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压合设备的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87260发布日期:2020-06-30 19:47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压合设备的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控制电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用于压合设备的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压合设备是工业生产中常用的设备,其应用广泛,且市场需求量较大,故而有大量的厂家均在设计与生产。由于目前压合设备的生产与设计厂家较多,导致了压合设备控制模式的多样,有采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单片机、板卡等设计而成的控制系统,不同的控制模式的操作方式不统一,导致了员工操作难度较高,很容易在操作时出现错误,同时还使得设备的后期维护难度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压合设备的控制电路,更好的统一了压合设备的操作方式,降低了员工操作的难度,故而很好的降低了操作过程中错误的出现几率,很好的提高了产品的品质,同时还能极大的降低了设备维护的难度,更好的促进了企业与行业的发展。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压合设备的控制电路,包括mcu电路,直接或间接与该mcu电路相连接的24v转5v电路、5v转3.3v电路、boot电路、晶振电路、rs485通讯电路、rs232通讯电路、下载电路、input电路以及output电路;所述mcu电路由芯片u2,一端与芯片u2的vdda管脚相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2的vssa管脚相连接的电容c27,一端经电感l3后与芯片u2的vdda管脚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78后与芯片u2的vssa管脚相连接的电容c26,与电容c26并联设置的电容c24,与电容c26并联设置的电容c23,与电容c26并联设置的电容c22,以及一端接地、另一端同时与芯片u2的vss_1管脚、vss_2管脚和vss_3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79组成;另外,芯片u2的vdd_1管脚、vdd_2管脚和vdd_3管脚同时接3.3v电源。

所述24v转5v电路由芯片u1,24v连接器p1,5v连接器p16,滤波器l2,n极与24v连接器p1的2管脚相连接、p极经电阻r1后与24v连接器p1的1管脚相连接的发光二极管d4,p极与24v连接器p1的1管脚相连接、n极与滤波器l2的原边线圈的输入端相连接的二极管d1,p极与发光二极管d4的n极相连接、n极与二极管d1的n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2,与二极管d2并联设置的电容c2,一端与芯片u1的vin管脚相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1的gnd管脚相连接的电容c3,与电容c3并联设置的电容c4,与电容c4并联设置的电容c5,一端经电阻r2后与芯片u1的ena管脚相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1的gnd管脚相连接的电容c8,n极与芯片u1的ph管脚相连接、p极与芯片u1的gnd管脚相连接的二极管d5,一端与二极管d5的n极相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1的boot管脚相连接的电容c1,一端与芯片u1的gnd管脚相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1的vsns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3,正极经电感l1后与二极管d5的n极相连接、负极与芯片u1的gnd管脚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6,与极性电容c6并联设置的电容c7,一端与芯片u1的vsns管脚相连接、另一端与极性电容c6的正极相连接的电阻r4,以及n极与极性电容c6的正极相连接、p极与极性电容c6的负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3组成;其中,24v连接器p1的1管脚作为该电路的vcc端,发光二极管d4的n极接地,二极管d2的p极与滤波器l2的副边线圈的输入端相连接,芯片u1的vin管脚与滤波器l2的原边线圈的输出端相连接,芯片u1的gnd管脚与滤波器l2的副边线圈的输出端相连接,芯片u1的vin管脚接24v电源,芯片u1的gdn管脚与芯片u1的pwpd管脚相连接且接地,二极管d3的n极作为该电路的5v电压输出端,5v连接器p16的2管脚与二极管d3的n极相连接,5v连接器p16的1管脚接地。

所述5v转3.3v电路由芯片u5,一端与芯片u5的vin管脚相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5的gnd管脚相连接的电容c19,与电容c19并联设置的电容c17,一端与芯片u5的vout管脚相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5的gnd管脚相连接的电容c20,与电容c20并联设置的电容c18,n极接地、p极经电阻r10后与芯片u5的vin管脚相连接的发光二极管d6,n极接地、p极经电阻r11后与芯片u5的vout管脚相连接的发光二极管d7,以及串接在芯片u5的vin管脚和vout管脚之间的电阻r80转轴组成;其中,芯片u5的gnd管脚接地,芯片u5的vin管脚输入5v电压,芯片u5的vout管脚输出端3.3v电压。

所述boot电路由开关s2,与开关s2并联上设置的电容c10,一端与开关s2的输入端相连接、另一端接3.3v电源的电子组r5,一端与芯片u2的pb2/boot1管脚相连接、另一端接数字地的电阻r7,以及一端与芯片u2的boot0管脚相连接、另一端接数字地的电阻r8组成;其中,开关s2的输出端接数字地,开关s2的输入端与芯片u2的nrst管脚相连接。

所述晶振电路由晶振器y1,串接在晶振器y1的输入脚和输出脚上的电阻r6,一端接数字地、另一端与晶振器y1的输入脚相连接的电容c9,以及一端接数字地、另一端与晶振器y1的输出脚相连接的电容c11组成;晶振器y1的两个空脚分别接数字地,晶振器y1的输入脚与芯片u2的osc_in管脚相连接,晶振器y1的输出脚与芯片u2的osc_out管脚相连接。

