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控制发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53499发布日期:2021-04-21 00:02阅读:83来源:国知局
无线电控制发送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例如将各种模型体(汽车、摩托车、航空器、船舶等)、起重机等工业机械作为被操纵体,通过无线通信来远程操作被操纵体的无线电控制发送器,尤其涉及具备用于控制被操纵体的移动速度的触发器(trigger)的无线电控制发送器。


背景技术:

2.在例如将各种模型体(汽车、摩托车、航空器、船舶等)、起重机等工业机械作为被操纵体而通过无线通信来远程操作被操纵体的无线电控制发送器中,与被操纵的被操纵体的种类对应地存在各种各样构造的无线电控制发送器。
3.这种无线电控制发送器由于其构造的差异,大体分为杆型和触发(trigger)型。杆型的无线电控制发送器是将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上操作的两根杆左右并列地设置在壳体的前表面的无线电控制发送器,大多用于模型汽车、模型飞机、模型直升机、模型船、工业机械等被操纵体的操作。另外,触发型的无线`电控制发送器具备对发动机或者马达的节气门进行操作的触发器和对被操纵体的转向进行控制的方向盘,主要多用于模型汽车的操作。
4.然而,操纵者在利用触发型的无线电控制发送器远程操作被操纵体的情况下,要用一只手抓握把手部而支撑整个无线电控制发送器并用该手的食指进行触发器的操作,另外用另一只手进行方向盘的操作。
5.这样,在触发型无线电控制发送器中,由于将抓握把手部的手的食指扣在触发器上进行操作,因此为了使触发器的操作变得容易,需要配合操纵者的手的大小更换触发器。
6.因此,本申请申请人如下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提出了能够根据操纵者的手指的粗细而简单地更换触发器的无线电控制发送器。
7.该无线电控制发送器1向被操纵体发送与用于控制被操纵体的移动速度的触发器22的操作对应的操纵信号。触发器22呈分割为节气门杆22a和制动杆22b1(22b2)的扳机形状,节气门杆22a可转动地枢轴支承于壳体,制动杆22b1(22b2)以螺钉紧固的方式可更换地固定于节气门杆22a。
8.根据该无线电控制发送器1,只进行基于螺钉33的装卸的零件更换作业,就能替换为与操纵者的手指的粗细相符的杆而简单地构成新尺寸的触发器。
9.现有技术文献
10.专利文献
11.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

