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建筑全寿命周期管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30603发布日期:2018-11-23 20:24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管理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BIM建筑全寿命周期管理设备。



背景技术:

BIM又名建筑信息模型或者建筑信息化管理或者建筑信息制造,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基础,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通过三维建筑模型,实现工程监理、物业管理、设备管理、数字化加工、工程化管理等功能。它具有信息完备性、信息关联性、信息一致性、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八大特点。将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项目参与方在同一平台上,共享同一建筑信息模型。利于项目可视化、精细化建造,是实现建筑业精细化,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工具。

现在建筑全寿命周期管理设备也采用了BIM技术,对建筑物在生产、运营维护与建造过程进行管理,但是现有的城建筑全寿命周期管理设备因体积大不方便对其进行转动,而提高工作人员的运动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BIM建筑全寿命周期管理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建筑全寿命周期管理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方便转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基于BIM建筑全寿命周期管理设备,包括控制箱,所述控制箱底部通过多根支撑杆可拆卸连接有缓冲调节支撑座,缓冲调节支撑座包括下座体壳和通过缓冲旋转防震机构与下座体壳转动相连的上座体壳,下座体壳内设置有用于驱动上座体壳进行旋转运动的角度调节机构;

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连接在上座体壳与下座体壳之间的第一连杆,第一连杆与上座体壳固定相连,第一连杆与下座体壳之间通过轴承转动相连,第一连杆上套设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两侧分别啮合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均通过第二连杆与上座体壳转动相连,第二齿轮外围设置有以第一齿轮为中心且与第二齿轮均啮合的内齿圈,内齿圈的下端连接有用于对轴承内的滚动体的运动状态进行控制的卡筒,卡筒套设在第一连杆外,内齿圈的外侧壁上连接有驱动内齿圈上下滑动的驱动杆,下座体壳侧壁上开有沿其周向设置的优弧孔,下座体壳侧壁位于优弧孔的下侧并列设置有若干与优弧孔连通的滑动孔,驱动杆穿出优弧孔且在优弧孔和滑动孔内自由滑动。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驱动杆使内齿圈向上滑动,使内齿圈与第二齿轮啮合,卡筒与卡筒脱离接触,驱动杆在优弧孔内移动,从而驱动第二齿轮和第一齿轮发生转动,进而通过第一连杆驱动上座体壳发生转动,最终使控制箱发生转动,使工作人员能够从多个方位对控制箱进行操作,调节好控制箱的位置后,通过驱动杆使内齿圈向下滑动,驱动杆滑入与此对应位置的滑动孔内进行滑动,使卡筒下端的弧形卡齿与轴承内的滚动体相抵进而使轴承停止转动工作,内齿圈与第二齿轮脱离啮合状态,避免控制箱发生转动,提高了控制箱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2、通过角度调节机构中的各个部件的结构和连接方式实现了控制箱的角度旋转过程,能够方便、快速的对控制箱进行调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BIM建筑全寿命周期管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部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控制箱1、显示屏2、指示灯3、功能按键4、功能盘5、调节旋钮6、开关键7、温度计8、把手9、天线10、上座体壳11、下座体壳12、第一连杆13、轴承14、第一齿轮15、第二齿轮16、内齿圈17、卡筒18、驱动杆19、优弧孔20、滑动孔21、环形槽22、环形卡槽23、缓冲垫24、滑动球25、缓冲弹性件26。

实施例

参考图1~图3所示:一种基于BIM建筑全寿命周期管理设备,包括控制箱1和与控制箱1电连接的信息采集器,控制箱1内设置有与信息采集器电连接的控制模块和与控制模块电连接的编码模块,控制箱1的前壁中部设置有显示屏2,位于显示屏2的下侧均布有多个指示灯3,显示器的上侧设置有多个与编码模块电连接的功能按键4,显示屏2的左侧设置有功能盘5,显示屏2的右侧设置有调节旋钮6,显示屏2下侧的两个夹角处分别设有开关键7和温度计8,显示器的顶端中部设置有把手9,位于把手9的一侧设置有天线10;此控制箱1的前壁上设置的各个结构的布置方式合理利用了控制箱1的前壁上的空间,便于方便、快捷的对各个结构进行读取或操作;通过控制模块将此设备的各个检测管理数据进行集成、处理和收集,控制模块减小内部的接线端头;通过信息采集器对建筑物在生产、运营维护与建造的过程中的信息进行采集;控制箱1底部通过多根支撑杆可拆卸连接有缓冲调节支撑座,缓冲调节支撑座包括下座体壳12和通过缓冲旋转防震机构与下座体壳12转动相连的上座体壳11,下座体壳12内设置有用于驱动上座体壳11进行旋转运动的角度调节机构。