所述rs485通讯电路由芯片u4,短路冒j2,连接器j3,一端接3.3v电源、另一端与芯片u4的a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9,一端接数字地、另一端与芯片u4的b管脚相连接的电子组r14,串接在芯片u4的a管脚和b管脚之间的电阻r12,一端接数字地、另一端与芯片u4的vcc管脚相连接的电容c21,一端同时与芯片u4的de管脚和re管脚相连接、另一端接模拟地的电阻r81,以及一端同时与芯片u4的de管脚和re管脚相连接、另一端接3.3v电源的电阻r82组成;其中,芯片u4的gnd管脚接模拟地,芯片u4的vcc管脚接3.3v电源,芯片u4的a管脚与连接器j3的2管脚相连接,芯片u4的b管脚与连接器j3的1管脚相连接,连接器j3的3管脚接模拟地,连接器j3的4管脚接3.3v电源,短路冒j2的1管脚同时与芯片u4的de管脚和re管脚相连接,短路冒j2的2管脚与芯片u2的pa8/usart1_ck/tim1_ch1/mco管脚相连接,芯片u4的ro管脚与芯片u2的pb11/12c2_sda/usart3_rx管脚相连接,芯片u4的di管脚与芯片u2的pb10/12c2_scl/usart3_tx管脚相连接。

所述rs232通讯电路由芯片u3,连接器j1,一端接数字地、另一端与芯片u3的vcc管脚相连接的电容c12,串接正在芯片u3的c1+管脚和c1-管脚之间的电容c13,串接在芯片u3的c2+管脚和c2-管脚之间的电容c16,串接在芯片u3的vcc管脚和v+管脚之间的电容c14,以及一端与芯片u3的v-管脚相连接、另一端接数字地的电容c15组成;其中,芯片u3的vcc管脚上接3.3v电源,芯片u3的t2out管脚与连接器j1的3管脚相连接,芯片u3的r2in管脚与连接器j1的2管脚相连接,连接器j1的1管脚接3.3v电源,连接器j1的4管脚接数字地,芯片u3的gnd管脚接数字地,芯片u3的t2in管脚与芯片u2的pa9/usart1_tx/tim1_ch2管脚相连接,芯片u3的ruout管脚与芯片u2的pa10/usart1_rx/tim1_ch3管脚相连接。

所述下载电路由芯片j19,串接正在芯片j19的1管脚和2管脚之间的电阻r15,以及串接正在芯片j19的1管脚和4管脚之间的电阻r13组成;其中,芯片j19的1管脚接3.3v电源,芯片j19的3管脚接数字地,芯片j19的2管脚与芯片u2的pa13管脚相连接,芯片j19的4管脚与芯片u2的pa14/jtck/swclk管脚相连接。

所述input电路由芯片u6,芯片u7,芯片u8,芯片u9,连接器j4,连接器j5,连接器j6,连接器j7,连接器j8,连接器j9,连接器j10,连接器j11,连接器j12,连接器j13,连接器j14,连接器j15,连接器j16,连接器j17,连接器j18,一端与芯片u6的a4管脚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17后与芯片u6的a3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16,一端与电阻r16和电阻r17的连接点相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6的a2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18,一端与电阻r16和电阻r17的连接点相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6的a1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19,p极与芯片u6的k1管脚相连接、n极与连接器j4的1管脚相连接的发光二极管d8,p极与芯片u6的k2管脚相连接、n极与连接器j5的1管脚相连接的发光二极管d10,p极与芯片u6的k3管脚相连接、n极与连接器j6的1管脚相连接的发光二极管d12,p极与芯片u6的k4管脚相连接、n极与连接器j7的1管脚相连接的发光二极管d14,一端接模拟地、另一端与芯片u6的e1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20,一端与电阻r20的接地端相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6的e2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21,一端与电阻r20的接地端相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6的e3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22,一端与电阻r20的接地端相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6的e4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23,一端与芯片u7的a4管脚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25后与芯片u7的a3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24,一端与电阻阻值r24和电阻r25的连接点相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7的a2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26,一端与电阻阻值r24和电阻r25的连接点相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7的a1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27,p极与芯片u7的k1管脚相连接、n极与连接器j12的1管脚相连接的发光二极管d9,p极与芯片u7的k2管脚相连接、n极与连接器j13的1管脚相连接的发光二极管d11,p极与芯片u7的k3管脚相连接、n极与连接器j14的1管脚相连接的发光二极管d13,p极与芯片u7的k4管脚相连接、n极与连接器j15的1管脚相连接的发光二极管d15,一端接模拟地、另一端与芯片u7的e1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28,一端与电阻r28的接地端相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7的e2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29,一端与电阻r28的接地端相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