213658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12.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
13.然而,根据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无线电控制发送器的发明,在克服复位用的弹力而用手指推动制动杆进行操作时,手指受到的压力较大,尤其在制动杆接触手指的指甲和皮
肤的分界部分的情况下,若重复制动操作,则也会存在该部分产生疼痛的情况。
14.因此,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无线电控制发送器,该无线电控制发送器具备如下制动杆:该制动杆使手指因制动杆的操作受到的负担较轻,所以即使重复进行操作,手指也不易产生疼痛,与以往相比容易操作。
15.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16.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所述的无线电控制发送器是将通过对操作构件进行操作而生成的操纵信号发送至被操纵体的无线电控制发送器,其特征在于,
17.所述操作构件具有:
18.第一杆,其沿着与转动轴正交的虚拟面并以所述转动轴为中心而摆动自如,并且沿着所述虚拟面延伸设置;以及
19.第二杆,其与所述第一杆成为一体,在与所述虚拟面交叉的方向上延伸设置。
20.第二方面所述的无线电控制发送器在第一方面所述的无线电控制发送器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21.所述第一杆枢轴支承于所述转动轴,所述第二杆可更换地固定于所述第一杆。
22.第三方面所述的无线电控制发送器在第二方面所述的无线电控制发送器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23.所述无线电控制发送器具有调整所述第二杆的转动范围的调整构件。
24.实用新型效果
25.在操作第一方面所述的无线电控制发送器的情况下,操作者用一只手把持无线电控制发送器,将该手的手指扣在操作构件上,使该手指前后运动,从而对操作构件进行操作。例如,能够通过向近前拉动手指的操作使第一杆在虚拟面内向近前方向转动,通过向前方推动手指的操作,使第二杆向深度方向转动。在此,由于第二杆在与虚拟面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因此若与第二杆的长度方向和第一杆同样地在虚拟面内并和虚拟面平行的情况相比,则手指与第二杆接触的面积比较大,因而手指从第二杆受到的压力也比较小。因此,即使重复进行用手指推出第二杆的操作,手指因第二杆的操作受到的负担也比较轻,即使重复进行操作,手指也不易产生疼痛,操作比以往容易。
26.根据第二方面所述的无线电控制发送器,能够将沿与虚拟面交叉的方向倾斜的第二杆相对于第一杆进行装卸。在此,作为第二杆,可考虑与虚拟面交叉而前端向虚拟面的右侧延伸设置的构造、以及与虚拟面交叉而前端向虚拟面的左侧延伸设置的构造这样的相对于虚拟面的倾斜方向彼此相反的两种构造。因而,根据该无线电控制发送器,能够通过根据使用者的惯用手将上述两种第二杆的任一种安装于第一杆,将无线电控制发送器设定为适合使用者的惯用手的最佳状态。
27.根据第三方面所述的无线电控制发送器,能够任意地调整第二杆的转动范围。
附图说明
28.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电控制发送器的整体构成的主视图。
29.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电控制发送器的整体构成的立体图。
30.图3是表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电控制发送器中尤其作为操作构件的触发器的形状的右侧视图。
31.图4是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电控制发送器的部件的、右利手用触发器单元的立体图。
32.图5是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电控制发送器的部件的、右利手用触发器单元的剖视图。
33.图6是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电控制发送器的部件的、左利手用触发器单元的立体图。
34.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无线电控制发送器的模块构成图。
35.附图标记说明
36.1:无线电控制发送器(发送器);2:把手部;3:基座部;4:头部;6:抵接部(节气门杆的调整构件);7:抵接部(制动杆的调整构件);8:转动轴;10:方向盘;20:触发器;21:节气门杆(第一杆);22:制动杆(第二杆);f:虚拟面。
具体实施方式
37.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
38.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无线电控制发送器(以下简称发送器)例如将各种模型体(汽车、摩托车、航空器、船舶等)、起重机等工业机械作为被操纵体,使用预先决定的频带(例如2.4ghz频带),通过从该频带中自动选择空闲频段的跳频方式决定发送频率,并向被操纵体发送与设置于壳体的触发器、杆等操作构件的操作对应的操纵信号(无线电波),从而对被操纵体进行远程操作。
39.此外,在本例中,以由发送器远程操作的被操纵体是模型汽车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另外,作为被操纵体的动力源,假设使用发动机并进行说明,但是也能使用马达作为动力源。
40.[1.关于发送器的构成]
[0041]
如图1以及图2所示,发送器1大致构成为具备把手部2、基座部3、头部4,各部分的壳体由具有挠性的热可塑性树脂(例如通用塑料)形成。
[0042]
<1

1.关于把手部>
[0043]
在把手部2中,一端(下端)侧与基座部3成为一体,另一端(上端)侧与头部4成为一体,就其外形而言,水平剖面为椭圆形,构成为从基座部3侧朝向头部4侧逐渐变细的柱状。把手部2作为在对被操纵体进行远程操作时操纵者所把持的把持部而发挥功能。
[0044]
<1

2.关于基座部>
[0045]
基座部3是设置于把手部2的一端(下端)侧的矩形的部分。基座部3限制把持把手部2的手的下限位置而防止手从把手部2滑落,并且在没有使用发送器1时还作为在底面具有例如竖立放置于地面等时的规定的设置面积的脚部而发挥功能。
[0046]
另外,在基座部3中设置有用于在操纵者用双手操作方向盘10、触发器20时进行操作的开关机构5。图2是将该开关机构5设置于操纵者把持把手部2时与操纵者侧对置的一侧的端部的例子。根据开关机构5,处于用双手操作中的操纵者能够通过将发送器1向除双手的手指以外的身体的一部分(例如胸、腹、肩膀、大腿、膝盖等)、附近的物体(例如体育场的
扶手等)靠近而进行接点的接通/断开动作,从而使分配给开关机构5的功能发挥作用。
[0047]
作为分配给开关机构5的功能,例如为涡轮功能的启用/禁用、混控(mixing)、回转操作、圈数测量、紧急制动、摄像机等,是任意的功能,特别是如果分配有操纵者想要在双手操作中并行地操作的功能,则能够在紧急情况时根据瞬间的判断瞬时地对开关机构5进行操作,能够立即启用/禁用分配给开关机构5的功能。
[0048]
<1

