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芯片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66245发布日期:2019-02-26 17:38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芯片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芯片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开关是使电路开路、使电流中断或使其流到其他电路的电子元件,广泛应用在电子设备中。

现有的开关结构可将可控硅与继电器串接,实现开关的作用。为了避免可控硅与继电器不受控制的同时导通导致负载突然启动带来的危险,现在通常会采用增加非软件控制开关的方式通过安规认证,但是由于非软件控制开关并不是所有的电气设备都适用。且另一方面,现有的可控硅与继电器虽然可以通过同一个芯片进行控制,以解决单个器件损坏导致的不安全,但是没有办法避免软件的BUG导致可控硅与继电器同时导通,所带来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进行软件认证,但又要面临软件认证的高昂成本和较长周期的问题,非常不利于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芯片安规控制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通过软件控制或者增加非软件控制开关的方式使得可控硅与继电器导通,导致成本较高,且软件控制易存在危险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双芯片安规控制系统,包括:

与被控设备电连接,用于导通所述被控设备的第一控制开关;

与被控设备电连接,用于导通所述被控设备的第二控制开关;

与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控制开关关闭或者启动的第一控制芯片;

与所述第二控制开关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控制开关关闭或者启动的第二控制芯片;以及

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第一触发感应端以及第二触发感应端,所述第一触发感应端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控制芯片控制所述第一控制开关关闭或者启动,所述第二触发感应端用于通过所述第二控制芯片控制所述第二控制开关关闭或者启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触发感应端与所述第二触发感应端在同一电路板上,且所述第一触发感应端与所述第二触发感应端之间存在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控制芯片还用于与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电连接,以控制所述第一控制开关关闭或者启动。

进一步的,所述电路还包括检测电路,所述检测电路与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的输出端连接,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控制开关是否接收到所述第一控制芯片以及第二控制芯片的控制信号。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触发感应端与所述第二触发感应端之间设置有隔离地线。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控制开关为继电器控制电路,所述第二控制开关为可控硅控制电路。

进一步,所述检测电路包括二极管,该二极管的一端与第一控制开关连接,该二极管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检测电路以及第二检测电路连接,所述第一检测电路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一控制芯片连接,所述第二检测电路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控制芯片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检测电路包括: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一侧与所述二极管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侧分别与第二电阻以及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侧连接,并接入高电平,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芯片以及第三电阻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侧接地。

进一步,所述第二检测电路包括:第四电阻,所述第四电阻的一侧与所述二极管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侧分别与第五电阻以及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侧连接,并接入高电平,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二控制芯片以及第六电阻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侧接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与被控设备电连接,用于导通被控设备的第一控制开关;与被控设备电连接,用于导通被控设备的第二控制开关;与第一控制开关电连接,用于控制第一控制开关关闭或者启动的第一控制芯片;与第二控制开关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控制开关关闭或者启动的第二控制芯片;以及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包括第一触发感应端以及第二触发感应端,第一触发感应端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控制芯片控制第一控制开关关闭或者启动,第二触发感应端用于通过第二控制芯片控制第二控制开关关闭或者启动,通过第一控制芯片控制第一控制开关,通过第二控制芯片控制第二控制开关,因此即使没有非软件开关,通过双芯片控制也能通过安规认证,不需要做软件认证,可节约成本,且极大的提高了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芯片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检测电路的电路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控制装置的电路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芯片控制系统的电路模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采用双芯片控制开关,通过第一控制芯片控制第一控制开关,通过第二控制芯片控制第二控制开关,因此即使没有非软件开关,通过双芯片控制也能通过安规认证,不需要做软件认证,可节约成本,且极大的提高了安全性。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参见图1,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双芯片安规控制系统,包括与被控设备电连接,用于导通被控设备的第一控制开关1;与被控设备电连接,用于导通被控设备的第二控制开关2;与第一控制开关1电连接,用于控制第一控制开关1关闭或者启动的第一控制芯片3;与第二控制开关2电连接,用于控制第二控制开关2关闭或者启动的第二控制芯片4;以及控制装置5,控制装置5包括第一触发感应端511以及第二触发感应端512,第一触发感应端511用于通过第一控制芯片3控制第一控制开关1关闭或者启动,第二触发感应端512用于通过第二控制芯片4控制第二控制开关2关闭或者启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控制芯片2控制第一控制开关1,通过第二控制芯片4控制第二控制开关3,因此即使没有非软件开关,通过双芯片控制也能通过安规认证,不需要做软件认证,可节约成本,且极大的提高了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控制芯片3和第二控制芯片4可采用触摸芯片,比如,cypress(赛普拉斯半导体),holtek(盛群半导体)等。

参见图3,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触发感应端511与第二触发感应端512设置同一电路板上且两者之间存在间隙。可分别与第一控制芯片3以及第二控制芯片4连接,当用户按压该第一触发感应端511以及第二触发感应端512时,第一触发感应端511与第二触发感应端512需要分别向第一控制芯片3以及第二控制芯片4发送启动指令,因此在第一触发感应端411以及第二触发感应端512之间不能电气连接,因此需要设置间隙,且该间隙可以很好的解决按键之间电气连接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一触发感应端511与第二触发感应端512之间设置有隔离地线,该隔离地线设置在该间隙中间,可以有效避免由于第一触发感应端511与第二触发感应端512之间间隙太宽,手指按下按键时难以同时感应触发到第一触发感应端511以及第二触发感应端512,间隙太窄,则第一触发感应端511与第二触发感应端512之间则相互干扰,无法达到分别控制芯片启动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控制芯片4还用于与第一控制开关1电连接,以控制第一控制开关1关闭或者启动。第一控制开关1在同时接收到第一控制芯片3以及第二控制芯片4发送的控制信号时,才会启动,避免第一触发感应端511和第二触发感应端512只触发其中一个的情况出现。

