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AT1的智能远程温度监测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88123发布日期:2022-04-09 09:24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基于CAT1的智能远程温度监测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基于cat1的智能远程温度监测控制器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温度检测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cat1的智能远程温度监测控制器。


背景技术:

2.在我们生活中,很多领域都可以应用到温度检测器,大到实验室、恒温室,小到保温杯等,都应用到温度监测器或温度传感器,温度检测器用于更好的监测温度;而在现实中,有很多环境或者事物对温度要求较为敏感,例如储藏室、大棚养殖及家庭温度等等。对于此类需要实时进行监控的环境,目前市场上仅有在现场环境进行监视及警报的温度监测器,其无法进行远程监测以及远程控制,而且也无法进行升温和降温控制,给用户带来诸多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基于cat1的智能远程温度监测控制器,可以进行远程不限距离监控,同时增加升温降温端子,用于外界升温、降温设备,而且具备定时功能,使得监控器功能更丰富。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5.一种基于cat1的智能远程温度监测控制器,包括:cat1模块、电源模块、usb连接端子、sim插接端子、传感器模块、天线及温度控制模块,
6.所述cat1模块分别与所述电源模块、所述usb连接端子、所述sim插接端子、所述传感器模块、所述天线及所述温度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温度控制模块包括降温单元及升温单元,所述降温单元和所述升温单元分别与所述cat1模块电连接。
7.优选的,所述降温单元包括降温控制支路、降温继电器及降温端子,所述降温控制支路分别与所述cat1模块和所述降温继电器电连接,所述降温继电器的输出控制端与所述降温端子电连接,所述降温端子用于连接外部的冷却装置。
8.优选的,所述降温控制支路包括三极管q4、mos管q2及电阻r8,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与所述cat1模块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经所述电阻r8后与所述mos管q2的g极电连接,所述mos管q2的s极与输入电源电连接,所述mos管q2的d极与所述降温继电器电连接。
9.优选的,所述降温单元还包括电阻r6及发光二极管d2,所述电阻r6的一端与所述mos管q2的d极电连接,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经所述发光二极管d2后接地。
10.优选的,所述升温单元包括升温控制支路、升温继电器及升温端子,所述升温控制支路分别与所述cat1模块和所述升温继电器电连接,所述升温继电器的输出控制端与所述升温端子电连接,所述升温端子用于连接外部的加热装置。
11.优选的,所述升温控制支路包括三极管q3、mos管q1及电阻r7,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与所述cat1模块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经所述电
阻r7后与所述mos管q1的g极电连接,所述mos管q1的s极与输入电源电连接,所述mos管q1的d极与所述升温继电器电连接。
12.优选的,所述升温单元还包括电阻r5及发光二极管d1,所述电阻r5的一端与所述mos管q1的d极电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经所述发光二极管d1后接地。
13.优选的,所述输入电源为+3.3v电源。
14.优选的,所述传感器模块包括蜂鸣器及温度传感器,所述蜂鸣器和所述温度传感器均与所述cat1模块电连接。
15.优选的,所述天线为4g天线。
16.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如下:
17.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基于cat1的智能远程温度监测控制器,通过设置cat1模块、天线及温度控制模块,并且在温度控制模块设置升温单元和降温单元,可以进行远程不限距离监控,同时增加升温降温端子,用于外界升温、降温设备,而且具备定时功能,使得监控器功能更丰富。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基于cat1的智能远程温度监测控制器的功能模块图;
19.图2为图1所示的温度控制模块的电路图;
20.图3为图1所示的蜂鸣器及温度传感器的电路图;
21.图4为图1所示的电源模块的电路图;
22.图5为图1所示的usb连接端子的电路图;
23.图6为图1所示的sim插接端子的电路图;
24.图7为图1所示的lcd显示器电路的电路图;
25.图8为图1所示的cat1模块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27.为了打破现有市场温度监测器现场监测的局限性,灵活性低及使用不方便等缺点。针对此类缺陷,本技术将对温度监测器进行升级,使其可进行远程不限距离监控,同时增加升温降温端子,用于外界升温、降温设备,同时具备定时等多种功能;该申请产品应用范围广泛、可随时随地进行监控及控制,具有灵活高、使用方面、应用范围广泛等多种优点。
28.请参阅图1,一种基于cat1的智能远程温度监测控制器,包括:cat1模块、电源模块、usb连接端子、sim插接端子、传感器模块、天线及温度控制模块,需要说明的是,所述cat1模块用于实现无线传输和控制,所述电源模块用于为整个电路提供电源;所述usb连接端子、sim插接端子用于连接usb和sim卡,所述传感器模块用于感应温度以及发出警报声;所述天线用于传输无线信号或数据;所述温度控制模块用于实现降温或升温。
