机M5的U5端相接,V:5端与电机M5的V5端相接,W:5端与电机M5的W5端相接,PE:5端与电机M5的PE端相接;

所述第一收线伺服包括电压转频器VF6和电机M6,所述电压转频器VF6的L1:6端通过L1:6与空开F7的2端相接,且空开F7中与2端相对的1端直接与L11相接,所述电压转频器VF6的L2:6端通过L2:6与空开F7的4端相接,且空开F7中与4端相对的3端直接与N13相接,所述电压转频器VF6的L1C:6端与L1:6端相接,L2C:6端与L2:6端相接,PE:6与PE相接,所述电压转频器VF6的U:6端与电机M6的U6端相接,V:6端与电机M6的V6端相接,W:6端与电机M6的W6端相接,PE:6端与电机M6的PE端相接;

所述控制器包括电源模块、CPU模块、数字量输入模块、数字量输出模块和模拟量输入模块,所述电源模块的L端与L100相接,N端与N100相接,PE端与PE端相接,所述CPU模块的E0.6端通过手动开关S20与电源V1的V-端相接,E0.7端通过自动开关S21与电源V1的V-端相接,E1.0端通过第一放线伺服左限位开关SQ1与电源V1的V-端相接,E1.1端通过第一放线伺服右限位开关SQ2与电源V1的V-端相接,E1.2端通过第一放线张力伺服左限位开关SQ3与电源V1的V-端相接,E1.3端通过第一放线张力伺服右限位开关SQ4与电源V1的V-端相接,E1.4端通过第一牵引伺服左限位开关SQ5与电源V1的V-端相接,E1.5端通过第一牵引伺服右限位开关SQ6与电源V1的V-端相接,E1.6端通过第一收卷伺服左限位开关SQ7与电源V1的V-端相接,E1.7端通过第一收卷伺服右限位开关SQ8与电源V1的V-端相接;所述CPU模块的23端通过运行指示灯HL1与电源V1的V+端相接,24端通过运行指示灯HL2与电源V1的V+端相接,29端通过运行指示灯HL3与电源V1的V+端相接,30端通过运行指示灯HL4与电源V1的V+端相接,35端通过座椅外部彩灯HL5与电源V1的V+端相接,36端通过座椅外部彩灯HL6与电源V1的V+端相接,22端通过座椅外部彩灯HL7与电源V1的V+端相接,21端通过座椅外部彩灯HL8与电源V1的V+端相接,1端通过座椅外部彩灯HL9与电源V1的V+端相接,2端通过座椅外部彩灯HL10与电源V1的V+端相接;

所述数字量输入模块的0端通过E2.0和启动按钮S1与电源V1的V-端相接,1端通过E2.1和停止按钮S2与电源V1的V-端相接,2端通过E2.2和急停按钮S3与电源V1的V-端相接,3端通过E2.3和放卷脚踏按钮S4与电源V1的V-端相接,4端通过E2.4和加固脚踏按钮与电源V1的V-端相接,5端通过E2.5和放线左偏传感器B1与电源V1的V-端相接,6端通过E2.6和放线右偏传感器B2与电源V1的V-端相接,7端通过E2.7和放卷反点按钮S6与电源V1的V-端相接,SS端与电源V1的V+端相接;所述数字量输入模块的1.5端通过E3.0和放卷正点按钮S7与电源V1的V-端相接,1.1端通过E3.1和放卷顶针开关S8与电源V1的V-端相接,1.2端通过E3.2和收卷顶针开关S9与电源V1的V-端相接,1.3端通过E3.3和放排外移开关S10与电源V1的V-端相接,1.4端通过E3.4和放排内移开关S11与电源V1的V-端相接,1.5端通过E3.5和收排外移开关S12与电源V1的V-端相接,1.6端通过E3.6和收排内移开关S13与电源V1的V-端相接,1.7端通过E3.7和继电器24与电源V1的V-端相接;

所述数字量输出模块的1.0端通过Q1.0和继电器KA100与电源V1的V+端相接,1.1端通过Q1.1和继电器KA101与电源V1的V+端相接,1.2端通过Q1.2和继电器KA102与电源V1的V+端相接,1.3端通过Q1.3和继电器KA103与电源V1的V+端相接,1.4端通过Q1.4和继电器KA104与电源V1的V+端相接,1.5端通过Q1.5和继电器KA105与电源V1的V+端相接,所述数字量输出模块的24V端与电源V1的V+端相接,COM端与电源V1的V-端相接;

所述模拟量输入模块的24V端与电源V1的V+相接,COM端与电源V1的V-端相接,PE端与PE相接,所述模拟量输入模块CH0区域的PG端接地,V+端与外部10V电源的V+端相接,VI-端与电源V1的V-端相接,所述模拟量输入模块CH1区域的PG端接地,V+端与外部10V电源的V+端相接,VI-端与电源V1的V-端相接,所述模拟量输入模块CH2区域的PG端接地,V+端与外部10V电源的V+端相接,VI-端与电源V1的V-端相接,所述模拟量输入模块CH3区域的PG端接地,V+端与外部10V电源的V+端相接,VI-端与电源V1的V-端相接。

本技术方案通过第一组伺服的联合作用,能够精确完成放线、收线等一系列动作,从而达到座椅的精确控制,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

本技术方案采用电压变频器与电机组合形成单动作伺服,将多自由度座椅运行细分化,能够准确快速的完成单动作的运行,提升座椅的控制精确度,具有良好的移动性和柔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成本高,难以推广的问题,具有控制精准,安全系数高,使用方便等特点。

2.本实用新型将多自由度座椅的动作进行简单化,分别成单动作控制,能够提升控制效率,同时也能够提高控制安全度。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受限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只要满足使用需要,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