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冷速热自动安全高效切换控制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25784发布日期:2019-02-10 23:14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速冷速热自动安全高效切换控制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温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速冷速热自动安全高效切换控制机。



背景技术:

工程塑料、塑料制品、导光板压铸、滚轮、密炼、化工反应釜等行业都对生产过程中的温度又严格的要求,而现有控制温度大多采用油温机,油温机是以导热油作为媒介的模温机,自身设有油箱,工作时导热油由油箱进入系统,经循环泵泵入模具或其它需要控温的设备,导热油从被控温设备出来后,再返回到系统进行循环,导热油经过加热器升温,当感温探头探测到的媒体温度低于设定值时,加热器开始工作,达到设定值时,加热器停止工作,高于设定值时,热交换器换热冷却;但是控温效率慢,不能满足部分产品速冷速热的控温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速冷速热自动安全高效切换控制机:包括脚轮和机架,脚轮设置在机架的底部,机架上设有电控箱,机架内轴对称设有加热系统和冷却系统,所述加热系统包括在机架内从上至下顺次设置的热油箱、加热器、热储油槽和热循环油泵,热储油槽、热循环油泵、加热器之间通过管路顺次连接,热储油槽上方通过管路与热油箱相连,热储油槽通过热循环进管与客户端模具相连,加热器通过热循环出管与客户端模具相连;热储油槽和热循环油泵之间的管路上顺次设有与热油箱相连的热油补油管路和热油排油管路;热循环出管上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一高温气动阀之间的管路上设有与热循环进管近热储油槽处相连的热循环旁通回路,热循环旁通回路上设有第二旁通阀;热循环进管上顺次设有第二高温气动阀、第一Y型过滤器、第一温度传感器,热循环出管上顺次设有低压限制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一高温气动阀,第一高温气动阀和第二高温气动阀同步工作;

冷却系统包括在机架年内从上至下顺次设置的冷油箱、换热器、冷储油槽和冷循环油泵,冷储油槽、冷循环油泵、换热器之间通过管路顺次连接,冷储油槽上方通过管路与冷油箱相连,冷储油槽通过冷循环进管与客户端模具相连,换热器通过冷循环出管与客户端模具相连;换热器的进水口与冷却水进管相连、出水口与冷却水出管相连;冷储油槽和冷循环油泵之间的管路上顺次设有与冷油箱相连的冷油补油管路和冷油排油管路;冷循环出管上设有与冷循环进管相连的冷循环旁通回路,冷循环旁旁通回路上设有第三旁通阀;冷循环进管上顺次设有第一气动阀、第二Y型过滤器、第三温度传感器;冷循环出管上顺次设有第四温度传感器、第二气动阀,第一气动阀和第二气动阀同步工作;第二温度传感器、第四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温控器电连接,温控器与电控箱电连接;温控器与电控箱控制整个装置工作;冷油箱与热油箱上设有与之相连的油箱旁路,油箱旁路上设有第一旁通阀;

进一步的,所述热循环油泵和加热器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一压力表;热油补油管路上设有第一球阀;热油排油管路上顺次设有第二球阀和第一排油口;热油箱内设有第一液位传感器,热油箱上设有第一补油口和第一溢油口;

进一步的,冷循环油泵和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二压力表;冷却水进管上顺次设有第三Y型过滤器;冷油补油管路上设有第三球阀;冷油排油管路上顺次设有第四球阀和第二排油口;冷油箱内设有第二液位传感器,冷油箱上设有第二补油口和第二溢油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的速冷速热自动安全高效切换控制机通过设置独立的加热系统、冷却系统进行高低温控制,满足产品速冷速热的需求,同时加热系统和冷却系统分开设置也利于后期维修整改;且通过第一高温气动阀、第二高温气动阀、第一气动阀、第二气动阀等切换系统结合多种传感器、电控箱和温控器实现精确控制,提高了自动化程度,节约了人工成本;同时闭式循环的加热管路系统,多种旁通回路、补油管路和排油管路等保护措施,不仅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还有效保护了装置的运行安全,适合工业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速冷速热自动安全高效切换控制机的管路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速冷速热自动安全高效切换控制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速冷速热自动安全高效切换控制机的右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速冷速热自动安全高效切换控制机的总电路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速冷速热自动安全高效切换控制机的集成电路板1电路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速冷速热自动安全高效切换控制机的集成电路板2电路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速冷速热自动安全高效切换控制机的温控器的控制电路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速冷速热自动安全高效切换控制机的的端子排的接线图