具体的,双芯片安规控制系统还包括检测电路,该检测电路与该第一控制开关1的输出端连接,用于检测该第一控制开关1是否接收到第一控制芯片3以及第二控制芯片4的控制信号。通过在第一控制开关1的输出端连接一检测电路,该检测电路可以实时检测该第一控制开关1的输出端的电平的变化,当检测到低电平时,认为该第一控制开关1同时接收到第一控制芯片3与第二控制芯片4发送的控制信号,此时可启动该第一控制开关1,当没有检测到低电平时,则说明第一控制开关1接收到第一控制芯片3或者第二控制芯片4中任一个发送的控制信号,此时,第一控制开关1不启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控制开关1为继电器控制电路,第二控制开关2为可控硅控制电路。通过设置继电器控制电路以及可控硅控制电路可防止单个器件失效而导致的负载失控,进而导致其他危害发生。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检测电路包括二极管D1,该二极管D1的一端与第一控制开关1连接,该二极管D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检测电路以及第二检测电路连接,第一检测电路的另一侧与第一控制芯片3连接,第二检测电路的另一侧与第二控制芯片4连接。通过上述连接方式,可以对第一控制开关1的电平的变化进行检测,进而判断出该第一控制开关1是否同时接收到第一控制芯片3和第二控制芯片4发送的控制信号,避免第一触发感应端511和第二触发感应端512只触发其中一个的情况出现,符合安规要求。

参见图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检测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50,所述第一电阻R50的一侧与二极管D1连接,第一电阻R50的另一侧分别与第二电阻R51以及第一三极管Q20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20的发射极与第二电阻R51的另一侧连接,并接入高电平,第一三极管Q20的集电极分别与第一控制芯片4以及第三电阻R52连接,第三电阻R52的另一侧接地。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检测电路包括:第四电阻R53,第四电阻R53的一侧与二极管D1连接,该第四电阻R53的另一侧分别与第五电阻R54以及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该第二三极管Q21的发射极与该第五电阻R54的另一侧连接,并接入高电平,第二三极管Q21的集电极分别与第二控制芯片4以及第六电阻R55连接,第六电阻R55的另一侧接地。

其中,第一三极管Q20以及第二三极管Q21一方面可以将第一控制芯片3以及第二控制芯片4进行隔离,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其导通情况判断第一控制开关1的电平变化,具体的,利用二极管D1的单向导电性,当二极管D1的正极为低电平时,第一三极管Q20以及第二三极管Q21不导通,此时第一控制开关1检测为高电平,则说明第一控制开关1接收到第一控制芯片3或者第二控制芯片4中任一个发送的控制信号,此时,第一控制开关1不启动,当二极管D1的正极为高电平时,第一三极管Q20以及第二三极管Q21导通,此时,第一控制开关1检测为低电平,当检测到低电平时,认为该第一控制开关1同时接收到第一控制芯片3与第二控制芯片4发送的控制信号,此时可启动该第一控制开关1。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只有在第一触发感应端511和第二触发感应端512都被按压后,才会进行上述的检测。R50和R53分别与一个二极管D1连接,该二极管的另一侧与第一控制开关1连接,当第一控制开关1(继电器)导通时,会有高电平过来,使得第一三极管Q20和第二三极管Q21同时导通,IC1和IC2就会同时检测到低电平,则说明IC1和IC2已经接收到了启动指令。而如果没有检测到低电平时,说明第一触发感应端511和第二触发感应端512中至少有一个没有正确响应,那么这次第一触发感应端511和第二触发感应端512没有响应成功,不执行启动指令。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芯片安规控制系统的电路模块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芯片控制系统的电路图包括开关电源电路、EMC(Electro magnetic compatibility,电磁兼容性)电路、继电器电路、可控硅电路、检测电路、第一控制芯片以及第二控制芯片。

其中,开关电源电路与EMC电路连接,该EMC电路的一端分别与该开关电源电路以及继电器电路连接,该EMC的另一端分别与该开关电源电路以及可控硅电路连接,该可控硅电路的另一端与第二控制芯片I/O口连接,以通过第二控制芯片控制该可控硅电路连通,该继电器电路的另一端与检测电路连接,该检测电路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控制芯片以及第一控制芯片的I/O口连接,以通过该检测电路判断该继电器是否接收到第一控制芯片以及第二控制芯片发送的启动指令,避免误触情况下,仅接收到一个控制芯片发送的控制指令,便启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采用双芯片控制开关,通过第一控制芯片控制第一控制开关,通过第二控制芯片控制第二控制开关,因此即使没有非软件开关,通过双芯片控制也能通过安规认证,不需要做软件认证,可节约成本,且极大的提高了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