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家居的集中控制方法、存储装置、处理器与流程

文档序号:20874020发布日期:2020-05-26 16:13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家居的集中控制方法、存储装置、处理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智能家居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可以灵活设置且操作方便的集中控制器。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家居技术的发展,目前的智能家居中的电器设备都可以联网,用户通过app就可以对联网的电器设备进行集中控制。

但是目前的集中控制器存在一定的缺陷,大部分都只能进行简单的控制,例如,通过集中控制器来控制单独的某一个电器设备的功能,即单独控制;再例如,通过集中控制器来统一控制一些电器设备,通常使用的是日程类的定时控制,可扩展性不好。还有一些智能家居的控制系统,可以使用联动功能,做一些情景控制,但是基本是使用文字的设置界面进行设置,操作性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智能家居中的电器设备集中控制不够方便、灵活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智能家居的集中控制方法、存储装置、处理器。

本发明提出的智能家居的集中控制方法,包括步骤:

将智能家居的各电器设备的功能控制制作成对应的功能模块,和/或将至少一组电器设备的相同功能控制制作成对应的共有模块;

接收用户选择的电器设备的功能模块和/或共有模块,以及功能模块和/或共有模块的控制信息;

根据所述控制信息控制对应的所述电器设备的对应功能的执行或关闭。

优选的,所述接收用户选择的功能模块和/或控制模块具体包括:

预先定义一图标摆放区,并将各电器设备的功能模块和/或共有模块制作成图标并形成图标库;

获取用户从所述图标库中选择的摆放在所述图标摆放区内的图标确定用户选择的电器设备的功能模块和/或共有模块。

进一步,所述控制信息包括功能模块和/或共有模块的控制顺序、控制时间以及功能模块和/或共有模块的控制参数的取值当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通过获取所述图标摆放区内各图标之间的连接箭头来获取所述图标的控制顺序。

优选的,当用户对图标摆放区内的通过连接箭头连接的多个图标进行保存时,形成新的图标添加至所述图标库中。

优选的,所述功能模块和/或共有模块包括传感器模块,当所述传感器模块与其他功能模块或共有模块连接时,通过用户输入的对应的控制信息使所述功能模块和/或共有模块的控制通过对应的传感器模块所检测到的事件进行驱动。

进一步,所述传感器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人体感应器、亮度传感器当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电器设备包括:空调、电视、热水器、网关、灯具、风扇、报警器以及门锁当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提出的存储装置,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来执行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集中控制方法。

本发明提出的处理器,用来运行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集中控制方法。

本发明采用事件驱动方式,设计出电器设备的功能模块以及共有模块,配合对应的传感器模块或者是独立的传感器,让用户根据自然规律的逻辑来涉及联动控制,充分调用了各个居家生活中各家电的功能,使家电能够进行联动控制,极大丰富了集中控制器的控制功能,优化用户的体验感。同时,本发明使用图形化的设置界面,用户能够拖动一些模块进行拼接,通过输入控制信息和连接完成对应功能的设置,使用户可以很方便的使用集中线控器,各种模块可以自由的拼接,操作更加灵活。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界面展示图。

图2是本发明的方法流程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例。

本发明提供的智能家居的集中控制器主要特点在于可以进行灵活的自定义,同时通过图形化的编辑界面,使得用户操作简单,后台进一步通过脚本文件来执行用户通过图形界面表达的控制内容,实现用户的自定义功能,即由传统的单纯的一个功能,扩展为由至少一个电器设备搭配相应的传感器模块完成的符合自然逻辑的自定义功能。

使用程序设计出添加的电器设备不同的功能模块,包括共有模块(即通用模块)和专有模块;通用模块主要有开关模块、定时模块等,专有模块有传感器模块,如温度传感器(也称为温度获取模块)、湿度传感器(也称为湿度获取模块)等。温度获取模块需要提供获取温度的接口,开关模块需要实现开关设置的接口,将这些模块与电器设备的命令(接口)一一对应,这些模块在集中控制器中都有实现,只是在具有该模块功能的电器设备时才能展现出来。具体的,传感器模块包括但不限于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人体感应器、亮度传感器当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电器设备应用在家居环境的话,也可以称之为家电。电器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空调、电视、热水器、网关、灯具、风扇、报警器、各种传感器以及门锁当中的一种或多种。集中控制器会获取到电器设备的类型,因此可以知道该对应的设备可以上报什么数据和能够执行什么功能,例如可以提供一些传感器数据、状态数据给集中控制器处理,集中控制器控制家电的运行。

