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棚的二氧化碳检测及调节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43517发布日期:2019-06-29 00:44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棚的二氧化碳检测及调节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棚的二氧化碳检测及调节系统,属于农林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高分子聚合物-聚氯乙烯、聚乙烯的产生,塑料薄膜广泛应用于农业。日本及欧美国家于50年代初期应用温室薄膜覆盖温床获得成功,随后又覆盖小棚及温室也获得良好效果。我国于1955年秋引进聚氯乙烯农用薄膜,首先在北京用于小棚覆盖蔬菜,获得了早熟增产的效果。大棚原是蔬菜生产的专用设备,随着生产的发展大棚的应用越加广泛。当前大棚已用于盆花及切花栽培;果树生产用于栽培葡萄、草莓、西瓜、甜瓜、桃及柑桔等;林业生产用于林木育苗、观赏树木的培养等;养殖业用于养蚕、养鸡、养牛、养猪、鱼及鱼苗等。

随着大棚的广泛应用及反季节作物的种植,对大棚内部二氧化碳的控制及调控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传统的大棚内部只设置有二氧化碳检测装置,不能对大棚内部二氧化碳进行有效实时的调控,极大的影响了作物的生长,给农民带来财产损失,因此,提供一种能有效检测大棚内部二氧化碳浓度,且结构稳定,提高作物的生长,增加产量,使用寿命长,并能及时进行调控的新型大棚的二氧化碳检测及调节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大棚的二氧化碳检测及调节系统,能有效的检测大棚内部二氧化碳浓度,且结构稳定,使用寿命长,能有效的对大棚顶部的积水和积雪进行导流,减少积水和积雪对大棚的危害,可以有效地提高作物的生长,增加产量,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大棚的二氧化碳检测及调节系统,包括大棚顶部框架,所述大棚顶部框架是由两块梯形板焊接制成,且两块矩形板形成的夹角为135°,大棚顶部框架侧边下方固定连接有四根大棚侧部支撑架,四根所述大棚侧部支撑架围成矩形区域,且大棚侧部支撑架上设置有与大棚侧部支撑架垂直的大棚侧部加强横杆,所述大棚侧部支撑架下端安装有风机,所述风机外侧设置有送风口,所述送风口内部设置有单向阀,所述风机上端设置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上端设置有多用途横杆,所述多用途横杆外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多用途横杆孔,所述多用途横杆内部设置有集成器输送线,所述集成器输送线依次连接二氧化碳智能检测仪、二氧化碳智能控制集成器、门框自动转动器和二氧化碳发生装置,所述门框自动转动器设置在门框上方,所述大棚顶部框架中间固定连接大棚中部支撑架,所述大棚中部支撑架底部焊接至多用途横杆上,且大棚中部支撑架下端左右侧分别设置呈向上发散的两根大棚顶部支撑架,右侧所述大棚顶部支撑架上安装有温度检测仪。

进一步而言,所述大棚顶部框架的顶部进行倒角处理。

进一步而言,所述风机为单向输送装置,且风机安置于大棚内部。

进一步而言,所述送风口为内部细、出口粗的楔形结构,且送风口的外侧设置有防止堵塞的档料网。

进一步而言,所述输送管为可拆卸软管结构。

进一步而言,所述多用途横杆为直径5cm的中空铝合金圆管。

进一步而言,所述二氧化碳智能检测仪将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信息通过集成器输送线实时反馈至二氧化碳智能控制集成器;所述二氧化碳智能检测仪分别放置在大棚的上、中、下三个位置。

进一步而言,所述二氧化碳智能控制集成器内部设有二氧化碳含量反馈处理片及微型计算处理器,能够智能化处理检测的二氧化碳的含量数据,进而对二氧化碳智能检测仪、二氧化碳智能控制集成器、门框自动转动器和二氧化碳发生装置进行反馈指令,当大棚内部二氧化碳含量过高时,通过二氧化碳智能控制集成器控制门框自动转动器发生旋转,使门框打开,用以降低大棚内的二氧化浓度;而当大棚内部二氧化碳浓度过低时,通过二氧化碳智能控制集成器控制二氧化碳发生装置制造二氧化碳,从而提高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利于植物的生长。

进一步而言,所述门框自动转动器为竖置的转动器,且转动角度为0-90°。

进一步而言,所述大棚顶部支撑架为左右对称结构,且大棚顶部支撑架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多用途横杆和大棚顶部框架的中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通过在大棚顶部框架的倒角处理,能有效的对大棚顶部的积水和积雪进行导流,减少积水和积雪对大棚的危害,具有较高的实用性;2、通过设置的大棚顶部支撑架,提高了大棚框架的稳定性,增加了大棚的使用寿命,减少了浪费;3、通过设有的二氧化碳智能控制集成器、二氧化碳发生装置、风机,能及时有效的对大棚内部二氧化碳的含量进行检测和调控,提高大棚内部作物的生长性,增加作物产量,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能有效的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大棚的二氧化碳检测及调节系统的结构图;