3.关于头部>
[0049]
头部4设置于把手部2的另一端(上端)侧,具备作为第一操作构件的方向盘10、以及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要部位的第二操作构件的触发器20。
[0050]
如图1以及图2所示,方向盘10是用于控制被操纵体的行进方向的大致圆板形的转向用构件。在发送器1的头部4中,设置有与方向盘10的大致圆板形的面垂直且未图示的旋转轴,方向盘10以其中心轴与旋转轴一致的方式安装于旋转轴。通过使方向盘10从规定的基准位置左旋以及右旋地转动,能够控制被操纵体的行进方向。
[0051]
如图1、图3~图5所示,触发器20控制被操纵体的动力源,是用于控制被操纵体的移动速度的操作构件。触发器20整体呈大致c字形的扳机形状,构成为由作为不同部件的第一杆的节气门杆21和作为第二杆的制动杆22一体化而成,以能够向图5的箭头a以及箭头b的方向转动的方式安装于头部4。
[0052]
图5示出了经由转动轴8而转动自如地安装有触发器20的触发器单元9。通过在头部4的下表面侧装入触发器单元9,触发器20在头部4的下表面侧突出。由此,能够利用把持把手部2的操作者的手指操作触发器20。此外,图5示出了触发器20(节气门杆21以及制动杆22)的初始位置。
[0053]
如图5所示,触发器20能够在图5的箭头a的方向上转动到节气门杆21与构成头部4的一部分的触发器单元9的抵接部6抵接的位置为止。抵接部6是由转动自如地安装于触发器单元9的基体14、以及安装于基体14的板簧15构成的部件,通过使基体14转动而调整位置,能够调整节气门杆21的转动范围。即,抵接部6是调整节气门杆21的转动范围的调整构件。另外,触发器20能够在箭头b的方向上转动到制动杆22与构成头部4的一部分的触发器单元9的抵接部7抵接的位置为止。抵接部7是转动自如地拧入到触发器单元9中的螺钉,能够通过改变抵接部7相对于触发器单元9的拧入量而调整向外突出的突出量,从而调整制动杆22的转动范围。即,抵接部7是调整制动杆22的转动范围的调整构件。
[0054]
在节气门杆21中,形成有供制动杆22的基端部23嵌合的凹部24。另外,在节气门杆21中,与凹部24连通而形成有螺钉孔25。在螺钉孔25中,拧入有用于以制动杆22的基端部23嵌合于凹部24的状态将制动杆22固定于节气门杆21的螺钉26。由此,制动杆22带有刚性地螺钉紧固固定于节气门杆21。
[0055]
参照图1以及图3~图5,对实施方式的节气门杆21和制动杆22的形状进行说明。在图5中,假设与节气门杆21和制动杆22的转动轴8正交并且与图5的纸面一致的虚拟面f。在图4中,与转动轴8正交并且包含与触发器单元9的长度方向平行的中心线的面成为虚拟面f,但未对虚拟面f进行图示。在图3中,通过把手部2以及头部4的中心线c并与纸面垂直的面成为该虚拟面f。
[0056]
如图3~图5所示,节气门杆21呈朝向操纵者侧或者下方凸出的弯曲形状,从其基端部到前端部为止的整体沿着虚拟面f延伸设置,因而其延伸设置方向与虚拟面f平行。与
此相对,制动杆22呈朝向上方凸出的弯曲形状,其基端部大体沿着虚拟面,但其前端部从虚拟面f突出,因而其延伸设置方向与虚拟面f交叉。
[0057]
若在各图中确认上述节气门杆21以及制动杆22的形状,则在图3中,节气门杆21表现为与虚拟面f内的中心线c大致平行,但制动杆22从包含中心线c的虚拟面f出发且其前端部突出于图中右侧,制动杆22的中心线相对于包含中心线c的虚拟面f的倾斜角度θ为30度左右的角度。另外,在图4中,应看到节气门杆21以转动轴8为中心而沿着虚拟面f转动,并且看到制动杆22向纸面近前侧弯曲,其前端部突出于从虚拟面f偏离的纸面近前侧。进一步,如作为剖视图的图5所示,节气门杆21在与图5的纸面大致一致的虚拟面f内整体以剖面表示,但制动杆22的从虚拟面f偏离的前端部没有以剖面表示。
[0058]
本实施方式的触发器20的制动杆22是能够根据操作者的惯用手而进行更换的部件,图1、图3~图5表示装配有右利手用的制动杆22的情况的例子。在图1~图3中,由于操作者用惯用手的右手操作需要精密操作的方向盘10,因此用左手抓握把手部2,用左手的手指操作触发器20。触发器20的操作通常通过食指进行,将食指扣在节气门杆21上并向箭头a(参照图5)的方向拉动而进行发动机的输出的调整,用食指的指背推动并向箭头b的方向操作制动杆22,从而施加制动。
