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滚筒炒菜机及其烹饪方法和计算机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19154139发布日期:2019-11-16 00:28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滚筒炒菜机及其烹饪方法和计算机存储介质与流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厨房家电,尤其涉及一种滚筒炒菜机及其烹饪方法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炒菜机是一种可以实现自动化烹饪过程的智能化设备,相比传统的炒菜锅具,炒菜机具有自动热油、自动翻炒等功能,因此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传统的亨饪方式中,在切好的原料下锅之前,给其表面挂上一层浆或糊之类的保护膜,这一处理过程叫上浆或挂糊(稀者为浆,稠者为糊),一般指用水淀粉和鸡蛋清包裹原材料以保留其水份使其滑嫩,多用于滑炒。上浆或挂糊的作用:1.能保持原料中的水分和鲜味,使烹调出来的菜肴具有滑、嫩、柔、脆、酥、香、松或外焦里嫩等特点。2.能保持原料不碎不烂,增加菜肴形与色的美观。3.能保持菜肴的营养成分,使营养素少受损失。

现有的炒菜工艺中,搅拌装置为了实现好的烹饪效果,使得食材能受热均匀,往往采用双向搅拌,双向搅拌会使得食材翻炒更加剧烈,对不上浆的食材来讲,可以提高烹饪效果,但是,对于前期在下锅前上完浆的食材来讲,过于激烈的搅拌不利于浆膜和糊膜的维持,容易导致脱浆的问题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滚筒炒菜机及其烹饪方法和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保证上浆后的食材的浆膜或糊膜不脱离食材,从而能够获得上浆均匀、烹饪效果好的菜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滚筒炒菜机的烹饪方法,所述炒菜机包括锅体、驱动装置,所述锅体内设有内胆和加热装置,所述内胆可在驱动装置驱动下旋转,以对食材进行搅拌,所述内胆的旋转轴线与竖直方向之间可以预设角度倾斜设置,该烹饪方法包括:

食材预热阶段: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工作使加热温度达到第三预设温度,并控制所述内胆停止转动;

食材包浆阶段:在倾斜状态下,驱动所述内胆绕旋转轴的第一旋转方向旋转以对食材进行单向搅拌,从而完成食材表面浆膜的固化或受热吸水糊化;

食材翻炒阶段:在倾斜状态下,驱动所述内胆在旋转轴的第一旋转方向和第二旋转方向之间切换对食材进行双向翻炒;

其中第一旋转方向和第二旋转方向相反。

在上述炒菜机的烹饪方法中,执行所述食材包浆阶段预设时间,并于预设时间内执行至少一个单向子搅拌步骤:

驱动所述内胆沿第一旋转方向旋转第一预设时间;

当第一预设时间结束时,控制所述内胆停止搅拌第二预设时间。

在上述炒菜机的烹饪方法中,在第一预设时间内,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控制所述内胆沿第一旋转方向旋转n圈,n≥1,n为整数;

或;

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控制所述内胆沿第一旋转方向旋转α度,α﹥0度。

在上述炒菜机的烹饪方法中,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

在上述炒菜机的烹饪方法中,倾斜状态下,所述内胆的的旋转轴与竖直方向之间的预设角度为30-80度。

在上述炒菜机的烹饪方法中,控制所述加热装置以第一功率在所述食材预热阶段对内胆进行加热,控制加热装置以第三功率在所述食材翻炒阶段对内胆进行加热,所述第三功率大于所述第一功率。

在上述炒菜机的烹饪方法中,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控制加热装置对所述内胆进行加热;在第二预设时间内,控制加热装置停止对内胆进行加热。