图2是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大棚的二氧化碳检测及调节系统的左视局部图;

图3是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大棚的二氧化碳检测及调节系统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标号:1、大棚顶部框架;2、大棚侧部支撑架;3、风机;4、送风口;5、输送管;6、多用途横杆;7、二氧化碳智能检测仪;8、二氧化碳智能控制集成器;9、温度检测仪;10、大棚中部支撑架;11、大棚顶部支撑架;12、门框自动转动器;13、门框;14、多用途横杆孔;15、集成器输送线;16、大棚侧部加强横杆;17、二氧化碳发生装置;18、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一种大棚的二氧化碳检测及调节系统,包括大棚顶部框架1,所述大棚顶部框架1是由两块梯形板焊接制成,且两块矩形板形成的夹角为135°,大棚顶部框架1侧边下方固定连接有四根大棚侧部支撑架2,四根所述大棚侧部支撑架2围成矩形区域,且大棚侧部支撑架2上设置有与大棚侧部支撑架2垂直的大棚侧部加强横杆16,所述大棚侧部支撑架2下端安装有风机3,所述风机3外侧设置有送风口4,所述送风口4内部设置有单向阀18,所述风机3上端设置有输送管5,所述输送管5上端设置有多用途横杆6,所述多用途横杆6外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多用途横杆孔14,所述多用途横杆6内部设置有集成器输送线15,所述集成器输送线15依次连接二氧化碳智能检测仪7、二氧化碳智能控制集成器8、门框自动转动器12和二氧化碳发生装置17,所述门框自动转动器12设置在门框13上方,所述大棚顶部框架1中间固定连接大棚中部支撑架10,所述大棚中部支撑架10底部焊接至多用途横杆6上,且大棚中部支撑架10下端左右侧分别设置呈向上发散的两根大棚顶部支撑架11,右侧所述大棚顶部支撑架11上安装有温度检测仪9,所述大棚顶部框架1的顶部进行倒角处理,能有效的对大棚顶部的积水和积雪进行导流,减少积水和积雪对大棚的危害,所述风机3为单向输送装置,且风机3安置于大棚内部,有利于提高大棚的密封性,所述送风口4为内部细、出口粗的楔形结构,且送风口4的外侧设置有防止堵塞的档料网,所述输送管5为可拆卸软管结构,方便输送管5和风机3的拆装,所述多用途横杆6为直径5cm的中空铝合金圆管,节约用料,减轻大棚的荷载,所述二氧化碳智能检测仪7将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信息通过集成器输送线15实时反馈至二氧化碳智能控制集成器8;

所述二氧化碳智能检测仪7的放置位置不加限定,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将二氧化碳智能检测仪7分别放置在大棚的上、中、下三个位置,便于更准确地对大棚内部二氧化碳含量的检测,提高检测精度,所述二氧化碳智能控制集成器8内部设有二氧化碳含量反馈处理片及微型计算处理器,能够智能化处理检测的二氧化碳的含量数据,进而对二氧化碳智能检测仪7、二氧化碳智能控制集成器8、门框自动转动器12和二氧化碳发生装置17进行反馈指令,当大棚内部二氧化碳含量过高时,通过二氧化碳智能控制集成器8控制门框自动转动器12发生旋转,使门框13打开,用以降低大棚内的二氧化浓度;而当大棚内部二氧化碳浓度过低时,通过二氧化碳智能控制集成器8控制二氧化碳发生装置17制造二氧化碳,从而提高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利于植物的生长;所述门框自动转动器12为竖置的转动器,且转动角度为0-90°,所述大棚顶部支撑架11为左右对称结构,且大棚顶部支撑架11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多用途横杆6和大棚顶部框架1的中心,提高了大棚框架的稳定性,增加了大棚的使用寿命。

更具体而言,所述大棚顶部框架1左右两侧连接有大棚侧部支撑架2,所述大棚侧部支撑架2上部设置有大棚侧部加强横杆16,所述大棚侧部支撑架2下端安装有风机3,所述风机3外侧设置有送风口4,所述送风口4内部设置有单向阀18,保证了大棚的密封性,减少外界环境对大棚内部作物的影响,增加作物产量。

本实用新型改进于:一种大棚的二氧化碳检测及调节系统,在使用时,当大棚内部二氧化碳含量发生变化时,二氧化碳智能检测仪7会检测到二氧化碳的具体含量,通过集成器输送线15,传递给二氧化碳智能控制集成器8,对数据进行分析,然后反馈,通过对风机3、门框自动转动器12和二氧化碳发生装置17的执行命令,控制大棚内部二氧化碳浓度,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适合广泛推广。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