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稳压电源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46613发布日期:2020-11-19 19:30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线性稳压电源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计算机主板上的线性稳压电源电路。



背景技术:

稳压电路是指在输入电压、负载、环境温度、电路参数等发生变化时仍能保持输出电压恒定的电路。这种电路能提供稳定的直流电源,广为各种电子设备所采用。随着集成电路的设计技术的告诉发展,电路系统结构也进一步密集和复杂,因为需要对集成技术的模拟电路的电压、功耗、调整精度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传统常用的稳压电路难以满足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噪声纹波小、输出稳定、瞬态响应好的线性稳压电源电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性稳压电源电路,包括变压电路、整流电路、第一滤波电路、调整电路、保护电路、比较放大电路、基准电压提供电路、取样电路、第二滤波电路及指示电路,所述变压电路与所述整流电路电连接,所述整流电路与所述第一滤波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一滤波电路与所述调整电路电连接,所述调整电路与所述保护电路电连接,所述比较放大电路与所述保护电路、基准电压提供电路及取样电路电连接,所述基准电压提供电路及取样电路电连接均与所述保护电路的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滤波电路与所述取样电路电连接,所述指示电路与所述滤波电路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变压电路包括开关、变压器,所述开关的第一端用于与电源电连接,所述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变压器的原线圈电连接,所述变压器的副线圈与所述整流电路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整流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第一端与副线圈电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第一端及电源电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第一端及副线圈电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第二端与副线圈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滤波电路包括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与整流电路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调整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发射极电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保护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保护电路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保护电路包括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三三极管,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电源电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电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比较放大电路包括第四三极管,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取样电路电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基准电压提供电路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基准电压提供电路包括第五电阻、第五二极管、第六二极管,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二极管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电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二极管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六二极管的第二端与整流电路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取样电路包括第六电阻、第七电阻,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与整流电路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滤波电路包括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与整流电路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指示电路包括第八电阻、第七二极管,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七二极管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七二极管的第二端与整流电路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变压电路、整流电路、第一滤波电路、调整电路、保护电路、比较放大电路、基准电压提供电路、取样电路、第二滤波电路及指示电路之间的配合,便实现进行稳压,其结构较简单,噪声纹波小,输出稳定,瞬态响应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线性稳压电源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不冲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稳压电源电路,包括变压电路1、整流电路2、第一滤波电路3、调整电路4、保护电路5、比较放大电路6、基准电压提供电路7、取样电路8、第二滤波电路9及指示电路10,所述变压电路1与所述整流电路2电连接,所述整流电路2与所述第一滤波电路3电连接,所述第一滤波电路3与所述调整电路4电连接,所述调整电路4与所述保护电路5电连接。所述比较放大电路6与所述保护电路5、基准电压提供电路7及取样电路8电连接,所述基准电压提供电路7及取样电路8电连接均与所述保护电路5的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滤波电路9与所述取样电路8电连接,所述指示电路10与所述滤波电路电连接。

所述变压电路1包括开关k、变压器l,所述开关k的第一端用于与电源电连接,所述开关k的第二端与所述变压器l的原线圈电连接,所述变压器l的副线圈与所述整流电路2电连接。

所述整流电路2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第一端与副线圈电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第一端及电源电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第一端及副线圈电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第二端与副线圈电连接。所述第一滤波电路3包括第一电容c1,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与整流电路2电连接。

所述调整电路4包括第一电阻r1、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q2发射极电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所述保护电路5电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与所述保护电路5电连接。该调整电路4具有结构简单,响应速度快的优点。

所述保护电路5包括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三三极管q3,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与电源电连接;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电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与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电连接。通过保护电路5与所述调整电路4的配合,因而可即时地对波动的电压进行快速的调节。

所述比较放大电路6包括第四三极管q4,所述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与所述取样电路8电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与所述基准电压提供电路7电连接。

所述基准电压提供电路7包括第五电阻r5、第五二极管d5、第六二极管d6,所述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二极管d5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d5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电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d5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二极管d6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六二极管d6的第二端与整流电路2电连接。

所述取样电路8包括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所述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与整流电路2电连接。

所述第二滤波电路9包括第二电容c2,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与整流电路2电连接。所述指示电路10包括第八电阻r8、第七二极管d7,所述第八电阻r8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八电阻r8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七二极管d7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七二极管d7的第二端与整流电路2电连接。通过所述指示电路10实时地指示电路的工作状态,便于用户使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变压电路1、整流电路2、第一滤波电路3、调整电路4、保护电路5、比较放大电路6、基准电压提供电路7、取样电路8、第二滤波电路9及指示电路之间的配合,便实现进行稳压,其结构较简单,噪声纹波小,输出稳定,瞬态响应好。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线性稳压电源电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