图中名称:1-脚轮,2-机架,3-冷循环油泵,4-换热器,5-冷油箱,6-热储油槽,7-加热器,8-第一高温气动阀,9-电控箱,10-第二高温气动阀,11-第一Y型过滤器,12-第一温度传感器,13-第一气动阀,14-第一旁通阀,15-第一液位传感器,16-热油箱,17-第一补油口,18-第一溢油口,19-第一球阀,20-第二球阀,21-第一排油口,22-第一压力表,23-冷却水进管,24-低压限制器,25-第二温度传感器,26-热循环油泵,27-冷却水出管,28-第二气动阀,29-第二Y型过滤器,30-第三温度传感器,31-第二液位传感器,32-冷储油槽,33-第二补油口,34-第二溢油口,35-第三球阀,36-第四球阀,37-第二排油口,38-第二压力表,39-第三旁通阀,40-第四温度传感器,41-第三Y型过滤器,42-第二旁通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2、3所示,一种速冷速热自动安全高效切换控制机,包括脚轮1和机架2,脚轮1设置在机架2的底部,机架2上设有电控箱9,机架2内轴对称设有加热系统和冷却系统,加热系统包括在机架2年内从上至下顺次设置的热油箱16、加热器7、热储油槽6和热循环油泵26,热储油槽6、热循环油泵26、加热器7之间通过管路顺次连接,热储油槽6上方通过管路与热油箱16相连引导热储油槽6中的水汽从管路进入热油箱16,热储油槽6通过穿过机架2的热循环进管与客户端模具相连接收客户端模具输出的循环媒介,加热器7通过穿过机架2的热循环出管与客户端模具相连将经加热器7加热的循环媒介输出给客户端模具;热储油槽6和热循环油泵26之间的管路上顺次设有与热油箱16相连的热油补油管路和热油排油管路,

热循环进管上顺次设有第二高温气动阀10、第一Y型过滤器11、第一温度传感器12,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12监测从客户端模具中输出的循环媒介的温度,同时实现间接检测热媒管的通畅程度,通过第一Y型过滤器11过滤从客户端模具中输出的循环媒介中的杂质,保证热媒管的通畅,通过第二高温气动阀10控制热循环进管中从客户端模具中输出的循环媒介的流量;

热循环出管上顺次设有低压限制器24、第二温度传感器25、第一高温气动阀8,第二温度传感器25与温控器电连接,温控器与电控箱9电连接,通过低压限制器24对管路内压力进行监测,在系统压力低时断开加热;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25检测热循环出管中从加热器7中输出的循环媒介的温度并通过温控器将后续加热信号提供给电控箱9,通过第一高温气动阀8热循环出管中从从加热器7中输出的循环媒介的流量;

热循环出管上第二温度传感器25和第一高温气动阀8之间的管路上设有与热循环进管近热储油槽6处相连的热循环旁通回路,热循环旁通回路上设有第二旁通阀42,通过第二旁通阀42在热循环油泵26已经工作而客户端模具出现故障或第二高温气动阀10、第一高温气动阀8未开启时通过泄压保护热循环油泵26;

热循环油泵26和加热器7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一压力表22,通过第一压力表22显示热循环出管中的管道压力;