在上述炒菜机的烹饪方法中,检测所述内胆的温度数据,当所述温度数据高于第一预设温度时,执行食材翻炒阶段。

此外,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滚筒炒菜机,所述炒菜机包括锅体、驱动装置和控制芯片,所述锅体内设有内胆和加热装置,所述内胆可在驱动装置驱动下旋转,以对食材进行搅拌,所述内胆的旋转轴线与竖直方向之间可以预设角度倾斜设置,所述控制芯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的方法。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方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在食材包浆阶段内,内胆中的食材在内胆中单向搅拌,食材的搅拌的过程中,只有单侧受力,因此食材可以将在内胆的推动下顺着一个方向运动,食材在被推动的过程中,由于食材仅仅是单侧受力,所以食材将不容易被内胆翻面或滚动,食材将更多的是向前滑动,因此,食材表面已经上好的浆膜或糊膜将不容易脱落,使得食材表面的浆膜或糊膜能够保持均匀包覆,在食材包浆阶段内,浆膜或糊膜受热一段时间后,将在食材的表面固化,后续翻炒时就难以脱落了;在食材包浆阶段完成后,再通过双向搅拌,来对食材进行翻炒,翻炒的过程中,为了使得食材受热均匀,需要翻面或翻滚,因此,采用双向搅拌的形式对已经上好浆的食材进行翻炒,当内胆沿着第一旋转方向旋转时,同样的,食材的顺着第一旋转方向的一侧将受力,此时,食材靠近内胆胆壁一侧的面将受热,第一旋转方向搅拌完成后,驱动食材沿第二旋转方向搅拌,食材顺着第二旋转方向的一侧将受力,在切换第一和第二旋转方向的过程中,食材之间碰撞加剧,容易使得食材翻面或翻滚,进而使得食材其他面靠近内胆胆壁一侧,进而使得食材受热均匀;食材已经完成上浆或挂糊,并在食材包浆阶段下完成了糊化或固化,所以在食材翻炒阶段下,浆膜或糊膜将不容易脱落,上浆完的食材表面更加滑嫩,能进一步的提高食材的翻面或翻滚的能力,进而能够促进翻炒效果;上浆完全的食材得以保持菜品的营养,能够保持原料中的水分和鲜味,使烹调出来的菜肴具有滑、嫩、柔、脆、酥、香、松或外焦里嫩等特点。并能保持原料不碎不烂,增加菜肴形与色的美观。

本发明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现有的一种滚筒炒菜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烹饪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烹饪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场景下,上述烹饪方法的详细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炒菜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背景技术中已经提到,对下锅前需要上浆的食材,现有的炒菜机并不能很好的保证食材表面的浆膜不脱落,在炒菜机搅拌的过程中,会使得最终的食材表面上浆不均匀,由于上浆是翻炒前的前置程序,在后续的翻炒中,如果脱浆严重,浆膜将不能对食材进行保护,存在食材烧糊的风险,无法有效的保持食材的营养,无法保证翻炒过程中食材表面滑嫩,进而影响翻炒效果,且容易使得原料碎、烂,影响烹饪的色泽及口感。具体的,现有炒菜机在烹饪食物的过程中,为了提高食材受热均匀性,避免糊底,使得食材的口感一致性好,以及为了及时的将食材翻面,避免食材卡滞而烧糊,搅拌装置多采用双向搅拌的形式对食材进行翻炒,双向搅拌,顾名思义,就是驱动搅拌装置沿第一旋转方向旋转一定时间后,再驱动搅拌装置沿第二旋转方向旋转一定时间,第一旋转方向和第二旋转方向相反,对于绕容一旋转轴进行旋转的搅拌装置而言,第一旋转方向可以为顺时针方向,第二旋转方向可以为逆时针方向。

双向搅拌的烹饪形式,容易使得已经上好浆料的食物再次脱浆,使得食材的最终上浆不均匀,最终使得食材达不到爽滑可口的烹饪效果。本方案在双向搅拌之前加入的单向搅拌环节,在此过程中,能够保证食材上浆均匀,且不容易使得上浆后的食材再次脱浆。本申请的方案主要涉及软件算法的改进,可以沿用现有的硬件,实施成本较小。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下锅前,使用的浆原料可以为水淀粉浆、蛋清淀粉浆、全蛋淀粉浆、苏打浆等,水淀粉浆主要用料是淀粉、清水,制作方法是先将原料用调料拌腌人味,再用水与淀粉调匀上浆,用于普通的炒菜,比如“炒肉丝”、“肉片”等等。蛋清浆主要用料有蛋清、淀粉、盐等调味品,制作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先将主料用调味品拌腌入味,然后加人蛋清、淀粉拌匀即可。另一种是用蛋清加湿淀粉调成浆,再把用调味品腌渍后的原料放入蛋清粉浆内拌匀,也可加入适量的油,便于原料划散。全蛋浆主要用料有全蛋、淀粉、盐等调味品,制作方法与用料标准基本上同蛋清浆。其作用可使菜肴滑嫩,微带黄色。多用于炒菜类及烹调后带色的菜肴,如”辣子肉丁”、”酱爆鸡丁”等。苏打浆主要用料有蛋清、淀粉、小苏打、盐、水等调味品,制作方法是先将小苏打、盐、水等调味品腌渍一下原料,然后加入蛋清、淀粉拌匀,浆好后,最好静置一段时间使用。