[0059]
此外,若将扣在节气门杆21上的手指拿开,则触发器20自动复位到预先设定的初始位置(图5所示的状态)。将该初始位置称为中间位置。在中间位置处,被操纵体的发动机旋转,但离合器断开,被操纵体处于不行驶的状态。此外,在被操纵体的动力源为马达的情况下,在中间位置处,马达不旋转。
[0060]
通过向图1、图5的箭头a的方向拉动触发器20的节气门杆21,进行被操纵体的发动机的节气门的控制,控制被操纵体的移动速度。越向箭头a的方向操作触发器20的节气门杆21,被操纵体越加速。
[0061]
另外,能够通过向图1、图5的箭头b的方向操作触发器20的制动杆22而进行制动器的控制。然后,越向箭头b的方向操作触发器20的制动杆22,制动越强。
[0062]
此外,根据发送器1的设定,也存在若向图1、图5的箭头b的方向操作触发器20的制动杆22则使被操纵体后退的情况。另外,在被操纵体的动力中使用马达的情况下,若向图1、图5的箭头a的方向操作触发器20的节气门杆21,则也能使被操纵体加速。
[0063]
根据本实施方式,如前文所述,在制动杆22中,至少其前端侧的延伸设置方向相对于节气门杆21的延伸设置方向倾斜,制动杆22在与虚拟面f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因此,与假如制动杆22的延伸设置方向与节气门杆21同样地位于虚拟面f内而制动杆22在虚拟面f内的情况相比,则在图示的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手指和制动杆22接触的面积比较大,因而手指从制动杆22受到的压力比较小。因此,在前文所述的对被操纵体的操纵中,即使用手指对制动杆22重复进行推出操作,手指因制动杆22的操作受到的的负担也比较轻,从而即使进行重复操作,手指也不易产生疼痛,操作比以往容易。
[0064]
此外,关于制动杆22的前端部相对于虚拟面f的倾斜角度θ(参照图3)、具有倾斜角度θ的前端部的长度相对于整体的比率、或者这些要素和整体的曲率等的关系,优选将操作者的手指的长度、粗细也考虑在内来综合决定,准备几个能形成使用便利性最好的状态的部件,以便从中选择。此外,在制动杆22中,也可以在手指接触的表面设置海绵、发泡体等缓冲体来保护手指。
[0065]
图6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无线电控制发送器1中装配有左利手用的制动杆22a的情况的例子。在图6中,与图4所示的例子相反地,应看到制动杆22a向纸面里侧弯曲,其前端部突出于从虚拟面f偏离的纸面里侧。在左利手用的发送器中,不只是制动杆22a的形状,方向盘10的位置也与图1以及图2所示的右利手用的发送器1不同。虽未图示,但是在左利手用的发送器中,成为在图1以及图2中方向盘10设置于头部4的相反侧的构造。而且,由于操作者以惯用手的左手操作需要精密操作的方向盘10,因此用右手抓握把手部2,用右手的手指操作触发器20。通常使用食指进行触发器20的操作,将食指扣在节气门杆21上并向近前拉动而进行发动机的输出的调整,用食指的指背推动并操作制动杆22a,从而施加制动。
[0066]
进一步,在发送器1的头部4中,除方向盘10和触发器20以外还设置有很多的按钮等操作构件。能够在这些操作构件中分配与被操纵体的动作相关的特殊的操作。
[0067]
如图1以及图2所示,在头部4中,设置有显示部11和天线12。显示部11被设置为以规定角度倾斜,以便在操纵者把持把手部2时操纵者容易看到显示画面。显示部11是显示发送器1的设定的显示器,能够通过设置于显示部11的周边的点动开关(jog switch)、其他操作按钮/滑动开关等设定用操作构件13的操作,切换显示的内容、或者变更发送器1的设定。
[0068]
天线12旋转自如地枢轴支承于在操纵者把持把手部2的状态下位于显示部11的相反侧的头部4的一端的部分(即,位于在操纵者把持把手部2的状态下的头部4中的与该操纵者对置的一侧的端部的相反侧的端部)。在远程操作被操纵体时,天线12被在从与头部4一体地形成外形的水平状态(图2的实线)旋转90
°
而以朝向垂直方向的直立状态(未图示)下进行使用。通过以直立状态使用天线12,能够提高对被操纵体的远程操作时的指向性。
[0069]
<1