热油补油管路上设有第一球阀19,当速冷速热自动安全高效切换控制机故障检修后或管路系统中循环媒介过少时通过第一球阀19控制补油管路开启从热油箱16中补充循环媒介;

热油排油管路上顺次设有第二球阀20和第一排油口21,当速冷速热自动安全高效切换控制机故障时通过第二球阀20控制排油管路开启从第一排油口21排出管路系统中的循环媒介,方便后续检修;

热油箱16内设有第一液位传感器15,热油箱16上设有第一补油口17和第一溢油口18,通过第一液位传感器15监测热油箱16内的循环媒介液位,在低液位时进行保护停机并发出警报,通过第一补油口17给热油箱16补充循环媒介,在高液位时通过第一溢油口18导出循环媒介,防止热油箱16内压力过高;

冷却系统包括在机架2年内从上至下顺次设置的冷油箱5、换热器4、冷储油槽32和冷循环油泵3,冷储油槽32、冷循环油泵3、换热器4之间通过管路顺次连接,冷储油槽32上方通过管路与冷油箱5相连引导冷储油槽32中的水汽从管路进入冷油箱5,冷储油槽32通过穿过机架2的冷循环进管与客户端模具相连接收客户端模具输出的循环媒介,换热器4通过穿过机架2的冷循环出管与客户端模具相连将经换热器4冷却的循环媒介输出给客户端模具;换热器4的进水口与穿过机架2的冷却水进管23相连、出水口与穿过机架2的冷却水出管27相连;冷储油槽32和冷循环油泵3之间的管路上顺次设有与冷油箱5相连的冷油补油管路和冷油排油管路,

冷循环进管上顺次设有第一气动阀13、第二Y型过滤器29、第三温度传感器30,通过第三温度传感器30监测从客户端模具中输出的循环媒介的温度,同时实现间接检测冷循环进管的通畅程度,通过第二Y型过滤器29过滤从客户端模具中输出的循环媒介中的杂质,保证热媒管的通畅,通过第一气动阀13控制冷循环进管中从客户端模具中输出的循环媒介的流量;

冷循环出管上顺次设有第四温度传感器40、第二气动阀28,第四温度传感器40与温控器电连接,温控器与电控箱9电连接,通过第四温度传感器40检测冷循环出管中从换热器4中输出的循环媒介的温度并通过温控器将后续冷却信号提供给电控箱9,通过第二气动阀28控制从换热器4中输如冷循环出管中的循环媒介的流量;

冷循环出管上第四温度传感器40、第二气动阀28之间的管路上设有与冷循环进管近冷储油槽32处相连的冷循环旁通回路,冷循环旁通回路上设有第三旁通阀39,通过第三旁通阀39在冷循环油泵3已经工作而客户端模具出现故障或第一气动阀13、第二气动阀28未开启时通过泄压保护冷循环油泵3;

冷循环油泵3和换热器4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二压力表38,通过第二压力表38显示冷循环出管中的管道压力;

冷却水进管23上顺次设有第三Y型过滤器44,通过第三Y型过滤器44对进入换热器4的冷却水进行过滤去掉杂质保护冷却水进管23和换热器,减少杂质对其产生影响;

冷油补油管路上设有第三球阀35,当速冷速热自动安全高效切换控制机故障检修后或管路系统中循环媒介过少时通过第三球阀35控制补油管路开启从冷油箱5中补充循环媒介;

冷油排油管路上顺次设有第四球阀36和第二排油口37,当速冷速热自动安全高效切换控制机故障时通过第四球阀36控制排油管路开启从第二排油口37排出管路系统中的循环媒介,方便后续检修;

冷油箱5内设有第二液位传感器31,冷油箱5上设有第二补油口33和第二溢油口34,通过第二液位传感器31监测冷油箱5内的循环媒介液位,在低液位时进行保护停机并发出警报,通过第二补油口33给冷油箱5补充循环媒介,在高液位时通过第二溢油口34导出循环媒介,防止冷油箱5内压力过高;

