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57173发布日期:2020-10-17 02:41阅读:491来源:国知局
可视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一种使依次经过多个工序而被制造的产品的制造状况、对象物的处理状况可视化的技术。



背景技术:

以往,存在一种使依次经过多个工序而被制造的产品的制造状况可视化的技术。例如,按每个以时间序列连续的多个制造工序(制造装置)配置平行延伸的时间轴。并且,按产品的每个制造单位(批次),在各个制造工序的时间轴上绘制开始时刻、结束时刻,通过用线段连结平行地排列的各个时间轴上的开始时刻、结束时刻,能够使制造单位的制造状况可视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8423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75795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提供在使依次经过多个工序而被制造的产品的制造状态、对象物的处理状况可视化时能够通过表现的手段使状况进行更加细致地(elaborate)目视确认的可视化系统。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实施方式的可视化系统使依次经过多个工序而被制造的产品的制造状况可视化或者使依次经过多个工序而被处理的对象物的处理状况可视化。该可视化系统包含:第一生成部,生成第一时间轴和第二时间轴,所述第一时间轴与第一工序的开始时刻相对应,所述第二时间轴与所述第一工序的结束时刻或接着所述第一工序的第二工序的开始时刻相对应,并且基于所述第一工序的处理时间的计划值或所述第二工序的开始时刻的计划值,与从平行的所述第一时间轴延伸的垂线相交的时刻比所述第一时间轴进一步经过了所述计划值的量;第二生成部,按产品的每个制造单位或对象物的每个处理单位生成线段,所述线段连结所述第一时间轴的所述第一工序的开始时刻与所述第二时间轴上的所述第一工序的结束时刻或所述第二工序的开始时刻;以及显示控制部,配置与各个工序对应的所述第一生成部所生成的各个时间轴并且配置由所述第二生成部生成的线段,并显示于显示器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可视化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是表示根据实施方式的制造线计划信息的数据的示例的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制造实绩的数据的示例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的时间轴移位显示处理的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的通过时间轴移位显示处理而被可视化的制造状况的可视化的示例的图。

图6是表示使用了实施方式的制造线计划信息的时间轴移位显示处理的示例的图。

图7是实施方式的制造状况的可视化处理的流程图。

图8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的时间轴移位显示处理的变形例1的图。

图9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的时间轴移位显示处理的变形例2的图。

图10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的处理间隔可视化处理的示例的图。

图11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的分支批次可视化处理的示例的图。

图12是实施方式的分支批次可视化处理的流程图。

图13是实施方式的考虑分支批次的时间轴移位显示处理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统一批次可视化处理的示例的图。

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时间轴移位显示中适用各个可视化处理的可视化的示例的图。

图16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时间轴移位显示中选择画面上的可视化处理前的状态的图。

图17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时间轴移位显示中选择画面上的可视化处理后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虽然以下以多个制造工序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制造”的概念中也可以包含使废弃物经过多个工序而生成资源垃圾那样的废弃物生成线、在炉中燃烧废弃物而进行垃圾处理的垃圾处理线、印刷报纸等印刷品的印刷线等,经过多个工序而得到成果物的机制。换言之,本发明的对象不限于“产品”、“制造”等物品被生成的概念,而包含经过多个过程、工序对“物品”进行处理的概念。

(实施方式)

图1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可视化系统100的结构图。可视化系统100构成为,包含控制装置110以及存储装置120,通过无线连接或有线连接与显示装置300连接。显示装置300为具备计算机301、平板型计算机302、多功能移动电话机以及pda(personaldigital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等显示装置的显示终端,可以适当地具备数据通信功能以及计算功能(cpu等)。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示出了显示装置300被单独地连接于可视化系统100的一个示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通过将显示装置连接于可视化系统100,从而作为包含可视化系统100的功能的显示装置构成本实施方式的可视化系统100。换言之,本实施方式的可视化系统也可以作为一个显示装置而构成。

本实施方式的可视化系统100提供可视化功能,所述可视化功能使依次经过多个制造工序而被制造的产品的制造状况可视化,并显示在显示装置300上。在存储装置120中,按多个制造工序的每一个存储有制造计划121、制造实绩122等各个信息。

存储于存储装置120中的各种信息是从如图1所示的规定的制造管理系统提供的信息。制造管理系统主要从各个数据源收集并累积从制造计划和基本信息到制造过程的实绩信息的各种信息。