7的e3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30,一端与电阻r28的接地端相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7的e4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31,一端与芯片u8的a4管脚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33后与芯片u8的a3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32,一端与电阻r32和电阻r33的连接点相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8的a2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34,一端与电阻r32和电阻r33的连接点相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8的a1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35,p极与芯片u8的k1管脚相连接、n极与连接器j8的1管脚相连接的发光二极管d16,p极与芯片u8的k2管脚相连接、n极与连接器j9的1管脚相连接的发光二极管d18,p极与芯片u8的k3管脚相连接、n极与连接器j10的1管脚相连接的发光二极管d20,p极与芯片u8的k4管脚相连接、n极与连接器j11的1管脚相连接的发光二极管d22,一端接模拟地、另一端与芯片u8的e1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36,一端与电阻r36的接地端相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8的e2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37,一端与电阻r36的接地端相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8的e3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38,一端与电阻r36的接地端相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8的e4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39,一端与芯片u9的a1管脚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43后与芯片u9的a2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42,p极与芯片u9的k2管脚相连接、n极与连接器j17的1管脚相连接的发光二极管d19,p极与芯片u9的k1管脚相连接、n极与连接器j16的1管脚相连接的发光二极管d17,一端接数字地、另一端与芯片u9的e2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44,以及一端与电阻r44的接地端相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9的e1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45组成;其中,电阻r16和电阻r17的连接点接24v电源,芯片u6的c1管脚同时与芯片u6的c2管脚、c3管脚和c4管脚相连接后接3.3v电源,芯片u6的e1管脚与芯片u2的pa0/wkup/usart2_cts/adc12_in0/tim2_ch1/etr管脚相连接,芯片u6的e2管脚与芯片u2的pa1/usart2_rts/adc12_in1/tim2_ch2管脚相连接,芯片u6的e3管脚与芯片u2的pa2/usart2_tx/adc12_in2/tim2_ch3管脚相连接,芯片u6的e4管脚与芯片u2的pa3/usart2_rx/adc12_in3/tim2_ch4管脚相连接,电阻r24和电阻r25的连接点接224v电源,芯片u7的c1管脚同时与芯片u7的c2管脚、c3管脚和c4管脚相连接后接3.3v电源,芯片u7的e1管脚与芯片u2的pb0/adc12_in8/tim3_ch3管脚相连接,芯片u7的e2管脚与芯片u2的pb1/adc12_in9/tim3_ch4管脚相连接,芯片u7的e3管脚与芯片u2的pb12/sp12__nss/i2c2_smbai/usart3__ck/im1_bkin管脚相连接,芯片u7的e4管脚与芯片u2的pb13/spi2_sck/usart3_cts/tim1_ch1n管脚相连接,芯片u8的c1管脚同时与芯片u8的c2管脚、c3管脚和c4管脚相连接后接3.3v电源,芯片u8的e1管脚与芯片u2的pa4/spi1_nss/usart2_ck/adc12_in4管脚相连接,芯片u8的e2管脚与芯片u2的pa5/spi1_sck/adc12_in5管脚相连接,芯片u8的e3管脚与芯片u2的pa6/spi1_miso/adc12_in6/tim3_ch1管脚相连接,芯片u8的e4管脚与芯片u2的pa7/spi1_mosi/adc12_in7/tim3_ch2管脚相连接,电阻r42和电阻r43的连接点接24v电源,芯片u9的c1管脚和c2管脚相连接后接3.3v电源,芯片u9的e2管脚与芯片u2的pb15/spi2_mosi/tim1_ch3n管脚相连接,芯片u9的e1管脚与芯片u2的pb14/spi2_miso/usart3_rts/tim1_ch2n管脚相连接,连接器j4的2管脚接模拟地,连接器j4的3管脚接24v电源,连接器j5的2管脚接模拟地,连接器j5的3管脚接24v电源,连接器j6的2管脚接模拟地,连接器j6的3管脚接24v电源,连接器j7的2管脚接模拟地,连接器j7的3管脚接24v电源,连接器j8的2管脚接模拟地,连接器j8的3管脚接24v电源,连接器j9的2管脚接模拟地,连接器j9的3管脚接24v电源,连接器j10的2管脚接模拟地,连接器j10的3管脚接24v电源,连接器j11的2管脚接模拟地,连接器j11的3管脚接24v电源,连接器j12的2管脚接模拟地,连接器j12的3管脚接24v电源,连接器j13的2管脚接模拟地,连接器j13的3管脚接24v电源,连接器j14的2管脚接模拟地,连接器j14的3管脚接24v电源,连接器j15的2管脚接模拟地,连接器j15的3管脚接24v电源,连接器j16的2管脚接模拟地,连接器j16的3管脚接24v电源,连接器j17的2管脚接模拟地,连接器j17的3管脚接24v电源,连接器j18的2管脚接模拟地,连接器j18的3管脚接24v电源。

