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零压开关控制的调温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68470发布日期:2019-09-25 00:40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零压开关控制的调温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调温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基于零压开关控制的调温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调温电路大多采用的加热控制方式存在射频干扰,给负载波形带来颤动噪音,需要添加抑制干扰的电路来改善,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零压开关控制的调温电路,解决的上述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零压开关控制的调温电路,包括具有串联网络移相功能的温度检测电路、具有减少射频干扰及颤动噪音的过零控制电路和用于调节温度的发热元件RL;市电分别为温度检测电路、过零控制电路、发热元件RL供电;温度检测电路控制过零控制电路工作;过零控制电路驱动发热元件RL按预设温度进行调节。

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过零控制电路驱动发热元件RL工作,控温的负载电流只在电源过零交叉点被接通,能大大减少射频干扰和颤动噪音,改善负载波形;电路结构所使用元器件数量少,结构精简,便于制作,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零压开关控制的调温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固定”、“一体成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用以相同标号标示。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是:

一种基于零压开关控制的调温电路,包括具有串联网络移相功能的温度检测电路、具有减少射频干扰及颤动噪音的过零控制电路和用于调节温度的发热元件RL;市电分别为温度检测电路、过零控制电路、发热元件RL供电;温度检测电路控制过零控制电路工作;过零控制电路驱动发热元件RL按预设温度进行调节。

温度检测电路包括电阻R1-R5、电位器RP1、热敏电阻RT、电容C1和三极管VT1;

市电的L端与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1的第二端与电容C1的第一端连接;电容C1的第二端分别与电阻R5的第一端、电位器RP1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2的第一端分别与电位器RP1的第二端及滑动端连接;电阻R2的第二端分别与热敏电阻RT的第一端、三极管VT1的基极连接;电阻R5的第二端分别与电阻R4的第一端、三极管VT1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VT1的集电极与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市电的N端分别与电阻R3-R4的第二端、热敏电阻RT的第二端连接;

三极管VT1为BC160型PNP晶体管;电阻R1与电容C1组成串联移相网络,使电流要超前电压90°。

过零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6-R8、电容C2、二极管VD1-VD2和晶闸管VTH1-VTH3;

电阻R5的第一端分别与电阻R6的第一端、二极管VD1的负极、晶闸管VTH1的阳极连接;晶闸管VTH1的控制极与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6的第二端与晶闸管VTH2的控制极连接;市电的N端分别与二极管VD1的正极、晶闸管VTH1-VTH2的阴极、晶闸管VTH3的阳极连接;晶闸管VTH3的控制极与电阻R8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8的第二端分别与电容C2的第二端、二极管VD2的负极连接;发热元件RL的第二端分别与电容C2的第一端、晶闸管VTH2的阳极、晶闸管VTH3的阴极连接;二极管VD2的正极与电阻R7的第二端连接;电阻R1的第一端分别与电阻R7的第一端、发热元件RL的第一端连接;

二极管VD1为双向稳压二极管;二极管VD2的型号为IN4005;晶闸管VTH1的型号为BRX49;晶闸管VTH2-VTH3的型号均为BT120。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的控温功率可达3.5kVA,采用过零电压来控制加热装置。

零压控制原理:简单说,电源电压不过零,可控硅不导通;只有当电压过零时,可控硅才被触发导通。

该电路使用一只热敏电阻作为感温器。由于控温的负载电流只在电源过零交叉点被接通,故无需再添加任何抑制干扰的电路。

串联网络R1、C1的作用是,当交流电源电压下降到较低时仍保证电路能提供一个适合触发VT1的电压,由于与C1相比,R1的电抗比较小,故电流要超前电压约90°。如果环境温度高于给定值(该值由电位器RP1设定),则热敏电阻RT的阻值很低,引起VT1导通,晶闸管整流器VTH1被提供了门极触发电流,这样VTH1在交流市电的负半周导通。因为通过R1、C1的电流超前于通过之电压,当VTH1导通时,晶闸管元件VTH2和VTH3仍保持在截止状态,这样没有电流流过发热元件RL。

而当温度下降到低于RP1的设定值之下时,晶体管VT1和晶闸管VTH1都保持截止,这样晶闸管VTH2导通,由于稳压二极管VD1两端的电压超前于市电电源电压,故当电源电压过零交点时,VTH2导通,在负半周开始时,VTH3导通。

在市电电源的正半周,C2通过R7从市电充电,并提供VTH3的触发电流,使之在负半周始点导通。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例,均视为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记载的范围;并且,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