此外,存储于存储装置120中的各种信息也可以构成为,不经由制造管理系地直接将从各数据源收集的信息存储。在这种情况下,可视化系统100的控制装置110可以具备编辑、加工从各个数据源收集的信息而生成用于使依次经过多个制造工序而被制造的产品可视化的各种信息的信息处理功能。

作为制造计划121的一例,是生产计划、使用的装置/设备的信息、生产量计划值以及制造线的时间表计划值(包含构成制造线的每个工序的处理时间、开始时刻、结束时刻以及时间表等的计划值)等。作为制造实绩122的一例,是按产品的每个制造单位所制造的产品相关的信息(构成制造线的每个工序的开始时刻、结束时刻以及处理时间等)、操作中的设备的状况、环境信息、检查结果、生产量实绩、基于后述的品质管理的变更记录等的实绩值等。制造实绩122也可以构成为,存储信息,所述信息是将构成产品的制造线的各个制造工序中的设备设备、传感器设备等作为数据源而收集的信息,并且包含从传感器设备取得的传感值。

另外,也可以使产品的每个制造单位的各个工序的开始时刻、结束时刻为向该工序的投入时刻和输出时刻。即,产品的每个制造单位的各个工序的开始时刻、结束时刻是与在该工序中被处理的处理时间相对应的开始时刻、结束时刻,在使该工序的处理时间为从投入时刻到输出时刻为止的情况下,投入时刻以及输出时刻成为工序的开始时刻以及结束时刻。

图2是表示制造计划121的数据的示例的图,并且是表示制造线计划信息的图。制造线计划信息包含构成制造线的多个各个制造工序,并且是作为生产的单位的相同种类的产品的集合(产品的制造单位:批次)流经多个各个工序的计划信息。在各个工序中,对于一个批次的处理时间作为计划值而被设定。例如,对于通过工序1至工序6来制造一个产品的制造线,将各个工序的处理时间的计划值合计而得的时间成为平均一批次的制造时间。

图3是表示制造实绩122的数据的示例的图。在制造实绩122中,将构成制造线的多个各个制造工序与流经制造线的产品的批次id建立对应,按每个批次id,将各个工序的开始时刻、结束时刻以及处理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建立对应。制造工序基于图2所示的制造线计划信息,按工序顺序被连续编号地分配工序id。

批次id是按每个被制造的产品的产品单位而唯一赋予的编号。换言之,相同的批次id所关联的多个产品被制造,各个产品各自被分配有独特的制造编号。另一方面,批次是作为生产的单位的相同种类的产品的集合,即,是在相同条件下制造的产品的生产的最小单位,包含一个以上的产品。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可视化系统100不仅可以适用于批次,也可以适用于当生产的单位为“1”的情况下的制造单位。

在图3所示的制造实绩122中,表示了批次id“r001”涉及的产品的工序1在“8:55:00”时刻开始,并且在“9:05:00”时刻结束。另外,表示了批次id“r001”涉及的产品后续的工序2在“9:06:00”时刻开始,并且在“9:36:00”时刻结束。进一步,批次id“r002”涉及的产品,接着批次id“r001”被投入工序1中。这时,表示了批次id“r002”涉及的工序1在“9:05:00”时刻开始,并且在“9:20:00”时刻结束。另外,表示了批次id“r002”涉及的产品后续的工序2在“9:21:00”时刻开始,并且在“9:51:00”时刻结束。

在以上记述中,已经说明了一个制造工序中的处理在一个制造单位(批次id“r001”)的处理完成后开始了不同的制造单位(批次id“r002”)的处理的一个示例,但是也存在制造工序由多个机械和设备或过程构成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在对于一个制造单位完成第一机械和设备或过程的处理,在进行第二机械和设备或过程的处理的定时,对于其他制造单位开始第一机械和设备或过程的处理。由此,存在在一个制造工序中同时进行多个制造单位的处理的情形,在图3的示例中,工序2与此相当。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产品的制造工序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在运行监视等监视的过程存在多个的情况下也可以适用同样的机制。

接着,参照图4以及图5对本实施方式的时间轴移位显示进行说明。图4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的时间轴移位显示处理的图。

首先,如图4所示,以往,例如,隔开规定的间隔并平行地配置时间轴t1、时间轴t2以及时间轴t3,时间轴t1与工序1的开始时刻相对应,时间轴t2与工序2的开始时刻相对应,时间轴t3与工序3的开始时刻相对应,此时,与从时间轴t1上的某时刻延伸的垂线(短划线)相交的、时间轴t2、t3上的各个时刻成为与时间轴t1上的时刻相同的时刻。

