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环境监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81954发布日期:2022-03-16 23:21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工程环境监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环境监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工程环境监控装置。


背景技术:

2.建筑工程,指通过对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所形成的工程实体。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作业过程中容易产生噪音和粉尘,因而在建筑工地需要对环境的粉尘进行检测。
3.现有技术中的建筑工程环境监控装置通过设置旋转装置,可根据风向而改变粉尘检测仪的检测角度,但是在使用时存在以下缺陷:每次调节时均需要人工调整,而风向的改变是随机的,这就导致需要人工时刻关注风向并且进行改变,大大增加了人工劳动强度的同时降低了粉尘检测仪的使用质量,同时目前粉尘检测仪在使用时,其检测口处会残留有部分粉尘,干涉粉尘检测仪的检测质量,导致还需人工定期清洁,较为麻烦。本技术正是基于上述研究背景而提出,旨在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环境监控装置以满足实际建筑工程环境监控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建筑工程环境监控装置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环境监控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其具有结构设计合理、操作和检测便捷,能够降低监测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监测效率,确保监测的精度。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建筑工程环境监控装置,该监控装置包括基础组件、随动粉尘检测组件和检测口清洁件,其中,所述基础组件包括底座、布设在底座顶部的承接架,所述承接架上嵌入设置有控制器;所述随动粉尘检测组件包括固定在承接架顶部中央的固定柱,且固定柱竖截面呈“t”形;所述固定柱的顶部设置有支杆,所述支杆的顶部转动设置有风向标,所述支杆外壁底部固定套设有连接臂,所述固定柱外壁通过轴承活动套设有随动盘,且随动盘顶部且对应连接臂的位置固定有支撑主板,所述支撑主板的前后侧右端均一体成型有凸部,且凸部顶部固定有l形架,两组所述l形架之间设置有粉尘检测仪,所述粉尘检测仪右侧设置有粉尘检测口;所述检测口清洁件设置在支撑主板顶部右端。
7.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风向标一侧外壁的右端通过连接杆与连接臂顶部固定,且连接臂的右端处于l形架顶部左方,所述连接臂的右端底部固定有感应元件,所述支撑主板顶部左侧固定有与感应元件配合的传感器,传感器电性连接控制器。
8.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随动盘外壁固定套设有齿环,所述承接架的左侧顶部通过支架固定有驱动装置,且驱动装置输出端设置有与齿环啮合的主动齿轮,所述驱动装置电性连接控制器。
9.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检测口清洁件包括通过支架固定在支撑主板顶
部的导轨,且导轨顶部右侧滑动设置有与导轨相配合的滑动块,所述滑动块顶部固定有l形杆,且l形杆的另一端固定有垫板,且垫板固定在清洁环内,所述清洁环与粉尘检测口相适配,且清洁环处于粉尘检测口内。
10.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滑动块的左侧通过连接弹簧与导轨左侧内壁固定,所述l形杆的竖向部分左侧固定有承接杆,且承接杆的左端活动设置有滚珠,所述清洁环圆周外壁均匀设置有刷毛,所述支撑主板顶部且处于连接臂和l形架之间的位置通过轴承和转杆转动设置有随动叶轮,且随动叶轮处于粉尘检测仪和风向标之间。
11.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导轨顶部左侧通过轴承和转轴转动设置有驱动盘,所述驱动盘圆周外壁环形阵列一体成型有多组弧形凸部,且承接杆的左端与驱动盘圆周外壁滑动抵接,所述驱动盘内的转轴和随动叶轮内的转杆通过链轮传动组传动连接。
12.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控制器为plc控制器;所述粉尘检测仪为激光粉尘检测仪;所述驱动装置为直流电机;所述感应元件与所述传感器的配合方式采用rfid电子标签与阅读器相互配合或者采用红外发射器与红外接收器相互配合。