所述output电路由芯片u10,芯片u11,芯片u12,芯片u13,芯片u14,芯片u15,连接器p2,连接器p3,连接器p4,连接器p5,连接器p6,连接器p7,连接器p8,连接器p9,连接器p10,连接器p11,连接器p12,连接器p13,连接器p14,连接器p15,一端与芯片u10的a1管脚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54后与芯片u10的a2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55,一端与电阻r54和电阻r55的连接点相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10的a3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53,一端与电阻r54和电阻r55的连接点相连接、一端与电阻r54和电阻r55的连接点相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10的a4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52,一端与电阻r54和电阻r55的连接点相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12的a1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51,一端与电阻r54和电阻r55的连接点相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12的a2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50,一端与电阻r54和电阻r55的连接点相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12的a3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49,一端与电阻r54和电阻r55的连接点相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12的a4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48,一端与芯片u10的c1管脚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57后与芯片u10的c2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56,一端与电阻r56和电阻r57的连接点相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10的c3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58,一端与电阻r56和电阻r57的连接点相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10的c4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59,一端与电阻r56和电阻r57的连接点相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12的c1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60,一端与电阻r56和电阻r57的连接点相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12的c2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61,一端与电阻r56和电阻r57的连接点相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12的c2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62,一端与电阻r56和电阻r57的连接点相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12的c4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63,p极与芯片u10的e1管脚相连接、n极与芯片u11的in1管脚相连接的发光二极管d31,p极与芯片u10的e2管脚相连接、n极与芯片u11的in2管脚相连接的发光二极管d30,p极与芯片u10的e3管脚相连接、n极与芯片u11的in3管脚相连接的发光二极管d29,p极与芯片u10的e4管脚相连接、n极与芯片u11的in4管脚相连接的发光二极管d28,p极与芯片u12的e1管脚相连接、n极与芯片u11的in5管脚相连接的发光二极管d27,p极与芯片u12的e2管脚相连接、n极与芯片u11的in6管脚相连接的发光二极管d26,p极与芯片u12的e3管脚相连接、n极与芯片u11的in7管脚相连接的发光二极管d25,p极与芯片u12的e4管脚相连接、n极与芯片u11的in8管脚相连接的发光二极管d24,一端与芯片u13的a1管脚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70后与芯片u13的a2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71,一端与电阻r71和电阻r70的连接点相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13的a3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69,一端与电阻r71和电阻r70的连接点相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13的a4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68,一端与电阻r71和电阻r70的连接点相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15的a1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67,一端与电阻r71和电阻r70的连接点相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15的a2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66,一端与芯片u13的c1管脚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73后与芯片u13的c2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72,一端与电阻r72和电阻r73的连接点相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13的c3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74,一端与电阻r72和电阻r73的连接点相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13的c4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75,一端与电阻r72和电阻r73的连接点相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15的c1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76,一端与电阻r72和电阻r73的连接点相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15的c2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77,n极与芯片u14的in1管脚相连接、p极与芯片u13的e1管脚相连接的发光二极管d37,n极与芯片u14的in2管脚相连接、p极与芯片u13的e2管脚相连接的发光二极管d36,n极与芯片u14的in3管脚相连接、p极与芯片u13的e3管脚相连接的发光二极管d35,n极与芯片u14的in4管脚相连接、p极与芯片u13的e4管脚相连接的发光二极管d34,n极与芯片u14的in5管脚相连接、p极与芯片u15的e1管脚相连接的发光二极管d33,以及n极与芯片u14的in6管脚相连接、p极与芯片u15的e2管脚相连接的发光二极管d32组成;其中,电阻r54和电阻r55的连接点接3.3v电源,电阻r56和电阻r57的连接点接24v电源,芯片u11的out1管脚与连接器p2的2管脚相连接,芯片u11的out2管脚与连接器p3的2管脚相连接,芯片u11的out3管脚与连接器p4的2管脚相连接,芯片u11的out4管脚与连接器p5的2管脚相连接,芯片u11的out5管脚与连接器p6的2管脚相连接,芯片u11的out6管脚与连接器p7的2管脚相连接,芯片u11的out7管脚与连接器p8的2管脚相连接,芯片u11的out8管脚与连接器p9的2管脚相连接,芯片u11的g管脚接地,芯片u11的clamp管脚接24v电源,芯片u10的k1管脚与芯片u2的pc15/osc32_out管脚相连接,芯片u10的k2管脚与芯片u2的pc14/osc32_in管脚相连接,芯片u10的k3管脚与芯片u2的pc13/tamperrtc管脚相连接,芯片u10的k4管脚与芯片u2的pb9/tim4_ch4管脚相连接,芯片u12的k1管脚与芯片u2的pb8/tim4_ch3管脚相连接,芯片u12的k2管脚与芯片u2的pb7/i2c1_sda/tim4_ch2管脚相连接,芯片u12的k3管脚与芯片u2的pb6/i2c1_scl/tim4_ch1管脚相连接,芯片u12的k4管脚与芯片u2的pb5/i2c1_smbai管脚相连接,电阻r71和电阻r70的连接点接3.3v电源,电阻r72和电阻r73的连接点接24v电源,芯片u14的out1管脚与连接器p10的2管脚相连接,芯片u14的out2管脚与连接器p11的2管脚相连接,芯片u14的out3管脚与连接器p12的2管脚相连接,芯片u14的out4管脚与连接器p13的2管脚相连接,芯片u14的out5管脚与连接器p14的2管脚相连接,芯片u14的out6管脚与连接器p15的2管脚相连接,芯片u14的g管脚接地,芯片u14的clamp管脚接24v电源,芯片u13的k1管脚与芯片u2的pb4/jntrst管脚相连接,芯片u13的k2管脚与芯片u2的pb3/jtdo管脚相连接,芯片u13的k3管脚与芯片u2的pb15管脚相连接,芯片u13的k4管脚与芯片u2的pa12/usart1_rts/cantx/usbdp/tim1_etr管脚相连接,芯片u15的k1管脚与芯片u2的pa11/usart1_cts/canrx/usbdm/tim1_ch4管脚相连接,芯片u15的k2管脚与芯片u2的pa8/usart1_ck/tim1_ch1/mco管脚相连接,连接器p2的1管脚接24v电源,连接器p3的1管脚接24v电源,连接器p4的1管脚接24v电源,连接器p5的1管脚接24v电源,连接器p6的1管脚接24v电源,连接器p7的1管脚接24v电源,连接器p8的1管脚接24v电源,连接器p9的1管脚接24v电源,连接器p10的1管脚接24v电源,连接器p11的1管脚接24v电源,连接器p12的1管脚接24v电源,连接器p13的1管脚接24v电源,连接器p14的1管脚接24v电源,连接器p15的1管脚接24v电源。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更好的统一了压合设备的操作方式,降低了员工操作的难度,故而很好的降低了操作过程中错误的出现几率,很好的提高了产品的品质,同时还能极大的降低了设备维护的难度,更好的促进了企业与行业的发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mcu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24v转5v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5v转3.3v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boot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晶振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rs485通讯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rs232通讯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下载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input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output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