因此,以往,相对于时间轴t1上的工序1的开始时刻,时间轴t2上的工序2的开始时刻相对于时间经过方向偏移地被显示,连结时间轴t1和时间轴t2的实绩值的线段相对于时间轴t1和t2倾斜。换言之,在以往的方法中,即使配置基于计划值的线段,基于计划值的线段也是倾斜的,因此从视觉上难以掌握实际值相对于计划值的偏差。

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对于前一个工序的时间轴的下一个工序的时间轴构成为,基于前一个工序的处理时间的计划值或下一个工序的开始时刻的计划值,成为与垂线相交的时刻比前一个工序的时间轴进一步经过计划值的量的时间轴,所述垂线从平行的前一个工序的时间轴延伸。

如图4所示,可以生成时间轴t1和时间轴t2,所述时间轴t1与工序1的开始时刻相对应,所述时间轴t2是与接续工序1的工序2的开始时刻相对应的时间轴,并且基于图2所示的制造线计划信息的工序1的处理时间的计划值或工序2的开始时刻的计划值,与垂线相交的时刻比时间轴t1进一步经过计划值的量(15分钟),所述垂线从平行的时间轴t1延伸。换言之,时间轴t2相对于时间轴t1移位而被显示为,与垂线相交的时间轴t2上的时刻成为前进了计划值的量(15分钟)的时刻,所述垂线从平行的时间轴t1延伸。

同样,可以生成时间轴t3,所述时间轴t3与接续工序2的工序3相对应,并且基于图2所示的制造线计划信息的工序2的处理时间的计划值或工序3的开始时刻的计划值,与垂线相交的时刻比时间轴t2进一步经过计划值的量(30分钟),所述垂线从平行的时间轴t2延伸。工序3的时间轴t3相对于时间轴t2移位而被显示为,与垂线相交的时间轴t3上的时刻成为前进了计划值的量(30分钟)的时刻,所述垂线从平行的时间轴t2延伸。

在本实施方式中,连结时间轴t1与时间轴t2的实绩值的线段s1若按照计划值则成为相对于平行的时间轴t1、t2垂直的垂线,连结时间轴t2与时间轴t3的实绩值的线段s2若按照计划值则成为相对于平行的时间轴t1、t2垂直的垂线。并且,由于时间轴t3相对于时间轴t1偏移了工序1、工序2的各个计划值的合计值的量,因此线段s1和线段s2被配置为相对于平行的时间轴t1、t2以及t3在一条垂线上连续。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通过时间轴移位显示处理而被可视化的制造状况的可视化的示例的图。如图5所示,基于被虚线包围的计划值的线段相对于时间轴t1、t2以及t3由一条垂线表示,若实绩值与计划值之间存在偏差,则相对于垂线出现相当于实绩值与计划值的差值的倾斜。例如,由于实绩值1的线段s1、s2按照计划值,因此相对于时间轴t1、t2以及t3垂直。由于实绩值2的线段s1按照计划值,因此在时间轴t1、t2之间垂直,但是在时间轴t2、t3之间由于工序2的处理时间比计划值慢,所以向图中右侧倾斜。由于实绩值2的线段s2按照计划值,因此在时间轴t2、t3之间垂直,但是在时间轴t1、t2之间由于工序1的处理时间比计划值快,所以向图中左侧倾斜。此外,显示对象m是表示实绩值在各个时间轴上的位置的对象,可以任意地在时间轴上配置。

由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时间轴移位显示处理中,以使基于计划值的线段相对于平行的时间轴成为垂线的方式,与后续的工序相对应的时间轴通过预先错开前一个工序的处理时间或后一个工序的开始时刻的计划值的量的时间的显示范围而形成。因此,通过相对于平行的各个时间轴的垂线的倾斜,能够从视觉上容易地掌握实绩值相对于计划值的偏差。

特别是,在以往的方法中,如上所述,连结时间轴彼此的线段具有倾斜。此时,若各个工序的处理时间相同,则将具有相同倾斜的各个线段配置在一条直线上。然而,若各个工序为不同的处理时间,则各个线段相对于各个工序的的倾斜根据工序各自的处理时间不同,因此,不能在平行的时间轴上在一条直线上配置与各个工序的处理时间相对应的线段。