一般而言,淀粉的吸水糊化的温度在50-70度之间,此时淀粉将受热吸水而变得粘稠,因此,对于一些浆原料为水淀粉浆而言,可以将第一预设温度设置在50-70度之间,从而使得浆膜受热吸水糊化;对于一些蛋清淀粉浆而言,温度以100-200度之间为宜,此时将能够保证蛋清固化,且又不至于温度过高,导致食材烧糊。

下面结合图1-5详细说明,图1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滚筒炒菜机的结构示意图。炒菜机包括锅体1、控制芯片、驱动装置4等部件,锅体1内设有内胆3和加热装置5,驱动装置4驱动内胆3转动,搅拌装置为可在驱动装置4驱动下绕自身轴线旋转的内胆3,此时旋转的内胆3即是搅拌装置,从而实现滚筒炒菜的烹饪效果;采用搅拌叶片进行搅拌,能够将搅拌叶片设计成相应的结构,从而提高搅拌效果;采用滚筒搅拌,食材依靠内胆3的回转以及重力的作用下实现翻炒,结构简单;驱动装置4可以为电机,电机可直接驱动内胆3,也可以通过传动机构实现对内胆3的驱动;加热装置5可以为电磁加热或电阻加热的形式,对应的,电磁加热为ih线盘,电阻加热为发热管。控制芯片通过控制电路对加热装置5和驱动装置4进行控制,以便烹饪。

采用内胆3自旋进行搅拌的方式,所述内胆3的旋转轴线与竖直方向之间可以预设角度倾斜设置,从而使得回转的过程中,食材能够在重力和胆壁摩擦力的作用在内锅内;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内胆3的倾斜可以通过设置在锅体1的倾斜,实现内胆3的倾斜,例如,锅体1设置在支架2上,支架2用于支撑锅体1,锅体1内设有可旋转的内锅,支架2与锅体1之间通过旋转轴连接,为了方便调节内锅的旋转角,还设有角度调节装置,通过操作角度调节装置,用户可以很方便的实现角度的调节;也有一些实施例,可直接将锅体1倾斜设置,直接倾斜旋转,而无需将锅体1旋转,就可以使得内胆3倾斜设置。一般而言,倾斜的角度为与竖直方向成30-80度左右,优选为65度。

图2的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s100(食材预热阶段):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工作使加热温度达到第三预设温度,并控制所述内胆停止转动;

通过将食材进行预热至一定温度再进行搅拌,避免过早地对未凝固或受热糊化不够的浆膜进行搅拌,造成的脱浆问题,考虑到,在低温下,食材也不会出现过热炭化的问题,所以,采用预热工艺对上过浆的食材进行烹饪将是对浆膜的极大保护。预热的过程中,直接对食材进行预热也可,或者单独对烹饪用料进行预热,或者是烹饪用料和食材一起进行预热,烹饪用料可以为食用水、食用油、煸炒过的葱姜蒜等,在烹饪用料到达一定的烹饪温度后,再将上过浆的食材放入,执行食材包浆阶段,实现上浆烹饪。一般而言,预热阶段需加入食用油,从而能快速的提高加热温度,同时可以使得食材包浆阶段下的食材在单向搅拌时起到润滑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当检测到食材或烹饪用料的加热温度达到第三预设温度,开始执行食材包浆阶段。以温度值对烹饪步骤进行切换,能够保证食材预热阶段能够加热至准确的某一值后,在对食材进行搅拌。

s102(食材包浆阶段):在倾斜状态下,驱动所述内胆绕旋转轴的第一旋转方向旋转以对食材进行单向搅拌,从而完成食材表面浆膜的固化或受热吸水糊化;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或类似于第几的描述并不能代表该阶段在烹饪过程中即是处于烹饪的开始阶段,也可以理解为烹饪过程中的某一个阶段,比如,食材包浆阶段可以为第一阶段,但在食材包浆阶段之前还可以包括上料的阶段等。

进一步的,驱动内胆3沿第一旋转方向旋转,可以是驱动内胆3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或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在食材包浆阶段内,保持一个相同的旋转方向搅拌即可,已完成食材的单向搅拌。

s104(食材翻炒阶段):在倾斜状态下,驱动所述内胆在旋转轴的第一旋转方向和第二旋转方向之间切换对食材进行双向翻炒;