冷油箱5与热油箱16上设有与之相连的油箱旁路,油箱旁路上设有第一旁通阀14,通过第一旁通阀14的开启沟通冷油箱5与热油箱16,使其在需要时互相补油或辅助泄压;

如图4-8所示,电控箱9和温控器进行PID精确控温控制整个速冷速热自动安全高效切换控制机工作,电控箱9主要控制热循环油泵26、加热器7、冷循环油泵工作或停止,温控器将信号传输给电控箱并主要联动同步控制第一高温气动阀8和第二高温气动阀10开启或关闭来实现加热系统对客户端模具的加热与否,联动同步控制第一气动阀13和第二气动阀28开启或关闭来实现冷却系统对客户端模具的冷却与否,通过第二旁通阀42或第三旁通阀39开启或关闭实现控制加热系统或冷却系统的自循环,低压限制器24与电控箱电连接;主要电路元器件配置见表1。

表1电气控制主要元器件清单

使用时,先根据第一液位传感器15和第二液位传感器31检测的热油箱16和冷油箱5内的液位对热油箱16和冷油箱5进行补油,通过第一补油口17和第二补油口33进行人工补油;打开第二旁通阀42和第三旁通阀39,分别开启速冷速热自动安全高效切换控制机中加热系统的热循环旁通回路、冷却系统的冷循环旁通回路,电控箱9控制热循环油泵26和冷循环油泵3工作,热循环油泵26泵动管路系统中的媒介进行循环流动,流经加热器7、客户端模具、热储油槽6回到热循环油泵26进行循环,冷循环油泵3泵动管路系统中的媒介进行循环流动,流经换热器4、客户端模具、冷储油槽32回到冷循环油泵3进行循环,

在循环过程中第二温度传感器25检测热循环出管内的媒介的温度、第四温度传感器40检测冷循环出管内的媒介的温度,当第二温度传感器25检测到的温度比温控器内预设的温度低时,温控器传输信号给电控箱9,通过电控箱9控制加热器7对流经加热器7的热油进行加热,当第二温度传感器25检测的温度在温控器预设的温度阀值时,电控箱9控制加热器7停止工作,维持加热系统内的媒介温度恒定;当第四温度传感器40检测到的温度比温控器内预设的温度高时,冷却系统中的媒介流经换热器4被换热器4中的冷却水进行换热冷却直至检测温度符合预设温度;当客户端模具需要加热时,温控器联动同步打开第一高温气动阀8和第二高温气动阀10使客户端模具与加热系统循环沟通、关闭第二旁通阀42停止加热系统自循环,通过加热系统为客户端模具提供所需热能,此时冷却系统自循环储能;当客户端模具需要冷却时,温控器联动同步打开第一气动阀13和第二气动阀28使客户端模具与冷却系统循环沟通、关闭第三旁通阀38停止冷却系统的自循环,同时联动同步关闭第一高温气动阀8和第二高温气动阀10阻断客户端模具与加热系统的沟通、打开第二旁通阀42开启加热系统自循环,通过冷却系统对客户端模具进行冷却直至所需温度,此时加热系统自循环储能;当客户端模具再次需要加热时,温控器联动同步打开第一高温气动阀8和第二高温气动阀10开启客户端模具与加热系统的沟通、关闭第二旁通阀42阻断加热系统自循环,同时联动同步关闭第一气动阀13和第二气动阀28断开客户端模具与冷却系统循环的沟通、打开第三旁通阀38开启冷却系统的自循环,实现再次加热,重复上市操作实现客户端模具速冷速热的控温要求;当低压限制器24检测到当前管路的压力过低时,传输信号给电控箱9通过其控制加热器7停止加热,并控制第一球阀19开启补油管路从热油箱16对管路系统进行补油,直至低压限制器24检测到管路系统中的压力在阀值范围内停止补油。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速冷速热自动安全高效切换控制机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