另一方面,虽然可以在一条直线上配置各个工序的多个线段,但是为了使各个线段具有相同的倾斜,必须对应于各个工序的处理时间来变更制造实绩的实际数据,或者变更时间轴的时间经过尺度(每单位时间的刻度)。然而,本实施例的时间轴移位显示处理在时间轴之间具有相同的时间经过尺度,多个时间轴之间的实际数据直接生成以垂线为基准的线段,而不变更制造实绩的实际数据。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处理使实际数据本身从视觉上容易掌握并且可视化。

图6是表示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制造线计划信息的时间轴移位显示处理的示例的图。图7是本实施方式的制造状况的可视化处理的流程图。在此,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各个处理通过控制装置110而执行。控制装置110构成为包含显示控制部111以及生成部112。生成部112具备第一生成部112a、第二生成部112b以及第三生成部112c。

控制装置110受理显示于显示装置300上的时间范围(开始时刻/结束时刻)的输入(s1)。显示的时间范围例如是用于掌握制造状况的任意的时间范围,或者是预先决定的一个或多个时间范围。用户可以从未图示的输入装置向可视化系统100输入任意的时间范围,或从多个时间范围中进行选择,从而指定任意的显示时间范围。此外,即使用户不进行输入,也可以通过预先设定的表示时间范围执行可视化处理。

若生成部112受理到来自用户的时间范围的输入,则执行时间轴生成处理。第一生成部112a从制造线计划信息(制造计划121)取得各个制造工序的处理时间的计划值。此外,在下面的说明中,对使用各个制造工序的处理时间的方式的一个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适用以基于处理时间的各个制造工序的开始时刻。

如图6的示例所示,使显示时间范围为14:00至16:00。第一生成部112a生成具有所受理的显示时间范围14:00至16:00的时间轴t1(s2)。时间轴t1的显示开始时刻成为所受理的显示时间范围的开始时刻(14:00)。

接着,第一生成部112a按工序顺序取得接下来的工序2的计划信息(s3)。第1生成部112a生成包含显示开始时刻(第2显示时间时刻)的显示时间范围的时间轴t2,所述显示开始时刻(第2显示时间时刻)通过对于所受理的显示时间范围内的显示开始时刻(第1显示时间时刻)14:00加上了计划值的量的时间而得。换言之,相对于作为工序2的前一个工序的工序1的显示开始时刻(14:00),加上从工序1到作为下一个工序的工序2为止的处理时间的计划值(15分钟),从而生成显示开始时刻(14:15)。并且,生成具有所生成的显示开始时刻的工序2的时间轴t2(s4)。

此时,如图6所示,时间轴t2基于工序1的处理时间的计划值(15分钟),成为与垂线相交的时刻比时间轴t1进一步经过计划值的量的时间轴,所述垂线从平行的时间轴t1延伸。

第一生成部112a重复执行步骤s3至步骤s5,生成与制造线计划信息所包含的全部工序相对应的时间轴。例如,第一生成部112a生成包含显示开始时刻14:45的显示时间范围的时间轴t3,所述显示开始时刻14:45通过对于工序2的显示开始时刻14:15加上了工序2的计划值的量的时间(30分钟)而得,并且,生成包含显示开始时刻14:55的显示时间范围的时间轴t4,所述显示开始时刻14:55通过对对于工序3的显示开始时刻14:45加上了工序3的计划值的量的时间(10分钟)而得。而且,第一生成部112a生成包含显示开始时刻15:10的显示时间范围的时间轴t5,所述显示开始时刻15:10通过对对于工序4的显示开始时刻14:55加上了工序4的计划值的量的时间(15分钟)而得,并且,生成包含显示开始时刻15:20的显示时间范围的时间轴t6,所述显示开始时刻15:20通过对对于工序5的显示开始时刻15:10加上了工序5的计划值的量的时间(10分钟)。

若第一生成部112a生成了所有工序的时间轴t1至t6(s5的是),则第一生成部112a生成与最后的工序6的结束时刻相对应的时间轴t7(s6)。第一生成部112a生成对于最后的工序6的显示开始时刻15:20加上了最后的工序6的处理时间的计划值(20分钟)的显示开始时刻15:40。第一生成部112a可以生成时间轴t7,所述时间轴7具有所生成的显示开始时刻15:40,并且表示最后的工序6的结束时刻。