如图1所示,本发明事先设计好的一个图标摆放区,并将各个电器设备的各个功能控制制作成图标,和/或至少一组电器设备的共有功能控制所有的图标,所有图标集合在一起形成对应的图标库。例如将空调的设置温度功能控制制作成对应的一个图标,空调所拥有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制作成对应的图标。将灯具的开启的功能控制制作成对应的一个图标,将灯具的关闭的功能控制制作成对应的一个图标,将灯具自带的或者是独立的时间设备、亮度传感器等制作成对应的图标。例如,将灯具和热水器作为一组电器设备,将灯具和热水器的开启的功能控制做成一个共有的开启功能的图标。图1中展示的是一个具体的界面实现概念图,左侧为电器设备列表(电器设备包括家电,也可以包括单独的温度传感器),右侧为功能模块、共有模块列表。选择左侧的某种家电时,右侧会对应的显示该家电提供的所有功能模块或者共有模块,拖动各种模块(包含传感器、功能模块以及共有模块)到中间的图标摆放区,各个模块可以通过箭头建立联系,联系可以分为顺序关系和条件关系。通过各种家电的各种模块组合,可以让用户自由的实现各种运行模式和场景。

用户根据这些图标所提供的功能、作用,在图形化的编辑界面(图标摆放区)上拖动、组合和编辑,完成一个运行场景的逻辑实现,使用户可以很方便的使用集中线控器,各种模块可以自由的拼接,操作更加灵活。这些由功能模块和/或共有模块组合起来的场景又可以再保存为代表场景的一个图标,点击对应的图标,集中控制器就能够完成该场景的逻辑控制,实现用户自定义的场景、共有模块或者是虚拟电器设备。例如,天黑了,能自己亮灯;温度高了,开启空调制冷等。再例如,现有一个开关模块只单独开关对应的一个家电设备。如果需要开关多个家电,可以将他们的开关功能的图标串起来,保存以后形成新的图标,就可以有顺序的开关这些家电,而这个图标也具备共有模块的功能。对于同类型的电器设备来说,共有模块会比较多,通过共有模块也可以实现对电器设备的分组控制。在编程实现时,可以根据共同特点来定义一个原始的模块,使得同类型的电器设备可以继承这个原始的模块。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具体集中控制基于上述图标库以及图标摆放区。

用户进入该功能时,集中线控器会先获取当前已有家电的类型和数量,然后生成界面上两侧的图标,用户可以点击左侧的家电图标,右侧就显示对应的功能模块或者是共有模块可拖动,也可以是拖动家电图标之后再拖动对应的功能模块或者是共有模块。在一个较优实施例中,由于家电的功能已经被提取出来,所以不显示家电的图标,即不显示对应电器设备的图标,仅仅只显示家电设备对应的功能模块、共有模块的图标,界面更加简洁。

各个模块(功能模块、共有模块)可以进行连接组合,例如通过连接箭头进行连接组成一个运行模式的逻辑图,并设定功能模块和/或共有模块的控制信息,具体的,控制信息包括功能模块和/或共有模块的控制顺序、控制时间以及功能模块和/或共有模块的控制参数的取值当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控制顺序可以根据连接图标的连接箭头来获取,一个图标可以通过连接箭头指向其他多个图标,同样的,多个图标也可以通过连接箭头指向其他一个图标。完成编辑后,用户可以选择保存为一个对应的图标,集中控制器自动生成对应的脚本文件保存在磁盘中,然后运行该脚本;当该脚本中有些模块满足条件被触发,就会执行后面的模块逻辑,从而实现根据对应的控制信息控制对应的电器设备的对应功能的执行或关闭。

本发明由于采用事件驱动逻辑来进行驱动,让用户可以通过自然的逻辑来设置各种运行模式,充分调用了各个电器设备的功能,使电器设备之间能够进行联动控制,极大丰富了集中控制器的控制功能,优化用户的体验感。在一个较优实施例中,当用户选择了对应的功能模块和/或共有模块时,可以提供智能家居的各传感器供用户选择,当传感器模块与其他功能模块或共有模块连接时,通过用户输入的对应的控制信息使功能模块和/或共有模块的控制通过对应的传感器模块所检测到的事件进行驱动。用户在编辑的时候,需要按照基本自然规律来考虑各个模块之间如何组合,比如天黑,需要选择亮度传感器,然后连接灯的开关功能模块,组合在一起实现天亮关灯、天黑开灯的功能。当用户对图标摆放区内的通过连接箭头连接的多个图标进行保存时,可以形成新的图标添加至图标库中。

以一个场景的逻辑控制设计为例,用户可以拖动温、湿度传感器到图标摆放区,并设置对应的控制信息的输入信息作为触发条件,比如温度达到35℃,然后拖动空调的开关机模块图标与温度传感器连接,设置开关机模块图标的控制信息为开机,最后拖动空调的设置温度模块连接到开关机模块后面,设置温度为25℃作为控制信息。这些图标关联组合后,实现的是:当室内温度达到35℃时,打开空调并设置温度为25℃。

用户根据这些图标可以进行自定义家电的运行模式,也可以设置一些家电的联动,还有安防报警等一些功能,使用户体验到智能化的设计。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