一种用于压合设备的控制电路,包括mcu电路,直接或间接与该mcu电路相连接的24v转5v电路、5v转3.3v电路、boot电路、晶振电路、rs485通讯电路、rs232通讯电路、下载电路、input电路以及output电路;

如图1所示,所述mcu电路由芯片u2,一端与芯片u2的vdda管脚相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2的vssa管脚相连接的电容c27,一端经电感l3后与芯片u2的vdda管脚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78后与芯片u2的vssa管脚相连接的电容c26,与电容c26并联设置的电容c24,与电容c26并联设置的电容c23,与电容c26并联设置的电容c22,以及一端接地、另一端同时与芯片u2的vss_1管脚、vss_2管脚和vss_3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79组成;另外,芯片u2的vdd_1管脚、vdd_2管脚和vdd_3管脚同时接3.3v电源。

芯片u2采用stm32f103cbt6,是目前市场中具有高可靠性和高性价比的产品,内置flash可存储操作人员对设备设置的参数,掉电不丢失。

如图2所示,所述24v转5v电路由芯片u1,24v连接器p1,5v连接器p16,滤波器l2,n极与24v连接器p1的2管脚相连接、p极经电阻r1后与24v连接器p1的1管脚相连接的发光二极管d4,p极与24v连接器p1的1管脚相连接、n极与滤波器l2的原边线圈的输入端相连接的二极管d1,p极与发光二极管d4的n极相连接、n极与二极管d1的n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2,与二极管d2并联设置的电容c2,一端与芯片u1的vin管脚相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1的gnd管脚相连接的电容c3,与电容c3并联设置的电容c4,与电容c4并联设置的电容c5,一端经电阻r2后与芯片u1的ena管脚相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1的gnd管脚相连接的电容c8,n极与芯片u1的ph管脚相连接、p极与芯片u1的gnd管脚相连接的二极管d5,一端与二极管d5的n极相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1的boot管脚相连接的电容c1,一端与芯片u1的gnd管脚相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1的vsns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3,正极经电感l1后与二极管d5的n极相连接、负极与芯片u1的gnd管脚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6,与极性电容c6并联设置的电容c7,一端与芯片u1的vsns管脚相连接、另一端与极性电容c6的正极相连接的电阻r4,以及n极与极性电容c6的正极相连接、p极与极性电容c6的负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3组成;其中,24v连接器p1的1管脚作为该电路的vcc端,发光二极管d4的n极接地,二极管d2的p极与滤波器l2的副边线圈的输入端相连接,芯片u1的vin管脚与滤波器l2的原边线圈的输出端相连接,芯片u1的gnd管脚与滤波器l2的副边线圈的输出端相连接,芯片u1的vin管脚接24v电源,芯片u1的gdn管脚与芯片u1的pwpd管脚相连接且接地,二极管d3的n极作为该电路的5v电压输出端,5v连接器p16的2管脚与二极管d3的n极相连接,5v连接器p16的1管脚接地。

该电路的输入电压为dc24v,其输入电压较小,安全性高较高,二极管d1为1a的整流二极管,如果后端或者外围电路短路,可起到限流为1a的作用,更好的保护了设备及电路中其他的电子元器件。芯片u1的型号为tps5430ddar,为24v转5vic,输出电流3a,配合外围电阻r2、r3、r4,电容c1、c6、c7、c8组成的电路:输出电压精度高达1.5%,电能转换效率高达95%,带过电流、过电压、热板护功能,为后端电路和负载提供可靠的电压源。

如图3所示,所述5v转3.3v电路由芯片u5,一端与芯片u5的vin管脚相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5的gnd管脚相连接的电容c19,与电容c19并联设置的电容c17,一端与芯片u5的vout管脚相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5的gnd管脚相连接的电容c20,与电容c20并联设置的电容c18,n极接地、p极经电阻r10后与芯片u5的vin管脚相连接的发光二极管d6,n极接地、p极经电阻r11后与芯片u5的vout管脚相连接的发光二极管d7,以及串接在芯片u5的vin管脚和vout管脚之间的电阻r80转轴组成;其中,芯片u5的gnd管脚接地,芯片u5的vin管脚输入5v电压,芯片u5的vout管脚输出端3.3v电压。

该电路能够为mcu电路提供稳定可靠的dc3.3v电压源,芯片u5的型号为lm1117-3v3,其输出电流限制为800ma,且具有过流和热保护功能。

如图4所示,所述boot电路由开关s2,与开关s2并联上设置的电容c10,一端与开关s2的输入端相连接、另一端接3.3v电源的电子组r5,一端与芯片u2的pb2/boot1管脚相连接、另一端接数字地的电阻r7,以及一端与芯片u2的boot0管脚相连接、另一端接数字地的电阻r8组成;其中,开关s2的输出端接数字地,开关s2的输入端与芯片u2的nrst管脚相连接。

通过boot电路能够进行手动复位电路,方便设备出场前的调试,开关s2按下后,开关将芯片u2的复位引脚与gnd短接,芯片u2检测到gnd的低电平后启动复位。

如图5所示,所述晶振电路由晶振器y1,串接在晶振器y1的输入脚和输出脚上的电阻r6,一端接数字地、另一端与晶振器y1的输入脚相连接的电容c9,以及一端接数字地、另一端与晶振器y1的输出脚相连接的电容c11组成;晶振器y1的两个空脚分别接数字地,晶振器y1的输入脚与芯片u2的osc_in管脚相连接,晶振器y1的输出脚与芯片u2的osc_out管脚相连接。

8mhz的晶振器y1为芯片u2的内部计数器、计时器提供稳定的时基基准。

如图6所示,所述rs485通讯电路由芯片u4,短路冒j2,连接器j3,一端接3.3v电源、另一端与芯片u4的a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9,一端接数字地、另一端与芯片u4的b管脚相连接的电子组r14,串接在芯片u4的a管脚和b管脚之间的电阻r12,一端接数字地、另一端与芯片u4的vcc管脚相连接的电容c21,一端同时与芯片u4的de管脚和re管脚相连接、另一端接模拟地的电阻r81,以及一端同时与芯片u4的de管脚和re管脚相连接、另一端接3.3v电源的电阻r82组成;其中,芯片u4的gnd管脚接模拟地,芯片u4的vcc管脚接3.3v电源,芯片u4的a管脚与连接器j3的2管脚相连接,芯片u4的b管脚与连接器j3的1管脚相连接,连接器j3的3管脚接模拟地,连接器j3的4管脚接3.3v电源,短路冒j2的1管脚同时与芯片u4的de管脚和re管脚相连接,短路冒j2的2管脚与芯片u2的pa8/usart1_ck/tim1_ch1/mco管脚相连接,芯片u4的ro管脚与芯片u2的pb11/12c2_sda/usart3_rx管脚相连接,芯片u4的di管脚与芯片u2的pb10/12c2_scl/usart3_tx管脚相连接。