各个时间轴t1至t7以直线形延伸,并且时间经过尺度(每单位时间的刻度)相同。并且,第一生成部112a空开规定的间隔将各个时间轴t1至t7平行地配置,并且,在排列方向上使时间轴之间的各个显示开始时刻一致,生成如图6所示的显示区域(s7)。由此,第一生成部112a在与平行配置的时间轴正交的方向上,生成时间轴t2、时间轴t3,所述时间轴t2的第二显示开始时刻相对于时间轴t1的第一显示开始时刻一致,所述时间轴t3的第三显示开始时刻相对于时间轴t2的第二开始显示时刻一致,并且,依次生成时间轴t4、t5、t6以及t7。

接着,第二生成部112b按每个批次id从制造实绩122取得的各个制造工序的开始时刻(s8),基于包含第一生成部112a所生成的各个时间轴t1至t7的显示区域,生成使时间轴之间连结的线段。第二生成部112b按产品的每个制造单位(批次)生成连结工序1的开始时刻与工序2的开始时刻的线段s1,所述工序1的开始时刻在工序1的时间轴t1上,所述工序2的开始时刻在相对于时间轴t1移位了计划值的量的时间的时间轴t2上。此外,也可以构成为,在与各个工序相对应的各自的时间轴t1、t2上绘制表示开始时刻的标记(显示对象m),并且生成在工序之间连结绘制的各个时间轴t1、t2上的标记的线段s1、即在工序1、2之间连结开始时刻彼此的线段s1。第2生成部112b生成在工序之间依次连结开始时刻彼此的各个线段(s9)。

显示控制部111使与各个工序对应的由第一生成部112a生成的显示区域(各个时间轴t1至t7)以及由第二生成部112b生成的线段显示于显示装置300。换言之,显示控制部111平行地配置与各个制造工序相对应的各个时间轴t1至t7,并且,将相对于被平行地配置的各个时间轴t1至t7而生成的线段重叠地配置,并且显示于显示装置300。

图8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时间轴移位显示处理的变形例1的图。上述说明的各个时间轴是表示各个工序的开始时刻的时间轴,如图6所示,例如,时间轴t2将表示工序1的结束时刻的结束时间轴和表示工序2的开始时刻的开始时间轴以一个时间轴进行表现。

另一方面,如图8的变形例1所示,也可以将表示工序1的结束时刻的结束时间轴和表示工序2的开始时刻的开始时间轴分离而生成各自独立的时间轴。换言之,第一生成部112a相对于与工序1的开始时刻相对应的时间轴t1,与表示工序2的开始时刻的时间轴t2不同地生成与工序1的结束时刻相对应的时间轴t1a。并且,可以使时间轴t1a构成为作为以下时间轴而生成,即,基于工序1的处理时间的计划值,与垂线相交的时刻比时间轴t1进一步经过计划值的量的时间轴(相当于第二时间轴),所述垂线从平行的时间轴t1延伸。

另外,在变形例1中,示出了如下示例,时间轴t1a以及时间轴t2一同作为与垂线相交的时刻比时间轴t1进一步经过计划值的量的时间轴而被构成,所述垂线从平行的时间轴t1延伸。因此,如图8所示,若工序1的结束时刻和工序2的开始时刻相同,则连结时间轴t1a和时间轴t2的线段s1a(相当于第四线段),成为从时间轴t1a延伸的垂线。

对于工序2也相同,可以使时间轴t2a构成为,作为基于工序2的处理时间的计划值与垂线相交的时刻比时间轴t2进一步经过计划值的量的时间轴(相当于第二时间轴)而生成,所述垂线从平行的时间轴t2延伸。若工序2的结束时刻和工序3的开始时刻相同,则连结时间轴t2a和时间轴t3的线段s2a,成为从时间轴t2a延伸的垂线。

此外,如图8所示,在实际值b中,工序2的结束时刻与工序3的开始时刻不同,并且在工序2结束后并经过规定时间之后,开始工序3。在这种情况下,连结时间轴t2a和时间轴t3的线段s2a被表现为倾斜的线段而不是从时间轴t2a延伸的垂线。各个线段s1a、s2a由第二生成部112b生成。

显示控制部111将由第一生成部112a生成的时间轴t1、t1a、t2和由第二生成部112b生成的线段s1、s2以及线段s1a重叠地配置在不同工序的各个时间轴上的位置上,并且显示于显示装置300。

