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空气能除湿控制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04261发布日期:2022-02-09 01:20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空气能除湿控制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空气能除湿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空气能除湿控制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2.空气能除湿系统主要由压缩机、热交换器、风扇、盛水器、机壳及控制器组成,通过风扇的运行将潮湿的空气从进风口吸入,通过热交换器将空气中的水份变成干燥的空气和凝结成水滴,干燥的空气从出风口吹出,水滴则流入盛水器中,如此循环进而相对的提升温度和降低空气中的湿度。
3.目前,现有技术中已存在带有独立的除湿功能的空调,但是除湿控制管理难以根据室内周围的环境进行自动调控,需要使用者根据自身感觉进行调整,难以实现空气能除湿调控的调节智能化。
4.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空气能除湿控制管理系统,其能够根据室内周围的环境进行自动调控,无需使用者根据自身感觉进行调整,实现空气能除湿调控的调节智能化,已经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空气能除湿控制管理系统,其能够根据室内周围的环境进行自动调控,无需使用者根据自身感觉进行调整,实现空气能除湿调控的调节智能化。
6.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7.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空气能除湿控制管理系统,包括:智能除湿控制中心;
8.与所述智能除湿控制中心通讯连接的环境采集模块;
9.与所述智能除湿控制中心、所述环境采集模块通讯连接的空气能机构管控模块;
10.与所述智能除湿控制中心通讯连接的恒温控制模块;
11.与所述智能除湿控制中心通讯连接的数据监测模块;与所述数据监测模块通讯连接的用户管理终端以及厂家后台管理终端。
12.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方式中,所述空气能机构管控模块包括:机构管控中心;与所述机构管控中心通讯连接的内机运行状态监测模块;与所述机构管控中心通讯连接的节流装置运行状态监测模块;与所述机构管控中心通讯连接的吸热状态监测模块;与所述机构管控中心通讯连的故障反馈模块。
13.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方式中,还包括:与所述故障反馈模块通讯连接的机构报警模块。
14.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方式中,所述环境采集模块包括:环境数据采集中心;与所述环境数据采集中心通讯连接的环境温度采集模块;与所述环境数据采集中心通
讯连接的环境湿度采集模块;与所述环境数据采集中心通讯连接的co2监测模块。
15.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方式中,所述环境采集模块包括还包括:与所述智能除湿控制中心通讯连接的颗粒物监测模块。
16.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方式中,还包括:与所述智能除湿控制中心通讯连接的热回收控制模块。其中,热回收控制模块控制热回收装置运行,热回收的热量用于加热新风,可节约70%的新风预热耗能。
17.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方式中,还包括:过滤网片状态监测模块;与所述过滤网片状态监测模块通讯连接的更换预警提示模块。
18.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方式中,还包括:与所述智能除湿控制中心通讯连接的耗电监控模块。
19.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方式中,还包括:与所述智能除湿控制中心通讯连接的通气口开度控制模块,所述通气口开度控制模块与所述环境采集模块通讯连接。
20.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方式中,包括:所述通气口开度控制模块包括:与所述智能除湿控制中心通讯连接的开口调控中心;与所述开口调控中心通讯连接的进风口开度控制模块;与所述开口调控中心通讯连接的出风口开度控制模块。
2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空气能除湿控制管理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包括:智能除湿控制中心;与所述智能除湿控制中心通讯连接的环境采集模块;与所述智能除湿控制中心、所述环境采集模块通讯连接的空气能机构管控模块;与所述智能除湿控制中心通讯连接的恒温控制模块;与所述智能除湿控制中心通讯连接的数据监测模块;与所述数据监测模块通讯连接的用户管理终端以及厂家后台管理终端,本技术涉及的技术方案,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其能够根据室内周围的环境进行自动调控,无需使用者根据自身感觉进行调整,实现空气能除湿调控的调节智能化。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物联网的空气能除湿控制管理系统的示意图;
24.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气能机构管控模块的示意图;
25.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环境采集模块示意图;
26.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气口开度控制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8.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另一个元件上。
29.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第一”、“第二”、“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0.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若干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1.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32.请如图1和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物联网的空气能除湿控制管理系统,包括:智能除湿控制中心1;与所述智能除湿控制中心1通讯连接的环境采集模块2;与所述智能除湿控制中心1、所述环境采集模块2通讯连接的空气能机构管控模块3;与所述智能除湿控制中心1通讯连接的恒温控制模块4;与所述智能除湿控制中心1通讯连接的数据监测模块5;与所述数据监测模块5通讯连接的用户管理终端6以及厂家后台管理终端7。
3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空气能除湿控制管理系统,具体包括:智能除湿控制中心1;与所述智能除湿控制中心1通讯连接的环境采集模块2;与所述智能除湿控制中心1、所述环境采集模块2通讯连接的空气能机构管控模块3;与所述智能除湿控制中心1通讯连接的恒温控制模块4;与所述智能除湿控制中心1通讯连接的数据监测模块5;与所述数据监测模块5通讯连接的用户管理终端6以及厂家后台管理终端7,本技术涉及的技术方案,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其能够根据室内周围的环境进行自动调控,无需使用者根据自身感觉进行调整,实现空气能除湿调控的调节智能化。
34.具体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空气能机构管控模块3包括:机构管控中心301;与所述机构管控中心301通讯连接的内机运行状态监测模块302;与所述机构管控中心301通讯连接的节流装置运行状态监测模块303;与所述机构管控中心301通讯连接的吸热状态监测模块304;与所述机构管控中心301通讯连的故障反馈模块305。
35.具体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包括:与所述故障反馈模块305通讯连接的机构报警模块306。
36.具体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环境采集模块2包括:环境数据采集中心201;与所述环境数据采集中心201通讯连接的环境温度采集模块202;与所述环境数据采集中心201通讯连接的环境湿度采集模块203;与所述环境数据采集中心201通讯连接的co2监测模块204。
37.具体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环境采集模块2包括还包括:与所述智能除湿控
制中心1通讯连接的颗粒物监测模块205。
38.具体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包括:与所述智能除湿控制中心1通讯连接的热回收控制模块8。其中,热回收控制模块8控制热回收装置运行,热回收的热量用于加热新风,可节约70%的新风预热耗能。
39.具体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包括:过滤网片状态监测模块9;与所述过滤网片状态监测模块9通讯连接的更换预警提示模块10。
40.具体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包括:与所述智能除湿控制中心1通讯连接的耗电监控模块11。
41.具体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包括:与所述智能除湿控制中心1通讯连接的通气口开度控制模块12,所述通气口开度控制模块12与所述环境采集模块2通讯连接。
42.具体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包括:所述通气口开度控制模块12包括:与所述智能除湿控制中心1通讯连接的开口调控中心121;与所述开口调控中心121通讯连接的进风口开度控制模块122;与所述开口调控中心121通讯连接的出风口开度控制模块123。
43.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