其中第一旋转方向和第二旋转方向相反。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旋转方向和第二旋方向转向相反,假设,第一旋转方向为顺时针旋转,那么第二旋转方向变为逆时针,反之同理。食材翻炒阶段在食材包浆阶段完成后执行,在食材包浆阶段内,可保证上浆后的食材不脱浆,经过食材包浆阶段后,在食材翻炒阶段内,实施食材的翻炒,最终得到口感爽滑的菜品。

在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04内,双向翻炒时,可以沿第一旋转方向搅拌第四预设时间,然后沿第二旋转方向搅拌第五预设时间;或者中途停转第六预设时间;具体可视情况而定。

在食材包浆阶段内,内胆3中的食材在内胆3中单向搅拌,食材的搅拌的过程中,只有单侧受力,因此食材可以将在内胆3的推动下顺着一个方向运动,食材在被推动的过程中,由于食材仅仅是单侧受力,所以食材将不容易被内胆3翻面或滚动,食材将更多的是向前滑动,因此,食材表面已经上好的浆膜或糊膜将不容易脱落,使得食材表面的浆膜或糊膜能够保持均匀包覆,在食材包浆阶段内,浆膜或糊膜受热一段时间后,将在食材的表面固化,后续翻炒时就难以脱落了;在食材包浆阶段完成后,再通过双向搅拌,来对食材进行翻炒,翻炒的过程中,为了使得食材受热均匀,需要翻面或翻滚,因此,采用双向搅拌的形式对已经上好浆的食材进行翻炒,当内胆3沿着第一旋转方向旋转时,同样的,食材的顺着第一旋转方向的一侧将受力,此时,食材靠近内胆3胆壁一侧的面将受热,第一旋转方向搅拌完成后,驱动食材沿第二旋转方向搅拌,食材顺着第二旋转方向的一侧将受力,在切换第一和第二旋转方向的过程中,食材之间碰撞加剧,容易使得食材翻面或翻滚,进而使得食材其他面靠近内胆3胆壁一侧,进而使得食材受热均匀;食材已经完成上浆或挂糊,并在食材包浆阶段下完成了糊化或固化,所以在食材翻炒阶段下,浆膜或糊膜将不容易脱落,上浆完的食材表面更加滑嫩,能进一步的提高食材的翻面或翻滚的能力,进而能够促进翻炒效果;上浆完全的食材得以保持菜品的营养,能够保持原料中的水分和鲜味,使烹调出来的菜肴具有滑、嫩、柔、脆、酥、香、松或外焦里嫩等特点。并能保持原料不碎不烂,增加菜肴形与色的美观。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上浆的浆料可以为淀粉加鸡蛋清,或其他调味料,如食盐、酱汁、料酒等,当较为粘稠是,为糊状,此时为挂糊。具体浆料可以视实际情况以及具体菜品来确定。在前期下锅时可以将浆料或糊料调制好,然后放入食材,然后在食材表面包覆一层浆膜或糊膜。

在一些实施例中,食材包浆阶段通过控制执行的时间长短来决定是否进入食材翻炒阶段,也就是,食材包浆阶段执行预设时间,则进入食材翻炒阶段。

食材包浆阶段的预设时长不宜过长,如此也容易将已上好的浆膜或糊膜脱落,在正常炒菜的过程中,可以烹饪1min左右即可,视菜量的多少或菜品块头大小,可以延长相应的时间,如2-3min。烹饪的过程中内胆3的转速为55-115r/min,大概旋转一圈的时间为1-2s。

基于图2的方法,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了该方法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以及扩展方案,下面继续说明。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能提高上浆的质量,图3所示,可以在预设时间内,执行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向子搅拌步骤,包括:

s200:驱动所述内胆沿第一旋转方向旋转第一预设时间;

s202:当第一预设时间结束时,控制所述内胆停止搅拌第二预设时间。

步骤s200起到使得食材顺着第一旋转方向运动,避免食材翻面或翻滚,造成脱浆的风险,第一预设时间结束时,浆料被内胆3搅动后,内胆3停止搅拌,此时将食材、浆料静置一段时间,一方面使得浆料与食材表面受热时未及时排出的气泡排出,以使浆料与食材能够充分接触,从而提高固化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加热装置对食材进行加热,从而完成浆膜或糊膜的固化。