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连接在上座体壳11与下座体壳12之间的第一连杆13,第一连杆13与上座体壳11固定相连,第一连杆13与下座体壳12之间通过轴承14转动相连,第一连杆13上套设有第一齿轮15,第一齿轮15两侧分别啮合有第二齿轮16,第二齿轮16均通过第二连杆与上座体壳11转动相连,第二齿轮16外围设置有以第一齿轮15为中心且与第二齿轮16均啮合的内齿圈17,内齿圈17的下端密封,内齿圈17的下端中部连接有用于对轴承14内的滚动体的运动状态进行控制的卡筒18,卡筒18的下端包括沿其周向均布若干弧形卡齿,卡筒18套设在第一连杆13外,内齿圈17的外侧壁上连接有驱动内齿圈17上下滑动的驱动杆19,下座体壳12侧壁上开有沿其周向设置的优弧孔20,下座体壳12侧壁位于优弧孔20的下侧并列设置有若干与优弧孔20连通的滑动孔21,驱动杆19穿出优弧孔20且能在优弧孔20和滑动孔21内自由滑动;通过驱动杆19使内齿圈17向上滑动,使内齿圈17与第二齿轮16啮合,卡筒18与轴承14内的滚动体脱离接触,驱动杆19在优弧孔20内移动,从而驱动第二齿轮16和第一齿轮15发生转动,进而通过第一连杆13驱动上座体壳11发生转动,最终使控制箱1发生转动,使工作人员能够从多个方位对控制箱1进行操作,调节好控制箱1的位置后,通过驱动杆19使内齿圈17向下滑动,驱动杆19滑入与此对应位置的滑动孔21内进行滑动,使卡筒18下端的弧形卡齿与轴承14内的滚动体相抵进而使轴承14停止转动工作,内齿圈17与第二齿轮16脱离啮合状态,避免控制箱1发生转动,提高了控制箱1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通过角度调节机构中的各个部件的结构和连接方式实现了上述的操作过程,滑动孔21对驱动杆19的滑动起到了导向和限位的作用。

所述缓冲旋转防震机构包括在下座体壳12与上座体壳11之间开设且沿其周向布置的环形槽22,下座体壳12上开有位于环形槽22底部且与环形槽22连通的环形卡槽23,环形卡槽23呈凸形,下座体壳12和上座体壳11之间还设置有缓冲垫24,环形卡槽23内滑动卡设有若干滑动球25,每个滑动球25均通过缓冲弹性件26与环形槽22内壁相连,缓冲弹性件26可以为缓冲弹簧;通过缓冲垫24和缓冲弹性件26对控制箱1进行减震保护,大大减小了因外界的因素引起控制箱1的晃动,提高了控制箱1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能,环形卡槽23的设置为缓冲弹性件26的形变提供空间,滑动球25的设置避免下座体壳12与上座体壳11进行相互转动过程中发生卡设,减小了下座体壳12与上座体壳11之间相互转动过程中的阻力,还对缓冲弹性件26起到支撑作用。

使用时,通过开关键7启动控制箱1,通过信息采集器对建筑物在生产、运营维护与建造的过程中的信息进行采集,通过控制模块对信息采集器采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通过驱动杆19来调节控制箱1的角度位置,缓冲旋转防震机构对控制箱1进行防震保护;控制箱1与缓冲调节支撑座之间通过多根支撑杆可拆卸连接,便于单独使用控制箱1。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