29.所述cat1模块分别与所述电源模块、所述usb连接端子、所述sim插接端子、所述传感器模块、所述天线及所述温度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温度控制模块包括降温单元及升温单元,所述降温单元和所述升温单元分别与所述cat1模块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天线为4g天线。
30.如此,通过设置cat1模块、天线及温度控制模块,并且在温度控制模块设置升温单元和降温单元,可以进行远程不限距离监控,同时增加升温降温端子,用于外界升温、降温设备,而且具备定时功能,使得监控器功能更丰富。
31.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降温单元包括降温控制支路、降温继电器及降温端子,所述降温控制支路分别与所述cat1模块和所述降温继电器电连接,所述降温继电器的输出控制端与所述降温端子电连接,所述降温端子用于连接外部的冷却装置。如此,可以控制进行降温功能,以实现降温操作。
32.请参阅图2,所述降温控制支路包括三极管q4、mos管q2及电阻r8,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与所述cat1模块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经所述电阻r8后与所述mos管q2的g极电连接,所述mos管q2的s极与输入电源电连接,所述mos管q2的d极与所述降温继电器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输入电源为+3.3v电源。如此,可以控制三极管q4的工作,进而控制降温电路的接通或断开。
33.请参阅图2,所述降温单元还包括电阻r6及发光二极管d2,所述电阻r6的一端与所述mos管q2的d极电连接,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经所述发光二极管d2后接地。如此,通过设置发光二极管d2,可以对降温操作进行提示。
34.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升温单元包括升温控制支路、升温继电器及升温端子,所述升温控制支路分别与所述cat1模块和所述升温继电器电连接,所述升温继电器的输出控制端与所述升温端子电连接,所述升温端子用于连接外部的加热装置。如此,可以控制进行升温功能,以实现升温操作。
35.请参阅图2,所述升温控制支路包括三极管q3、mos管q1及电阻r7,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与所述cat1模块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经所述电阻r7后与所述mos管q1的g极电连接,所述mos管q1的s极与输入电源电连接,所述mos管q1的d极与所述升温继电器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输入电源为+3.3v电源。如此,可以控制三极管q3的工作,进而控制升温电路的接通或断开。
36.请参阅图2,所述升温单元还包括电阻r5及发光二极管d1,所述电阻r5的一端与所述mos管q1的d极电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经所述发光二极管d1后接地。如此,通过设置发光二极管d1,可以对升温操作进行提示。
37.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传感器模块包括蜂鸣器及温度传感器,所述蜂鸣器和所述温度传感器均与所述cat1模块电连接。如此,通过设置温度传感器,可以实现对温度的感测,通过设置蜂鸣器,则可以实现报警和发声。
38.请参阅图3,元件b1与t1分别为蜂鸣器及温度传感器,其中由电阻r14与三极管q5组成一个开关电路,由cat1进行控制,实现对蜂鸣器的通断电,从而控制蜂鸣器的响停;电阻r18为提供给温度传感器提供基准值,从而使dq引脚能输出准确的信号传输到cat1。
39.请参阅图4,图4为电源模块的电路图,其外部输入电源为3.8v。其中采用了dc-dc芯片q6及相应的匹配元件,将输入电压3.8v,通过电阻r13、电阻r16进行匹配,输出满足温
度传感器、蜂鸣器、中间继电器及lcd显示器所需电压3.3v;其中cat1模组由3.8v外部电源直接供电。
40.请参阅图5,图5为usb连接端子的电路图,采用标准的5脚usb接口,其中电阻r17、电阻r15是作用为了方便调试与降低线路中的evm。静电管d4、静电管d6是防止静电对信号传输通讯产生干嘛及外界静电对cat1模组的损毁;电容c20则为滤波电容;引脚2,3为d-、d+为数据传输脚;引脚vusb为3.3v外部供电脚,可用于给cat1供电。
41.请参阅图6,图6为sim插接端子的电路图,本实施例中可以支持sim卡工作电压到1.8v或者3v。其中sim1为sim卡槽,电容c19、电容c20为滤波电容,电容c12、电容c21、电容c15为并联电容,防止射频信号干扰,电阻r11、电阻r19、电阻r21为测试电阻,用于调试使用及降低线路中的evm,r12为上拉电阻用于增加data线驱动能力,静电管d3、静电管d5、静电管d7为esd保护管。
42.在本实施例中,检测控制器还包括lcd显示器电路,请参阅图7,芯片u2为八路电平转换芯片,由于lcd显示器与cat1的通讯电平不一致,因此采用u2电平转换芯片实现两个电平转换进行通讯,其中电容c1、电容c2、电容c3为滤波电容。
43.请参阅图8,图8为cat1模块的电路图,引脚11、30、31、41、44、53、67、70、71、73、74、81为gnd,都需接地;引脚28、29、68、69为vcc,外部3.8v电压给cat1供电,其中电容c4、电容c5、电容c9、电容c10皆为滤波电容;而引脚45为vusb,即为usb外部3.3v供给cat1模组,其中c8为滤波电容;引脚42、43为usb通讯串口,通过usb接口与外部通讯;
44.引脚7、8、10、57、59为lcd通讯口,通过电平转换模块后于lcd显示器进行通讯;引脚12、13、14、15、16为sim通讯口,用于与sim卡进行通讯;引脚72为外来天线脚,其中由r2及两个nc电容预留位用于调整天线阻抗匹配,ant1则为外部天线接口;引脚25为cat1的1.8v输出脚,用于在cat1升级时与引脚77复位脚相连,起到复位作用;引脚47、48、49、50分别为对温度传感器、蜂鸣器、升温及降温继电器的数据传输及控制脚。
45.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