4.关于电结构>
[0070]
进一步,如图7所示,在头部4中内置有包含上述显示部11、发送部30、存储部31、控制部32的电子电路部。
[0071]
此外,在基座部3中,可更换地设置有用于向电子电路部的各部分(显示部11、发送部30、存储部31、控制部32)供给所需的驱动电力的电池33。
[0072]
发送部30对由控制部32生成的发送数据进行调制/放大,并通过控制部32的控制,将该调制/放大后的操纵信号经由天线12发送至被操纵体。
[0073]
存储部31受控制部32的控制而存储有以点动开关等设定用操作构件13的操作为基础的各种设定信息。另外,在存储部31中存储有用于进行构成发送器1的各部分的驱动控制的控制程序。
[0074]
控制部32统一控制显示部11、发送部30、存储部31,进行与方向盘10、触发器20的操作、设定对应的发送数据的生成、显示部11的显示控制、从发送部30经由天线12的操纵信号的输出控制、相对于存储部31的设定信息的保存、以存储于存储部31的控制程序为基础的发送器1的各部分的驱动控制等。
[0075]
<1

5.关于发送器的作用和效果>
[0076]
在如上构成的发送器1中,操纵者用一只手把持把手部2,将把持把手部2的手的食指扣在触发器20上进行触发器20的操作,用另一只手抓握并操作方向盘10。然后,将与该触发器20和方向盘10的操作对应的操纵信号发送至被操纵体而远程操作被操纵体。
[0077]
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发送器1,针对制动杆22,只通过取下螺钉26就能够任意选择右利手用或者左利手用中的任一种并简单地进行更换,或者即使在右利手用之中也能
够任意选择所希望的形状/尺寸并简单地进行更换,或者即使在左利手用之中也能够任意选择所希望的形状/尺寸并简单地进行更换,从而能够替换为符合操纵者的惯用手及其手指粗细的制动杆22。
[0078]
<1

6.关于发送器的其他实施方式>
[0079]
然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将节气门杆21在初始位置处转动自如地固定于头部4并将制动杆22螺钉紧固固定于节气门杆21的构成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是将节气门杆21和制动杆22的关系反转的构成。即,也可以将制动杆22在初始位置处转动自如地固定于头部4,将节气门杆21螺钉紧固固定于制动杆22。此外,当然在这样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节气门杆21呈沿着所述虚拟面延伸设置的形态,制动杆22呈在与所述虚拟面交叉的方向上延伸设置的形态。
[0080]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发送器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受该方式的记述以及附图限定。即,本领域技术人员等基于该方式完成的其他方式、实施例以及运用技术等当然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范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