在本变形例1中,即使实绩值的工序1的结束时刻与工序2的开始时刻不一致,只要处理时间按照计划值,则连结一个工序的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的线段表现为相对于时间轴的垂线。并且,由于前一个工序的结束时刻和下一个工序的开始时刻表现在单独的时间轴上,因此能够从视觉上容易地掌握制造工序间的等待时间。

图9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时间轴移位显示处理的变形例2的图。本变形例2相对于图8的变形例1,与工序2的开始时刻相对应的时间轴t2没有构成为相对于与工序1的开始时刻相对应的时间轴t1经过工序1的处理时间的计划值的量的时间轴。

换言之,在本变形例2中,仅将与工序1的结束时刻相对应的时间轴t1a作为基于工序1的处理时间的计划值,与垂线相交的时刻比时间轴t1进一步经过计划值的量的时间轴而生成,所述垂线从平行的时间轴t1延伸,与接下来的工序2的开始时刻相对应的时间轴t2构成为与从时间轴t1延伸的垂线相交的时刻成为相同的时刻。

如图9的变形例2所示,仅将时间轴t1a作为与垂线相交的时刻比时间轴t1进一步经过计划值的量的时间轴而构成,所述垂线从平行的时间轴t1延伸,即使工序1的结束时刻与工序2的开始时刻一致,从时间轴t1a连结到与工序2的开始时刻相对应的时间轴t2的线段s1a也成为倾斜的线段。

然而,在本变形例2中,在多个时间轴之间实际数据直接生成以垂线为基准的线段,能够通过简单的处理将实际数据本身从视觉上容易掌握并可视化。

图10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处理间隔可视化处理的示例的图。处理间隔可视化处理由显示控制部111执行。在处理间隔可视化处理中,将时间轴之间的区域用处理实绩(处理进度)涂满,而不涂满没有执行处理的区域,从而使各个工序中的处理间隔(没有执行处理的时间间隔)能够从视觉上掌握。图10的上段是适用于使用了以往的时间轴的可视化处理的一个示例,下段是适用于本实施方式的时间轴移位显示处理的一个示例。

显示控制部111参照制造实绩122,按产品的每个制造单位,在时间轴t1以及时间轴t2之间的区域中,对以下区域执行涂满规定的颜色显示处理,所述区域是由时间轴t1上的工序1的开始时刻以及工序2的开始时刻、与时间轴t2上的工序1的开始时刻以及结束结束时刻所包围的区域。在图10的示例中,按制造实绩的各个批次的每一个批次由虚线包围的区域是被涂满的处理时间。如图10所示,若基于实绩值将各个批次的每一个批次涂满,则工序1中未执行处理的区域不涂满从而从视觉上被表现。该不涂满的区域是处理等待中的时间段,能够将其作为处理间隔而掌握。换言之,通过从视觉上掌握不涂满的区域的大小,能够掌握处理待机中的时间,并且在不存在不涂满的区域的情况下,则表示在一个工序中没有批次之间的处理待机时间。

在图10的示例中,在时间轴t2相对于时间轴t1未移位工序1的处理时间的量的情况下,平行的时间轴之间的矩形的区域成为每一个批次的处理时间。另一方面,在通过时间轴移位显示处理使时间轴t2相对于时间轴t1移位了工序1的处理时间的量的情况下,平行的时间轴之间的平行四边形的区域成为每一个批次的处理时间。

图11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的分支批次可视化处理的示例的图。如图2所示,在构成制造线的工序5中,例如,存在执行将一个批次分支为多个的分支处理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如图11所示,制造实绩122以对于一个输入批次id关联多个输出批次id的方式管理分支批次。

图11的示例中的制造实绩122的方式为,包含一个批次流经由工序1至工序6构成的制造线并且被处理的各个工序的记录(开始时刻/结束时刻),通过对于一个工序的输入和输出执行批次管理。例如使被输入至工序1的批次的批次id为输入批次id。并且,当从工序1输出时,分配与输入批次id关联的输出批次id。并且,输出批次id成为下一个工序的输入批次id,并且当从下一工序输出时,与输入批次id关联的输出批次id被分配并管理。