该电路为全双工通讯通道,其数据传输量大,还拥有待机电流2na的低功耗,兼容性好,适用范围广,能够为芯片u2与上位机之间提供稳定通讯通道。

如图7所示,所述rs232通讯电路由芯片u3,连接器j1,一端接数字地、另一端与芯片u3的vcc管脚相连接的电容c12,串接正在芯片u3的c1+管脚和c1-管脚之间的电容c13,串接在芯片u3的c2+管脚和c2-管脚之间的电容c16,串接在芯片u3的vcc管脚和v+管脚之间的电容c14,以及一端与芯片u3的v-管脚相连接、另一端接数字地的电容c15组成;其中,芯片u3的vcc管脚上接3.3v电源,芯片u3的t2out管脚与连接器j1的3管脚相连接,芯片u3的r2in管脚与连接器j1的2管脚相连接,连接器j1的1管脚接3.3v电源,连接器j1的4管脚接数字地,芯片u3的gnd管脚接数字地,芯片u3的t2in管脚与芯片u2的pa9/usart1_tx/tim1_ch2管脚相连接,芯片u3的ruout管脚与芯片u2的pa10/usart1_rx/tim1_ch3管脚相连接。

该电路也能够为芯片u2提供一个与上位机之间提供稳定通讯通道,能够进一步增加产品的兼容性,满足不同客户要求。

如图8所示,所述下载电路由芯片j19,串接正在芯片j19的1管脚和2管脚之间的电阻r15,以及串接正在芯片j19的1管脚和4管脚之间的电阻r13组成;其中,芯片j19的1管脚接3.3v电源,芯片j19的3管脚接数字地,芯片j19的2管脚与芯片u2的pa13管脚相连接,芯片j19的4管脚与芯片u2的pa14/jtck/swclk管脚相连接。