本申请中,单向子搅拌步骤呈周期性设置,周期t随预设时间而定,从而提高上浆效果。

本申请中所提到的浆膜或糊膜的糊化,指的是淀粉在一定温度下吸水,从而变得粘稠,有粘性,从而提高浆膜或糊膜与食材的粘附性;当有热油的存在是,浆膜或糊膜的将在高温下脱水,进而呈焦黄色,此时的糊化有焦化的意思;烧糊为浆膜或糊膜过分受热,严重脱水,使得有机物呈炭黑色的过程;本申请在食材包浆阶段下的糊化,主要为淀粉的吸水糊化,从而提高粘附性,当有热油存在时,也存在焦化的可能,长时间静置时,由于食材表面局部受热严重,将有可能发生炭化的可能。

第一预设时间内,内胆3可以以整数圈n进行旋转,从而实现全方位360度地对食材进行单向搅拌,进而使得食材能被充分的推动,避免食材炭化的可能。本实施例中n为两圈,实际情况中,n还可以设置其它的圈数,n≥1;当然,也可以不以整数圈进行旋转,而是在第一时间内,控制内胆3沿第一旋转方向旋转α度,α﹥0度。如90度、120度、270度、360度或450度以上。当α角小于360度时,食材被推动的距离更小,浆膜将不容易脱落,能够加速浆膜固化或受热吸水糊化。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预设时间不宜过长,过长将导致第二预设时间过短,这将使得食材静置的时间太短,运动过多,不利于浆膜或糊膜固化或受热吸水糊化,气泡不容易及时排出,存在脱浆的风险。具体的,第二预设时间应大于第一预设时间,使得食材能够很好的静置,及时的固化。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食材包浆阶段下加热装置以第二功率进行工作,从而使得食材表面的浆膜和糊膜能够完成受热吸水糊化或蛋白质固化等效果,第二功率可以采用与食材翻炒阶段相同的功率进行大火烹饪,此时为了避免食材包浆阶段内侧食材过热炭化,第一预设时间可以更长,或者搅拌的转速可以更快,或者采用更大的旋转角度α,或者采用更多的圈数n,从而保证食材不至于过热炭化,大火烹饪有大火烹饪的好处,但需要减少静置时间,存在脱浆的风险,所以为了保险起见,为了避免食材包浆阶段内的食材烧糊炭化,可以在食材包浆阶段内同步对食材进行小功率加热,而在食材翻炒阶段采取大功率加热,此时,覆盖在食材表面的浆膜或糊膜的蛋清,也能够固化受热吸水糊化,避免脱浆的问题的产生,在加热时,食材包浆阶段的加热温度可以控制在第一预设温度内,如100-200度附近,以避免食材烧糊。食材预热阶段下,为了快速将加热温度升至第三预设温度,采用大功率持续对食材进行加热,由于食材包浆阶段好,食材表面已经覆盖了一层浆膜,且已固化,那么在食材翻炒阶段就可以采用更大的功率对食材进行翻炒,控制所述加热装置以第一功率在所述食材预热阶段对内胆进行加热,控制加热装置以第三功率在所述食材翻炒阶段对内胆进行加热,所述第三功率大于所述第一功率。这样能够实现爆炒的效果,提高食材的烹饪口感,使得浆膜焦黄酥脆。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对于具有食材包浆阶段烹饪步骤的烹饪方法,相比于传统的菜品烹饪方法,在食材翻炒阶段翻炒时,食材翻炒阶段的加热功率(第三功率)可以比一般的未上浆的菜品的加热功率更高,因为在食材包浆阶段下,菜品已经完成了上浆,所以在食材翻炒阶段,双向翻炒时,浆膜可以起到保护作用,不至于烧糊,因此可以采用更大的加热功率进行加热,从而提高烹饪效率,节省烹饪时间,以及获得更好的烹饪口感。

本申请中,第一预设时间为3秒左右,静置时间(第二预设时间)为10s或20s,整个预设时间在1min左右。

此外,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控制加热装置对所述内胆3进行加热;在第二预设时间内,控制加热装置停止对内胆3进行加热。第一预设时间内,加热装置工作,此时食材在的搅拌下是活动的,不至于过热炭化,第二预设时间内,控制加热装置停止对内胆3进行加热,此时食材没有在的搅拌下活动,假如加热功率过大,加热时间过长,则存在过热炭化的风险,因此,停止对内胆3进行加热,这样可以保证浆膜的固化质量。