若将输入批次id“l0001”输入到工序1时,则对于从工序1输出的批次赋予输出批次id“l0001-1”。输出批次id“l0001-1”作为工序2的输入批次id被管理,并且对于从工序2输出的批次赋予输出批次id“l0001-1-2”。输出批次id“l0001-1-2”作为工序3的输入批次id被管理,并且对于从工序3输出的批次赋予输出批次id“l0001-1-3”。输出批次id“l0001-1-3”作为工序4的输入批次id被管理,并且对于从工序4输出的批次赋予输出批次id“l0001-1-4”。

输出批次id“l0001-1-4”作为工序5的输入批次id被管理,但是由于工序5执行分支处理(例如,将一个批次分割为多个批次,并且细分化为多个产品和零件的处理),相对于输入批次id“l0001-1-4”从工序5输出的批次为多个,因此赋予分支编号的输出批次id“l0001-1-5-1”、“l0001-1-5-2”以及“l0001-1-5-3”被分配并管理。并且,将输出批次id“l0001-1-5-1”、“l0001-1-5-2”以及“l0001-1-5-3”作为工序6的输入批次id进行管理,对于从工序6输出的各个批次赋予输出批次id“l0001-1-6-1”、“l0001-1-6-1”以及“l0001-1-6-1”。

制造实绩122可以包含这样的各个工序中的对产品的制造单位的分支进行管理的批次处理记录。通过这样的分支管理,将父批次及其子批次进行关联而管理。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执行了这样的分支处理的工序中,生成表示已经执行了分支处理的显示对象并使其可视化。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可视化系统100中,第三生成部112c执行分支批次可视化处理。图12是本实施方式的分支批次可视化处理的流程图。

第三生成部112c参照对一个工序所对应的输入和输出进行了批次管理的制造实绩122(s21),按每个制造工序通过输入批次id执行分组化(s22)。例如,可以基于预先决定的批次id的编号体系来执行分组化,按工序顺序分配分组id。此时,即使在一个处理中只有一个输入批次id的情况下,也可以分配分组id并生成用虚线包围的分组信息。

第三生成部112b按每个批次id生成连结工序之间的各个时间轴的线段(例如,连结开始时刻的线段)(s23)。

第三生成部112c按每个分组id在分组内检索,在存在两个以上分支批次(不同的输出批次id)的情况下,在与该分组相对应的工序中,对具有最早的结束时刻的分支批次或在下一个工序中具有最早的被处理的开始时刻的分支批次(相当于第一分支批次)、和具有最晚的结束时刻的分支批次或具有在下一个工序中最晚的被处理的开始时刻的分支批次(第二分支批次)进行确定(s24)。在图11的示例中,工序5是执行分支处理的工序,并且在分组id“g0005”中包含多个不同的输出批次id。

作为具有最早的结束时刻的分支批次,对输出批次id“l0001-1-5-1”进行确定,作为具有最晚的结束时刻的分支批次,对输出批次id“l0001-1-5-3”进行确定。第三生成部112c生成分支显示对象ma,所述分支显示对象ma将被确定的第一分支批次到第二分支批次进行分组显示(s25)。分支显示对象ma例如只要是将第一分支批次到第二分支批次之间与时间轴从视觉上能够进行区分的显示对象即可。

此外,如图11的示例所示,分支显示对象ma也可以不是具有从第一分支批次到第二分支批次的长度的细长条形。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在第一分支批次以及第二分支批次的时刻的各个位置赋予能够与其他进行识别的标记。另外,虽然工序6不是分支处理,但是也可以在分支处理后的后续工序中执行相同的分支批次可视化过程。此外,为了防止由于分支批次处理表现引起的可视性降低,也可以对于批次处理进展的线段适用分歧批次处理代表的线段。换言之,在时间轴范围调整中具有分支的工序的理论处理时间是对于一个输入批次输出所有输出批次的处理时间。具体而言,如果未选择输出批次id“l0001-1-5-1”和输出批次id“l0001-1-5-1”,则使其不被显示或用虚线显示,仅将具有最晚的结束时刻的分支批次的输出批次id“l0001-1-5-3”作为代表而使其显示。

显示控制部111将由第一生成部112a生成的各个时间轴、连结各个时间轴的线段以及分支显示对象ma重叠地配置在不同工序的各个时间轴上的位置上,并且显示于显示装置,所述连结各个时间轴的线段包含分别与第二生成部112所生成的各个分支批次相对的线段(s26)。

本实施方式的分支批次可视化处理可以适用于上述时间轴移位显示处理。图13是本实施方式的考虑分支批次的时间轴移位显示处理的流程图。在图13的示例中,对与图7相同的处理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其说明。