采用4线swd模式下载程序,节约芯片u2的引脚资源,下载方便。

如图9所示,所述input电路由芯片u6,芯片u7,芯片u8,芯片u9,连接器j4,连接器j5,连接器j6,连接器j7,连接器j8,连接器j9,连接器j10,连接器j11,连接器j12,连接器j13,连接器j14,连接器j15,连接器j16,连接器j17,连接器j18,一端与芯片u6的a4管脚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17后与芯片u6的a3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16,一端与电阻r16和电阻r17的连接点相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6的a2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18,一端与电阻r16和电阻r17的连接点相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6的a1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19,p极与芯片u6的k1管脚相连接、n极与连接器j4的1管脚相连接的发光二极管d8,p极与芯片u6的k2管脚相连接、n极与连接器j5的1管脚相连接的发光二极管d10,p极与芯片u6的k3管脚相连接、n极与连接器j6的1管脚相连接的发光二极管d12,p极与芯片u6的k4管脚相连接、n极与连接器j7的1管脚相连接的发光二极管d14,一端接模拟地、另一端与芯片u6的e1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20,一端与电阻r20的接地端相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6的e2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21,一端与电阻r20的接地端相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6的e3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22,一端与电阻r20的接地端相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6的e4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23,一端与芯片u7的a4管脚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25后与芯片u7的a3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24,一端与电阻阻值r24和电阻r25的连接点相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7的a2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26,一端与电阻阻值r24和电阻r25的连接点相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7的a1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27,p极与芯片u7的k1管脚相连接、n极与连接器j12的1管脚相连接的发光二极管d9,p极与芯片u7的k2管脚相连接、n极与连接器j13的1管脚相连接的发光二极管d11,p极与芯片u7的k3管脚相连接、n极与连接器j14的1管脚相连接的发光二极管d13,p极与芯片u7的k4管脚相连接、n极与连接器j15的1管脚相连接的发光二极管d15,一端接模拟地、另一端与芯片u7的e1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28,一端与电阻r28的接地端相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7的e2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29,一端与电阻r28的接地端相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7的e3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30,一端与电阻r28的接地端相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7的e4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31,一端与芯片u8的a4管脚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33后与芯片u8的a3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32,一端与电阻r32和电阻r33的连接点相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8的a2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34,一端与电阻r32和电阻r33的连接点相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8的a1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35,p极与芯片u8的k1管脚相连接、n极与连接器j8的1管脚相连接的发光二极管d16,p极与芯片u8的k2管脚相连接、n极与连接器j9的1管脚相连接的发光二极管d18,p极与芯片u8的k3管脚相连接、n极与连接器j10的1管脚相连接的发光二极管d20,p极与芯片u8的k4管脚相连接、n极与连接器j11的1管脚相连接的发光二极管d22,一端接模拟地、另一端与芯片u8的e1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36,一端与电阻r36的接地端相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8的e2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37,一端与电阻r36的接地端相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8的e3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38,一端与电阻r36的接地端相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8的e4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39,一端与芯片u9的a1管脚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43后与芯片u9的a2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42,p极与芯片u9的k2管脚相连接、n极与连接器j17的1管脚相连接的发光二极管d19,p极与芯片u9的k1管脚相连接、n极与连接器j16的1管脚相连接的发光二极管d17,一端接数字地、另一端与芯片u9的e2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44,以及一端与电阻r44的接地端相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9的e1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45组成;其中,电阻r16和电阻r17的连接点接24v电源,芯片u6的c1管脚同时与芯片u6的c2管脚、c3管脚和c4管脚相连接后接3.3v电源,芯片u6的e1管脚与芯片u2的pa0/wkup/usart2_cts/adc12_in0/tim2_ch1/etr管脚相连接,芯片u6的e2管脚与芯片u2的pa1/usart2_rts/adc12_in1/tim2_ch2管脚相连接,芯片u6的e3管脚与芯片u2的pa2/usart2_tx/adc12_in2/tim2_ch3管脚相连接,芯片u6的e4管脚与芯片u2的pa3/usart2_rx/adc12_in3/tim2_ch4管脚相连接,电阻r24和电阻r25的连接点接224v电源,芯片u7的c1管脚同时与芯片u7的c2管脚、c3管脚和c4管脚相连接后接3.3v电源,芯片u7的e1管脚与芯片u2的pb0/adc12_in8/tim3_ch3管脚相连接,芯片u7的e2管脚与芯片u2的pb1/adc12_in9/tim3_ch4管脚相连接,芯片u7的e3管脚与芯片u2的pb12/sp12__nss/i2c2_smbai/usart3__ck/im1_bkin管脚相连接,芯片u7的e4管脚与芯片u2的pb13/spi2_sck/usart3_cts/tim1_ch1n管脚相连接,芯片u8的c1管脚同时与芯片u8的c2管脚、c3管脚和c4管脚相连接后接3.3v电源,芯片u8的e1管脚与芯片u2的pa4/spi1_nss/usart2_ck/adc12_in4管脚相连接,芯片u8的e2管脚与芯片u2的pa5/spi1_sck/adc12_in5管脚相连接,芯片u8的e3管脚与芯片u2的pa6/spi1_miso/adc12_in6/tim3_ch1管脚相连接,芯片u8的e4管脚与芯片u2的pa7/spi1_mosi/adc12_in7/tim3_ch2管脚相连接,电阻r42和电阻r43的连接点接24v电源,芯片u9的c1管脚和c2管脚相连接后接3.3v电源,芯片u9的e2管脚与芯片u2的pb15/spi2_mosi/tim1_ch3n管脚相连接,芯片u9的e1管脚与芯片u2的pb14/spi2_miso/usart3_rts/tim1_ch2n管脚相连接,连接器j4的2管脚接模拟地,连接器j4的3管脚接24v电源,连接器j5的2管脚接模拟地,连接器j5的3管脚接24v电源,连接器j6的2管脚接模拟地,连接器j6的3管脚接24v电源,连接器j7的2管脚接模拟地,连接器j7的3管脚接24v电源,连接器j8的2管脚接模拟地,连接器j8的3管脚接24v电源,连接器j9的2管脚接模拟地,连接器j9的3管脚接24v电源,连接器j10的2管脚接模拟地,连接器j10的3管脚接24v电源,连接器j11的2管脚接模拟地,连接器j11的3管脚接24v电源,连接器j12的2管脚接模拟地,连接器j12的3管脚接24v电源,连接器j13的2管脚接模拟地,连接器j13的3管脚接24v电源,连接器j14的2管脚接模拟地,连接器j14的3管脚接24v电源,连接器j15的2管脚接模拟地,连接器j15的3管脚接24v电源,连接器j16的2管脚接模拟地,连接器j16的3管脚接24v电源,连接器j17的2管脚接模拟地,连接器j17的3管脚接24v电源,连接器j18的2管脚接模拟地,连接器j18的3管脚接24v电源。

采用tlp291-4实现输入信号的光电耦合隔离,以保护芯片u2不被外围电路波动而影响,外围电路的输入信号进入tlp291-4后,ic将输入的电信号经发光二极管转换为光信号,tlp291-4与芯片u2连接一端为光电三极管,可将输入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传导至芯片u2。