13.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实用新型建筑工程环境监控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设置有随动粉尘检测组件,风向标随风向自动进行转动调整,且在其调整时通过连接杆使得连接臂同步跟随其转动调整,进而使得感应元件和传感器分离,从而传感器发送信号给控制器,使得驱动装置驱动主动齿轮使得随动盘转动,直至支撑主板上的传感器与感应元件接触,使得粉尘检测口朝向风向实现粉尘检测,无需人工时刻调整,大大降低人工劳动强度的同时提高检测质量,同时因为粉尘检测仪与风向对应,进而在风流的作用下使得随动叶轮转动,随动叶轮通过链轮传动组使得驱动盘转动,驱动盘通过其外壁的弧形凸部间歇接触承接杆,使得滑动块带动l形杆使得清洁环间歇进出粉尘检测口,实现对粉尘检测口的自动清洁,进一步降低人工劳动强度的同时保证粉尘检测仪的检测质量。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建筑工程环境监控装置的结构立体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随动粉尘检测组件结构立体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另一视角结构立体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检测口清洁件结构立体图。
19.图中:1、基础组件;11、底座;12、承接架;13、控制器;2、随动粉尘检测组件;21、固定柱;22、随动盘;23、风向标;24、连接臂;25、连接杆;26、感应元件;27、支撑主板;28、齿环;29、驱动装置;210、主动齿轮;211、l形架;212、粉尘检测仪;213、粉尘检测口;3、检测口清洁件;31、随动叶轮;32、链轮传动组;33、导轨;34、驱动盘;35、弧形凸部;36、连接弹簧;37、滑动块;38、l形杆;39、清洁环。
20.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环境监控装置(本实用新型中的电器元件均通过导线与外部电源连接),该监控装置包括基础组件1、随动粉尘检测组件2和检测口清洁件3,其中,所述基础组件1包括底座11、布设在底座11顶部的承接架12,所述承接架12上嵌入设置有控制器13;所述随动粉尘检测组件2包括固定在承接架12顶部中央的固定柱21,且固定柱21竖截面呈“t”形;所述固定柱21的顶部设置有支杆,所述支杆的顶部转动设置有风向标23,所述支杆外壁底部固定套设有连接臂24,所述固定柱21外壁通过轴承活动套设有随动盘22,且随动盘22顶部且对应连接臂24的位置固定有支撑主板27,所述支撑主板27的前后侧右端均一体成型有凸部,且凸部顶部固定有l形架211,两组所述l形架211之间设置有粉尘检测仪212,所述粉尘检测仪212右侧设置有粉尘检测口213;所述检测口清洁件3设置在支撑主板27顶部右端。所述风向标23一侧外壁的右端通过连接杆25与连接臂24顶部固定,且连接臂24的右端处于l形架211顶部左方,所述连接臂24的右端底部固定有感应元件26,所述支撑主板27顶部左侧固定有与感应元件26配合的传感器,传感器电性连接控制器13。所述随动盘22外壁固定套设有齿环28,所述承接架12的左侧顶部通过支架固定有驱动装置29,且驱动装置29输出端设置有与齿环28啮合的主动齿轮210,所述驱动装置29电性连接控制器13。所述检测口清洁件3包括通过支架固定在支撑主板27顶部的导轨33,且导轨33顶部右侧滑动设置有与导轨相配合的滑动块37,所述滑动块37顶部固定有l形杆38,且l形杆38的另一端固定有垫板,且垫板固定在清洁环39内,所述清洁环39与粉尘检测口213相适配,且清洁环39处于粉尘检测口213内。所述滑动块37的左侧通过连接弹簧36与导轨33左侧内壁固定,所述l形杆38的竖向部分左侧固定有承接杆,且承接杆的左端活动设置有滚珠,所述清洁环39圆周外壁均匀设置有刷毛,所述支撑主板27顶部且处于连接臂24和l形架211之间的位置通过轴承和转杆转动设置有随动叶轮31,且随动叶轮31处于粉尘检测仪212和风向标23之间。所述导轨33顶部左侧通过轴承和转轴转动设置有驱动盘34,所述驱动盘34圆周外壁环形阵列一体成型有多组弧形凸部35,且承接杆的左端与驱动盘34圆周外壁滑动抵接,所述驱动盘34内的转轴和随动叶轮31内的转杆通过链轮传动组32传动连接。所述控制器为plc控制器;所述粉尘检测仪为激光粉尘检测仪;所述驱动装置为直流电机;所述感应元件与所述传感器的配合方式采用rfid电子标签与阅读器相互配合或者采用红外发射器与红外接收器相互配合。
23.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由于设置有随动粉尘检测组件,风向标随风向自动进行转动调整,且在其调整时通过连接杆使得连接臂同步跟随其转动调整,进而使得感应元件和传感器分离,从而传感器发送信号给控制器,使得驱动装置驱动主动齿轮使得随动盘转动,直至支撑主板上的传感器与感应元件接触,使得粉尘检测口朝向风向实现粉尘检测,无需人工时刻调整,大大降低人工劳动强度的同时提高检测质量,同时因为粉尘检测仪与风向对应,进而在风流的作用下使得随动叶轮转动,随动叶轮通过链轮传动组使得驱动盘转动,驱动盘通过其外壁的弧形凸部间歇接触承接杆,使得滑动块带动l形杆使得清洁环间歇进
出粉尘检测口,实现对粉尘检测口的自动清洁,进一步降低人工劳动强度的同时保证粉尘检测仪的检测质量。
24.需要补充的是: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定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2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