有时设置预设时间来执行食材包浆阶段,往往不能很好的兼容各个菜谱,因为有些菜品量多,有些菜品量少,且具体质感都各有不同,因此,设置预设时长来控制进入食材翻炒阶段可能会导致浆膜未固化,就开始了对食材的翻炒。

为此,食材包浆阶段内,检测所述内胆3的温度数据,当所述温度数据高于第一预设温度时,执行食材翻炒阶段。

烹饪过程中,加热时,食材的温度将升高,加上水分的蒸发,会使得内胆3的烹饪温度上升,因此,可以根据固化时,烹饪温度的变化,来判断是否完成上浆;当达到第一预设温度时,代表着食材中的水分减少,存在炭化的趋势,也代表着浆膜已固化完成,此时则可以判定可执行食材翻炒阶段。

此外还可以依据温度数据的上升速率来判断是否进入食材翻炒阶段,而不再通过判断是否超过第一烹饪温度,具体的:

检测所述内胆3的温度数据,当内胆3的温度数据的上升速率达到第一预设速率时,则执行食材翻炒阶段。

食材在加热的过程中,温度曲线具有一定的斜率(速率),斜率越大,代表着,食材的温度升高越快,斜率越大,当食材加热的过程中,水分的减少会使得温度的上升速率增大,上升速率与整体的食材有关,所以通过检测温度上述速率一定程度上,最能把握浆膜固化的一致性。

进一步的,检测所述内胆3的温度数据,可以是通过测温传感器来获取温度数据,测温传感器可以设置在锅体1上,也可以设置在锅盖上。底部测温传感器可伸缩的设置在锅体1上;锅盖上盖合在锅体1上,一端铰接,锅盖的另一端可不与锅体1卡扣连接,可搭接在锅体1上,设置在锅盖上的测温传感器随锅盖的旋转而旋转。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内胆3设置在锅盖上,内胆3伸入内胆3中,此时在还包括第四阶段:

所述锅盖盖合在锅体1上,所述锅盖盖合在锅体1上,在锅盖的盖合过程中控制所述内胆3转动第三预设时间。上置的内胆3在盖合的过程中,由于内胆3伸入内胆3,所以内胆3会与国内的食材有干涉,进而导致锅盖无法严丝合缝地盖合在锅体1上。通过第四阶段的设置,可以保证每次锅盖在盖合的过程中,内胆3都能通过转动拨开食材,进而使得内胆3不会与食材发生干涉,从而保证锅盖能够与锅体1盖合严实。

为了达到好的合盖效果,在第四阶段中,驱动内胆3在第一旋转方向和第二旋转方向之间双向搅拌。从而使得合盖的过程中能够将食材朝第一旋转方向和第二旋转方向这两个方向进行拨动,避免食材与内胆3发生干涉。

根据上面的说明,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应用场景下,上述烹饪方法的详细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

图4中的流程包括以下步骤:当使用炒菜机亨饪鱼香肉丝时,会事先用少许盐、料酒、淀粉给肉丝上浆,这是为了能保持原料中的水分和鲜味,稍置片刻后将原料依次放入炒菜机中;在刚开始亨饪时,炒菜机的内胆3会顺时针转n1圈(3到5圈),逆时针旋转n2圈(1圈),此时的旋转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合盖,以及使菜品均匀分布在锅底;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时间约40s)内胆3不搅拌,锅底温度的增加会促使油温上升,此时的油温会达到一个健康亨饪的温度p1,若未达到该温度,继续大火加热,当达到温度p1时,此阶段内胆3顺时针旋转n3圈(两圈),停t秒(20s),逆时针不转,以第二功率进行加热,时间持续约1分钟,此时搅拌是局部食物受热均匀,也是为了使肉丝能够更好的上浆;在这个亨饪阶段,上过浆的肉丝会由于淀粉的吸水糊化,以及蛋白质的变性凝固,在肉丝的表面形成一种粘性的保护层,该保护层会使肉丝不直接接触高温,从而避免了因骤热肉丝快速失去分而导致的发干、老韧等现象,从而保持了肉丝的滑嫩、酥脆、外焦里嫩等特点。此阶段过后,肉丝上浆阶段已完成,开启双向搅拌,使菜品搅拌均匀,以第三功率对菜品进行加热,直至该阶段结束,然后进入下一烹饪程序继续烹饪或结束烹饪。

基于同样的思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炒菜机,能够执行上述的炒菜机的烹饪方法,图5为该炒菜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基于同样的思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烹饪方法,从而保证食材的上浆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发明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发明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