如图10所示,所述output电路由芯片u10,芯片u11,芯片u12,芯片u13,芯片u14,芯片u15,连接器p2,连接器p3,连接器p4,连接器p5,连接器p6,连接器p7,连接器p8,连接器p9,连接器p10,连接器p11,连接器p12,连接器p13,连接器p14,连接器p15,一端与芯片u10的a1管脚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54后与芯片u10的a2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55,一端与电阻r54和电阻r55的连接点相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10的a3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53,一端与电阻r54和电阻r55的连接点相连接、一端与电阻r54和电阻r55的连接点相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10的a4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52,一端与电阻r54和电阻r55的连接点相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12的a1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51,一端与电阻r54和电阻r55的连接点相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12的a2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50,一端与电阻r54和电阻r55的连接点相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12的a3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49,一端与电阻r54和电阻r55的连接点相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12的a4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48,一端与芯片u10的c1管脚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57后与芯片u10的c2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56,一端与电阻r56和电阻r57的连接点相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10的c3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58,一端与电阻r56和电阻r57的连接点相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10的c4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59,一端与电阻r56和电阻r57的连接点相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12的c1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60,一端与电阻r56和电阻r57的连接点相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12的c2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61,一端与电阻r56和电阻r57的连接点相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12的c2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62,一端与电阻r56和电阻r57的连接点相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12的c4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63,p极与芯片u10的e1管脚相连接、n极与芯片u11的in1管脚相连接的发光二极管d31,p极与芯片u10的e2管脚相连接、n极与芯片u11的in2管脚相连接的发光二极管d30,p极与芯片u10的e3管脚相连接、n极与芯片u11的in3管脚相连接的发光二极管d29,p极与芯片u10的e4管脚相连接、n极与芯片u11的in4管脚相连接的发光二极管d28,p极与芯片u12的e1管脚相连接、n极与芯片u11的in5管脚相连接的发光二极管d27,p极与芯片u12的e2管脚相连接、n极与芯片u11的in6管脚相连接的发光二极管d26,p极与芯片u12的e3管脚相连接、n极与芯片u11的in7管脚相连接的发光二极管d25,p极与芯片u12的e4管脚相连接、n极与芯片u11的in8管脚相连接的发光二极管d24,一端与芯片u13的a1管脚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70后与芯片u13的a2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71,一端与电阻r71和电阻r70的连接点相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13的a3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69,一端与电阻r71和电阻r70的连接点相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13的a4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68,一端与电阻r71和电阻r70的连接点相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15的a1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67,一端与电阻r71和电阻r70的连接点相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15的a2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66,一端与芯片u13的c1管脚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73后与芯片u13的c2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72,一端与电阻r72和电阻r73的连接点相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13的c3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74,一端与电阻r72和电阻r73的连接点相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13的c4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75,一端与电阻r72和电阻r73的连接点相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15的c1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76,一端与电阻r72和电阻r73的连接点相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15的c2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77,n极与芯片u14的in1管脚相连接、p极与芯片u13的e1管脚相连接的发光二极管d37,n极与芯片u14的in2管脚相连接、p极与芯片u13的e2管脚相连接的发光二极管d36,n极与芯片u14的in3管脚相连接、p极与芯片u13的e3管脚相连接的发光二极管d35,n极与芯片u14的in4管脚相连接、p极与芯片u13的e4管脚相连接的发光二极管d34,n极与芯片u14的in5管脚相连接、p极与芯片u15的e1管脚相连接的发光二极管d33,以及n极与芯片u14的in6管脚相连接、p极与芯片u15的e2管脚相连接的发光二极管d32组成;其中,电阻r54和电阻r55的连接点接3.3v电源,电阻r56和电阻r57的连接点接24v电源,芯片u11的out1管脚与连接器p2的2管脚相连接,芯片u11的out2管脚与连接器p3的2管脚相连接,芯片u11的out3管脚与连接器p4的2管脚相连接,芯片u11的out4管脚与连接器p5的2管脚相连接,芯片u11的out5管脚与连接器p6的2管脚相连接,芯片u11的out6管脚与连接器p7的2管脚相连接,芯片u11的out7管脚与连接器p8的2管脚相连接,芯片u11的out8管脚与连接器p9的2管脚相连接,芯片u11的g管脚接地,芯片u11的clamp管脚接24v电源,芯片u10的k1管脚与芯片u2的pc15/osc32_out管脚相连接,芯片u10的k2管脚与芯片u2的pc14/osc32_in管脚相连接,芯片u10的k3管脚与芯片u2的pc13/tamperrtc管脚相连接,芯片u10的k4管脚与芯片u2的pb9/tim4_ch4管脚相连接,芯片u12的k1管脚与芯片u2的pb8/tim4_ch3管脚相连接,芯片u12的k2管脚与芯片u2的pb7/i2c1_sda/tim4_ch2管脚相连接,芯片u12的k3管脚与芯片u2的pb6/i2c1_scl/tim4_ch1管脚相连接,芯片u12的k4管脚与芯片u2的pb5/i2c1_smbai管脚相连接,电阻r71和电阻r70的连接点接3.3v电源,电阻r72和电阻r73的连接点接24v电源,芯片u14的out1管脚与连接器p10的2管脚相连接,芯片u14的out2管脚与连接器p11的2管脚相连接,芯片u14的out3管脚与连接器p12的2管脚相连接,芯片u14的out4管脚与连接器p13的2管脚相连接,芯片u14的out5管脚与连接器p14的2管脚相连接,芯片u14的out6管脚与连接器p15的2管脚相连接,芯片u14的g管脚接地,芯片u14的clamp管脚接24v电源,芯片u13的k1管脚与芯片u2的pb4/jntrst管脚相连接,芯片u13的k2管脚与芯片u2的pb3/jtdo管脚相连接,芯片u13的k3管脚与芯片u2的pb15管脚相连接,芯片u13的k4管脚与芯片u2的pa12/usart1_rts/cantx/usbdp/tim1_etr管脚相连接,芯片u15的k1管脚与芯片u2的pa11/usart1_cts/canrx/usbdm/tim1_ch4管脚相连接,芯片u15的k2管脚与芯片u2的pa8/usart1_ck/tim1_ch1/mco管脚相连接,连接器p2的1管脚接24v电源,连接器p3的1管脚接24v电源,连接器p4的1管脚接24v电源,连接器p5的1管脚接24v电源,连接器p6的1管脚接24v电源,连接器p7的1管脚接24v电源,连接器p8的1管脚接24v电源,连接器p9的1管脚接24v电源,连接器p10的1管脚接24v电源,连接器p11的1管脚接24v电源,连接器p12的1管脚接24v电源,连接器p13的1管脚接24v电源,连接器p14的1管脚接24v电源,连接器p15的1管脚接24v电源。

采用tlp291-4实现输入信号的光电耦合隔离,以保护芯片u2不被外围电路波动而影响,外围电路的输入信号进入tlp291-4后,ic将输入的电信号经发光二极管转换为光信号,tlp291-4与芯片u2连接一端为光电三极管,可将输入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传导至芯片u2。经光耦隔离后采用uln2803放大输出,uln2803每端口集电极输出电流最大500ma,驱动能力强。每端口最大输出电压50v,可满足不同电压等级负载,输出信号经uln2803放大输出后,每端口均为相互独立,某一端口故障不影响其他端口的正常工作。

如上所述,便可很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