如图13所示,制造线计划信息规定对应于分支批次的各个处理时间,所述分支批次对于执行分支处理的工序被分割成多个。即,在对于一个批次生成多个分支批次的情况下,规定各个分支批次的处理时间,并且对于一个批次结束所有的分支批次的处理的时间例如成为一个分支批次的处理时间乘以分支批次的数量而得的合计时间。

在步骤s4a中,第一生成部112a判定从制造线计划信息取得的工序是否是执行分支处理的工序。在判定为不是执行分支处理的工序的情况下,第一生成部112a进行到步骤s4,并且执行上述用于时间轴移位显示处理的时间轴生成处理。

另一方面,在步骤s4a中判定是执行分支处理的工序的情况下,第一生成部112a执行步骤s4b的处理。步骤s4b基于对应于各个分支批次的分支工序的处理时间的计划值或从分支工序输出的分支批次分别在下一个工序中被处理的开始时刻的计划值,对分支工序中的各个分支批次所对应的处理中的最晚的结束时刻或各个分支批次中最晚在下一个工序被处理的开始时刻进行确定,生成与从平行的时间轴(t5)延伸的垂线相交的时刻比时间轴(t5)进一步经过被确定的时刻的量的时间轴(t6)(s4b)。

例如,如图13所示,第一生成部112a对于工序5的显示开始时刻加上从工序5的最初的分支处理到最后的分支处理的累计计划值而生成工序6的显示开始时刻。生成的显示开始时刻是工序5中的各个分支批次所对应的处理中最晚的结束时刻、即从最初的分支批次累计的处理时间的合计值。第1生成部112a生成具有所生成的显示开始时刻的工序6的时间轴t6。

通过这样的构成,如图11所示,具有分支工序内的最晚的结束时刻的分支批次相对于时间轴t5以垂线为基准而被可视化,其他的分支批次作为相对于时间轴t5倾斜的线段而被可视化。

图14是表示统一批次可视化处理的示例的图。如上所述,在制造线中,存在将一个批次分支为多个的情况,但是也存在相反的情况。例如,如图14的示例所示,存在在上游侧的工序中互相独立地处理的两个以上的批次在下游的工序中被统一成一个的工序。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如图14所示的统一显示对象mb进行显示并可视化。

图1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时间轴移位显示中适用上述各个可视化处理的可视化示例的图。如图15所示,通过时间轴移位显示处理,连结各个工序所对应的时间轴之间的线段以相对于时间轴的垂线为基准可视化,包含通过涂满而掌握处理间隔、掌握工序之间的等待时间、以及掌握分支批次等,通过简单的处理从视觉上掌握并容易地可视化。进一步,通过选择图16(选择前)所示的画面上的可视化处理,对于如图17(选择后)那样被选择的区域所符合的批次处理相关信息,也可以对其关联信息进行确定。

以上,虽然对本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构成上述可视化系统100的各个功能可以通过程序实现,可以将用于实现各个功能的预先准备好的计算机程序保存于辅助存储装置中,由cpu等控制部将保存在辅助存储装置中的程序读出至主存储装置,并由控制部执行读出至主存储装置中的该程序,从而使各个部的功能运作。

此外,上述程序也可以以被存储于计算机能够读取的介质中的状态,提供给计算机。作为计算机能够读取的存储介质,可列举cd-rom等的光盘,dvd-rom等的相变化型光盘,mo(magnetoptical,磁光)、md(minidisk,小型磁盘)等的磁性光盘、软盘(注册商标)磁盘、移动硬盘等的磁盘、紧凑型闪存(注册商标)、智能媒体、sd存储卡、记忆棒等的存储卡。另外,还包含为了本发明的目的而特别设计而构成的集成电路(ic芯片等)等的硬件装置作为存储媒介。

此外,虽然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该实施方式仅是作为示例而提示的,并不意图限定本发明的范围。本新颖的实施方式可以通过其他各种方式而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和改变。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和主旨中,并且还包含在权利要求的范围所记载的发明和与其等同的范围内。

附图标记说明

100可视化系统

110控制装置

111显示控制部

112生成部

112a第一生成部

112b第二生成部

112c第三生成部

120存储装置

121制造计划

122制造实绩

300显示装置

m、ma、mb显示对象

t时间轴

s1、s2、s3、s1a、s2a线段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